•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孔子(1991)

    孔子(1991)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1991

    主演:王绘春 

    导演:张新建,刘子云 

    猜你喜欢

     剧照

    孔子(1991) 剧照 NO.1孔子(1991) 剧照 NO.2孔子(1991) 剧照 NO.3孔子(1991) 剧照 NO.4孔子(1991) 剧照 NO.5孔子(1991) 剧照 NO.6孔子(1991) 剧照 NO.16孔子(1991) 剧照 NO.17孔子(1991) 剧照 NO.18孔子(1991) 剧照 NO.19孔子(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

     长篇影评

     1 ) 為夢想奋斗终身

    這部劇更直觀的展現了孔老夫子的一生,逐漸成為聖人的艰难之路,看著好心疼,一個老者為了自己的复周禮安定社會的夢想,带着弟子到處游講,以前總感覺周遊列國多逍遙自在,殊不知他老人家受了多少苦,不敢說孔夫子的話句句是普世的永恆真理,但总能從論語中領悟到不論何種時期都適用的積極的進取精神。後世對孔夫子的偏見都是有關君臣父子的所谓等级觀念,但如果孔夫子在奴隸封建社會時期就有自由平等觀,那...你們說扯不扯 ,歷史沒有如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光看著人不和合當代的觀念就妄下評論,而遮住了人的有價值的部分

     2 ) 观《孔子》记

    第九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鲁国三家家臣作乱,孔子提出堕都以收回国政,但何忌反悔,堕都失败,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再度落空。 第十集 齐国献女乐文马,鲁国君朝政不问。孔子痛心离家,形如丧家之犬。 临行前何忌问:“夫子,我还是您的弟子吗?” 孔子回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还是我弟子” 第十一集 遽伯玉:“无道而隐。但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才是你孔丘啊” 魏国公受淫荡邪恶南子蛊惑 第十二集 孔子:“颜回啊,自你拜我为师以来,从未说过一句忤逆我的话,这可不是帮助我啊。” 孔子在卫国数年,因南子处处刁难,只得教授学生,他的志愿在此难以实现。离开卫国前他感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若与之亲近,他们会奸邪无礼;如若与之疏远,他们又会怨恨怪罪。” 而南子也是因为一些事而改变,她也因为无人理解而愁闷,可却选择走上了无道之路。

    第十三集

    孔子及其弟子从宋国四散奔逃。

    端木赐寻夫子时路遇一老者,老者说:“我在东门外见到一些人,其中一个高大的长者,腮似尧舜,颈似高尧,肩似子产,腰以下又似大禹,长相十分体面。”

    端木赐:“长者所说正是我的夫子。”

    老者:“此人虽然长相不凡,可是其狼狈之状犹如丧家之犬哪。”

    冉求被召回鲁国,孔子泪目,此刻他已年近六十。

    第十三集

    颜回:“夫子高深之道不被世人所理解,这是执政者的过错。”

    孔子:“知我者,回也。”

    孔子:“孔丘,其为人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十五集

    孔子在外漂泊十四年,冉求趁机会请老师回来

    孔子:“为政者不可轻易萌生杀戮的念头,应该畅行以德治政。君子之德风也,百姓之德草也,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正的含义就是端正,为政者若是率先端正自身,百姓谁敢不正。以杀戮的手段治理政事,是最不明智的。”

    然后鲁哀公让孔子做国老,孔子再次失去出仕的机会。

    那一夜聚餐,君子和而不同,最重要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孔子的弟子去到各地出仕,仲有也走了,孔鲤也死了

    第十六集

    “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春秋笔法来自孔子修订春秋历史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一生最高的追求:大同社会

     3 ) 夫子之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大道。但屡屡受挫。 国君们表面上对孔子礼敬有加,但实际上却认为孔子迂腐古板,他所谓的治国大道虚无缥缈、不合时宜。 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愿意同流合污,屡屡受到冷落和排挤。到了最后,孔子和弟子们的饮食和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在这种颠沛流离境遇中,一些弟子开始动摇,提出:“夫子的大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明确表达出这种想法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高柴等。这些弟子都是名见经传的人物,可见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有代表性。 我自己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就不能稍微降低一些标准呢?与其大道完全不能推行,难道不能稍微变通一下,部分推行总比束之高阁要强吧? 这样的境况,产生这样的想法,人之常情。孔子的弟子们会这么想,我们也会这么想。 但孔子并不这么想!为什么?为什么他一定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弟子们呢? 包括后来冉求回鲁国为官,作为季孙氏家的宰臣,才能出众,治理有方,比如建立了更多的粮仓、收上来了更多的粮食赋税、扩充了军队、打了胜仗等。但却遭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甚至要开除他的弟子身份。 我一度为冉求鸣不平,觉得孔子迂腐而小题大做。冉求作为季孙氏的臣下,当然要忠君之事了,难道要他跟季孙氏对着干?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结合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常情才慢慢理解了孔子的坚持有多么可贵! 人之常情是容易不断妥协的。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比如在一年开头,我们为自己的团队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但第一季度过去了,进度有些拖拉,质量也没达标。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会讨论,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啊!毕竟工作还是有进展的嘛!做了总比没做强!稍微降低一些标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进度一拖再拖,质量大打折扣,全年的计划估计也只能完成一半了。有什么办法呀!大家都没闲着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也不能太伤了大家的心呀! 最终一年过去了,年初的计划进展的如何呀?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 又比如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制定过各种人生计划:健身计划、读书计划、旅游计划、……等等。一开始还是激情四射,信心满满,但过不了一个月,就开始各种松懈、各种降低标准了。今天太累了,算了,就不看书了。新播出了一个好看的电视剧,今天晚上就不锻炼了,追追剧吧。到年底一看,买的一摞子书只翻了十几页,办的健身卡快过期了也没去几次。唉,懊悔啊,恨自己啊!这一切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普通人的行为逻辑。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妥协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现实情况如此嘛!我们总要生存嘛!人也要放松的呀!差不多就行了,何必为难自己呢! 于是,在不断的妥协中,我们从计划的这头滑向了现实的那头,最终一事无成。 曾国藩曾说过一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初时看到这句话,觉得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了。难道做不成圣贤,就一定是禽兽吗? 我想曾国藩想向世人表达的意思跟孔子是一致的:立志要坚。如果你对自己树立的目标不断妥协,因为不为世人所理解就不断降低标准,最终你的目标将荡然无存。 大道一旦降低了标准,就没有了大道,就是这个意思!

     4 ) 《孔子》励志,孔教奴心

    《孔子》节奏慢,每逢遇到祭祀或者礼仪,更是慢腾腾地展示。恰逢我休假,心静,不躁,用了五天时间看完。

    有人说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我倒觉得,春秋时期的生活,本来就是初始文明状态,甚至是贵族生活,该有几分粗阔大气,裸露的地面、朴素的衣服、低端的兵车、粗阔的厅堂,何必精美,越是简单的表现,越接近历史生活的本质。

    这一点,与八十年代的电视剧《红楼梦》不同。毕竟,明清时代的贵族生活已经是千年积累后的大成了,而且红楼梦主要是表现贵族生活细节的,红剧确实有经费紧张导致的衣服装饰等显得简陋,这是遗憾。

    孔子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相似,都是家道中落,寡母养大,都是刻苦求学。只是,两人求学方向不同: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时代,却偏偏移居周礼之国,便崇拜鲁国开国元勋,求古,崇古。

    鲁迅生于王朝的沉没时期,却偏偏遭遇家庭破败,便看穿人心逃离绍兴,求外,尚新。

    孔子为了推行周礼,四处奔波,然而,家乡鲁国不能行,祖籍之地宋国不得行,烟花之地卫国耻于行,招贤纳士的楚国无缘行,篡权弑君的晋国不敢行。

    人生的道路确实艰难。老子也看到了这一点,干脆用“道”这个与生活挂钩的概念来阐释生活甚至解构宇宙,只是老子喜欢顺着来,不喜欢逆向而行。

    孔子确实有玄奘那样的宗教般的意志吧,他对周公对周礼是崇拜的,这种信念从年轻时开始,一直没有改变,反而一直在加深。一如胡适对自由主义的信念,26岁之后没有更新。所以许纪霖说,胡适是现代的孔子,鲁迅是现代的墨子,林语堂是现代的庄子(大意)。

    圣人是接近宗教的,孔子确实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世俗中挣扎与超脱并行,他好为国师不得,只好好为人师。

    墨子感受到了孔子的艰苦奋斗,庄子感受到了孔子的朴素简单,孔门弟子们更是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了如父如兄如日如月般的感召,膜拜不已,孔门弟子很争气,于是他的精神和主张千年流传。

    作为传记,《孔子》是感人的励志的,他的自强不息,在困顿中更显得突出。电视剧《孔子》也有利于对《论语》的理解。如果回头再看看《论语》,大概如看了电视剧《红楼梦》再看书,会有纲举目张、疏通经络的效果。

    但是,孔子的周礼,确实是陈旧之物,该简化了,他的教义时时刻刻替统治者考虑治国安民,主观目的虽不是助纣为虐,但客观上与法家思想互为表里,共同起到了对上强化专制、对下奴化国人的效果。 专制制度导致了大量伪君子的产生。

    所以孔子之后,真儒少,假儒多。孔门思想统治两千年的政府,培养了多少真君子? 福泽谕吉说,孔孟把人分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于统治愚民,所以参与政治的念头也非常急切。终因求之而不得,反而招来丧家之犬的讥诮,我真为圣人感到可耻!

    与福泽谕吉思想同节奏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曾经以矫枉过正的偏激方式否定过孔教。

    那是因为,他们明白,辛亥革命可以推翻帝制,但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没有改变,存在决定意识,社会人心里的老调子,社会运行的惯性,会让历史的弹性恢复君君臣臣。

    果然,孔教又冒出来了。

     5 ) 孔子

    过去的电视剧还是会考究历史的 场景设计都符合历史背景 80-90年代的电视剧大都尊重历史,尽量还原历史场景。如果放在年轻时 自己也不会花两三天不间断看完这么历史剧。现在的感触时 上学时代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记忆都字面的,很多东西都会遗忘,而现在看剧都是整合了自身很多地理解和思考,也会关注历史中的脉络-背景、起因、过程、影响。

    看剧之前孔子在我的心里便是神圣的,过去自己的印象便是一幅画、一尊象、一部《论语》。雕塑和画作让孔子神化,不是世俗之人,大圣贤的存在便是没有人格缺陷。但是看了这部电视剧后理解圣贤之人并非生而圣贤,一个人的成长是在自己的执念和追求中进行的,内心的恪守便会指引人的方向。圣贤之道在于从一而终地坚守,也在于在实践中升华。一段段故事,一次次对话,虽然有电视剧人物形象本身的演绎,也有编剧对历史文献的再创作,但它还原了一代圣贤较为真实地存在-活人。孔子生活的年代不可能用现代人的方式去解读,衣食住行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印象最为深刻地是对礼节的考究,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忠、信、孝、悌,便在演员举止间表达出来。

    从孔母带孔子入曲阜求学,到游学列国最终再回故土尊为国父,孔子的一生看似曲折坎坷,但也向世人展示孔子便是一个平常人。小时为了生计而打工,也为自己的出身正名,立志实现恢复周礼,在寻求圣贤君上过程中不断坚信自己的理想,提出自己大同社会的构想。仁和礼便是他心中最炙热的追求,而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理想,他一次次去践行,不为权贵折服,不为名利骄躁。

    子路讥讽孔子的场景更让我感到历史人物的真实,人无完人,孔子也曾迂腐和虚伪,他也留有后人愚忠的评价。而正是这些可考证的文献让孔子更能让立体呈现在世人面前,做圣贤者并非生而为之,而是靠着自己努力而造就的。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抱负,虽然不切实际,也最终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但他的思想一直保留至今,也是他人性的光辉灿烂。

     6 ) 寻根时代的《孔子》

      1991年,山东电视台拍摄了由王绘春主演的16集连续剧《孔子》。直到如今,这仍然是最好的一部孔子的传记片,甚至是最好的先秦古装剧之一。
      无论是从影视剧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角度,将摄影机对准圣人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镜头中表现的圣人,是道成肉身的虔敬复现?还是荒唐的树立牌位或偶像?这是颇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基督教等宗教语境里,这种冲突尤为明显,众所周知,马丁西克赛斯拍摄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因表现了基督对性对信仰的某种“好莱坞”式的态度,曾引起宗教界的抗议;而帕索里尼拍摄的《马太福音》却因为写实般的营造了《圣经》的“屏幕神迹”而博得教皇的赞赏。两个影片的不同命运证明了,古典的圣人与现代人制造的光影形象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张力。
      孔子亦然。即使在儒家内部,对孔子究竟是伟大的教师还是没有权杖的王者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更何况现代思想界对孔子的各种“还原”“解构”了。而付之于影视形象,从1940年费穆导演的《孔夫子》,到近来连续涌现的胡玫版《孔子》、张黎版《孔子春秋》以及日本、韩国拍摄的电影、连续剧和纪录片,更是各个不同。但无论从篇幅到意蕴和氛围的营造,还是内涵的挖掘、人物的表现,都无法超越王绘春版的《孔子》。
      何以言之?
      观众几乎都能指出这部戏显而易见的优点:戏里的孔子事迹严格遵守已知的史料,除了早期的童年形象外,极少有虚构的情节。我们能很容易的看出情节基本来自《史记孔子世家》《鲁世家》和《论语》。成年后特别是招收弟子后的孔子,独白与对白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多半取自《论语》的语录。导演精心为这些原本没有语境的“语录”创造了历史与政治的具体语境,即使不见得全然认可,但态度是务实和严谨的。片中的孔门师徒和诸侯大夫,对话少而精炼,且多数于古有征。
      如今很多古装戏都标榜自己如何重视如何忠实的复现古典时代的生活场景,然而并没有几部戏能做得到。《孔子》里的宫室、服饰、礼仪、饮食等场景却做到了,没有花花绿绿的奇装异服,没有奇怪的发型和冠冕,没有虚假花哨的宫阙与草坪,更没有穿越的食物、水果和器具,连吃饭时的礼仪、进入厅堂脱履坐席、佩剑样式等细节都展现的一丝不苟。使得整部剧作的时代氛围质朴而真实,令人神往。
      因此,有了上述两个基本的条件,孔子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导演的确是谨慎而小心的,塑造的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核心,他的学习、从政、教育、著述等行为,都围绕着“克己复礼”展开。这个孔子不是流俗所以为的沉闷而呆滞的道德家老夫子,而是具有政治才能和深邃思想的教师、贤才、圣人,也是命运坎坷、不为世人理解和使用的丧家犬、流亡者、不合时宜之人。
      总的来说,这一孔子形象是目前所有影视剧里最能自圆其说、最朴素、绝无夸饰的孔子,足以改变流俗的谬见,这也是本片最优秀的地方。
      好了,现在我要谈论这个片子的不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作者站在八九十年代的思想立场,把对孔子的叙述,看做是一种“寻根”,一种对往昔传统和古老生活的美学礼赞,而缺乏哲学的沉思,也就无法使片子具备一种锐利的思想性。
      简单解释一下。这部片子不时的演绎一下长河落日、黄河滩涂,不时的表现宫廷乐舞和祭祀场面,但这些桥段投射给观众的感受,是沧桑而悲凉的没落感。与八九十年代的“寻根热”“文化热”十分契合,放在今天来看则失之于迂腐。置身于此情景中的孔子,固然忠实于史料,但有意回避了其他的可能性,譬如今天颇为流行的今文经学对孔子“素王”的政治哲学解释。而我们也很难说这个孔子是“古文经学”性质的,这个孔子只是文献学或者美学性质的。因此,孔子迅速的被偶像化了,片子中的孔子感人、悲怆,但只是文化长河的遥远源头,不是一粒种子,只是一块牌位。儒家思想何以在后世大行于天下?仅仅就是靠“克己复礼”么?是否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些问题的思考,在片中是缺失的。
      当然,这是一种苛求了。因为九十年代不可能拍摄出一个经学化的孔子。而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看,这一带有强烈八九十年代思想痕迹的孔子,也别有一种特色。倘若与当时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大河滩涂”“黄河落日”的影视作品《河殇》对看,更可以解读出言外深意,更可以作为后世回顾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转折的注脚了。
      总之,《孔子》值得一看,除了前几集的“孔子童年”部分有些摸不着头脑,人物过于呆滞而近“十佳少先队员”,后面的剧集越看越有味道。美学的享受也是醇厚而回味无穷的。最后,主演王绘春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在《雍正王朝》里饰演八王爷的话剧演员,看过《孔子》后,才觉得他足以流传的角色还是孔子。片中,当我看到诸如颜回死后的哭丧、子路之死、孔门弟子聚餐等场景时,不知道怎么了,我居然会抽泣起来,此时此刻敲字回想,还真是不可思议呢。

     7 ) 孔子

    这部电视剧,我个人感觉思想程度不是我所喜欢的,此剧总是给人多了一点死板的感觉,些许刻板,不懂收放自如。孔子与老子对话时,老子所说,正如河流不能倒流一般周礼已是过去。然孔子却一直执着于复兴周礼。剧中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也让我深深感动,大同世界,博爱之人,奈何无人与他志同道合,何其孤独。

     短评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将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8分钟前
    • 江欲燃
    • 推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一部电视剧。

    10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是在拍电视剧,就好像真的是先秦历史再现一样,古朴苍凉的氛围,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制作组非常棒!

    14分钟前
    • dp
    • 力荐

    文王操

    16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何其荒凉!王绘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陆影视古代人物的巅峰了。重刷第三遍。

    21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只记得一幕:一个奴隶男孩大叫“孔先生说了,奴隶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头

    24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经典

    29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与《论语》拍摄的,这部剧对先秦时代的礼仪考证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寻根文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33分钟前
    • 中国的华莱士
    • 力荐

    有教育意义

    38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力荐

    人若能将华夏的礼乐典籍尽皆掌握 取其精华 被加以丰富 才可称得上博学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样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称得上多才

    43分钟前
    • .
    • 力荐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和寻根热的痕迹,如把孔子塑造的略显呆滞,如对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画,但磅礴大气的表现风格、严谨的服饰礼仪、悲凉苍茫的影像气质,已经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颜回死的场景,师门聚餐饮酒的桥段,都令我怆然而涕下。

    44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用心又尽力,很难想象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因为剧本身就不想让人快速消化。节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考证太棒,可惜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可话说回来现在还能有谁这样拍?那一代前辈自己在给自己拍绝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时代一样。

    47分钟前
    • 芒砀
    • 推荐

    看过几集,缺点明显,节奏慢,另外时代变化太大,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发展而不重视生产力发展。

    52分钟前
    • 山人
    • 还行

    非常考究。原来先秦的古人这么朴素,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到情感都有一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56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这部很经典了。

    60分钟前
    • 南峰
    • 推荐

    服化道叹为观止,张黎版逊色多了,尤其是编舞,每一出都设计用心,真正构筑了春秋礼乐的图景(虽然礼乐崩坏,但礼乐仍在)。

    1小时前
    • 倒行逆施
    • 力荐

    坚韧悲良有余,温和之气不足

    1小时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极致还原。要做好此类传记历史剧是很难的,首先要有一部剧该有的戏剧冲突;其次在创作方自身对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着深刻的把握,经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消化、反刍,保证所有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剧对孔子的刻画好在这两点:第一,在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境界。第二,对于孔子这一充满争议的文化符号,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赞美,由此在史观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1小时前
    • 求缺
    • 力荐

    光光从服化道和对礼乐的还原就值得五星,对孔子的刻画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原则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篇幅比较短,结局有点匆忙。

    1小时前
    • 阿笨猫
    • 力荐

    孔鲤不错,出境太少了。。。

    1小时前
    • Sunny rai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