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4

    主演:王志飞  林熙越  董勇  曾黎  车晓  杜源  祖峰  冯恩鹤  潘晓莉  李雄  李建国  徐正运  李德  王晓青  路羽  王虹  石兰  李道南  王洋东  王志义   

    导演:姜伟 

    猜你喜欢

    • 更新至04集

      芥子时光

    • 更新至18集

      燃心2024

    • 全20集

      恋恋小食光

    • 更新至16集

      上有老下有小

    • 全32集

      重案六组

    • 全12集

      黑土无言

    • 已完结

      雪豹2010

    • 完结

      幸福到万家

     剧照

    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1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2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3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4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5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6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16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17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18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19沉默的证人[电视剧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起偶发的凶杀引出了一桩历时数年手法独特的连续杀人案。瞬间,整个云港市笼罩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中。老刑警刘宝生(杜源 饰)请缨担任侦破工作,他带着警员周马(林熙越 饰)一起请教犯罪心理学家陈俊威(王志飞 饰),以期获得罪犯心理特征。最终,他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因家族利益分争导制心理扭曲的石隐(祖峰 饰)身上。审讯期间,石隐自相矛盾的供述引起刘宝生的怀疑,不久,石隐在监号中自杀,案件一时陷入迷局。刘宝生采用瞒天过海计独自外出调查,很快掌握了嫌疑人的证据,他就是指导破案的陈俊威。陈面对指控,坦然承认了最后一次作案,数年前的一系列谋杀一概否认。周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陈教他的方法对其展开了心理攻势......

     长篇影评

     1 ) 比起《欢乐颂》,中国观众更需要《白鹿原》

    文|罗罔极(ID:luowj1996)

    当《欢乐颂》质量低下,却又收视爆棚的同时,有一部剧正在悄然衰落。

    这部剧立项16年,几经转折,耗资3亿。

    它的口碑、尺度之大,比《人民的名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热点,迎合时代,它的收视份额,让人心生悲凉。

    但,正如它的原著作者,陈忠实所说:

    给大家传达一件事,那就是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在极端仇视文化与极端崇拜物质之后的年代,在集体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作品——

    《白鹿原》

    我们需要《白鹿原》这样的“IP剧”。

    当太多的投机者,用“IP”的话题和流量,去包裹馊掉的故事、表演和制作的时候。

    《白鹿原》把“IP”当成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当成“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的接力棒。

    此剧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男主角的张嘉译说——

    “这是从小看到大的作品,我把它当‘神品’一样供着。”

    “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在停播又复播之后,这部85集的大剧已经显出了小半部分真容。

    是时候来认真评判,剧版《白鹿原》手里的这根“接力棒”,究竟有没有传好。

    坦白说,刚看前几集时,我颇感失望。

    改动太大。

    《白鹿原》的原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纳入了诸多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

    比如,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死了。

    死因,是“风水”和“闹鬼”所致。

    你说是民俗也好,迷信也罢。但不可否认,原著中的这一情节,着实描画出了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风貌。

    电影《美姐》中的“跳大神”段落,也高度还原了这一风貌。

    可在剧中,“迷信”情节却被跳过,或者“加以改编”。

    死媳妇闹鬼的事,被六座墓碑粗略概过。

    娶了六个媳妇

    娶一个走一个

    连个后都不给我留下

    后来,白嘉轩寻到一块地。

    朱先生告诉他,这是被白鹿踏过的“圣地”——

    祖祖辈辈传说中的白鹿

    给咱乡民带来平安福气的白鹿

    白鹿所过之处

    万木繁荣 禾苗茁壮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万家乐康

    这就是征兆啊!

    在原著中,白嘉轩换下了这块圣地,请来阴阳先生加以印证,又将祖坟迁置于此。

    果然,白家的命途开始好转,第七个老婆没死,而后财源滚滚、子女兴旺。

    可电视剧,却带我们“走近科学”。

    朱先生后来告诉白嘉轩,白鹿传说是在“逗他玩”,这块地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下面有水。

    这就好像,你看国产恐怖片时,一路上跟着主角心惊胆颤,到影片最后,主角向你证实:本片无鬼,都是精神病,逗你玩儿呢。

    科学,当然值得提倡。可如果所有小说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那么一半以上的名著都要从世界消失吧。

    当然,这多半是编剧为了过审,不得不做的阉割。

    除此之外,或许是担心主角形象不够正面,编剧在不断地“找补”。

    比如原著中,白嘉轩用钱、粮换媳妇,这在当时的价值观中是被允许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剧中,为了维护白嘉轩的正直形象,硬是给这位传统乡绅植入了“新思想”,打死也不换媳妇。

    我媳妇娶回去的

    不是换回去的

    往后这缺德事少干

    从情节上的相似度来看,《白鹿原》主创所宣传的“将原著还原80%”,已经绝无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白鹿原》改编失败了吗?

    不。

    往后看多几集,我才终于明白编剧的良苦用心。

    他在反复地斟酌和取舍之后,绕过审查的荆棘,为观众找到了一条通向原著的幽径。

    《白鹿原》的魂,保住了。

    谈《白鹿原》,就绕不过那片土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沉浮。

    白嘉轩,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坚守乡土文化的壁垒,成为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的族长。

    或者,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地主

    有一种说法是,陈忠实的原著是在“给地主翻案”。但在我看来,所谓翻案并非变黑为白,而是对过激、片面、倾向性明显的历史观,进行一次纠偏。

    比如,当县政府横征暴敛的时候,白鹿原上的农民无人敢出头,是白嘉轩打了三声铳子,带领众人起事。

    大家夺回了粮食,蹲监狱的是白嘉轩。没有人挺身而出,留他一个人等死。

    当然,不能保证每个地主都像白嘉轩一样“好”。但是我们很少被告知,原来地主也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是官府与小农之间的缓冲带,防止酷吏肆意地盘剥底层百姓。

    换做是旧社会,白嘉轩的族长之位是个香饽饽。

    可世道变了,一变再变。

    他一生经历光绪、宣统、北洋、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新中国……

    这就要说到《白鹿原》表现的第二种历史角色,官府

    政权的频繁变更,导致白鹿原的乡民变成了庄稼,被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白鹿原》的尺度在于,它点出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因改朝换代而转移。

    比如,官大一级压死人。乡长可以在民众面前挺直腰杆,可一旦面对县长,就得卑躬屈膝,小心陪同。

    县长上头还有市长,市长上头还有省长。

    这当官知道 对吧

    那表面上是大多数人的爷爷

    那背地里是一个人的孙子呀

    另外,还有中国极其发达的“饭局文化”。

    层层叠叠的饭局,一直延伸向下到乡镇干部,离了饭桌就说不成话、办不成事。

    还有完没完这

    今天晚上警察局

    明天中午粮食局

    晚上这教育局

    这还不长它个十斤八斤的这

    就像《驴得水》借民国外衣暗讽文革一样,《白鹿原》又何尝不是以大历史,来警示我们的今天?

    这部剧的尺度,还不仅于此。

    在传统社会中,乡绅代表地方利益,官僚代表中央利益,都是社会精英。

    但《白鹿原》也没有忘记第三种人,他们时而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时而被称为“历史的主人翁”,他们是——群众

    在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个人物,朱先生。他是书中,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白鹿精魂”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王全安的电影版《白鹿原》隐去了这个角色,而电视剧则表示要为朱先生“写下重重的一笔”。

    他一个人用一张嘴,劝退二十万清兵,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灾难。

    其实朱先生有现实原型,叫牛兆濂。陈忠实让角色姓朱,取的是“牛人”之意。

    现在的仙侠剧,动不动就说“拯救天下苍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牛兆濂的生平,比电视剧更传奇,那才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右二为牛兆濂

    但是,像朱先生这样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人呢?

    有一次族长白嘉轩被土匪绑走,朱先生带领乡民集资赎金。人救了,赎金拿不回来。

    这时,竟有乡民提议,要让主事的朱先生还钱——

    让朱先生一块还 咋样

    就是他当时主的事嘛!

    这钱还有他一份子

    事出的时候,没人敢坐声。事情过去了,就翻脸不认人。

    再一次让人想起《驴得水》总结的四个字——贪、愚、弱、私

    还很有原则——谁阻碍了“我”的利益,“我”就反对谁。

    白嘉轩不让民众种鸦片,阻碍了民众的财路。鹿子霖便借势让种鸦片,于是他成为新的主事人。

    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素质太不现代、太不文明,但这就是被启蒙之前,群众的常态。

    《白鹿原》用一个小地方,还原了整个的大生态。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旧社会”,是怎样运转起来的。

    绝不仅仅是“压迫与被压迫”那么简单。

    它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地主收租,但也为乡民谋福利;读书人可以当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政府想办法愚民、弱民,然而反过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正因为社会的各个零件,紧紧咬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对旧社会有一百个看不惯,它也不会轻易转变。

    这时候,《白鹿原》中的第四种人登场了——革命者

    因为时势的剧变,白鹿原上的人无论情不情愿,都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下一代,将与上代人所坚守的信念,展开极为激烈的对抗。

    这一切,早被编剧埋下伏笔和暗喻。

    白嘉轩的女儿,长大后成为共产党员的白灵,象征热烈激情的新女性,与传统观念、体制格格不入。

    她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白狼,极具侵略性,象征破坏与重建,与白嘉轩代表的“白鹿”是何等关系,你懂的。

    童年时,白灵就拒绝裹小脚。

    白灵的奶奶,代表封建社会大家长,为了能给白灵裹脚,不惜将孩子囚禁,锁在无人的长夜。

    看到这,我们着实恨的牙根痒痒。

    可,奶奶迂腐可恨吗?

    不。我们今天看来是腐朽,但在当时,那就是“主流价值观”。

    奶奶也是用心良苦,女人“裹小脚”,忍一时之痛,可换一世之安逸。

    裹小脚一双 流眼泪一缸

    哪个女人不是这么哭过来的

    你现在说啥都行

    长大了谁娶她呀?

    如果说她有错,只能说她错在不能“预言历史”。假设未来有一天,高跟鞋被批判为“折磨女性双脚的工具”,没有人再穿了,那么今天的女人有错吗?

    这或许就是《白鹿原》清醒的地方,它既揭露了“旧”的黑暗,也解释了“旧”的合理。

    陈忠实说过——

    我要全面地反映这个文化

    这个文化,有它腐朽的一面,还有很伟大的一面

    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不能延续下来

    可是,白灵这一代人,已经不安于死守传统。

    后来目睹了女人生孩子时的撕心痛苦,她感到迷惑,并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白灵:妈妈,为啥女人又要缠足又要生娃,哥哥们不用?

    白母:因为哥哥们是男的 他们得读书

    白灵:妈 我也要念书

    这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也是新时代萌芽的一个暗喻。

    再看另一个革命者,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

    追求新时代的自由爱情,却被从小定下娃娃亲。娶,自毁一生;不娶,家庭颜面无存。

    这,是属于中国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体制的矛盾冲突。

    鹿兆鹏决定从他开始,打破父辈坚守的底线。

    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是,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路却布满了陷阱。

    鹿兆鹏思想先进,向往革命,向往自由,向往新时代。

    可他在追求的路上,渐渐丢失了自己的根。

    他和弟弟鹿兆海投身了不同的政党,但都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抛在脑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绝了后了

    表面上深明大义,骨子里却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鹏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为了“信仰”可以放弃底线,鼓吹乌合之众去送死。

    还是用那句话说,“政治正确得没了人性”。

    看到这些角色的命运,你会发现陈忠实的态度是“保守”的。他对全盘否“旧”表示质疑,对舍我其谁的“新”也表示质疑。

    《白鹿原》中的白灵之死,和鹿兆鹏的变质,都不幸暗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话——

    革命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儿女。

    由于种种原因,在剧中,鹿兆鹏和白嘉轩一样,被改编维护得过于正面,失去了那一分看待历史的清醒。

    某种程度上,《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讲的就是一种旧制度如何走向死亡,被另一种制度取而代之的过程。

    着急的观众可能要问了,那到底谁对,谁错?

    很抱歉,《白鹿原》有脚下厚实的土地,有诡谲多变的历史,有深邃的人性。

    唯独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因为,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事,绝不简单。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期待一部民族的史诗,那么现在《白鹿原》,于今天,不就是我们几乎我们能够达到的“史诗”的极限?

    除了高瞻远瞩又枕着鞥切中我们这片土地的立意,《白鹿原》不少地方,也极其中国。

    比如,鹿子霖妻、白嘉轩母的走路步态,完美还原了旧社会的小脚女性。

    动图

    年代的过渡,专门拍摄了四季的景象,显得有沧桑感。

    高度还原的农耕景象,美丽宛如央视纪录片。

    动图

    据说,为了能拍好这部剧,所有主创都要到陕西住一个月。

    男的学习下地干活,女的学习织布做饭。

    何冰,作为一个北京人,将陕西话练的如假包换。

    深厚的话剧功底,使他将鹿子霖的心机、狡诈,又有人情味儿,演绎的淋漓尽致。

    动图

    申捷(《重案六组》、《鸡毛飞上天》编剧)的剧本,赵季平(可与久石让匹敌的配乐大师)的音乐,一群人的匠心之作……

    所以不奇怪,口碑爆炸,豆瓣9.0。

    尴尬的是,它的收视率却仅排第7。

    这看起来,也太惨了吧……

    我还想对沮丧的剧迷说的是,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票房、点击,去评判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但还有另一个东西的存在——艺术生命

    我敢说,《白鹿原》会比现在收视榜上排在它之前的所有电视剧,都“活得更长”。

    往前看,它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用书当棺材枕”的陈忠实先生;往后看,它给未来的人,一个回望、看得起今天的理由。

    今天,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它在说什么?

    它在说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在说,任何浅薄的流行,都注定短命。

    但《白鹿原》不一样,不妨读读剧中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

    “凡物之骤 为之而追成焉者

    其器小也

    物之一览而易尽者

    其中无有也”

    这意思是说呀

    马上能够制作

    并且能够做成的容器

    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看上一眼就能一览无余的物品

    一定是没有内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白鹿原》选择了一条难路。

    它要做沉静的大海,而不是喧嚣的海浪。

    它,不争一时。

    这是它选择的命运。

    时间会为这种选择给予它应得的犒赏。

     2 ) 《白鹿原》:致焦灼的时代

    好在每年国产剧都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来作为遮羞布,一四年是《北平无战事》,一五年是《老农民》,一六年是《好家伙》,今年才过了一半,但这块遮羞布十有八九已经被等待了十六年的《白鹿原》摘取了。

    是啊,有杨过等小龙女那么长。

    一「农民问题」

    很多人认为,《白鹿原》其实是一部农村戏,这部以上世纪农民为主体的故事,从头到尾看起来都是「土里土气」的,一点也不接地气,因此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地方。

    其实不然,《白鹿原》尽管拍的是农民故事,但时代背景从清末到建国后,实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至于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白鹿原》里的农民土里土气,在下文中会提到,现在我们不妨来看看为什么要以农民为主体来叙述。

    一九二六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提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而在次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也写了:「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由于农民的数量和地位,使得农民必然成为人民群众的基础,也必然只有他们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因此在《白鹿原》第三十四集,当鹿兆鹏(共产党)和岳维山(国民党)虽然还在合作时,却早已产生了分歧——岳维山认为,他只需要拉拢最有能力的那群人,就可以稳定这个局面:「只有你和我,有资格在这舞台上唱戏,外面的这些人哪,充其量就算是个看客。」这是传统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但在现代社会中却不再适用。鹿兆鹏则摇头:「我咋觉得,他们才是力量之所在呢?」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这是孙中山晚年提出的口号,然而在孙中山死后,这句话被国民党抛弃了,而共产党却开展了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带来的是民心和群众,大家不再是为了某个崇高而虚无的理想而斗争,也不再是为了别人做嫁衣,而是在实实在在为自己奋斗。由此可见,精英主义和群众路线,哪一条才是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救中国道路?答案显而易见,历史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让我们想到了《北平无战事》里梁经纶的慷慨陈词:「国民政府因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不得不推行币制改革的时候,在西北、在东北、在华北、在华东,共产党已经在他们的解放区全面推行了土地改革。一亿三千万的人民分到了土地,一亿三千万的人变成了共产党的坚决拥护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四亿多农民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他们不知道、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他们只懂得,没有土地就没有饭吃,谁让他们生存他们就跟谁走。」

    《北平无战事》是近年来涉及国共题材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剧,它通过国民党行将就木时妄图自救的行为,展现了一幅群像画卷,从知识分子和官僚阶级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问题;而近十年前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则从军人的角度,从黄埔军校出发,以军人视角来看上世纪的风云变幻。

    这两部剧侧重点不同,落脚点是一致的,却都没有去探求最基本的问题。

    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是,农村与农民。

    中国有过比较好的农村戏。高满堂写过《老农民》,这部由陈宝国和冯远征主演的剧,时间幅度跨越了大半个世纪,在这部剧里农民和政治紧密贴切,是一曲对农民的赞歌。路遥也写过《平凡的世界》,作为上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几部书之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巧妙地踩准了时代的脉络。

    《白鹿原》则不一样。在原著里,陈忠实笔下的主要叙述对象就是农民,这样一群出生在白鹿原上的农民们,有着过去几千年的传统,有好的有坏的,但他们无法区分辨别,因此在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时,留下的只是他们的「一地鸡毛」。而当读者循着他们的视角来看整个世界时,《白鹿原》原著就变成了一部带有魔幻和荒诞意味的史诗,令人回味无穷,感慨历史的苍茫变化。

    而电视剧却有了改动,尽管失去了原著的荒诞意味,却别有一番风味。

    电视剧里尽管也是以农民为叙述主体,却不单单是有农民视角,相反,电视剧是从各个阶层的视角来看农民关系。因此在剧中,荒诞和魔幻会被消解,只有当观众主动代入农民视角时,阅读小说时的感受才会回来。在剧中,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被细致刻画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对农民的态度也很精细地描绘了,甚至土匪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打家劫舍或劫富济贫,而是变成了多元视角下的另一种农民。

    换句话说,历史是高度总结的产物,它可以将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提炼出最本质的关系;但是一旦深入到某一个剖面进行还原,就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具体某个地主是一个人,地主阶级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整体而去消灭个人,也不能因为个人而去判断整体,白嘉轩和鹿子霖,是两种不同的生存形态,甚至鹿三、黑娃也不是符号化的人物,这才叫做还原。

    也因此我们看到,尽管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是主要的方向和大体的方针,但在针对具体问题时依然需要具体分析,因为涉及到具体人物时,面前就不是冷冰冰的提炼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但浓缩到历史上也不过轻描淡写一句话而已。

    明确了电视剧《白鹿原》叙述的主体后,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农民土里土气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过:「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对于乡下人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村是中国的命根。

    所以在长达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心中,始终认为天下事农业为先,因此农民尽管生活困苦,却从不会被人视作是土里土气的乡巴佬。「乡巴佬」这个词出现在一百多年前,那正是传统社会受到巨大挑战的时期。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二白不离鹿,鹿不离白

    上文有言,《白鹿原》故事发生在上世纪波澜壮阔的大变局中,那么它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呢?亦即《白鹿原》到底要讲什么?《白鹿原》想说的,其实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文明之间的转型阵痛。

    《白鹿原》第六十集里,白鹿原出现了瘟疫,当经受了现代文明浸润的白灵带着药回来要救乡亲们时,乡亲们却更愿意相信跳大神的道士,于是她愤愤不平:「革命都那么多年了,封建余毒还没有清除,真是太无知、太愚昧了。」朱先生在一旁听了笑道:「你说的都对,我一百个赞成,可是你仔细想想,没有一个村敢吃你们的药,就算你们有千百张嘴,也敌不过一个大仙,这是为啥呀?」白灵闻言,脱口而出:「因为他会故弄玄虚利用人心呗。」

    朱先生点头,说了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小看这个大仙,他可是跳了千百年了,你们才出来几日?止住瘟疫的不是药,是人心。」

    这一场景乃编剧自由发挥,却直接点破了《白鹿原》最重要的一个点:「不要小看这个大仙,他可是跳了千百年了,你们才出来几日?」为什么农民宁可听错误的大仙的,也不肯听正确的科学的?这段话里的「大仙」真的是实指大仙吗?

    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能理解为何从传统社会到现代文明之间的过渡中,会有剧烈的阵痛了。

    改变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昨天说我们过去很多事做错了要改,今天就会变化的,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而在这样长期的转变过程中,一定会有始终要坚持过往传统的人存在着,在《白鹿原》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座祠堂和那句「白不离鹿,鹿不离白」。

    在电视剧《白鹿原》里,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先去世,他在去世时说了一句:「有白又有鹿,才叫白鹿原。」等再往后鹿子霖的父亲鹿泰桓去世时留下的遗言也是这句话:「白鹿是一……一家。」

    当这句话被白嘉轩族长和鹿子霖乡约的父亲分别当作最重要的话说出口时,就不由得我们去思考,它究竟代表着什么?

    要知道,在剧中,白嘉轩被黑娃形容为「腰杆子很直」,而朱先生则在白孝文与田小娥「通奸」事发后让大家不要劝白嘉轩去仗责白孝文时则说:「嘉轩他这辈子就靠着这一口气活着哩,没了这口气就啥都没了。」从旁人的叙述和故事情节发展来看,白嘉轩足可以称得上是腰杆子挺得很直的一个硬汉,铮铮铁骨,黑娃带着土匪来,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一声不吭,死活不肯嘴软。

    和他有明显对比的则是鹿子霖。身为乡约,鹿子霖其实处处都有小心思,总是给白嘉轩使绊子,做什么事也都有小心眼,尽管让他做事他很有本事,但总归有不少私心。白孝文饿得不行要把地卖给鹿子霖时,他假惺惺拒绝,但同时又留有余地;交农闹事,他为了保住自己和白嘉轩,不惜牺牲鹿三。

    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来,白嘉轩是作为一个正面的形象出现的,而鹿子霖则很显然是有着许多小缺点的人,那为何两家长辈都强调「白不离鹿,鹿不离白」呢?

    因为白嘉轩离了鹿子霖,办起事来就会十分强硬,完全的不近人情,最后一定会众叛亲离;而鹿子霖没了白嘉轩,做起事来会失去主心骨,就好似软骨头一样,最后随风倒,留下一堆烂摊子。

    在白嘉轩刚当上族长时,白鹿原上种起了鸦片,家家户户有了闲钱,于是大家开始赌博起来。白嘉轩看形势不对,开始四处抓赌,遇到一个就批一个,搞得大家都不敢公开赌钱;而鹿子霖则混迹在赌徒之中,跟着大家四处找地方打「游击战」,以让白嘉轩寻不见。在这一件事里,白嘉轩办的是白脸,对赌博严词拒绝;而鹿子霖则在唱红脸,迎合着大家。

    尽管如此,大家也都知道,白嘉轩是在为他们好,所以虽然他们处处偷摸着赌博,不愿和白嘉轩做过多交谈,却依然把族长白嘉轩视为白鹿原上的顶梁柱,有什么事都听他、服他。相反,鹿子霖则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相处起来非常愉快,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当然在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情时也不会让鹿子霖来拿主意。

    正是白嘉轩和鹿子霖这一对的奇妙组合,才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而所谓「白不离鹿,鹿不离白」,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体两面。仔细想想,《白鹿原》对于白嘉轩、鹿子霖这一代人,本就是以传统文化为塑造基准点的。而白嘉轩是传统文化里刚硬的那一部分,行得正坐得直,平生无愧于心;而鹿子霖则恰恰是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柔和的那一面,非常知晓变通权变。

    想想孔丘,不同于孟轲动辄激昂大义,也不同于张仪纵横捭阖,从《论语》中我们能够看到,孔丘绝不像后世那些儒生那般不知变通,而是能够随时随地变化着,改变自己的策略,不是卫道士之流,可孔丘也绝不是随波逐流之人,面对着世道不公,他可以喊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来,然后周游列国,就是不肯从仕。正是这样外圆内方的形象构成了孔丘,缺一不可。只有圆滑那必然会变得世故,让整个局面一泻千里;只有刚强,那这样的不近人情依然办不成事——所谓刚柔相济,正是如此。

    这同样也反映出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往往一心想办事的人就会得罪人,而不愿得罪人的总是办不了事,也因此白嘉轩和鹿子霖相生相克的设定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里过,作为上一代下来的老人,免不了要叮嘱白嘉轩和鹿子霖:「白不离鹿,鹿不离白。」

    然后他们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文明来了,冲击着他们,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因为无法承受变化带来的痛苦而从刚强中离开选择了逃避,黑娃也因为传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最终不得不游离于主流上山当土匪,至于鹿兆鹏和白灵,则选择了积极拥抱现代社会。

    《白鹿原》前半段讲述的是一个「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的故事,后半段讲述的则是一个被撕扯得四分五裂的「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的故事。——因为在现代文明的摧枯拉朽下,传统文化阵营早已全面失守,却依然「负隅顽抗」着。

    三阵痛,你依然在痛

    青年角色里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全讨喜的,却也没有一个是完全和观众对立的。

    白鹿原全本是一张大网,当生长在此的孩子们长大,大家终于开始有了各自的方向,每个人都想带着白鹿原往自己想要去的路走,于是他们开始撕扯起这张网。你说要往东,他说要往西;你说要奔跑,他说要慢点走别摔着。最后只听「哗啦」的一声,白鹿原这张网被撕碎了,长大了的孩子彼此不再原谅彼此。

    有人说,白孝文卑鄙无耻,也有人说,白孝文情有可原。白孝文是被当作白嘉轩的反面来塑造的,同样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小时候的他就深受其影响,面对着妹妹被裹脚的事情,他说出了「男尊女卑,女的就是牲口」的话。

    长大后的白孝文本是教书先生,书念得好,圣人之言在脑海中翻来覆去了不知道多少遍,但自小在天地君亲师束缚下的他,受到父权的制约,始终被压抑着自己的天性。

    在传统社会中,也许他会就此活过一生,面对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差异格局、男女有别的传统乡土中国社会,他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师长。而在现代社会甚至更久以后的未来,他也许就是一个完全被释放了天性,无拘无束的自由人。

    但是在传统社会刚刚出现瓦解迹象的时候,他无可奈何走向了对立面。面对着田小娥无法遏制自己的情欲,面对着官位无法遏制自己的权欲……这样的白孝文矛盾且对立,从这个人物中我们能感受到恨意和悲伤,他被时代裹挟,又迎向时代风口。

    从人物划分看,这是一个反派;但是当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批判,却真切地发现,这是一个复杂的牺牲品。作为白孝文的扮演者翟天临,可以说在饰演这个角色时爆发出了很好的演技,这样一个前后形象有多重转变的角色,从一开始的略带私心却又「俯首称臣」,到后来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再到最后重新奋起、内心绝望,作为青年角色中最复杂的角色,翟天临拿捏得很好,足可令人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同样作为牺牲品的,不只有白孝文一个,田小娥亦然。在很多观众看来,田小娥应该是一个风骚的女子,然而这样一个「荡妇」,居然由清纯的李沁来饰演,质疑的人自然很多。

    可是,田小娥真的是荡妇吗?

    田小娥的风骚不是流露到外面的(事实上「风骚」这个词本身就已有了价值判断),而是骨子里自信带来的媚,身为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她心气高,却最终不得不被时代和礼教压迫,而这样有自主意识却又不彻底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就会被人视作「风骚」。在剧中第四十五集、第五十八集和第五十二集中,分别叙述了田小娥误以为黑娃去世心理防线崩塌、田小娥发现黑娃没死心理防线再次崩塌和田小娥和黑娃终于见面的三段戏,在这三场戏的转变中,田小娥为了爱情的意识越来越让步于自主意识,最终成为独立的个体。

    在白鹿原上,只有一个人能理解田小娥。第三十八集里,当那个人不愿被家里束缚逃出来时,遇到了田小娥,编剧特地塑造了这一情节,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她俩是一体两面。

    这个人就是白灵。

    很多观众不喜欢白灵,觉得这个角色是队伍里毛毛躁躁的典型代表,没有智商只有蛮劲,往往是坏事的人。很多观众也不喜欢鹿兆鹏,认为鹿兆鹏太过不近人情,面对着自己的娃娃亲冷秋月,他居然一点也不心软,只是一门心思认定这是封建糟粕,自己应该自由恋爱。

    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那样一个千年大变局的时代,应该怎么做、要怎么做,谁说得清?孙中山犯过错、陈独秀犯过错、瞿秋白也犯过错,谁能保证就清楚未来走向?

    身为现代人,我们不必厚古薄今,但也不能站在历史高处去评点过往,面对一切人和事都要站在那个时代。

    前所未有的西方社会、西方文化猛烈地撞击着那个时代的旧有传统文化,当西方的科技、政治比中国「先进」时,自然而然会想到是中国文化的原因,虽有辜鸿铭说过:「两千年前的孔子怎么就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但更多的时人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我们是错的。」

    从过去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完全肯定,一下子变成完全否定。这样的完全否定背后,蕴藏着的是猛烈的对抗,当鹿兆鹏遇到白孝文,当白嘉轩遇到白灵,这样的割裂就显得愈发明显,每一个人和其他人之间的矛盾也都凸显出来。用现代的眼光看,过去并非一无是处,现代也绝非万能宝药,但历史永远是这样发生着,用道德、人情构建的社会基石被打倒了。

    如今看来,对于传统,我们应当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态度去继承它,当上世纪的人们经历了特别多的思潮变幻后,有人才意识到这一点。

    更多的人呢?

    更多的人则茫然失措。

    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了,传统被推倒,现代未能建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是混乱的,有人回顾既往,有人眺望西方,更多的人埋头苦干只想着赚钱。

    《欢乐颂》为什么会引起剧烈的反响?因为它所表述的是当下无意识的综合表现。

    各行各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乱象?想想白嘉轩说的话,凭着这口子气活着,很多人已经寻不见那股气了,却又没有新的力量来约束,只会遍地都是鹿子霖、遍地都是白孝文。

    这时我们发现,我们还没有完全步入现代文明中,我们依然处于转型的阵痛中。

    于是我们一边骂着白孝文、骂着鹿兆鹏,一边做着和他们同样的事情。因为我们迷茫,我们焦灼。

    在一个情绪焦灼的时代,我们往往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政治焦灼、文化焦灼、价值焦灼,绝不可能产生那样古典的雍容大方。而在此等视野局限之下,完整的、有生命的过去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认识中。

    仅仅只会通过乏味地把过去同现在进行比较、对照和影射,人们是无法真正贴近过去的,又遑论和古人对话?

    于是《白鹿原》在时代的拐点诞生了。

    四死后方敢对青天

    在每集《白鹿原》片尾中,我们会看到张嘉译和秦海璐饰演的白嘉轩和仙草的一张照片。

    对很多观众来说,这张照片只是一闪而过,没有意义,但对制作这张照片的石虓来说,它不可谓不是花了大工夫。

    在和负责片头片尾工作的石虓接触时他谈到,当时为了真实还原出上世纪的原貌,他特地找来8*10的老式木质立式黑白照相机老相机,老老实实用胶片拍摄,然后用铂金印相冲洗。这是一项已经很久没人用的老工艺了,它只能进行原底印相,底片完成之后还需要他在暗房中工作几个小时,一笔一笔擦出来。

    图为大画幅摄影,古典铂金印像工艺制作 阎碚

    他在片尾做了三张这样的照片。

    他说:「我知道没人看也没人会在意,但我想这件事我得做。」除了这三张照片外,片头和片尾所有的人物图像,都不是简简单单从剧中截取出来的,而是现场还原,再用120卷和135卷胶卷相机拍下的定格照。

    石虓负责的工作还有白狼的特效,尽管在七八十集的全剧篇幅中只出现了三分钟,但他根据白狼的体型、骨骼、胸腔、头部和毛发进行了分拆分工,再用纯手工的办法做出了「白狼」。

    在说起这件事时,石虓流露出十足的自豪。早在几年前,当张嘉译找到他让他来参与《白鹿原》拍摄时,张嘉译就说:「赚钱的活有的是,《白鹿原》只有这一回。」

    整个剧组拍摄二百二十七天,后期制作长达一年半。

    在现在这样的焦灼时代里,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忙着赚快钱,尤其是影视行业。这几年影视行业的乱象观众都看在眼里,不是哪个小鲜肉高片酬却不肯参演,就是剧本完全迎合低龄化,加上「五毛特效」和「阿宝色服饰」,每年就只能靠着一两部剧来支撑门面。

    写剧的没有底线,拍剧的没有敬畏,泡沫,都是泡沫。好在这样一团泡沫里,还有着杨过等待小龙女这样的坚守。

    《白鹿原》的版权拿下是二零零一年七月,距今整整十六年,按照一般影视公司的路子,一来不会选择这种风险大的本子拍摄,二来手上有什么版权自然是想着立刻拍完赚钱。但光中影视公司拿到《白鹿原》版权后,想的只是怎么做好这部戏。值得一提的是,二零零一年光中影视才刚成立两年。

    「当我们怀揣着合同,在白鹿原下,灞水河畔的公路上,迎着夕阳,开着白色的普桑一路狂奔时,感觉像快活林里一对劫了皇纲的土匪。」光中影视董事长赵安如是说。

    然而三年的版权很快到期了,立项的批文却还没能下来,赵安没有放弃,仍旧想把这部剧给做出来,在听了赵安「喋喋不休」的续约企图后,陈忠实说:「我听明白了,你说的舞马长枪的,还是拿不下这事。你不用给我解释,现在做啥事都难,你只要拿来国家批准的红头文件,哪怕是一张二指宽的条条,咱就继续。你可以继续做,我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谁能批下来我就签给谁,这对大家都公平。」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期间对这部小说版权虎视眈眈的影视公司络绎不绝,却最终畏难而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整整十年后,二零一零年的十月,《白鹿原》电视剧的立项批下来了。

    但立项了不代表可以迅速找到编剧。对于《白鹿原》这样的名著,改得好那是原著的功劳,改得不好那是自己的问题,也因此不少编剧都婉拒了这一工作,最终遇到了年轻的申捷。

    接下《白鹿原》剧本的改编任务后,申捷独自一人从北京来到陕西,在这里体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去白鹿原上采风、去和老农民交朋友,真正感受百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查阅了上百本书,包括当时当地农民的耕种状态、各种婚丧习俗、学生求学的办法。整整三年。

    「我三十六岁接的,写完三十九岁了。这中间我几乎很少出门见人,完全在孤独创作中疯魔。」申捷说。

    申捷的剧本做完了,心里很忐忑,不知道陈忠实会是什么态度。在将剧本给了陈忠实后半个月,陈忠实给申捷打了电话,邀他来坐坐。大家都知道,陈忠实老师是患舌癌于一六年去世的,已经很多年没有沾酒了,但是在见到申捷后,他专门端起一杯茅台,走到申捷面前敬酒,说辛苦了,以后剧本修改,有啥事都可以找我。

    申捷激动坏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然后还没有开拍。

    《白鹿原》剧组做了一件只有当年87《红楼梦》剧组做过的事情,它让整个剧组的所有主创,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扈耀之、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等,无论腕大腕小,无论年岁高低,一律先进村落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没有网络、只有劳动,男演员白天在烈日下割麦,女演员就在家纺线和面,吃熬白菜、喝山泉水、在澡房冲澡、去公共茅房方便。

    身为演员的姬他,在《白鹿原》中饰演了黑娃的角色,为了成功塑造一个麦客形象,他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练习割麦。

    《白鹿原》纪录片开头第一句话是:「这部戏我真是特别感动,一群有理想的人,从演员到职员,所有的主创,都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大家)聚在一起。真的感谢大家,庆祝咱们开机顺利。」

    当市场上见了面就在谈我手上有几个IP、你签了哪个大明星的时候,这里在谈理想,而且是扎进去也能开出花的理想。

    也许他们没有赚到钱,但他们得到的是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的。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白鹿原》书中的一句话,相信它会镌刻在每个人心里。

    哪怕它并不会被观众看到。

    《白鹿原》是一部年代戏,为了塑造年代感,除了各种道具、台词、服装等,也除了上面说的片头片尾,不为人知的是在原剧里尚有一些上世纪的真实画面。

    粗剪定稿之后,导演刘进希望在一些集的最开始增加一些当时世界的现实镜头,让塬上的时代和当时中国以及世界的时代在影像上给观众一点联系,于是石虓帮着导演找了一些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四零年期间在中国拍摄过底片的国外摄影师的资料,其中,sidney d gamble的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所记录的那个时代跟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十分吻合,他挑选了一些,于是剧组跟现在完整保存着这批底片的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取得了联系,说明缘由后,对方同意无偿的提供这些底片的扫描版本供我们在正剧中以影像的形式使用,当然最终这些图像没有进入到成片中。

    但他们说起来的时候,依然十分自豪。死后方敢对青天

    结语「谁笑我谁水浅」

    在剧中,当白嘉轩执意要救曾将他腰打断的黑娃时,很多人都说他迂腐,白嘉轩说:「谁笑我谁水浅。」

    在剧外,当《白鹿原》的收视率没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时,有人开始酸,说它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此时依旧可以这么说:「谁笑我谁水浅。」

    十年时间过去我们再回望二零零七年时,大家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了《大明王朝1566》上;十年后大浪淘沙,当很多剧都已经被人遗忘时,我相信《白鹿原》还会被人不断提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同发于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与微博:孔鲤。)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3 ) 纯技术贴:由时间线的崩塌看电视剧版白鹿原到底有多烂?

    电视剧版白鹿原已经接近尾声了,关于它到底烂不烂的争论却刚刚开始。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豆瓣评分一直高居9分,讨论区却对剧情及评分提出了各种质疑。

    <图片1>
    在电视剧刚开播一集的时候,一些账号竟敢毫不犹豫地给出了5星好评,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勇气,就凭一集剧情就敢给满分好评!更无耻的是,一些人可以说看都没看,直接拿情怀说事——体验生活,就意味着可以五星好评吗?我不知道这些账号的所有者到底要不要脸!

    <图片2>
    关于该剧的争议有很多,比如电视剧剧情、人物形象与原著的区别——这是作为文学作品改编版的影视剧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之前电影版就已经被骂得狗血喷头了;再比如,演员们的演技集体不在线,尤其是那个白灵的饰演者带来的争议;再比如,各种违背正常逻辑的bug,鹿兆鹏可以一夜之间来回西安与白鹿原之间却依然精神抖擞,白灵可以挺着肚子健步如飞并躲过所有干扰成功拍砖陶部长,鹿兆鹏作为被通缉的首要共匪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西安与滋水县城来回穿梭而国民党却总也发现不了……

    然而,对于强行改编原著里的情节和人设,比如强行把白灵的死改成战死、把一切正面光环都加在白灵头上、把原本送给鹿兆海的“白鹿精魂”嫁接到白灵身上、把黑娃的年龄改成比白孝文还大、把白孝义的存在抹去、把兔娃的存在抹去、把鹿三媳妇的存在抹去、把白嘉轩的娶妻生娃安排在白秉德死之前、把白灵的出生加上一个狼图腾的色彩……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全都不再讨论,毕竟电视剧是区别于原著的,不一样就不一样吧。

    对于演员的演技或浮夸的道服,无论是白嘉轩的驼背、白灵的憨傻表情、仙草的从始至终一个表情,还是李寡妇、白孝文、鹿兆鹏的永不见老与黑娃、白孝武们的一个镜头就白头,亦或者李寡妇、鹿三、鹿子霖的妻子等一整部电视剧不见换衣服……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也都不介意了,毕竟剧组有自己的良苦用心,爱咋地咋地吧。

    之所以不讨论这些,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这些问题都已经有网友提出来了。而且,这些似乎都能被辩解,毕竟都有那么一丢丢的主观性,一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就可以搪塞过去了。

    但是有一点问题是任谁也无从辩解的,而我也没有看到有其他网友翻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在之前所提的所有问题之上。如果说其他问题都可以用“剧组努力了”“为了审查不得不如此”“演员还是很用心的”等借口狡辩一番,那么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问题的存在足以表明这部剧的烂是确凿无疑的!

    注意,我连什么思想主旨都不计较了,你爱歌颂某党爱贬低某党都无所谓了,你演成白鹿原版的乡村爱情故事也无所谓了,前提是,你好歹称得上一部合格的电视剧!

    这部剧烂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故事的时间线索完全违背历史,且自相矛盾!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故事开始于辛亥革命,也就是1911-1912年。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蔓延到西北县城,理论上时间会推后,我们还是按1912年民国建立来算。这是第一集的内容,此时,白嘉轩还没有娶到仙草。

    前四集讲的故事大概有这样几个:
    第一集、白嘉轩娶妻与辛亥革命爆发,有辛亥革命为参考,时间是1911年冬天。
    <图片3>
    第二集、朱先生退清兵与仙草怀孕,时间是1912年。
    第四集、交农事件与白孝文出生,时间依然是1912年。

    然后是第九集,白灵出生。这一年是哪一年呢?有朱先生回原上作参考,这一年是1917年。朱先生退清兵时答应方升待其死后去其家乡执教五年,按照清兵退去后方升即去世,最晚到白灵出生也已经是1917年。
    <图片4>
    <图片5>

    第14-15集,白灵缠足。根据历史资料及剧中小孩身高可以推测,此时白灵大约是四五岁。白灵出生时是1917年,那么此时应当是1921-1922年。

    第17集,白灵长大。转眼几年过去了,此时白灵应该是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只小不大。那么这一年是哪一年呢?1926-1927年左右。

    1926-1927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呢?

    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1927年,国共分裂。
    <图片9>

    而电视剧里是怎么演绎的呢?从第17集到第40集,以白灵和鹿兆鹏为线索,分别讲了这么几个故事:鹿兆鹏结婚,并回原上当了白鹿仓小学校长(年代不明);白灵进西安城读新学;刘瞎子围困西安城(1926年-1927年);鹿兆鹏发动黑娃搞运动(1927年);以及,国共分裂(1927年)。

    也就是说,早在第17集,就已经是1916-1927年了。此后一直演绎到第40集的时候,时间轴依然停留在1927年!

    按照后面的剧情演绎,白灵10岁进了西安城,并且在10岁就可以组织罢课运动、并可以和鹿兆海一起死守西安城了!这是哪吒吗?!

    提到鹿兆海,此时鹿兆海多大年龄呢?电视剧第72集,鹿兆海战死沙场后,军队派人来原上送讣告,讣告上明明白白写着,鹿兆海于民国29年也就是1940年战死中条山,得年29岁! 即便以鹿兆鹏的说法,鹿兆海不是死于中条山,是死于内战,1940年这个时间是不会有假的。

    <图片6>
    这个讣告也是一个时间坐标,即鹿兆海出生于1911年,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的时候,他15岁。

    同样是第72集,鹿兆海战死之前,白灵在前几分钟就战死了。此时,白灵声称“红军马上就要会师了”。白灵牺牲后,镜头一转,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结合红军会师与剧中背景,白灵应当是死于1936年。这一年,白灵19岁!
    <图片7>

    从第17集到第40集,时间轴一直停留在1927-1927年,翻来覆去的各种演绎。而白灵实际年龄10岁,鹿兆海实际年龄15岁。他们在做什么呢?有心的人,可以在把这十几集好好看一遍。

    第43集,白灵终于入了党,并且可以执行党的任务。一个10岁的女孩,不仅可以读培根女中,还可以组织罢课,还可以在西安城被围困时抬担架救人,还可以入党,还可以成为情报联络员……你敢说这不是一部大型红色魔幻剧?!
    <图片10>

    白灵19岁(1936年)战死,死前曾生育一女娃天明。咱就说她生完孩子就去了革命根据地吧,去了革命根据地俩月就战死了,那她怀胎十月这段时间不能抹去吧。况且,电视剧用了很明确的镜头告诉我们,白灵至少是在她的女娃已经有了人形才离开的。

    这段时间,权且只当是待了半年吧,加上怀胎十月,这就是16个月了。且她到了根据地之后,还当了老师,且还被众人拥戴,我们假设白灵灵性十足,俩月时间就驯服了战士们,然后就战死沙场了。

    16个月加上两个月,一年半的时间,从1936年往前推,白灵与鹿兆鹏假戏真做应该是在1934年左右。

    1934年,白灵多大呢?1934-1917=17岁。也就是说,白灵同志17岁左右怀孕。

    那么,从第43集白灵入党到第67集白灵鹿兆鹏假戏真做,24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7年左右!也就是白灵从10岁到17岁的7年时间!

    72集一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从白灵战死的1936年到全面抗战开始的1937年再到日本投降的1945年,长达9年时间!

    在从第19集到第71集长达52集的剧集时间里,鹿兆鹏、白孝文、白嘉轩等一众主演的外貌没有任何改变。

    从第72集白灵战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尤其是鹿兆海讣告起,除鹿兆鹏、白孝文以外的所有人集体衰老,白嘉轩鹿子霖们一头白发,白孝武黑娃们满脸皱纹胡子。
    <图片8>

    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到鹿兆海讣告(1940年),也就三年时间,什么魔法让白鹿原的村民一夜之间集体衰老的?!

    说了这么多,我有足够的理由对白鹿原剧组及主创人员提出质疑与要求,请你们告诉我,时代背景到底要不要了?我也有足够的理由对豆瓣上所有好评的网友提出质问,请你们告诉我,当你们发现这个时间线的硬伤后,还有没有脸给这个烂剧冠以“良心制作”的美誉?都特么要脸不要了!

    本文作者笑央,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

     4 ) 鹿兆海:白鹿原上最明亮的少年

    2017年,在我看来最为经典的作品就是电视剧《白鹿原》。它的播出不仅是陈忠实老先生的毕生心愿,也是一代人的期盼。关于《白鹿原》其实有很多想说的地方,但这个点并不好切入,所以我还是避开历史的风起云涌、白鹿两家的风云变幻、田小娥的悲惨命运、鹿兆鹏的理想信念、黑娃的反抗觉醒等热点,我只想谈谈鹿兆海,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却是白鹿原上最明亮的少年。

    作为鹿家二公子,鹿兆海和他哥鹿兆鹏一样,都不是省心的主儿。从小在外学习,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有理想有抱负,少年时就上战场打军阀、闹革命,年纪轻轻就当上国民革命军团长。但是兆海又与兆鹏不同,他缺少哥哥身上的稳重冷静缜密,却多了一份年轻人身上应有的热血和冲动,更多了一份长情。我想,我喜欢兆海,正是因为他的热血和长情。 一、对爱人,他矢志不渝 鹿兆海喜欢白灵,原上人都知道。他们青梅竹马,一起在原上长大,一起在西安经历生死,可以说是兆海带着白灵走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只不过那时候他们都是稚嫩的,才会说出一人加入一个党派的话,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的悲剧。 兆海第一次上战场打军阀身负重伤,白灵哭着说: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你要死了我也得死。 西安城被围,兆海骗白灵说军粮不限量,把分到的粮食都给了她,宁可自己饿着、去喝救济的汤水,饥寒的冬天饿死无数百姓,而他们依偎着活了下来。 兆海去保定读军校,临别前二人依依不舍,白灵说把这(铜元)也带上,别忘了我。 两人再见面时,白灵已加入共产党,而兆海已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但就算因为党派而争吵,白灵依然会说“我还是等你回来”。 曾经放飞的孔明灯、私定终身的铜元、共同经历的生死、拥抱与陪伴,在兆海心里是爱情的刻骨铭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政见的不合,在白灵那里最后只成了普通的战友之情。很多人说他们并不是相爱,一直都是兆海的一厢情愿,但是我认为年少的白灵真的喜欢兆海。 鹿兆海爱白灵爱到骨子里,但也尊重白灵的选择,几次死里逃生、几次分别,他都只是紧紧地抱住白灵,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最后他送嫂子白灵去坐月子,在朱先生的书院,那想牵又不能牵起的手,正是他爱情的缩写。从“非你不娶”到“永生不娶”,兆海和白灵的爱情在信仰的分歧中破裂。 如果说兆海和白灵的爱情因为信仰对立而毁灭是一种必然,那么自己的亲哥哥鹿兆鹏娶了自己最先爱上也是最爱的白灵,则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鹿兆海大概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头上的那片草原竟然是少年时最崇拜的亲哥哥种下的。 但就算是心里再恨,兆海仍然选择冒着丢掉官职甚至是丢掉生命的危险,在白灵被搜捕的危难时刻,送她出城。最后的拥抱,是他对白灵、对爱情的告别。小说中他娶了和白灵长的极像的女子,而电视剧里他真的永生未娶。 上战场前,兆海请朱先生将铜元交给白灵,他知道自己有去无回,害怕铜元落入日本人手里,玷污了他和白灵之间的感情,只是他不知道,那时候白灵已经先他而死(小说中白灵是被内部肃反时活埋,电视剧中则是被国民党军队炸死)。 “这铜元有她半个,有我半个,拿着就欠对方半个。”可最终,他们谁都没有机会再拿着这枚铜元,彼此再不相欠。

    二、对父母,他恪尽孝道 鹿家成分很复杂,身份各自不同、信仰各自不同。鹿子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但也是国民政府时期的保障所所长;大儿子鹿兆鹏是共产党,是国民政府一直追捕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二儿子鹿兆海是国民党,是国民革命军的团长。按理说,在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家里有共产党特别是像鹿兆鹏这样重要的党员,是一种灭顶之灾,而鹿家因为还有兆海这个国民党儿子,得以保全,但也难安稳度日。 鹿子霖保障所被封,到城里去找二儿子鹿兆海商量,那时候兆海还是连长,就请团长出面直奔滋水县,为父亲撑腰。岳维山看着鹿兆海掏出枪,脸都吓白了,鹿子霖立刻官复原职, 再后来鹿家被田福贤派人看管软禁,还是鹿兆海回去直接找田福贤算账:“你就不怕我回来一枪崩了你呀!”绝不会让父母受委屈。 也许鹿兆鹏和白灵看不上这样的兆海,觉得他是在以权压人,可是如果没有兆海的特权,鹿兆鹏重伤藏在黑娃的土匪窝时能逃过国民党的搜捕?白灵在围捕时能逃离公园?能活着走出城门生下孩子?鹿家能安然无恙那么多年?这是鹿兆海作为一个儿子、弟弟、恋人,最本能最正常的反应。 兆海出潼关打日本人前,去了趟白鹿书院,他说决定不回家,免得爸妈操心,日后他们问起,请朱先生带话就说开拔去陕南了。人生最悲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兆海死了,从此鹿家再没有这个国民党军官儿子的保护。(小说里鹿家也彻底完了,鹿子霖惨死,解放后鹿兆鹏生死不明;电视剧里鹿子霖虽然在狱里呆了三年,但是由于鹿兆鹏是革命的功臣,鹿子霖虽然有些疯癫但也安度晚年)

    三、对国家,他血战沙场 鹿兆海虽然是国民党,但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兆海和哥哥鹿兆鹏一样,对自己的信仰忠贞,对国家忠诚。他爱白灵,可他无法改变白灵的信仰,而他也没有因为爱情改变自己的信仰。 西安被围,少年鹿兆海第一时间加入预备队,拿起枪杆走上战场。 中国被日本侵略,团长鹿兆海带领将士把守中条山,亲手杀死43个倭寇。 兆海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军人推进国民革命”。白灵每次见面都怒斥兆海,“怕你们把我填井”,“都是你们逼的”,但这些话对于兆海而言无论是在感情和人格方面,都是一种伤害。他自己也说:“那是特务干的,我是一名军人!”作为军人,他反对国民党特务的做法,甚至违抗命令;作为军人,他想守卫国家,而不是打内战。 出潼关打日本人前,他去白鹿书院,求恩师朱先生送自己一幅字。朱先生听闻兆海是去打日本人,将年轻时作的诗句“砥柱人间是此峰”赠予兆海,并咬破手指盖上血印。(小说中,横幅“白鹿精魂”也是朱先生写给兆海的,电视剧里改为写给白灵) 朱先生让兆海带回一撮倭寇的毛发,而且必须是他亲手打死的倭寇,兆海不负先生所托,贴身的小盒子里装着43撮用铁丝捆好的毛发,与灵柩一起回归。 兆海的灵柩从中条山回到白鹿原时,全村男女老少放声痛哭,白鹿原为兆海办了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葬礼,陈忠实先生在小说里写到:一个英雄的灵魂震撼着古原的土地和天空。 兆海的讣告让白鹿原的人们都以为他是死在日本人手里,但兆鹏对朱先生说兆海是奉命从中条山撤回剿共时,被红军打死。《白鹿原》纪录片头有个画面,就是兆鹏抱着死去的兆海,但是电视剧并未播出。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鹿兆海的死让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他心中装着爱、装着家、装着国,却最终丢了爱,也丢了命。但是在那个不明亮的时代,他始终诚挚、勇敢、热血、长情,他也永远都是白鹿原上最明亮的少年。

     5 ) 再有二十几天白鹿原就再见了

    16年一月,北京部分杀青的时候我剪了花絮的四分钟当做送给大伙儿一个纪念,我说,两百二十七天,白鹿原,再见。二零一七年,再见白鹿原。当时没觉得不舍,反倒是期待得很,因为知道还有一年的后期,还会和它在一起,转眼,还有二十几天,就真的是要和它告别了,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在杀青的时候,那么多的演员会为它的结束留下了眼泪,才真正体会了翟天临对着我的镜头说的这些话,这个戏的杀青是让人特别伤感的一个事情,为什么一提到杀青这个事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都是大老爷们儿,可能是因为人生走得这么长,很难在某一个戏里面需要这么多的人齐心协力的拧成一股绳,去打一场仗,这场仗可以作为消场的仗,也可以是把白鹿原去诠释完的仗,要知道这场仗很难打,又炎热又寒冷,心里又受折磨,遇到过种种问题,遇到过很多生命的逝去,我们看到了整个事情和整个人生的发展之后,烙在我们心里的那种力量,你会发现最后打了一场大胜仗之后每个人对于胜利的得来不易的那种感情,往事一幕幕在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的时候,那种感情是战友之间的,是一个精神所在支撑我们的,可能就是这种原因让大家流下了眼泪。

     6 ) 白鹿原的乡土与今日的农村

    海外多年,类似同乡团的组织见的多了,不仅中国人的,也有比如韩国人的,日本人的,等等等等。

    但是只有中国人的同乡团,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同乡会”基本上是有没有。。。有的只是“广东同乡会” “浙江同乡会” “东北同乡会” 。。。老乡和老乡彼此抱团取暖,这时候,“中国”这个概念是丢到一边的。

    这几乎应了鲁迅的那句老话:“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 乡土之重, 血浓于水。 家国之轻,单薄如纸。

    如同电视剧厚重的颜色一样,《白鹿原》这份乡土,正是对“重乡土”最好诠释,乡土之权, 乡土之情,乡土之景。以白家,鹿家两大家族形成的原上的人口,以“宗祠”围绕展开的公共日常生活,以“族长”为领导所进行的权力控制,以“先人”为最高的信仰和敬畏的对象。“羞先人” 是他们表达耻感的最高方式。

    这乡土,对我似乎是熟悉的,似曾相识的,久别重逢的。

    这乡土,对我来说又都是新鲜的,没有经历过的,是陌生的。

    以我为数不多去农村的经历,以及我所获得的信息所在我认知里构建出来的当今农村,和白鹿原比,早已翻天覆地。

    我认知中的当今中国的农村,(有一部分)是赌博遍地,是攀比成风,是流氓横行,是迷信泛滥。这些问题,也许其实只是人性中不可根除的那部分“恶”在农村的野蛮生长,也许自古就有,但是不同的是,在白鹿原里,原上的百姓有个族长,叫白嘉轩。 为了抓赌,可以整夜坐在戏台上不回去睡觉的族长,为了治贪,可以在祠堂里用家法惩治流氓的族长,为了扬善,不惜代价请先生办学校。 这族长,就是在传统乡土环境下的权力,法制和政治结构下的一种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的一种代表和投射。

    白嘉轩带着乡民放倒村口那块《仁义白鹿原》的碑时,有人问:放倒这块县长立的碑,怕不合适吧。鹿三答:原上祖祖辈辈,啥时候听过县太爷的。

    这番对话,生动形象得描述了中国乡土曾经”皇权不下县“的政治现实。 乡土没有皇权,族权就是乡土运行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乡绅,地主阶级被打倒,原有的族权架构被打破,一种平衡失去后导致的权力真空,让乡土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虽然上层美好地希望通过村民自我选举来形成基层群众自治,来填补这份权力真空,然而事实众所周知并不理想,乡土反而呈现出一种“苍天已死,黄天未立”的混乱场面。 以白嘉轩, 鹿子霖为代表的传统族权被清场,基层民主政治权力并没有足够成熟,这“空档期”成为了混乱的根源,于是产生了今日野蛮生长的农村。 可惜的是,中国高速的经济成长并不能缓解这份乱象,就好像白鹿原里,乡民们种罂粟有了钱,并没有改善生活而是选择了滥赌一样。

    才看了十几集的《白鹿原》,我觉得真好,好在真实。 看着白鹿原那种乡土,对比今日的中国,其实心里会有种打断了骨连着筋的痛苦。

    (完)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forca http://t.cn/RamKz9N

     7 ) 关于停播的臆测

    第一:存在和一些热播大剧的时间上的重合,造成流量的流失〈不要问我,我也不清楚_(:з」∠)_〉

    第二:受众面较小,收看的人较少,盈利问题(PS:毕竟现在利益至上)

    第三:就是审核问题了,可能是某局发现,你懂的( ̄∀ ̄)

    以上,只是臆测,臆测,切莫当真~( ̄▽ ̄~)~

    最后,还是非常希望看到《白鹿原》能够尽快回到我们的怀抱 |・ω・`) ,毕竟,我不是一个喜欢小鲜肉的人 2333~

     8 ) 一部小说就可以窥见整个社会

    很久没写影评了 为了这部戏连续追了有快两个月,今天终于大结局了,不得不说本来陈老原著就经过删减,广电这么又一查一剪,不光剧情上把很多白鹿原上的“人”活生生的整成了“脸谱化”,大结局让还让很多原著粉倒胃口,但即使是这样,我觉得我还是想给他打五星,不是他有多么完美,而是在现在这种影视剧把观众当傻子,电视剧中毫无节操的给观众广告污染,连主演都可以抠图的时代,真的是被这部剧给感动了,多久已经没看见这么接地气的表演,这部剧就是给那些只知道请大牌小鲜肉,跪舔广告商,无智商的剧打脸,让他们知道就算没有所谓的“颜值高”演员,只要是打磨好剧本,尊重观众智商拍出来的,最后也能成功。

    哎,对于打分的吐槽完毕,下面分享下追剧中一些小点滴,感觉下面会有点画风突变,科科~

    1.先说说我心目中这次的演技担当No.1,毫无疑问必须是何冰老师啊!!!


    在开头的前几集看白嘉轩和鹿子霖互怼简直太有乐了!相爱相杀~而且作为老北京的何老师这陕西话杠杠的!!话说我也看过小说,感觉真的是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当然颜值除外哈哈,毕竟原著中的鹿子霖可是白鹿原美男担当!睡遍原上多少姑娘!不过何冰老师身上贱萌贱萌的气质倒是满符合他情场高手这一设定。其实鹿子霖如果按以前的电视剧来演,必定遭逢脸谱化的设定,变成十恶不赦的大地主乡约,可是看完“圆桌派”何冰老师的解读,觉得他这样演才是让观众真正去欣赏一部戏,把鹿子霖塑造成了“人”,而不是“坏人”,让观众理解到每一个角色,看到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追剧中才发现原来相比性格特征不明显的白族长,鹿子霖才是圈粉无数的人气王好吗,因为他演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幽默感,自始自终都是为了自己家,为了自己儿子,为了自己后代,当然如果跟白嘉轩的“大公无私”相比,他显得有点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可是这难道不才是最真实的人么~ 白嘉轩式的无私牺牲的是更多的人,这种价值观也是我不能苟同的,具体后面会讲~总之,鹿子霖可以说是本剧最精彩也是最惊喜的角色之一了,他演的鹿子霖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哈哈

    2.接下里说说本剧中最同情的人吧~



     白孝文,也就是白家长子。如果说鹿子霖是本剧演技第一担当,翟天临的白孝文可以说是第二了~(当然喜欢二豆的同学完全可以反驳,毕竟二豆是神演技!)说实话,之前看过电影版,白孝文这个角色不仅不出彩,甚至我都觉得像是给田小娥作配的,所以对于剧版完全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个人物。如果看了小说的同学估计知道,白孝文是活到最后也可以说是笑到最后的人了,在中国过去这么动荡的一百年间,白孝文这样的人能最终活下来其实也可以一窥一二他的厉害之处,不过我觉得这部剧之所以好就是拍出了白孝文的一部分内心,并没有简单的把他归类于“坏人”或者“处心积虑”之类的性格。最开始我们都记得小时候的白孝文因为被族人恐吓说了慌,被白嘉轩打罚,其实就可以看出他的懦弱不是没有原因。作为长子,白孝文一直是以族长的接班人来培养的,其实如果不是碰上个这种爹,他心里也不会变得如此扭曲。白孝文从小到大的几次反抗其实都没有得到他父亲的关照,比如最早他想要去省城上学,他爸直接否决了,但到他妹白灵时,(剧里的白灵是个疯子这点是共识~这里说的是书里)虽然反抗,但白嘉轩还是同意了,而且在那个年代,白家不花钱供男孩读书却供女孩(是否可以看出白嘉轩男女平等的意识哈哈),白孝文的心里滋味可想一般~到了后来白孝文读书后想进城谋事,又被他爸拉回来种地,包括为了给自家的棉花机找个师傅,竟然利用孝文的婚姻做交换(娶了扎棉花家的女儿)。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被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样对待,也很难免不萌生出很恨这个家庭的想法吧。可是其实前面这些孝文都忍了,一直到他跟小娥偷情被发现,然后他爹亲手用刺鞭,就是长满尖刺的沙枣树树枝,而且被抽打了几十下,在小说里这种刑法是可以抽死人,并且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ps看到电视还原简直太血腥了,我都觉得快成看恐怖片的赶脚。。。)所以很多人觉得孝文学坏怪不了别人,都是白嘉轩逼的。其实我想很多人也看出来白嘉轩这个教育非常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鹿家的孩子普遍比白家的孩子有出息,白嘉轩太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了,不服从就暴打,这种法西斯式的做法真的挺可怕的。也许自此孝文也明白,其实他那个爹,把自己的脸看的比自己儿子的命重要,白嘉轩为了恪守自己的脸面,为了受到大家的崇敬,可是却让自己的家人遭殃,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更希望生活在鹿子霖这样的人家,把自己的家人看的比外人的眼光重要。我想也许是为了报复他爸,白孝文自甘堕落,也确实自此使得白嘉轩更加生气。



    白孝文这个人物的心理层次的变化其实是最多的,他不像鹿子霖那样,明白人都看得出来鹿家那点小九九,白孝文太隐忍了,他甚至骗过了白嘉轩。其实从田小娥死后,白孝文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演员的功底深厚。白孝文的单纯只在他跟田小娥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愿意呆在对他没有爱的家里,所以他宁愿去破窑里住。可是当他得知连田小娥都是鹿子霖唆使来的时候,他真的是挺悲哀的,原以为会有人真心实意爱自己结果还是被算计。所以这个时候他开始腹黑的谋划一切,包括为了完成自己的复仇,巴结着岳维山,又向黑娃示好,最后他终于把鹿子霖送进监狱,杀死黑娃,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原著里白孝文最后当上了我党的县长,然而抵不住压力,电视剧改了结局(毕竟让观众看出我党混入奸细可不好。。。) 结局是白孝文被他爹(是的,白嘉轩)亲手上交给了国家(我党)。。。 虽然我跟很多人也觉得这结局日了狗了。。。 一部批判小说活活改成了样板戏。但还是不可磨灭这个人物自身的魅力和演员的努力。尤其是最后,孝文演技大爆发了,他问他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想不通啊~我想很多观众也都想不通啊。。因为放到现在来讲 白嘉轩活活一个白左圣母啊!他简直救人民于水火,他自认为最大公无私,所以族人都得必须听他的啊。。,(虽然此处我只想白眼🙄️)

    所以我说摊上这么个爹,白孝文也是心累的没边儿了。。对自家长工比对儿子好,拿自家儿子命换长工儿子命,是的,谁让你爹你这么全宇宙最正直的人呢。。。所以全剧看下来,真心悲剧的人物是白孝文啊,一辈子都希望他爹能爱他一点,然而他爹太圣母了。。。卒~

    3. 放到最后的人物必须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啊,笔芯~ ❤️

    当然是wuli兆海啊~
     


    真是看到兆海笑心都要融化了好吧~
    其实兆海这个角色小说里面着墨不多,反而我觉得电视剧拍的更好看。之前看到一个评论,说是白鹿原的白鹿书里是影射白灵,可是现在我觉得兆海才是白鹿原上真真正正的一个单纯不做作的白鹿啊~~ 哈哈 兆海不仅对自己心爱的人一心一意,对家里人也很好,鹿子霖受了岳维山的难,也只有他能帮他爸,而且兆海还是位心怀国家的好青年,不掺和这种党派纷争,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去参军报国,最后壮烈牺牲!所以相对比他哥哥,不仅抢他的初恋,给人家把肚子搞大 而且还大言不惭的说“相信哥不是一个随便的人” 呵呵呵(所以随便起来不是人么)对于鹿家,鹿兆鹏不仅没做出任何贡献,而且连家人的生死都可以不顾,对待父亲也是比兆海更冷漠(当初农协甚至带领农民要斩首鹿子霖)同时也算是间接害死了白灵。就算是对身边的人,比如黑娃,兆海,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帮他,鹿兆鹏却也是在利用他们为了革命。所以跟鹿兆鹏相比,兆海简直就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 所以最后在兆海死后,朱先生才对鹿兆鹏说:你跟岳维山其实都是一样的人,不管是哪个党,都为了争名夺利,只有兆海是把生命献出去的人。
    ps(为了看兆海被迫把每场有鼻炎灵的戏份都看了,简直生无可恋。。。。)

    其实陈老这部史诗级的著作表面上是在写白鹿两家人的兴衰,其实更多是反思中国这一百年间的动荡,变化。白鹿原的白嘉轩,鹿子霖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有阳面也有阴面,当新的文化冲击,那些打破旧文化束缚,纯粹追求新潮流的人,比如鹿兆鹏,白灵,他们可以完全不顾礼教,不顾长幼尊卑,他们展现了另一面,当然,这原上还有很多人,被时代被迫赶着前进,却还是固守着官僚的风气,比如田福贤之流。这些人,无论是推动力,还是阻力,其实都是形成我们今天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从白鹿原的开篇到结束,在这片原上,乃至整个当时社会,最终得到了什么,又最终失去了什么。

     短评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一群演员为在这部戏能去体验好久的关中生活,请教当地农民学习,实在是难得,望能重铸白鹿精魂,能了了陈忠实老先生的遗愿

    8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豆瓣上哪来这么多喷子?非要跟原著去对比。电视剧要拍成原著那样,在天朝能播吗?有编剧的再加工,有道具的用心,有演员的付出。人民的名义我一集也没看,但这个剧还在想尽办法跟。原因很简单,接地气,不是那么装。满屏的手撕鬼子、玄幻仙侠你们不去喷,跑过来喷这个剧,有劲吗?

    10分钟前
    • 特立独行的猪
    • 力荐

    大百灵一出来吓死我了,演技捉急剧情渐入后半,女性角色仅剩下大白灵,虽然还是有违和感,倒是慢慢习惯。演技不足,角色限制,撤换八卦,种种原因使白灵和演员都受到大量负评。不由的让人想起小娥的遭遇。并不想要肯定或否定什么,白鹿原里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好作品让人自省仓促结尾,深感遗憾

    13分钟前
    • ki
    • 推荐

    随随便便截图都能做桌面。这就是我想象中白鹿原的样子,一帧都不想错过。85集鸿篇巨制,敢拍能拍完,最后还能过审放出来,放出来做到对得起原著,这个勇气与智慧我给五颗星。(立flag:我要写长评)

    16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为了何冰看的剧,本不想评论,实在被孙铱演的白灵气到了。至少原著里白灵绝不是一个“二愣子”的傻白甜,好气啊!你还我冰雪聪明的白灵!孙铱活生生把冰雪聪明演成了二愣子村流氓

    18分钟前
    • 白露
    • 推荐

    陈先生病逝一周年。【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总投资2.3亿元,提前10个月布景,开拍前集体去农村体验生活20天,94位主演,400位工作人员,40000多人次群演,大规模转场10次,拍摄227天。以小说内容和制作规模来看,4星半还是可以的。

    21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力荐

    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人走路是典型的裹脚女人小碎步,小时候见过太姥姥走路,就是这种姿态。考究!就冲这一点,给五星。

    24分钟前
    • 上郡先生
    • 力荐

    白灵一点都不灵

    25分钟前
    • begin
    • 推荐

    第一集 舌尖上的白鹿原

    26分钟前
    • simba
    • 力荐

    诶,翻了翻短评,好像没有人提到播放片头曲时出现的陈忠实先生的照片,据说其实是有先生动态影像的,但是导演组就想用这张有代表性的照片怀念他,片头曲在放,其他画面在动,只有先生的照片静静在那里,是一种尊重,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凝固的时光吧,良心剧。

    28分钟前
    • 人五_
    • 力荐

    何冰老师一出场 就感受到了演技 震惊 哪有出场不到一分钟就能让观众觉得演真好的(不是吹啊……

    32分钟前
    • WanKaiNink
    • 推荐

    一星扣白灵,应该是本剧最大的败笔了吧,演的太过了,一出场就是在瞪眼或者发疯

    34分钟前
    • 再喝一杯咖啡啊
    • 推荐

    不喜欢演主角白灵的演员,演技有点做作浮夸,为了演灵气而故意装疯卖傻

    37分钟前
    • 李大猫
    • 推荐

    看了很多人说停播是害怕收视比不过“择天记”,我就在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年少轻狂么?

    38分钟前
    • 米饭爱好者
    • 力荐

    傻子二豆是妙笔。何冰“达”的鹿子霖太喜欢了。播到现在最喜欢的是黑娃和小娥,然而自己只能是白孝文。大概是我们大多数人吧: 孜孜不倦地活着的“良民”,容易向“私欲”妥协的好人。编剧的能力有限,但是也得权衡娱乐和文学,毕竟大多数人观剧只是闲暇娱乐。

    43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觉得嘉译大哥应该去拍人民的名义。

    44分钟前
    • 鹤鹤
    • 力荐

    这种精品剧我必须要给五星啊!全员演技都在线!张嘉译演白嘉轩很适合!

    4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开头就发现改动颇大,演员都不错,继续观望。ps:关于口音问题,说普通话怎么了?尽量还原陕西话的风格就够了不是吗? 当初青岛往事没说青岛话;红色也没说上海话,说的也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怎么就没这么多人挑毛病?如果演员练了一口不标准的陕西话,你们也一样会挑刺吧,真难伺候🙄️

    53分钟前
    • 瞧你内德行
    • 推荐

    何冰碾压张嘉译是唯一看点。

    57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虽然和小说相比,情节改动不少,但是这样一条故事线保住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主义者白嘉轩,膝下出了一个利己、诡诈的变色龙白孝文,盖因白嘉轩就是一个狭隘的大家长;但是基本上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投机分子鹿子霖,却培养出两个伟大的儿子,鹏海二子,海阔天空,赤纯地舍生取义,盖因自由令人高贵。

    1小时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