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红尘

    红尘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大陆1994

    主演:徐松子,陶泽如,徐蕾,陈宝国 

    导演:古榕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恶到必除

    • HD

      羔羊游戏国语

    • HD中字

      布朗克斯的故事

    • HD中字

      致命真相

    • HD

      力王1992

    • HD

      陷阱2015

    • TC抢先版

      扫黑·决不放弃

    • HD

      扎职

     剧照

    红尘 剧照 NO.1红尘 剧照 NO.2红尘 剧照 NO.3红尘 剧照 NO.4红尘 剧照 NO.5红尘 剧照 NO.6红尘 剧照 NO.16红尘 剧照 NO.17红尘 剧照 NO.18红尘 剧照 NO.19红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古榕1994年推出的另一部电影《红尘》,以北京胡同为社会背景,展示了从六十到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给小人物带来的影响。古榕不是在电影的形式上出奇,而是以其精湛的画面叙事功夫,营造出流畅的,地道的北京胡同生活,同时拍出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独特的美感和情趣。

     长篇影评

     1 ) 北京大杂院的人情,人性,人生/苦难的臭窑姐的一声。

    北京大杂院的人情、人性、人生/苦难的臭窑姐的一生

    电影片名:《红尘》

    播放渠道:优酷

    上映时间:1994

    豆瓣评分:8.3

    推荐指数:🌟🌟🌟🌟

    相关分类:北京胡同/大杂院/霍达/陈宝国

    获得奖项:

    推荐理由:

    * 很好的一部片子,无论是故事的题材还是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们可以记住特殊时代小人物的悲哀

    * 我想大部分人喜欢历史电影,都是因为它记录我们不曾了解的细节和故事,让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会随着历史的滚滚潮流,而被世人所遗忘

    * 很喜欢和羡慕大杂院的人情,一年四季青砖黛瓦的老胡同热闹,坦白,摩擦和和解

    * 特殊时代,大杂院众多小人物的人性,在影片中被展露无遗,这些角色不仅来来自书中发生的故事,演员的演技让这些角色在荧幕上更加丰满

    * 德子媳妇、德子、梁大夫,三儿还有那个讨厌的居委会大妈,大杂院中有太多小人物,被动荡、时代所影响,这些故事让我们深深的叹息,来结束这些人物的人生

    * 我谁的债都不欠了,这个世界都清了,我要找个好去处

    * 我手是干净的,我心是干净的,为什么世人都嫌我脏呢?

    * 毛主席呀,毛主席,从良的窑姐还算窑姐吗?

    * 德子媳妇,出身红尘,确比任何人都善良,热心…….

    * 希望自己可以做个心善和宽容的的人,永远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人的一生难免起伏,落难,能帮则帮,不要落井下石。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酸和伤痛,我们又何必再踩在脚下摩擦呢?

    标签:高分/好电影/情爱/爱情/高评分/人性/豆瓣高分/老电影/好电影/强力推荐人性相关的电影/电影推荐/一定要看的电影/历史电影/老北京胡同/大杂院/WG

    关于我

    读书/电影/美食/旅居

    HI,我在这里等你呀~

     2 ) 走过文革的窑姐儿……

           她被父母卖掉,卖来卖去,成了窑姐……
        解放了,她也自由了,嫁给了一个拉车的。
        

        文革来了,人人都数说着经历的苦难
        她觉得,她的苦难比大家遭受的更多
        她应该得到同情,可以安全地站在多数人中间

        然而,她错了
        即使那样的红色癫狂
        也没改变人们对窑姐的看法
        被羞辱、被批斗……

        她等着个政策,等着个说法,等着人们同情她
        
        可是,文革结束了
        革委会那娘们儿也被踩翻了
        地主婆也回来啦
        傻子作为官二代,也上班去了
        可她,还是供人们消遣的窑姐
        

        她那拉车的丈夫
        却走了……
        她,也该走了……

        =====================================
           毛主席死了,她想要去祭奠
        那革委会的娘们儿说:我当我们革命群众死光了?
        
        像老舍的小说,但更像真实。事实上,解放后,许多窑姐在接受一段时间学习整改之后,确实也都如她一般,找了个穷苦人嫁了。那些女人中,如她一样经历的,应该很多……
        
        从对窑姐儿的态度来看,这个文革,毛用木有,当然,文革本来就没把人当人看,更何况是窑姐儿呢?
        
        今天的扫黄,不依然有人把她们游街示众、拍照曝光么。
       

       

     3 ) 默默无闻的好电影(感想+几点疑问)

    在豆瓣推荐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看到这个片子——“北京胡同,四合院,几十年社会动荡,变迁”等关键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一口气看完后心情不能平静。这种跨越年代,讲述人间冷暖的电影才是我心目中的大片。

    说道这部片子不太为人所知,我想:可能是因为导演,主演相对不算太出名,所以淹没在94年好些名作之中显得默默无闻,再加上片中对白听不太清也没字幕,初期比较容易劝退,也许还因为缺少一张亮眼一点的海报。

    谈谈女主:

    她种种善良的举动(与邻为善,捐赠戒指,胡同口劝架自己受伤,邻居结婚精心准备礼物,黑子拿傻子撒气打他的时候上前制止,灵堂哭诉感恩,给医生女儿买书)也许唯一做得些许不太合适的就是开场时过于招摇?

    相比之下,所谓的“高大上”孙主任则与她形成了鲜明对比:隐瞒自己丈夫的下落,弄了张假烈属证伪装烈属,和小叔子含含糊糊同居几十年……女儿也是骄横跋扈还找了个不清不楚的老男人。

    片中的场景:

    90年代时,还能找到这样旧旧的胡同,展现出5-70年代的风貌没有太大违和感,靠街角的宣传标语就可以区别出各个年代。不变的钟鼓楼则在一个个四季轮回中默默注视着这发生的一切。

    对片中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

    一:就是孙主任来拿户口本时,女主为什么要跟她那么坦荡地说起自己的过去(照德子的说法,就差把在窑子里待过的事情都说出来了)。

    但后来再次回想起堪称本片神来之笔的一段(似乎也有网友说这里演得不好有些过?)——灵堂哭诉后,这个问题就想通理顺了:从一开始家里毛像两边的对联,到捐赠戒指,再到这里的独白哭诉。这些都说明她对毛和党是打心底里感恩,信仰着的。那对联就是她的心里话。从她的立场上来说,是真心感谢毛主席和党把她从火坑里救出来获得了“重生”,而主任也是代表着党基层,女主自然而然地对她打开了心扉。

    二:WG中被黑子诬陷拉上板车批斗,就这么被拉上去跪在上面也不太反抗,这点没有想通为什么,纯粹表达她此时的无力和柔弱吗?而黑子诬陷她时的一句台词也很疑惑:“斗我奶奶的时候,添油加醋,这笔账我还没跟你算呢!”照女主一直的为人,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才是。

    三:这一点特别令人在意,孙主任来拿户口女主对她倾诉的当天晚上,德子发脾气踢了脚盆,怪媳妇就差把在窑子里待过说出来(此时外面邻居已经听到响动聚集过来听闲话了),女主哭诉着说了一句“我从那儿出来的又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儿。你也知道的,我在那……我压根儿就没有……”被德子打断了,这“压根儿就没有”是指什么?

     4 ) 这才叫电影

    最近不论电视还是电影,除了阿凡达,其他看的那叫一个失望;这有这部戏,我觉得才称得上是电影,真他妈够味,画面真实,剧情震慑人心,徐松子表演工地雄厚,看了久久不忘。

     5 ) 好电影应该被熟知

    她出生红尘,她比任何人都清纯

    为善一生,手干净心干净,不干净的是大环境

    以前的演员,颜值演技台词,一抬脚一动手一皱眉一眼神,满满的都是戏,我看到的是敬业是精神,是做一行像一行。

    人言是真的可畏,偏见是真的可怕

    德子,他懦弱好面子疼媳妇,也毁了他媳妇

    毛主席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种信仰。看十年文革,只觉得悲惨,那是灰暗的十年,中国对外独立,对内却无独立,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附属于他。很不理解那个年代的疯狂,看德子媳妇在毛主席灵前的那个长镜头,稍稍有点理解了,毛主席在那个时代,是信仰,这种信仰看似正常却也疯狂

    北京的四季,北京的胡同,北京的人情,北京真是一个神奇让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电影的独白精彩,画面不赖

    爱美是一种态度,它无罪,就算是死,也得美丽漂亮

    片子里胡同里四合院里的人,现在都是北京土著土豪吧,那地段,呵~

    《红尘》

    乱七八糟的影评一篇

     6 ) 一些感想

    周末重温了遍《红尘》,久久不能平复。这部电影曾经看过,但早在电影之前,我就看过原著。那时还在上大学,真的是看哭了。。。

    作为一个85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按理说很多东西会因时代隔阂与个人经历的缺失而无法感同身受,但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叙述、背后的历史反思还是其中蕴含的人性复杂,都值得每个经历者抑或未经历者仔细品味。

    想写下这篇短评其实也是有感而发,想讲讲自己理解的几个剧中人物。每个人物,几乎都不是平面单一的,其在性格、行为方式上都表现的极其丰满,甚至矛盾。恐怕这是特殊年代所特有的人物群像。他人即是地狱,这在本电影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德子媳妇儿

    一个苦命的女人。她经历了旧社会带给她的多灾多难,新中国成立后,她从良嫁人,起初可以说是幸福的。有个把她捧在手心里疼爱的丈夫,除却偶尔会想起过去的不堪和没有孩子的无限遗憾外,如果没有出身的意外泄露,她可以像旁白说的那样,平平稳稳的过这一世。然而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会脱离时代背景和阶级斗争的纠葛。善良和对人毫无心计戒备的德子媳妇儿,大约在之后的岁月中见识了“换了人间”后的人世悲凉。一个经历苦楚的旧社会女人,洗心革面认真改造后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周遭的环境和人却不给她这样的机会。这让我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人言可畏永远是最大的杀伤力。如果说身世暴露后她曾有过无数次轻生的想法,甚至还悄悄收集起曾向邻居梁大夫要的安眠药,那么最终压垮她最后一颗稻草的,恰恰就是她爱的丈夫,德子。人只有在彻底绝望后,才会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哪怕是死。

    看有评论说德子媳妇儿当时要是咬紧牙关没有说自己的身世就好了。女人还是要学会隐瞒,切勿多嘴。其实最初我看《德伯家的苔丝》时,曾有过相反的想法,我认为坦诚是难能可贵的,人的过往既不需要隐瞒更不需要撒谎。但没有经历过特殊时期的人真的图样图森破,《耳语者》里曾写道,成分不好的小布尔乔亚后裔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迫害,以及能够过上正常人生活,可以对自己的丈夫隐瞒身世长达几十年之久。。。这是时代的悲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自我保护,无可厚非。

    德子

    这个男人像是个矛盾综合体,但却真实。他知道自己媳妇儿的过往,却并不计较(至少媳妇儿出身被众人知晓之前是这样),爱她疼她,每周末骑着三轮车带着漂亮的媳妇儿满世界逛。但他毕竟是个凡人,在众人知其家底儿并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夫妻俩时,他并没有用宽广的胸襟和爷们儿的担当为自个儿的媳妇儿遮风挡雨(从这点看,《西西里》中女主的丈夫才是真正的爷们儿),反而越发冷漠嫌弃,甚至大骂媳妇儿和电视里那些卖身的女人一样,是个“臭婊子”。所有的这些,真的太真实了,德子有错吗?我不知道。我不是男人,也不是德子,我无法确定如果我遭遇这些,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但显然,剧中结尾他来搬家,从他珍惜的拿着那拉车泥人的行为来看,他应该是后悔了。可又能怎样呢,最终一切都碎了。泥人、德子媳妇儿、德子,都碎了。

    孙主任

    也是个真实又丰满的人物。这种人设好像在现代社会也依旧存在。因为自己男人被国民党抓走枪毙(其实没死),家里有个烈属的身份加持,孙主任在基层开始了可以掌管居民“生杀大权”的领导生活。多写实啊,我记得小时候,胡同居委会的那些人来传达个事务都一副高高在上、拿劲儿十足的样子,就差横着走路了。这一特色几十年传承的还真彻底。

    我看不起这个人物。往小了说,她没有同理心以及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往大了说,这就是个小人得志缺乏人性的势利中年妇女。古人云:无德无才者,谓之愚人。那个时代充斥着太多的愚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在风起云涌动荡不堪的世道游刃有余的活着。无才之人尚且不是最坏的,但无德,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绝对是炸弹一样的存在。孙主任就是这样的人,WG期间,黑子奶奶被遣回乡,她看着一众送行的人便大肆呵斥,迫使大家划清界线,最终让连平板车都不许座的老人背着包袱孤零零的走回了家乡。女儿结婚时,德子媳妇儿好心送了对鸳鸯枕套,再听了邻里“窑姐送的不吉利”种种闲言碎语后,孙主任当着宾客的面,直接让女儿把贺礼还回去。。。某大人物去世时,德子媳妇儿想守灵却遭到孙主任冷语拒绝。当众人都平反,德子媳妇儿想要个说法或政策时,孙主任的话更是将其卑劣的人性和阶级优越感发挥到了极点:要什么说法?让我开个会,跟大伙说你不是窑姐,是黄花闺女?。。。

    我很喜欢结局的反转,一位外国朋友来给她送信,她男人没死,在台湾。这让一向叱咤风云的孙主任和她的小叔子(实质上的夫妻)成为了众人的笑柄。人呐,永远不知道心善和宽容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福气,同理,也永远不知道作恶和欺凌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罪恶。我的长辈曾教育我,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人的一生难免起伏甚至落难,但不管怎样,能帮则帮,不能帮也不要落井下石。这或许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最真挚最诚恳的洞见。

    马三胜&黑子

    马三胜和黑子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串子,游手好闲又爱招猫逗狗。陈宝国老师饰演的马三胜也是个矛盾体,他本质并没有坏透,但多年在市井中游混浸淫又让人无法将其视为安定本分之人。他和黑子对德子媳妇儿的轻薄调戏符合那个年代没什么是非观的问题青年的行为模式,但他多少还具有一些同理心,对弱者的悲悯又让其有别于孙主任的卑劣与冷酷。黑子奶奶因成分问题被迫返乡,他帮着掩护。在黑子挑逗群众斗群众将德子媳妇儿拽上板儿车游街时,电影镜头锁定马三胜2秒,他给了一个眼见不忍又不敢上前帮忙解围的复杂表情。人性有时就是这样,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黑白同色。在孙主任拒绝德子媳妇儿守灵后,马三胜当值守灵时眼瞅着可怜的德子媳妇儿手捧小小的花圈立在外屋地,他转头回屋扯了长长的手纸装作去上厕所,给了德子媳妇儿敬献花圈诉说心事的机会。。。

    我们说人物丰满,就在于此。他是立体的,是多面的。没有人一辈子都是好人,丝毫不做坏事。也没有人一辈子都当恶人,从没行过好。就如黑子这类人,WG时爆打傻顺儿却嫁祸德子媳妇儿,拽着人家游街辱骂,风暴结束后,他载着奶奶回来,见到德子媳妇儿也还是会不好意思的冲她笑笑。人都说相逢一笑抿恩仇,笑过之后,黑子之流还是会在茶余饭后拿人家的过往打镲,还是会言语轻薄,看不起依旧看不起。

    傻顺儿

    我想可能他应该是本剧中唯一没有瞧不起且拿女主当个人来看的人物。他的世界很简单,吃喝玩闹,却人畜无害。虽然淘气忘形,但却天真本我。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周遭,因为他不会。黑子曾对德子媳妇儿调侃说“您还把他当个人啊”,可见在众人眼里,傻顺儿连人都不是。但恰恰是傻顺儿,拥有那个年代人性温良的一面。而他,可以说是送了德子媳妇儿最后一程。

    其实相比下,这部电影里人畜无害的人很多,但是他们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这场人性悲剧的刽子手。住过胡同四合院或者大杂院的人都知道,听窗根儿是件很没品的事情。在德子和媳妇儿第一次吵架进而无意中泄露出出身时,院子里站着黑压压一片听气儿的左邻右舍。人么,都是社会性动物,家长里短这般信息交流一下就能将他人隐私传的满胡同皆知。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自己“干净”的出身或另眼相看、或背后随意品评“轻贱”的德子媳妇儿。其实电影还是仁慈的,我依稀记得在小说中,这些人做过更过分的伤害行为,具体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霍达先生的原著。

    最后还想讲讲梁大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人品与良知还在,这个角色映射了那个年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境遇:隐忍、小心翼翼、敢怒不敢言。。。他会在别人落难时说句公道话,却也会在得到警告时缄口不语。《耳语者》里说被肃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学者、小布尔乔亚等等人士过着双面人格的生活,一方面会参与社会生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一方面内心腹诽、不认同却又要强迫认同现在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现在想想,那时的人能活过那段时期,得有多难啊。。。

    最后的最后,想感谢导演的功底、制作的精心和各位演技精湛的表演艺术家的出色表演,让我们得以看到如此优秀的电影。以及,真的被影片中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生活感动了,我打小儿生活在胡同里,对热闹喧嚣的胡同、青砖黛瓦的平房和院里的枣树、柳树、石榴树再熟悉不过,那种惬意美好的京城老百姓生活,可能,再也无处寻觅了。。。

     7 ) 关于婊子

    今天看《红尘》电影,所感之处,说的好听是讲一个苦命女人和车夫的事,说的直白,就是一个婊子的故事,在空间草率分享,写下一些话,再看时越觉得表达语无伦次

    莫泊桑羊脂球是妓女的事,鲁迅先生的祥林嫂,在《祝福》里,虽不是婊子,但也作为一个女人,而在一种处境里,被“婊”了,杜拉斯言:“如果我不曾是作家,我会是一个妓女”,我理解不了她的话,但于我印象强烈,源于一个女性这样说,也源于曾见她满脸皱纹,七老八十却被年轻小男友搀扶,登报的画面,七老八十,血气则衰,还能爱吗,还会爱吗,又或者那是不同于常人的,真正的永远年轻吧,看许知远,他已经四十岁了,可仍像个青年,把自己推向镜头,尴尬,表现自己知识分子的清高,人至中年,大多是事业有成体面,同时也成为了自己孩子的长者,家庭和睦安康,志气既消,还能较真吗,还会较真吗,也许那也是不同于庸人的,真正的永远热泪盈眶吧,虽然我并不觉得他特立,

    当我谈到婊子时,我是没有恶意和辱骂的,婊这个字,意义就是不守于成,无理由而注定是反对众人的,破坏人们基本的道德操守和安分,用在女人身上,是因为在性忠诚上,她同时和许多男人沾染,借以取利,于是便婊而婊之了,但这未免不是才气,在于一个女人,勾搭群体雄性,何尝不需要姿色周旋呢,但其有心的造作,刻意的搔首,机心四起,八面玲珑,也真让人讨厌,我所对其的才气,也只止于其敢违背常人所不违背的,敢做别人皆诛之于心的,到此而已,于是这样我们就借婊取言,说起另外的东西了。

    《红尘》中的薄命女人,和那娶她的男人,眼看他们蹬着三轮,风光的来了,眼看他们拉着板车,在大雪中,一人自绝,一人颤颤背影的离开了,身系了婊的字眼,却不曾参透其中的三昧,人骂其脏,于是也觉得自己脏,于是男人也觉得做了绿头王八,耿介于心,这算古早时代,小人物们都曾有的伦理观念,社会普遍的风向是这样的,不出于俗,而融于俗,但自己的遭遇却是超出自己的范围,注定不俗的,当一种张力来时,于是故事像焚起了大火,要么在其中浴火出来,否则便是与之俱焚,而不出所料,世上的罗曼喜剧少,而人间悲剧多,他们与之皆焚了

    人的痛楚,其中一个,便是自己的偏见导致的,首先是自己想不通,觉得这样的偏见是天经地义的,或者所有人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在一致的评价下,关乎名誉的偏见,自己是妓女,于是坐实了,于是自己肮脏了,丧失了一个”整洁人”的腰板,如此,一切按照人们的想象而上演,怀着婊名的人,与指人为婊的人,一方接受偏见,另一方负责实施偏见,像排练好,在一片祥和中,按着头脑的剧本,对婊子处以封杀之,

    你情我愿的挨打,你情我愿的攻指,世上的事,多是如此,如果自己对自己怀着偏见,承认之,而别人也对你进行羞辱,平常牢固的三观,轻易被人攻破了,面红耳赤,败下阵来,身处于婊境,如女主一般,不也痛恨自己,满心都是酸楚却又不得反诘吗,

    这问题在于,你承认自己的“婊子”人设偏见,自己将自己纳入绝境,而谁又能救你呢,古语所云,妄自菲薄,道出了此等境况,如果申而论之,那些高考失利,上了个专科的人,在学历歧视面前,婊子也,无钱无财,在金钱崇拜面前,婊子也,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光鲜亮丽面前,亦婊子也,像这样的偏见,在一种世故下,哪得能免,既成婊子,便定有婊子被人贬低的短处,于是乎你情我愿的挨打,于是乎你情我愿的攻指,好恶之义定,而行事之名成之,好恶定于人心,行事之名出于人言,如果自己不能定义自己,不能审视自己的偏见,是不是就会“你情我愿”呢。

    “我如果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是一个妓女” 又或者做婊子也没什么,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不必得失于什么容纳,事情自己做,生活秩序自己决定,从那种庸俗里走出去,自己的世界和三观,自己建立起来的,牢不可破,活于其中,勾引男人,践踏偏见,和人无关紧要,做认为对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认知,而不必要重复《红尘》的悲剧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笔者,一起分享观点,共同进步吧!

     8 ) 我们要学会宽容

    看着前门的侧影,听着鸽子哨,老北京的春夏秋冬特有的韵味,都记录在这部电影。。
    但过去时代对人的摧残,让我们百姓相互隔阂的原因,让我久久思索。今天,我们对自己的同胞学会宽容和尊重了吗?

     短评

    四合院的春夏秋冬很美。瞎折腾的年代,杯具的人物命运。

    7分钟前
    • fish朵朵
    • 推荐

    当年肯定看过,如今打卡重温。放在更深广的维度,它还是缺一点深刻;然而,如今,却要感叹,曾经是可以拍这种带有反省意味的片子的啊,编导演哪一环都没掉链子(如果挑剔,还是女主演的表演方式有点儿过)。多年前谁能想到,那时已经是“最”好的日子,再也没能盼来后继的发展与进步。

    10分钟前
    • 故园遥望
    • 推荐

    蜜汁巧合再现江湖,因为春日影展徽章,前两天看了启功,阴差阳错间又看了缓存在哔哩哔哩里的这部,演员居然都有马恩然,还都有文革背景。

    14分钟前
    • 推荐

    地道的京腔京味,旧时街道社群、胡同里的百态,实则是国民性的外现,直指人心,刀刀刻骨。这是一个现代“祥林嫂”的故事,也不说劣根性吧,反正见惯了,仿佛这些个街坊邻居就在眼前。徐松子这角色表演层次分明入木三分,凭此拿个影后绝不过分,《芙蓉镇》里的泼辣主任和此片的懦弱天真,这种表演力道火候的拿捏,咋就不火呢?8.1

    1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徐松子老师演技真好

    18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2015年5月16日 ,相隔10年后的第二遍

    20分钟前
    • 偷自行车的人
    • 力荐

    我们都在旧社会。。

    25分钟前
    • 我2
    • 推荐

    原来中国电影不是进步慢,而是一直在退步

    28分钟前
    • 拉茉
    • 力荐

    一段历史,一声叹息。

    30分钟前
    • 吃豆腐爱做豆腐
    • 力荐

    徐松子演恶人满分,这里演弱女子太勉强,完全是戏曲的演法。对毛像哭诉那段过于直白,不好。 20120414想看

    32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拍胡同小市民生活的,尤其是渗透着家居审美感的,至今没有见过更好的电影。“默默无闻的好电影”,这个标签好。

    33分钟前
    • 周眠
    • 力荐

    改天换地慨而康,却仍是从前模样~

    37分钟前
    • 禾一
    • 推荐

    20221228子丑时,手机西瓜视频看完。新冠第四天。比起旧社会的万恶和新社会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人心的黑暗永远值得敬畏。如果每个人都不是罪大恶极,那这个物种组合起来的丑恶永远不能掉以轻心。现在看不到这种片子了。202212 看了《人世间》,徐松子演的春燕妈。

    40分钟前
    • 天天读书
    • 力荐

    一场悲剧故事 看到了那个时期京城的生活状态 也看到了在那个特殊时期之下的悲剧 徐松子将旧社会过来的德子媳妇的喜和悲演绎得声情并茂 尤其是灵前声泪俱下四分钟长镜头哭诉 更是凸显功力 另外 本片里面每个配角都很出彩并皆具个性 特别是冯雷饰演的那个傻子 让人看到二十多年前他就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

    44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批判的不是那个时代,而是我们文化中反人性的那一面。

    47分钟前
    • 人近中年
    • 推荐

    徐松子原来就是芙蓉镇里的那个造反派?这回她演了一回“黑五类”真是神演技,即使一个风尘女子也演得有模有样的,除了个别地方表达有些刻意,别的什么都好

    51分钟前
    • 快快乐乐每一天
    • 力荐

    剧本好(原著霍达、剧本霍达)、题材好(这样的题材如今或许就被和谐了)、演员好(幸亏刘晓庆推了没演)。

    52分钟前
    • 时生
    • 力荐

    孙主任,好!

    54分钟前
    • 白天星
    • 推荐

    3.75

    55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推荐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093631/

    56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