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违命

    违命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2017

    主演:瑞秋·麦克亚当斯,蕾切尔·薇兹,亚历桑德罗·尼沃拉,安东·莱瑟,尼古拉斯·伍德森,阿兰·柯德勒,拉斯科·阿特金斯,伯娜丝·斯戴杰斯,索菲亚·布朗,Cara Horgan,Bernardo Santos,Rene Costa,Adam Lazarus,多米尼克·阿普尔怀特,阿丽科西丝·泽格曼 

    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夹缝中活着,小春

    • 更新HD

      弗兰克和洛拉

    • 正片

      春光乍泄

    • HD中字

      单身汉1999

    • HD国语

      明月祭君心电影版

    • HD中字

      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

    • HD

      梦境2024

     剧照

    违命 剧照 NO.1违命 剧照 NO.2违命 剧照 NO.3违命 剧照 NO.4违命 剧照 NO.5违命 剧照 NO.6违命 剧照 NO.16违命 剧照 NO.17违命 剧照 NO.18违命 剧照 NO.19违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罗尼特(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这一天,她意外的收到了父亲的死讯,因此赶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个位于纽约郊区的正统犹太教社区。实际上,罗尼特曾经被从社区里给驱逐了出去,因为她和同性女友的艾斯提(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的恋情曝光了,在东正教里,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一晃眼多年过去,这些年间,罗尼特和艾斯提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当罗尼特再度回到社区时,发现艾斯提已经和当地的教会继承人结婚了。久别重逢的两人虽然在言谈举止之中有着明显疏离,但隐藏在两人心中的爱火很快就再度熊熊燃烧起来。

     长篇影评

     1 ) 说了一起走,可我依然先行一步

    (剧透预警)

    一向不喜欢看事先贴好标签的电影,就像不喜欢看事先被剧透的电影一样。但是这部电影被女朋友既安利为一部拉拉电影又事先为我剧透了一下。可还要去看,因为女朋友要去看,我还有选择吗?

    年初的时候她嘱我从国外为她带回来原版书,她看过原著在先,这次赶着北京国际电影节能一睹电影真容,也是满足了她期盼已久的心愿。我总是很崇拜这样的人,对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儿穷追不舍,研究深入。我就不行,尽管看一部事先知道大致情节的电影,我依然保持着对这个片子的好奇和新鲜感,因为我研究不深入嘛。所以,本影评全部是针对电影本身的,和原著无关。我确实不了解原著。

    先说主题

    其实故事说的不是关于两个女性的爱情。尽管表面上是说的这事儿。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这是关于一个大胆拂逆的故事。拂逆的是权威、是宗教信条、是社会既有习俗、是那些看上去无比正确又无比泯灭人性的东西。我觉得电影讲的是几位勇敢的人,面对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不再生活在虚伪之下,大声说出了自己想的,也勇敢地要去面对可能到来的暴风骤雨与生活的坎坷。这事儿放在今天同性爱被归类在暴力、色情、变态一列的大环境下,还真有些振奋人心的味道。感谢电影节组委会能有这个勇气没中间撤档。

    再说故事

    其实故事挺简单的,三个发小,两女一男,感情深厚。两个女的互相爱着对方,这事儿放他们那样的社群里就是要命的离经叛道。于是害群之马1号离开了,可能是出于怯懦,也可能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总之害马1号离开之后混得风生水起,做了财务自由的摄影师,还在纽约这种地方开展览出画册。害马2号留在家乡,压力山大一个没扛住嫁给了备胎男。备胎男从小一定是一个善良忠厚人见人爱刻苦努力勤奋好学的好孩子,靠得住的丈夫,可以为妻子遮风挡雨。马上要接替恩施承担社区拉比的职位。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一个男人更靠得住吗?害马1号回来奔丧,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得大家都不淡定了。最不淡定的就是害马2号,主动在没外人的地方献吻。后来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总之,因为一个人偶然回乡,导致两个恋人多年前的旧情复燃,开始了艰难的抗命历程,大体如此的一个简单故事,没有太多的激荡起伏,看惯了各种奇葩情节电视剧的人可能会失望。电影中情感线索铺陈得有些突兀,没看过的原著的人可能要细细领会着看。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看懂。

    需要补充的是,我个人觉得害马1号的归来只是导致2号心如止水的生活发生改变的一个诱因,最主要是的2号自己想改变,电影里交代是她打电话通知1号的父亲去世的消息,其实是间接找到昔日恋人召唤她回到自己身边的。这个情节设定告诉我们,是2号已经心存改变的愿望了,和1号的旧情复燃不过是添了一把催化剂而已。抗命出走,可能发生在多年以前,也可能发生在兜兜转转原地徘徊之后的大胆抉择。个人以为,后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做出更多的牺牲。好在这一步迈出去,替她们感到欣慰,也不无羡慕。

    三说拍摄

    最喜欢的就是电影中镜头语言的运用,逼仄的室内空间场景,大量的中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画面占得满满当当的,无比压抑。两位女主牵手异地约炮的时候,光线明亮,空间也瞬间开阔了许多,包括那个小旅馆的房间都显得很空阔。这些画面其实都是人物的主观镜头表达,是一种心境的自然流露。还有一些很不错的细节,比如丈夫Dovid在前拉比丧礼上的演讲,晃动的镜头,虚焦的错乱,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恰到好处,不滥用技术,也没有可以艺术化的处理。刚刚好的感觉。

    四说结局

    2号因为怀孕,想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更自由和真实的生存空间,最终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和内心。1号说:你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去纽约。邀请很诱人,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那种大团圆结局。但是电影结尾,2号没有追随1号而去,而是选择独立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可能某一天她会去找1号,但是那一定是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完整生活的人去拥抱自己的爱人,不做男人的附属品之后,她也不需要做另外一个女人的附属品。这里不得不说,2号的人物塑造更加丰满,更有层次感。

    “Disobedience”是一个多重命题,既是对别人强加于己的身份违逆,也是对社会传统观念赋予女性定位的打破,更是对每个人既有生活轨道的一次跳脱。出来了,就不再回头。Ronit先走了一步,走得不错,且离开已经成为她的一贯的行为方式。Esti要步其后尘,尽管不是和她一起走,她要自己独立行走,独立的意义显然大于出走的意义。所以,尽管Ronit邀请Esti一起走,但是,她也知道,Esti这一次的出走,一定是独立的走,决然的走,也会越走越好。她对Esti说,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好母亲,就是这个意思。

    将来或许他们还会再见,就像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到那个时候,她们的重逢才更加美好。

    没看过小说,无法对比分析,女朋友强迫我写影评,平生第一次写。难免出现谬误和错会,万望方家海涵。

    BY :妙啊

     2 ) Ronit到底爱esti吗?

    Esti真是非常让人心疼。自从Ronit回来后,她的目光就无处安放,不是在躲避Ronit,就是在追随Ronit;太清楚自己对Ronit的迷恋,反而要在她面前故作镇定,甚至疏远;但是每当Ronit说要走,她都不知所措,只会说what。

    但是Ronit呢?为什么可以那么潇洒,可以说走就走?她对Esti是爱呢,还只是缅怀过去,亦或是对传统社区的反抗而已?她和Esti的那场床戏和她在知道父亲去世后在酒吧里和一个陌生男子的宣泄,是一回事吗?好吧,那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这件事的意义对Ronit和对Esti似乎是不对等的。我可以理解Ronit在Esti问“我能去哪儿”后保持沉默,但是后来,她为什么又要Esti搬去纽约和她在一起呢?我在Ronit身上看到很多矛盾的地方,也许Esti也看到了,所以决定暂时不跟她走了吧。

    我想,Ronit是爱Esti的,after all,what is there not to love? 但是爱,对每个人的分量是不同的。对于Esti,她爱谁,定义了她是谁,Ronit曾经是她整个世界,她一直在等Ronit回来。对于Ronit,自从年轻时候被放逐纽约,虽然可怕,但也自由了,她的世界从那时起就一下子变宽广了,她自力更生,已经小有名气(家乡的人也见过她发布的照片),她拥有很多朋友,身边总是热热闹闹(“i am hardly alone, i have a lots of friends"), 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斩钉截铁地认定自己在纽约的生活是快乐的,Ronit从没想过会再见到Esti。所以虽然Esti等待甚至计划了两人的团聚,对于Ronit而言,这是个意外。Ronit顺着Esti的节奏让一切发生,是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压抑社区的反抗,甚至有帮助Esti解放天性的意图,但我愿意相信, 更是因为她再一次爱上了Esti。

    只是当Ronit意识到自己对Esti的爱的时候,Esti也成长了,她们的爱让她变得勇敢,获得了自由,但是那份迷恋却也因此不再是Esti整个的世界了。也许她们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还有的是时间。

     3 ) 一本正经的假装都会玩崩

    一本正经的大拉比讨论着经书里的选择和自由的命题,不一会儿他一本正经的死了,在这个一本正经的犹太社区里那是很重要的事情,凭借着人人都一本正经的爱着这个拉比,就可以在这个社区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做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一旦看见别人抽烟烫头取乐,就会各式各样以老天代理人的嘴脸去评判,甚至还可以忽略不计大拉比有一个叛逆女儿的事实。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假装的职业化并最后玩崩盘的故事,电影刻画的一本正经可以说是连社区老老少少的发型和穿着都一致,就是这么严谨的犹太郊区的小镇,大拉比的女儿一本正经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因为这段自由恋爱史,女主被迫出走小镇来到了纽约做了职业摄影师。当她回到小镇参加她老爸的一本正经的葬礼的时候,这个小镇因她的纽约范而隔离她,连留下遗嘱的老爸都未曾提到她,作为一个一本正经的大拉比可以假装这个女儿不存在。这一假装不要紧,大拉比倾注心血带的徒儿在他的葬礼上,一本正经的回答了他敬爱的导师and小镇全都爱的死了的大拉比,他决定不装了,他因学识浅薄无法继承他的衣钵!因为他也装不下去了,他娶了大拉比女儿爱的女人,人家也是假装嫁给他,为得也是方便混迹这个一本正经的社区。其实,假装这种事情是装不了太久,大拉比好不容易装到死,结果在葬礼上还是被残酷的现实真实揭开了棺材板。女主是英国大美女雷切尔,另一个是小甜甜瑞秋,看两大美女出演看的时候请自备凉茶,还必须一本正经的配备大屏幕。关于假装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了,这部影片仅仅是导演的一个视角,正如一本正经的小病毒路过,就揭开了很多假装休假在家、假装按时按点吃饭睡觉、假装一切都发生在门外、假装管理有序一切都平静如水等等。在一个假装的世界里毕竟可以掩盖一个真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并没有那么精彩。

     4 ) 硬币的两面(We're disobedient to the novel——Rachel Weisz)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故事都是以角色驱使着。这是我最爱的叙事方法,角色不再是为剧情服务,他/她们是剧情的主导推动者。导演Sebastián Lelio前两部作品亦是如此,有人会说剧情的缺失是他的死穴,但对我这种更愿意和角色一起体验电影的人来说,Lelio是块宝。

    《违命》的背景设定,很容易拍成一部——说好听是经典,实际是老旧俗套——的故事,这没什么不好,我也爱这样的电影,去年的《水形物语》便是这样一个换了传统主角的简单童话故事,这不妨碍我爱它。但《违命》的切入点却不一样,剧情上的戏剧冲突被淡化,该发生的事直截了当的发生,处处避免着以为马上会到来的抓马。在这里,宗教不是敌人,男人不是坏蛋,甚至连告发戏都毫无作用。因为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角色上,他/她们的感受、心境、挣扎、矛盾——每个场景,每句台词,都在刻画着三位真实、复杂、矛盾、立体的角色。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她/他们。

    电影关于爱、自由、身份认同、反抗、服从,选择、家——它们融合在三个角色中,串通在同一个故事里。她/他们所挣扎对抗的,是自己的内心。三段旅程,三个不完美的人,三段成长。这是电影很巧妙的地方,你几乎能感受到三个人在能量上的转换,从Ronit开始,Dovid结束,核心是Esti。她/他们彼此作用于对方,最重要的是,Ronit与Esti,像二重奏般,谱写完整的奏章。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to love.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to be brave.

    想用这句话来代表Ronit与Esti之间的联系。

    Ronit与Esti,两个不完整的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像是硬币的两面却又紧密连为一体,因为彼此,完整了自己。她们的命运似乎冥冥中注定会发生,如果当初离开的是Esti,那嫁给Dovid的或许就是Ronit;如果离开的是Esti……那在Hendon等待着的,或许就是Ronit。爱情里,她们没有别的人,她们是彼此The One。

    电影的前半段,属于Ronit的旅程。Esti在Ronit的故事里,是更主导的存在。

    Ronit Krushka,离开家乡Hendon后把名字改成了Ronnie Curits。她说这是她的Professional Name,但谁又知道在纽约还有其他人知道其实她姓Krushka吗。Ronit就是这么一个跟自己的根、文化、所爱的人们、整个过去隔绝的人。现在时隔数年,因为一场葬礼再次回到Hendon这个将她流放、遗忘的地方——本地报纸的悼唁里赫然写着“伟大的拉比膝下无子女”,父亲的遗嘱里甚至没提及她的名字,感觉她唯一存在的地方只有别人的闲言闲语里,还有Esti。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Ronit,内心所需求的,却是重新拥抱这一切——想让世人知道她是他父亲的孩子、想让已世的父亲知道她爱他,想让她爱的人知道她爱她。

    (不知道算不算是个彩蛋。Ronit给自己挑了Curtis这个姓,与Joy Divison自杀的主唱Ian Curtis同姓。Ronnie Curtis,光从名字就充满着离经叛道的味道)

    电影里的Ronit被Rachel Weisz诠释得可爱又令人心碎,你能看见她小心翼翼的不去冒犯这群正统派犹太人,却又处处在破坏规矩;也能看到她被触及底线后争论着女性刻板守旧的职责,反差感碰撞出不少笑点。实话说这个如刺猬般充满着不削与叛逆的Ronit看得蛮享受且有丝丝快感,而且每次Ronit做/说出什么出格得事/话,镜头都移到Esti一脸宠溺的笑,看着Ronit好像在说,是的,这还是我的那个Ronit。

    通过Esti,我们也才见到Ronit的另一面,一个破碎、柔弱、需要归属、需要被爱、被认同以及表达爱的人。

    是的,回来的目的是为了缅怀父亲。但在这片不属于她的地方,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缅怀,或是如何告诉一个死人,她爱他,请原谅她。Ronit带上面具,让自己看上去更坚强,却从Esti进入眼帘的那刻起, 乱了手脚。

    Esti对Ronit来说,可以比作是家的存在。Ronit得知父亲遗嘱中把房子捐给教会,戴着正统犹太已婚妇女都会戴的假发走上街,Esti默默尾随着她。(两个背影,一段路程,想到的是Esti在没有Ronit这些年里,或许也曾看见与Ronit相似的背影,她默默跟在后面,不忍把梦叫醒。) 但现在Ronit回来了,Esti叫住前面的人,询问假发。当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可爱幽默的时刻,Ronit却再次流露出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她应对父亲死讯时,一脸迷茫的表情。

    这时候我也才get她不是在卖可爱,她只是想Fit in,想重新感受下做个正统犹太人是什么滋味。Ronit的情绪持续低落,那种无奈、委屈、难过又生气的样子,被诠释得处处到点。她不知道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所有的事都在与她作对,甚至是老房子的门。《Lovesong》响起的时候,Esti跟着旋律哼唱,用尽全力享受着和她等了那么久的人独处的时光;Ronit这一刻却是那么破碎。眼前所爱的人,是他人妻子;父亲临终病床的日子,毫不知情;从小长大的房子,不属于自己;父亲的遗嘱与这片长大的土地上,没有自己的痕迹。这一刻的Ronit真的好弱小,真的好想给她一个拥抱....... “Esti,你觉得我该提前离开吗?” 一分钟前还毅然决然说要改机票离开的Ronit,又犹豫起这个曾改变她人生的问题。留下来的意义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她还是犹豫了,对着眼前这个人,或许只能问眼前这个人—Esti,是发小,是朋友,是爱人,是家的联系。

    Esti走到Ronit的跟前,亲吻她或许冰凉的手、把手放在她的胸前,是的,这是个心在跳动的活生生的Ronit,Ronit真的回来了。一个在胸口的触摸,打开了Ronit尘封心。Esti抱住Ronit,像是把整个生命都放在Ronit身上“No.......”, “No,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leave at all." 我无法衡量Ronit有多需要这句话、这个拥抱,Esti像是胶水把这个破碎的孩子拼凑好。对Ronit,她找回了家的联系,找回了她以为丢失掉了的爱。她对Esti说:"Thank you, Thank you.”。

    旧爱在老房子里重新点燃,更准确的,Esti,让这段旧爱重新燃烧。她们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亲近自在的聊天,重温着属于她们的老地方。树底下,是Esti主动亲吻Ronit,还是树底下,Esti主动牵着Ronit的手;从白天到天黑,最后走在羽毛球场上,Ronit的正面,Esti的背影。现在Ronit,真是太美了,她倒着往后走,因为眼睛一刻离不开Esti。醉在爱中,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然后她靠着栅栏,等着Esti来亲她。

    ------------------------------- ------------------------------- ------------------------------- -------------------------------

    Esti带上帽子匆忙逃离,电影开始了她的旅程。Ronit在Esti的故事里,是主导,也是旁观者。

    Esti Kuperman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安静(话语+形体),守规矩,做着一个已婚犹太妇女该做的事——买菜做饭洗碗招待客人,每周五晚的嗯.............= = 其实看书的时候很多次想朝她大吼为啥要这么安于现状啊喂!后来才明白,她是一个有很强inner strength/credit的人。在她为上帝放弃表达真正自己的表面下,有她的一整个小世界,装着的是Ronit与工作。所以于我,与其说Esti是宗教的牺牲品,不如说是爱的信徒——想象Ronit在纽约的房间,算着时差什么时候Ronit醒着,什么时候Ronit睡了。电影里有一段Esti说Ronit离开后她病了,Ronit:"What sort of ill?" Esti:"In my head." 理一下,Ronit离开,她病了,所以和Dovid结婚了。这样一个决定,从最初就不是理智的。

    对Esti来说,Ronit即是爱的存在,爱Ronit是最简单自然的一件事,是她勇气的来源。现在Ronit回来了,也重新给了她勇气去disobey。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的Esti,气冲冲的责怪自己像小孩一样,她想要停止,却又无法让Ronit离开。Ronit用手整理她额头凌乱的刘海。一个细小的动作,将矛盾化解,将Esti慌乱的心重新平静。Ronit带她离开Hendon,地铁上深情看着她,马路上主动牵着她的手,突如其来的,将她壁咚在巷子里亲吻她。Ronit在为Esti展示她可以拥有的生活,只需要几站路的距离,就可以自由的与喜欢的人手牵手。Esti让Ronit引领她,脸上带着些许克制与慌张,直到酒店房间门打开的一刹那,所有的压抑与欲望随之释放,我们也才看到一个真正的Esti,狂野、幽默、自在、深情。事后,Esti讲述她对Ronit的感情,Ronit拿出相机为她拍照,这是Ronit对爱的表达。Ronit镜头里的Esti,是她最美的时候。

    在书里大概排第二操蛋的场景,Ronit告诉Esti她要离开

    Esti: “Leaving again, Ronit? Why is it, do you think, that you’re always leaving or planning to leave?”

    Ronit:“Why is it that you never ask me to stay?”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f she’d asked me, even once, to stay, I would have stayed forever. The Rabbis teach that we each hold worlds within us. Maybe both these things are true. But she never asked. And so I had to leave.

    因为她从来没问,所以我必须离开。wtf is that?!!!!!!!! (BTW,第一操蛋的是Esti爱了Ronit一辈子,在最后move on,不爱了,选择留在Hendon和Dovid一起,即使她喜欢的是女孩子。)

    但在电影里,她们当初分开是被Ronit的爸爸发现。这一回,Esti一次次让Ronit留下,Ronit也一次次为Esti留下。这大概是我最欣慰的地方,那个我熟悉的书里的Esti只在影片开头出现,现在有Ronit在旁边的Esti更加的有血有肉,仿佛内心的小宇宙一直在蓄势只等着爆发。她会在别人评论Ronit改姓氏的时候替Ronit说话,被Dovid对峙真相时,几乎毫不犹豫回答“I kissed Ronit”。在Esti以为Ronit离开后,她半夜又去到酒店,似乎是去寻找Ronit的痕迹,去找回点Ronit的勇气。再次见到Dovid,她是那么的坚定与理智,“请让我自由,我没有选择,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Esti内心很强大的一点,她当然知道自己喜欢女孩子,留在Hendon嫁给Dovid,是她的选择。Ronit的回归,不一定是她追寻自由的所有动力,却是她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不可缺少的勇气来源。这让她的违命,更加的有价值。那她还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吗,我觉得是的,用小说里Esti说过的一句话:if God wishes to punish me, so be it; that is His right. But it is my right to disobey.

    ------------------------------- ------------------------------- ------------------------------- -------------------------------

    We're disobedient to the novel——Rachel Weisz

    这是在之后的采访中看到的一句话,真的是很喜欢了,因为这部电影修补了我对小说所有的控诉,修补了小说里最bother我疑问:Ronit对Esti到底是啥感情? 所以这里值得一大段来说电影里Ronit对Esti的爱。

    去年在推上问小说作者这个问题,她回答:I don't think Ronit knows whether she loves Esti or not.

    你写了段爱情故事然后没有交代主角的感情,真的很伤害读者。

    但在电影里,我没有片刻怀疑过Ronit对Esti的爱。像上文所提到的,Ronit是个封闭缺爱的角色。Hendon与父亲将她流放,她只能将这一切尘封起来,才能停止受伤害,停止对家的感情。在纽约看似自由、快乐的Ronit,重来没有真正的自由快乐过。

    能走进她内心的,只有Esti,没有其它人了。

    得知嫁给Dovid的女孩子是Esti,她手抖着拿着烟。老房子被Esti告白,她从疑惑到热情的亲吻她。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她推开她说对不起,却在下楼后又情不自禁的再次亲上去。第二天,她为Esti留了下来,乖乖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下课。Esti说:“我们不能这样下去”,她回复:“那我明天就走”,Esti说:“我不想你走”。于是,她牵着她的手,带Esti逃离Hendon。

    Ronit对Esti的爱,一点不少。“为什么你不离开,Esti?为什么不跟我去纽约?”这句话可以用作当年,也可以用作现在。Esti问她:“离开对你来说就那么容易,是吗?” 她低下头,“不,一点不。” 一句话,道出了Ronit所有的苦。

    离开,更正确的问法是,为什么不离开。Hendon是她所有疤痕的来源,在纽约不意味着伤痕会愈合,却能忘记伤痕的疼。她开着玩笑说留在Hendon不如自杀。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为了Esti,一次又一次的留下。她爱Esti,这个理由足够了。

    “Ronit is bisexual or she’s gay for Esti. She loves Esti. It transcends definition. Esti is the love of her life and she happens to be a woman.”

    Rachel Weisz在一个采访中如是说道。Esti是Ronit的一生所爱,这样的爱打破了界定。Ronit的性取向标签在这里无足轻重,因为Love is Love,她爱Esti,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亲爱的Rachel女士,你不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句宣言。Ronit的爱不存在在小说中,电影里的表达也内敛且细微,因为Ronit从来不是能轻易表达爱的人。

    在Esti和Dovid周五例行完公事后的第二个镜头,她高调穿着皮裙+丝袜下楼。是她在昨晚听到了什么吗?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随后的祷告中,她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Esti,眼神里全是怜悯。她在Esti和Dovid吵架对峙的时候,就坐在房间外的阶梯上,所有的内容,她都静静听着。“我觉得你应该离开他”,她随后对Esti说,语气里有难过却又坚定直白。她在Esti请求Dovid还她自由时,试图劝说Dovid,话没说完却被Dovid打断:“别来插手”。 是啊,这是人家的家事,她不过是个外人。但她收获的是Esti那句:“你回来了。”

    当我想到Ronit,最难忘的是她的那双眼睛。从开头在工作时的热情与专注,到酒吧里、厕所隔间、溜冰场上茫然与忧伤,到每一次充满无限温柔、怜爱、渴望的眼神看着Esti。在这些之外,时常还种距离感。某种程度上说,Ronit在Hendon确实也是这样的存在,只是个旁观者,局外人,无法融入,也无法离开。直白的说,很多时候,就是没用——无法去联系一个死去的人,无法将自由给她一生所爱的人。她在Hendon,只是引来麻烦,然后站在那里,无能为力的,看着Esti与Dovid各自挣扎。当Ronit在机场候机的时候,电影似乎穿越回到过去,悲剧历史就要重演。Ronit在机场椅子上睡了一晚,拿着行李,回去找Esti了。她的违命是留下,多么的普通,却又艰难。

    ------------------------------- ------------------------------- ------------------------------- -------------------------------

    电影的最后,是Dovid的秀。

    Dovid在电影里,是Ronit的朋友,Esti的丈夫,同时也是宗教的象征、父辈的象征。而《违命》区别于其它传统剧情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Dovid这个角色。他是善良的,并且性格里散发着一种女性的阴柔感。

    Ronit回来后,他邀请她住在家里,在别人指手画脚时,他站在Ronit这一边,他和Ronit也是有感情的。但随着Ronit的回归,Dovid也察觉到Esti的变化。在浴室慌忙的Esti,房间里突然凑来亲他的Esti,拒绝周五历事的Esti。那种努力隐藏,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状态被Nivola诠释得特别到位。他所有的举动,只是出于想对Esti好,因为他看到了当初Ronit离开后Esti是如何“病倒”,所以在知道真相后他对Esti说的是:“Do you want to get hurt again?” 。

    而对宗教,电影传达了宗教是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Dovid和学生们讨论《旧约全书》或者Ronit说父亲以前总是呆在书房读《旧约全书》然后看书评然后看下一本书评。不同的基督教派别有不同版本的上帝,不同的人对教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当我们随着Dovid的视角来到教堂,看到他对信仰的质疑,对去爱一个不能够爱自己的人的悲哀,对Esti与Ronit无法自由的爱彼此,对Esti无法自由的做自己,对Ronit无法在父亲的历史里留下自己的痕迹,所有的铺垫,都引领到这一刻。心,跟Dovid悬在一起,他谈到老拉比最后的讲话,关于天使与恶魔,他们没有选择。而行走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人类,我们被赋予了选择的自由。“你(们)自由了” ,Dovid顺理成章的说出这句话,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却让我如负释重。这时候的Dovid,也不仅仅只是个男人的意义。他是朋友、丈夫、宗教、父亲。这时候的Dovid,成为了更接近上帝的人。

    ------------------------------- ------------------------------- ------------------------------- -------------------------------

    一个采访里,编剧兼导演Sebastián Lelio讲到他为三个人写了三个结局,即使这样会制造出一点毛病,但有着这样三个好角色的电影,是抑制不住不这样做的。看,Lelio就是这么个以角色为中心的导演,如果你碰巧也爱她/他们,那真的觉得被Lelio照顾到了。

    Dovid的结局,是在教堂外与Ronit、Esti相拥。Dovid对她们的爱,不再单纯的被“男女不可触摸”这样的规矩所局限,他也自由了。

    Esti与Ronit的结局,是去追逐爱的人,以及不再是逃亡的离开。OST里,这段音乐名叫“For Love”。这一次Ronit的离开,是我能想到最好、最轻松、最没有遗憾的方式离开。Esti穿着睡衣跑出门追Ronit,Ronit捧着她的脸,眼里都是泪水,这是她在影片中第一次流下眼泪。她对Esti说:“You're brave, and beautiful, I love you.” 每次想到这个浪漫又悲伤的结局都会让我情绪化,因为无论是Esti为自己的爱争取,还是Ronit说出我爱你,对她们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Ronit说:“你会告诉我你以后去哪的,对吧”,Esti点点头。

    对Ronit,她带走了母亲的烛台,在父亲的墓地上为他拍下了“肖像照”。拍照,是Ronit的方式表达爱。她来Hendon最初的目的是缅怀父亲,现在她也用她独特的方式,做到了。

    电影结局了,她/他们的生活还没有。三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觉得和电影一样,这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结局,他/她们的未来取决于观众。我想象的,是她们以后有个大HE。这么多年的分离,她们都还是疯狂的为对方着迷。现在终于能自由的相爱,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她们分开。我希望她们将来一起在某个地方养孩子,就在Hendon或者Hendon旁边吧,我不认为Esti会抛弃她所爱的这片土地,如果她离开,不就变成Ronit的后果。在这里,一起做一对“叛逆”的couple,震撼这个社区。Dovid也经常来探访,三个人又像是小时候。

    ------------------------------- ------------------------------- ------------------------------- -------------------------------

    关于那场著名的床单、口水戏

    Ronit与Esti,是两个对女性之爱、对彼此的身体都不陌生的旧时爱人。这里不需要小心翼翼的试探彼此或其中一方的第一次,不需要将衣服脱掉,也不需要唯美、观众友好/男性视角的镜头扑捉。这场床戏属于Ronit与Esti,是野性与爱意的共存,是欲望的释放是对彼此的渴望。这是两个人对对方疯狂到想要占有的状态,到了用舌头挖掘爱人口腔的每个角落,到了将口水吐在爱人的口中,并且渴望的接住,一次,又一次。你看着她们驾轻就熟、一个姿势接着一个姿势的变化,都是那些年她们爱的见证。小说里,两人小时候划破手掌做blood sister;电影里,她们交换唾液做lover。这是只属于Ronit和Esti的行为,独特且深情,一点不恶心。

    后续:

    Nivola透露导演安排口水戏的意义:Esti和Dovid这么多年的婚姻、周五历事没有让Esti怀孕,但在Esti与Ronit分离后的第一次sex,Esti怀孕了。可以说,口水是让Esti怀孕的比喻。Ronit让Esti怀孕了。(导演的大脑太强大!喜欢!)

    对三位演员的表白:

    小说是Rachel Weisz在众多Lesbian文学作品中的选择,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将小说搬上银幕。作为电影的制片人,她在前期剧本开发与后期制作方面投入很多精力,片场上她只是演员。这部电影对她的意义很大,不仅是因为她付出了很多心血,还有这部电影对她的私人意义。哪怕是在我看小说时,就能看出她和Ronit很多相同的地方,在她重新诠释下的电影里的Ronit,更是自带着致命的吸引力。电影宣传期,看着她怀着孕,LA、NY各种宣传,screening Q&A、电话采访文字采访视频采访,一样不少。接下来6月还要去巴黎宣传,年底去英国宣传。觉得她为了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真的就像自己的宝宝一样,一定要努力陪它到最后。

    电影出来后,评价不错,票房也不错。大家有夸她的、另一个Rachel的、 Alessandro Nivola的。我想她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个,因为当初想要改编这本书的最主要目的达到了,凸显三个好角色。给您比心,希望您继续下去,找更多有趣的题材和角色,为自己也为其它好演员,制作出走心的电影。

    对Rachel McAdams,从来觉得她是很会演戏的人,特别是喜剧和爱情片,个人觉得这种类型要拍好比拍剧情片难。所以对所有惊讶于她在片中演技的人,只想说,你们从一开始就低估她了。Esti,确实是个好角色,有着非常棒的角色弧,这样的角色不多见,把Esti演得如此有层次感的更无法想象还能有谁。希望她今年也能借机有个提名……

    Nivola,就真的是一直被人低估无视了。他在采访里说自己以前都是挑角色不挑导演,以至于最后他比电影好。说话有点狂,但可能真的大部分是这样吧。他现在就开始挑导演了,哪怕是演小配角。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至暴之年》里一个只有两三场戏的配角,说明是管用的。挺不担心他以后的事业,实力在这,方向也对了,人长得还很好看=。= 感觉以后颁奖季会看到他。

    更新一个自译双语字幕请品尝 (带犹太教注解)

    度盘 http://t.cn/EAypWOo 密码: nt0d

    外拐 http://t.cn/RguBIZu

     5 ) 原著里的不服从精神,不只是性倾向

    《Disobedience》是2017年初拉子社群盛传的大片。9月10日在多伦多影展首映。

    英国女作家Naomi Alderman第一部小说,2006年获得新秀作家奖、犹太创作奖等肯定。Rachel Weisz(瑞秋·怀兹)相中这部作品,因为她一直在找寻两个女性为中心的故事。她担任电影制作人,同时出任女主角Ronit,邀请智利导演Sebastián Lelio负责导演及编剧。另一位女主角也是名叫瑞秋的Rachel McAdams(瑞秋·麦亚当斯)饰演Esti。三角关系里的Dovid由英国男星Alessandro Nivola演出。Dovid的角色在某些方面很像他演过的《Laurel Canyon月桂谷》。

    首映观众的反应很复杂。传出来的第一个赞美,认为两位女主角的银幕默契很好。大家最在意两件事:(一)床戏在原著里只是轻描淡写的一段过场,有人形容电影版是insane,总之超出原著,甚至有点kinky(不管是为了行销目的还是诠释方式);(二)Esti的结局和原著干净的收尾不太一样,比较开放。

    书里Ronit和Esti的角色塑造刚好相反,前者越看越摇头,后者越看越喜欢。电影版把Ronit改编得较为讨喜,从原著的财务分析师,变成摄影师(又来了)。书中纤瘦的Esti是很有后劲的角色,她才是实践Disobedience的意义。

    回来谈小说吧。

    我不喜欢书中使用lesbian,这只是反叛的旗帜,还称不上感情的核心。Disobedience彰显的反叛并不是禁忌的同性爱情,而是勇敢质疑传统犹太社会的封闭压制。三个角色Ronit、Esti、Dovid用自己的方式挑战,呈现不同的层次,应该在保守的犹太社群引起很大的反思。这本书对于不可怀疑上帝的基本教义提供不同的声音。

    每个章节分成两个视角,第一个是全知观点,通常先从一项犹太传统或经典说起,接着描述人事物,推动故事。第二个是Ronit的视角和她的冷嘲热讽。

    Ronit是伦敦近郊犹太牧师的独生女,四岁丧母。从小鬼灵精怪和传统社群格格不入。大学被送到美国念书,毕业后在纽约自力更生,从此没再回乡,直到八年后父亲过世,她回来处理丧事,发现青春时期的恋人Esti嫁给一直辅佐父亲教会执事的堂哥Dovid。

    Ronit就像典型的纽约客,好发议论不愿沉默。传统社群的每件事,都被她揶揄一番,现代读者跟着点头附和。她自知在家乡不受欢迎,便拿禁忌当成攻击武器,在正式晚宴上胡扯要和同性伴侣成家生子,还在烦恼精子来源。事实上,这都是谎言。

    她在纽约确实有过同性恋情,但是在故事进行式,正和已婚男上司藕断丝连,直到后段被对方老婆发现,以辞职收场。我猜想为什么作者把Ronit塑造的有点自私自利虎头蛇尾?因为一走了之不是反叛。勇敢反叛是坚持站在原处试图改变。(电影版把已婚男上司这段删掉了)

    小说开头第一章是垂垂老矣的犹太牧师强撑着病体宣讲,最终不支倒地。这个隐喻,象征传统时代结束。众人忧心谁能继续领导社群,Dovid是不是够格的继承者?

    Dovid是书中难度很高的角色。他是Ronit年长四岁的堂哥。就读神学院,长期跟在Ronit父亲身边学习。他一向沉默,没有野心,没有社群魅力。他有头痛的隐疾。年轻时有段时间在家养病,透过Ronit的关系认识了Esti。三个人常常梦想未来的计划,只有Ronit远走高飞。Ronit常拿心理医生的话当作挡箭牌,“你只救得了自己,救不了别人”。

    Dovid一直对犹太牧师的角色保留态度,坚持不想上台演讲、宣讲。教会委员觉得他太没有自信。Dovid也担心众人对Esti的态度会变本加厉,因为传统要求牧师娘必须更“体面”。教会委员竟想把Esti安置海外,眼不见为净(就像Ronit一样吗)。

    这个神圣到理想化的角色,在书中是个大爱包容的人。他早知道Ronit与Esti过去的关系(其实小社群早就传言)。据说电影版的Dovid本来不愿意Esti离开,书里的Dovid在目睹Ronit与Esti在床上,之后两人有段告白。

    Esti坦言她和Ronit早有恋情,而且从未改变(性倾向):
    "It has always been this way with me. No other way.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any different than this."
    (吊诡的是原著的结局是两人有了下一代,没有分开)

    Esti追问Dovid,既然早知两人关系,为什么还娶她?Dovid不忍心Ronit离去造成伤害:
    "I didn't want you to shrink like this. I though I could keep you safe. I was wrong. I'm sorry."
    Dovid接着主动同意Esti离开,不论是不是跟着Ronit一起离开。

    他最后成为教会牧师,不愿意像过去扮演伟大的领导人。有人离开投靠别的教会,有的主委转移阵地营利。他努力在旧社群开展新气象。

    --------------------------------------------------------------------------------------------------------------------
    说到真正的灵魂角色Esti,大概最令人心碎和最义正词严的对白都留给了她。

    她在学校教书。Ronit回来当天,她一直逗留在学校迟迟不回家。末了在学校遇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同事,书中描绘她感受到女同事的肌理毛发和散发出来的体热,唤醒了Esti即将来临的欲望。

    在书里,Esti一直期盼着Ronit,她是欲望的一方,主动吻了Ronit两次。起初Ronit自认往前走了,过去已经过去了。后来她向Esti对质,妳为什么从没有求我留下来?Esti受不了拒绝,宁愿不要开口。因为Ronit念书后讲的全是留在纽约的计划。

    Esti为什么会嫁给Dovid?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在传统压力下不得不进入婚姻。但是Esti有“更好的理由”。她以旧约圣经的David和Jonathan感情为例。很多人将它解释为同志恋情(见:约拿单)。大卫王爱约拿单超过对女性之爱。后来约拿单战死,大卫王娶了约拿单的姐妹Michal。(这本小说有许多圣经隐喻)

    Esti对Ronit提过她的不服从主张:
    "Sometimes I think that God is punishing me. For what we did together. Sometimes I think that my life is a punishment for wanting. And the wanting is a punishment, too. But I think- if God wishes to punish me, so be it; that is His right. But it is my right to disobey."
    (有时我觉得因为我们在一起而受到上天惩罚。有时我因为欲望受到惩罚。其实欲望本身也是种惩罚。如果上天要惩罚我,那就来吧,这是他的权力。但是我也有权力不去服从。)

    最后Dovid在教会不顾反对引介Esti站在台上,公开她曾向老牧师表白有女女欲望。老牧师安慰她,欲望本身没有错,但是实践欲望是被禁止的。建议她嫁给安静不多要求的男子,而且不要再谈论。Esti认为“这是错的”。因为上帝既然赐与人类说话的能力,人类就该创造而不是催毁说话的价值:
    "I have desired that which is forbidden to me. I continue to desire it. And yet, I am here. I obey the commandments. It is possible as long as I do not have to do so in silence."
    (过去我有禁忌的欲望,至今仍是。但是我没有逃避。我愿遵守诫律,只要不是强迫沉默以受。)

    原著有些逻辑,我不表赞同,不是我强力推荐的书单。但是就女同主题,这本小说自有主张,而不是泛泛的感情故事。电影宣传将逐渐传播,当越来越多人只注意床戏和吻戏,别忘了原著对抗僵化体制具有强烈不服从的精神。

     6 ) 如果的话

    如果我再勇敢一点的话,三年就我就将那句“你愿不愿意跟我走?”问出口。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如行尸走肉般浪迹街头。 如果你再勇敢一点的话,三年前将那句“你愿不愿意跟我走?”问出口。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用违心将就,不必饭前祷告着“may you long live”。 如果我足够细心的话,是不是能在重逢时看出你面具下的无尽的哀伤,那光鲜亮丽衣服下遍体鳞伤,然后带你离开绝望的泥潭。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你能看见我溢出眼角的爱意和不经意之间颤动的心房,那就请你带我离去,去光的彼岸。 如果我再坚定一点的话,是不是能肯定那时你说爱的永恒,生命的曙光,相信眼前你的淡漠只是言不由衷的假象,默契会将我们送往甜蜜的故乡。 如果你再坚定一点的话,无条件相信着幼稚时期不幼稚的诺言,相信爱和自由,请忽视我变色龙应对环境的伪装。 如果你再勇敢一点的话,逃出世俗的泥潭,逃出以爱为名的魔爪,逃出封闭孤陋的心,结局会怎样? 倘若我耗尽全身力气勇敢落得孤注一掷大梦一场空呢?倘如看似落落大方的胆小鬼再一次只身一人四处飞呢? 如果结局不怎么样怎么样? 如果我也逃掉怎么样?逃走总比留下来简单,我想。 如果你本可以不被困在混沌的世界有着意想不到的光明未来呢?世界固然肮脏黑暗,如果不是所有的世界都都以遏制你的方式运作呢?如果你本可以却没有呢? 如果我本可以却没有呢? 如果的话,你愿意跟我一起走吗? 如果的话,你愿意先让我学会怎么走吗?

     7 ) 违的什么命,违命完成了吗?

    感觉电影没有很好的把违命展现出来。

    Ronit是思想先进的女性,早早出逃,虽然她与Esti有感情纠葛,她的出现也算是促使了Esti“完成违命”,但她在影片里更像个旁观者。而她与她父亲之间是否是有什么需要展现,我也没有体会出什么来。

    Esti的违命是影片的中心,但遗憾的是,爱人的劝解以及自身的渴求都无法让自己逃离,反而是这段错误婚姻中的意外得子,让她最终决定追寻自由,从这方面来说,虽然她最终得到了自由,但是这是以“为了孩子的自由”以及“Dovid的认同”为前提,她的自由不是自己的违命,而是他人的。因为即使她的自由是在内心驱动下,由以上两点直接促成的,但是她缺乏足够的自驱力,她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而Dovid,一个在jiao hui培养下竟没有什么野心的谦谦君子,着实让人意外,更意外的还是最后三人的和解。说实话他们三个这种复杂的关系放在现实里我是觉得十分狗血的。而这段关系放在现实,大多数人的走向也不会是和解吧。Dovid在继承仪式上决绝的告白,大概也算是他的一个违命吧,不过影片感觉就浅浅提了一下,在Dovid身上我没有注意到太多铺垫,所以这里感觉有些突兀。

    电影一整个感觉比较平淡,跟电影的名字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这个电影感觉整个过程都是憋着气看完的,没有一个能让人情绪爆发或者释放的点,包括Esti要求Dovid放她自由,以及Dovid在仪式上的告白。整个电影都是显得阴冷低沉的,让人觉得这个违命还没有完成。电影故事倒是叙述得比较清楚,我不太了解相关背景,但是能从里面一些细枝末节推断故事发展。电影整体一般。

     8 ) 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让我有机会不出国门二刷这部不会在国内全面上映的电影。第一场在三里屯的美嘉欢乐影城,影院贴心地把座位套换成了彩虹色,第二场在五棵松的耀莱影城,巨幕的效果震撼。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Ronit和Esti的感情是后面一切的导火索。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Ronit

    Ronit在父亲去世前就离开封闭的社区去往美国。从后面的剧情看,应该是她和Esti的little secret被她爸爸(社区犹太教的领袖人物)发现后不辞而别的。在封闭的社区里,她和Esti的事情传播地无人不知,这是传统犹太社区所不能忍受的。即使她爸爸去世,没有人想通知她回来,报纸的卜告也写着她爸爸没有子女。在Ronit与Esti独处的时候,Ronit多次问Esti是不是不欢迎她回来,她是不是应该离开。其实她的内心还是个孩子,害怕亲人与爱人的责难和嫌弃。

    对于Ronit来说,她的违命可能是远走他乡,改名换姓(摄像师的化名)。到纽约后,她把故乡的事情封闭在一个盒子里,并未打开。但当他回到故乡后,盒子再次的开启,让他重新面对曾经逃避的一切,在Esti的爱情和Dovid的亲情及宗教释义,最终让他成长并勇于面对一切。

    片尾在去机场的路上,她绕道去了她爸爸的墓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帮他爸爸拍了照片,弥补了她的遗憾。

    Esti

    Esti的人物塑造接近于大众,她生活在犹太社区,爱上女生并被曝光,留在社区,嫁给Ronit爸爸认为适合她的Dovid(Ronit表哥)。她是一个表面顺从,内心波澜,不懂声色、循序渐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的人。她在草坪的大树下,第一次亲吻了Ronit;她告诉Ronit她的父亲去世,希望再次见到她;她在女校当老师,希望可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Maybe she didn't plan for all, she just follow her heart.即使她没有离开封闭的犹太社区,她依旧做着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自己和改变下一代。

    电影详细描述了Esti从觉醒到反抗。一开始,她顺从长辈的话,嫁给了所谓适合自己的Dovid,过上了传统犹太妻子的生活,假发、服装甚至每周定期的性生活。Ronit爸爸去世,即使在所有人都不联系Ronit的情况下,她依然联系了Ronit,因为她希望见到Ronit。接着Ronit回到故乡,虽然Esti还与Dovid进行着定期的性生活,甚至在非定期的时间,Esti也试图亲吻Dovid来挽救。但只要与Ronit一个眼神的对视,她就清楚自己的内心了。在Ronit爸爸的房子里,Esti主动亲吻了Ronit,这段在青春期戛然而止的恋情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她们逃离社区,追寻自我。宾馆的床戏简单粗暴并不柔美,但能体现他们强行停滞多年后再次相遇的张力。

    当他们再次回到家中,Esti已经不是原来的Esti了。她向Dovid坦白自己主动亲吻Ronit。在Dovid抑制不住自己咆哮的时候,她大声而坚定地说:It has always been this way with me. No other way.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any different than this.她已经渐渐成为自己的小英雄。当发现自己怀孕后,她要求Dovid give her free,希望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生活环境。

    Esti的违命,是身处犹太社区依旧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从最初的摇摆不定,到最后怀孕依旧选择离开,这是我心中隐忍而坚强女性的模样。她在一步一步自我认识中,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Dovid

    虽然电影宣传和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两位女生的感情上,但Dovid这个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传统犹太教义下长大的孩子,他十二三岁就在犹太领袖的身边学习,生活传统而波澜不惊。儿时三人玩耍,随着Ronit离开,变成了两人同行,继而结为夫妻。他是一个善良,包容且希望改变Esti的人。当Ronit回来后,Esti与她愈发明显的感情发展,让Dovid自我怀疑。

    追悼会上,Dovid爆发,他说到Ronit爸爸在去世前所提到的自由,并在所有人面前,给了Esti自由,并强调大家都是自由的。作为一名丈夫,他在应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值得尊敬。

    对于Dovid来说,他的违命来自于对传统犹太教思想的反抗。与传统思想不同,他最终接受不分性别的爱情。

    结局

    Esti最后冲向出租差亲吻Ronit,Ronit声泪俱下地说“I love you”。Esti没有跟随Ronit去纽约,也没有与Dovid一起生活。

    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在世界上。

     短评

    双Rachel都太棒了,不枉我为了看部电影飞趟北京

    9分钟前
    • SteadytheBuffs
    • 推荐

    "You are going to be brave and beautiful. I love you. I love you."

    14分钟前
    • zy_
    • 力荐

    北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午夜场观影 看得人笔直的一部姬片 但平心而论 瑞秋·麦克亚当斯的表演很好 将迷恋 压抑和爆发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但是另一位瑞秋真的太渣了 人生真的不要被这种没有责任感没有归途的人启蒙啊 这种人真的都只爱自己

    17分钟前
    • 绿毛豆儿
    • 还行

    3.5 感觉可以被任何一位Rachel掰弯【为什么Ronit拍照都不需要调焦

    20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不是完美的故事,但满屏流动的荷尔蒙让我两小时里面红耳赤

    25分钟前
    • 一苁二白
    • 推荐

    “Whenever I'm alone with you, You make me feel like I am free again. ”

    28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女同题材电影早该这样去拍,两位女主彼此之间所有的欣赏、迷恋、情欲和甜到戳心的相处方式都建立在两个如此独立的精神之上。离开的是独立,留下的也是独立,连最后的放弃都是,独立的不近常理,独立的闪耀着理想主义爱情的光。

    32分钟前
    • 小茶sama🌿
    • 推荐

    能把les片拍成犹太教宣传片影史上应该只此一部了 周围哭成一片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是被难看哭的

    36分钟前
    • 库不理你
    • 较差

    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看到了这个片子 两个Rachel的演技简直是炸裂 情欲的压抑与释放选择时候的纠结 是我今年看到过最好同性题材的电影之一 整个犹太社区的压抑而又虔诚的气氛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39分钟前
    • Carey Hao
    • 力荐

    不管是同性恋亦或是异性恋 最最关键的还是要长得好看 我算是想明白了 颜值真的具有决定性

    43分钟前
    • kevinzaghi
    • 推荐

    多年以后,大概Rachel会永远记得,自己演员生涯最有感觉的一场船戏是和另一个Rachel一起拍的吧(两人看上去都很用心/力的样子)。整个犹太社区的气压好低,丈夫那个角色很“圣父”了。

    46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哪怕付出忧伤代价。

    4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鲁尼特请务必把我按到墙上热吻我

    50分钟前
    • 汤泡饭
    • 推荐

    2017.9.15 tiff。是在文艺片界HE会没面子吗???女主们的颜实在太符合我的审美了,两位性冷淡风。颜值五星,结局扣一星。|2019.1.2 二刷,我又心梗了T T

    53分钟前
    • Orangedietc
    • 推荐

    “我有想过你在纽约的生活,我幻想过你的房间会布置成什么样子。我一直都在关注时差,这样我就知道你什么时候醒着,而什么时候该睡了”

    55分钟前
    • 天腐之国🌈
    • 还行

    第一次知道犹太妇女要戴假发

    57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还行

    两个Rachel非常有火花,喘得我都坐不住了。可惜剪辑实在太烂。

    59分钟前
    • 夏予川
    • 还行

    请问这是犹太习俗的宣导片吗?为什么我觉得剧情这么不合理呢?为什么两个这么美的人上床上得让人看了这么不适?为什么?

    1小时前
    • 饮歌
    • 较差

    餐桌一场,对切镜头将景别变小的同时,不断减少Ronit这侧的人数,直至特写镜头里只剩她一人,以此呈现她与小镇的对立。的确有些像《阿黛尔》,R与E两人阶级的不同使得在对待自由的态度上R更高阶,E则需要被施予。结局把影片往上拔了不少。

    1小时前
    • 刘浪
    • 还行

    Esti 才是 love as vocation 啊,沉默着的伟大和牺牲。相比之下 Ronit 多次以离开来逃避问题与责任,潇洒的外表和性格用于掩饰内心的绝对脆弱。对 Ronit 来说 Esti 是 attraction,对 Esti 来说 Ronit 是 destined life,这可能是两人最大的区别。

    1小时前
    • toska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