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杨之后

    杨之后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21

    主演:科林·法瑞尔  朱迪·特纳-史密斯  曾晶莹  贾斯汀·闵  奥拉·卡西迪  里特奇·科斯特  萨莉塔·乔德霍里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Ava  DeMary  Adeline  Kerns  Ansley  Kerns  海莉·露·理查森  王李  布瑞特·迪尔  伊芙·林德利  娜娜·门萨  黛博拉·海德瓦尔  泰勒·奥特加   

    导演:郭共达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星际穿越

    • 更新V2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 更新HDTC

      猩球崛起:新世界

    • HD中字

      海王2:失落的王国

    • HD

      全境感染

    • HD

      BLOODYESCAPE -地狱的逃生作战-

    • HD

      怪物猎人

    • 寂静之地:入侵日

     剧照

    杨之后 剧照 NO.1杨之后 剧照 NO.2杨之后 剧照 NO.3杨之后 剧照 NO.4杨之后 剧照 NO.5杨之后 剧照 NO.6杨之后 剧照 NO.16杨之后 剧照 NO.17杨之后 剧照 NO.18杨之后 剧照 NO.19杨之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杰克(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和卡雅(朱迪·特纳-史密斯 Jodie Turner-Smith 饰)收养了名叫美香的华裔小姑娘,为了美香能够接触属于自己种族的文化,杰克购买了仿生机器人杨(贾斯汀·闵 Justin H. Min 饰)。之后,杨成了美香最好也是最信赖的朋友,同时也成为了这个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卡渐渐长大,而杨也因为零件老化等问题,机能发生了故障。杰克想要找人修好杨,但因为杨是一款“二手”的机器人,所以自然没有任何的售后保障。杰克通过特殊的手段获得了记录了杨自出厂以来全部记忆的内存条,在播放这些画面的过程中,杰克发现了杨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记忆。

     长篇影评

     1 ) 《杨之后》:当看尽潮起潮落 只要你记得我

    是什么让你成为你?

    是什么让你时常怀念另一个人?

    是你看过的窗外阳光明媚,是你路过的大树绿叶葳蕤,是你藏起来的暖风春雨霏霏;

    是你们呼吸过的沁人心脾,是你们摇摆过的轻舞飞扬,是你们挥不去的羞涩细语喃喃。

    大概东方人最能感受、理解并细腻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微妙、内敛的情感。含蓄,是东方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韩裔导演郭共达的第二部长片《杨之后》出色地演绎了东方文化视角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与人生。

    在未来世界,一对美国夫妇,爸爸白人,妈妈黑人,收养了一名华裔女儿Mika,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他们买来一台机器人助手“杨”。某一天,杨突然宕机了,爸爸想尽办法修复他。当杨离开之后,他们才发觉杨已经成为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寻找修复方法的过程中,杨储存的记忆也逐渐被爸爸和妈妈看到,他的过去不再是空白,他也有他的故事。

    好的电影能让人忘记标签,种族混合的家庭,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克隆人,每个标签都有巨大的扩展空间,但在这部电影里,这些都成为背景。导演说:“尽管《杨之后》是科幻故事,但它仍然属于一个日常生活的世界。”科幻只是故事的壳,人的情感才是故事的核。

    杨的记忆被一点点挖掘,我们也跟着爸爸逐渐走近杨的过去,带着好奇,带着不解,最终,带着不舍。

    杨太爱大自然了。风,树,草坪,阳光,他的世界总是绿意盎然,香草芳菲。

    杨也很爱Mika,他的生活里几乎都是她,陪她说话,玩乐,成长,告诉她什么是“嫁接”,让她理解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也是爸爸妈妈。

    杨会和大家谈论中国文化,和爸爸谈茶叶,和妈妈谈哲学。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中国人”,但他也会思考是什么让他成为中国人,成为亚洲人。

    杨认识了一个女孩,金黄短发,沉睡的脸庞,酒吧霓虹灯下的眼神。

    爸爸好奇地问别人,机器人会有感情吗,会因为和人类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有自己的思考吗?

    不知道,没人能回答。

    杨的修复逐渐成为不可能,他正在分解。

    爸爸偶然打开了他的深层记忆,那些来到自己家之前的记忆。

    他们不是杨的第一个家庭。

    那是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小儿子,儿子逐渐长大,离家求学,孤单的妈妈,伤心,落寞,生病的妈妈请来护理师Ada,Ada照顾妈妈,热情开朗,与杨分享秘密,杨的眼睛离不开Ada,Ada的遗照摆在树下,年轻的笑容依然灿烂,曾走过的草丛依然葱茏。

    Ada和金发女孩长得一模一样。女孩是Ada的克隆人。

    偶尔,杨会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在想什么,亦或难过,亦或迷茫。

    杨喜欢收藏蝴蝶标本。

    杨对妈妈讲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人认为,毛毛虫眼中的世界末日,我们称之为蝴蝶。

    妈妈笑了,说,我喜欢这句话。

    妈妈问,你真的相信吗,结束也是一种开始。

    杨说,我不知道,我没有被设定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你呢,你相信吗?

    妈妈说,我愿意相信。有时候我会想,人类被设定为相信这样的事情,但我不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最好的。

    杨说,我想对你说实话。我不介意最后化为虚无。

    妈妈疑惑,是吗?

    杨说,也许我是被这样设定的。

    沉默。

    妈妈问,你因此感到过伤心吗?

    杨低头,笑一笑,说,有无相生。

    There's no something without nothing.

    爸爸妈妈很困惑,杨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从何而来,是制造者帮他设定好的,还是经历了聚散离合之后感悟到的。

    面对生死,面对过往,人和机器人,陷入同样的迷茫。

    是记忆让我们彼此牵绊,让“我们”成为“我们”。

    没有存在,就没有记忆。

    存在是什么,不是种族,不是民族,不是人与克隆人、人工智能。

    爸爸,妈妈,女儿,决定向杨告别。

    女儿一直喊杨“哥哥”,杨的确很小,只是有一颗历尽沧桑的老灵魂。他爱着曾遇到的每个人,感受着每个人的爱,由浓烈到消散,由消散到浓烈,每段爱都如彩霞,如朝露,转瞬消逝,只有他留在原地,千回百转,无言诉说。杨能做的,就是对得起每次轮回。

    从头至尾,杨都是最孤独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也许爸爸理解了杨的孤独,最终放弃了努力,不再执着于让他回来。

    记忆太多太多,离开是种解脱。

    电影里充满了深深浅浅的东方文化符号,难得的是并不违和,嫁接的水果,茶文化,蝴蝶,老子,民间传说,面条,绿树浓荫的庭院,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动人的是大提琴版的《盛夏的果实》,虽然原作是日本歌曲,但中文版的歌词却很奇妙地匹配这部电影的氛围。

    也许放弃 才能靠近你 不再见你 你才会把我记起

    时间累积 这盛夏的果实 回忆里爱情的香气

    我以为不露痕迹 思念却满溢

    或许这代表了我的心

    不要刻意说 你还爱我

    当看尽潮起潮落 只要你记得我

     2 ) 若我们独观杨之后

    篇一:构建

    能在上影节偶遇这样的片子对于自己而言确实比较惊喜,对于软科幻的了解实则还停留在《机械姬》的基础与《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新颖上,加上对《2001太空漫游》,《机器人大师》等科幻作品的了解,再观《杨之后》,便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寻思着,闪过了石黑一雄的演讲词:

    石黑一雄

    “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随着我逐渐长大,远在我动过用文字创造虚构世界的念头之前,我就已经忙不迭地在脑海里构建一个细节丰富、栩栩如生的地方了,而这个地方就叫做“日本”,那是我某种意义上的归属所在。” 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很小就在英国长大,对于家乡日本的了解只有自己从纯日本血缘的家庭讲述与记忆中感受“是的。那里就是日本。日本就在那里。”那段经历和他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中克拉拉立在橱窗里观察世界的情节有着巧妙联系。回观杨,来回重构的生活,出生起便被下达的指令,镜子前的反思。同样,杨也在构筑他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将更加鲜活,更加个人。从影片里所讲述的这个家庭也不难发现,潜在的构建之意凝合成了一种世界观,一种现实之内的浪漫,渐渐地,我们也走入了这部作品。

    篇二:寻找

    观赏完作品的唯一感受,我将它与雷诺兹的小说《齐马蓝》联系在一起。初次接触到齐马蓝确实是在《爱,死亡,机器人》中,短片里迸发的巨大吸引力促使我去寻找了它的溯源。小说里的细节自然比动画要丰富。记者很难得地收到里齐马先生的邀请,前往他的小岛,记录下自己最后一件艺术品,在前往小岛前,记者所带着的“帮助自己记忆的机器人”受到了拦截。在到达小岛后,齐马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向记者讲述,从泳池里清理蓝色瓷砖的机器人到拥有思考的记忆体,对于齐马来说,他创造艺术品的本质只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探索,那抹蓝色,被称之为“齐马蓝”的颜色,在任何作品中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这也就是他的寻找。

    短篇小说《齐马蓝》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在《杨之后》中不难发现,回观杨的记忆,在烁烁闪耀的金色记忆点里埋藏着他对生活环境的探索,随之变成寻找,寻找促使思考,思考促使他成为了“新人类”。

    最后,杨看着相机取景框里一家三口的身影,他迟钝了。和寺山修司的作品《幸福论》中“赛马的马儿为何奔向终点?”的问题很像,竞争?惩罚?自愿?强迫?但无论如何,在战场上,在赛道上死去的马儿是被铭记的,是幸福的。既然如此,那杨的牺牲便有了答案,也许在一个令自身难忘的家庭里默默离开是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最大幸福。而对于自己也是解脱,不再需要思考,不再拥有感情,这可能是他所寻找到的一种幸福吧。

    篇三:记忆

    影片的所有线索,所有推动故事继续的内核动力可以归结为两字—记忆。还是运用到上文提到的作品《齐马蓝》,在小岛上,齐马向记者解释了为什么要拦截帮助记忆的机器体。和挑选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一样,在我们的固有记忆里我们知道自己更喜欢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而机器人所记录的就是我们的固有记忆,自然就会帮助我们选择,但这就大大失去了记忆存在于我们的意义,如果我今天想要尝试一下另一种葡萄酒呢?如果我忘了我更喜欢哪一种葡萄酒?所以,记忆的意义就在于遗忘,模糊是记忆的本质,而不是准确。再看《杨之后》中犹如碎片,断断续续的记忆库成了我们为之思考,为之沉默的介质。丰满摇曳的绿枝,微风轻抚的嫩草,澄澈的云朵,凹凸不平的镜面,喧闹,嘈杂,恬淡,自省。在打开一级档案,那份宁静,悠扬的自然声缓缓流入脑海,再次,落下了泪水。

    篇四:自省

    上一次能让我有类似的感受是《星际探索》,搭配范霍特玛的摄影,视觉上带来了无比的震撼。若说《星际探索》是因画面而受到震撼,那《杨之后》多的是因配乐与巧妙的调度。相信这样的调度也是源于导演郭共达在学习宫崎骏之沉默的艺术(这方面个人觉得studio binder讲的很好,在b站也能搜到)。

    studio binder讲述宫崎骏

    故事结构可以和《一一》类比,同样是在开头引出一个重要人物的暂时离开,紧接化为一种精神形象,之后围绕这一线索叙事,婷婷会坐在床旁向昏迷的阿婆倾诉,洋洋随着母亲来到一旁,不知道如何与阿婆分享,最终,这些都归于每个人物对自身的反思,洋洋立在阿婆的遗像前拿出日记本娓娓道来的一幕属实经典。《杨之后》中,杨的离去,小女儿的念叨,父母的争吵,最终也化为了互相倚靠在沙发,接受离去,接受事实。此时的自省就不再停留在杨,逐渐的他会蔓延其他人物,蔓延荧幕前的观众。当然,《一一》的人物细节更为丰满,剧作张力更足也更为真实,《杨之后》则是写了一篇散文。

    “当下,我们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和创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会发问:我们通往何处去寻找意义?面对生命的逝去,和我们应对的方式,有时非常贫瘠无助,甚至可能让人无法承受。但我希望,无论是对于疫情还是生活本身,我的电影《杨之后》能与当下产生共鸣联结。”就个人而言,真的非常喜欢《杨之后》所带来的思考,软科幻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如此。影片放映完,掌声雷鸣,在片尾看到了教授的名字。我走出影厅,此时正好雨过天晴,阳光从乌云的间隙里穿透,照亮了前面的花台,那有一束被包裹的向日葵,太安静了,车变慢了,人变多了。随着湿润的空气,再一次,眼泪落下,这一切实在是太安静了......

     3 ) 男女主回看杨记忆时,重复的话语是为什么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在对记忆的探讨。

    首先问自己,你自己的童年记忆。

    其实就和杨一样,都是一些图片,画面。

    然后我们再按现在的“常识”去解读画面。

    因为我们的“内存”和杨一样,都会满,都会需要去压缩。

    引用一下://www.jianshu.com/p/37083a447e14

    回忆是对已发生事件的重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另外,我们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就像盲人摸象。

    当你被带入另一个盲人的视角,那就有了更多的画面,会重塑“不同”的记忆。

    而且,男女主现在都很忧伤,所以,明显的,他们带入了伤感。

    真实的记忆:是当时在和杨正常聊天,只是被杨说的话微微打动,其实并没有往心里去。

    然后:用现在的感觉再次解读杨的话,所以杨的话被复述。

    再然后:加入此刻的感情,把自己对杨说的话变得伤感,就像知道亲人就要永远离开般的语气。

    这部电影真不错,非常感人,满分。

     4 )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好悲伤的一部片子,在晚上看甚至一度因为过于致郁而终止。

    这部电影的内涵十分丰富,观众被带着经历一场关于死亡与悲痛的体验,同时还叠加着关于文化历史背景的探讨。一个被西方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孩,如何能与她的根保持联系?同为移民的导演郭共达通过这个故事展开自己的思考。这个家庭中白人父亲黑人母亲的组成冲淡了建立在人种上的或者殖民文化上的矛盾对这部电影的潜在影响,避免观众被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分散注意力,而去引导人们追寻更深层次的东西。电影中还包括了对死亡的解读,“I’m fine if there is nothing at the end.”杨说道,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不过是导演的一种自我宽慰。

    这部电影真实的分数应该在7.5左右,成本的有限实在是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看起来不够精良,配乐有些喧宾夺主,但是出于我因为导演前作《在哥伦布》而对其的热爱,和在一些哲思上的共鸣,决定给一个8分。

     5 ) 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一.“他者”——杨之死

    当一家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杨是手持相机,站在画外的那一个,这一刻,他犹豫了。虽然朝夕相伴了很多年,杨终于再次刻骨地意识到他是这个三口之家的“他者”。

    这一点,从男女主人Jake与Kyra私下谈论起杨的,都是关于他的功能特性里,得到佐证,也从Jake问起杨曾经的恋人Ada,“杨是否曾想要成为人”的人类中心制的言论里,得以证实。

    最直接的证据是,翻看杨的记忆我们会发现,杨永远是人类叙述与记录中的他者。

    (这里的记忆设置得非常妙,凝视者变成了客者,被凝视者成为了主体。)

    这些片段里,有一幕令人动容:婴儿Mika在妈妈Kyra怀中咿呀学语,而杨只能站在门外,轻轻地跟着Kyra数着拍"ten, nine, eight..."

    所以当我们在杨的记忆里,发现他仅存的几秒中对着镜子的自我凝视,才格外心碎。

    深度永恒的隔阂与无法跨越的局限——是人类视点里只有“我”和“他”的主客体区分人为造成的,当杨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就造成了他的宕机和“死亡”。

    二.“留存”——杨之后

    一个机器人宕机("死亡")了,还能有什么意义呢?Jake起初和Kyra一样只想修好他,得以让Mika不要接收到坏的结果。

    但当Jake踏上旅程,启动了关于杨的“留存”的钥匙之时,我们也跟着Jake游移在杨的视点与他的视点之间,去思考起有关生死的“留存”与时间的“留存”问题。

    Jake苦苦追寻的命题是人在死后能“留存”什么?而我们也可以渐渐在杨的视点上看到时间能“留存”下什么。

    这两个命题其实是不同视点下的同一个命题,创作者很聪明地将死后的轮回量化成了时间在杨身上的留存,并让杨在几十年之后爱上了前任女主人的后代(转世),这一点符合佛教的观念,也是东方式的审美。

    并借由Kyra和杨在回忆中的一次对谈中得到了证实,杨翻译了一个庄子所述的毛毛虫死亡后就是蝴蝶的故事,引出了“结束就是开始”这句话。

    所以,在创作者的思想观里,如果我们足够跳出自我的局限,便会发现,时间是不存在的,死亡也是,何为生,何为死,在老子的口里即是“有无相生”。

    这种可以把哲学观精准量化与隐喻的能力,立马让我想到了石黑一雄,同样讨论生死意义的“Never Let Me Go”里,他可以将人类的死亡,比喻成克隆人三次移植器官后的报废。

    他们的设定都是精准的,但他们的故事改编同样会面对一个问题,即很容易被文学文本夺去影像的主权。好在导演在有关记忆的影像化处理上也非常精彩。

    三.旋律的散文诗

    故事的最后,杨并没有被修复好,也不会活过来。

    在杨的回忆里,常常一段对话被重复进行很多次,往往在不同的情绪神态下讲出来,这也是某种意义上对制式化的“打断”,重要的是那个片刻的情感和能量,而它们都是流动的。

    虽然创作者对于死亡有着精准的量化与设定,却恰恰强调了自我标尺的界定与量化的反面,即无序的永恒。终究,他带着我们求索的并不是生命的意义,而是意义以外的凝视,雨水,歌谣,像一首首杂乱无章的散文诗,但神秘,动人。

    导演有两首背景乐,运用到恰到好处。一首是大提琴版的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这首歌被用在了最后一家人去看望“死后”的杨,像真正地送别一个家人。

    没有被唱出来的歌词是:

    “时间累积,

    这盛夏的果实,

    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还有一首是影片的结尾乐,父女俩坐在沙发上一起怀念杨,小女儿轻轻唱着一首歌(这首歌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也被哼唱过),作为杨一生的总结陈词:

    “I wanna be I wanna be I wanna be just like a melody just like a simple sound like in harmony“

    我们谁不想?我们谁又不是呢?

     6 ) 《杨之后》:机器人的回忆也有寂寞的香气

    杰克夫妇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米香,他们为米香购买了一个机器人哥哥杨;杨陪伴米香成长,并教授给她中国知识。但电影开场不久,杨就“宕机”了。“杨之后”的故事于是开始:杰克偶然之下开启了杨的记忆宇宙,与杨的相处过往纷至沓来,他也逐步发现杨的“前世今生”。

    《杨之后》显然是一部文艺风格的软科幻片;其所构筑的未来世界,没有异化颓败的末日景观,也没有充满未来主义的室内装置,人类与机器人、克隆人也并未产生迫在眉睫的对立冲突;相反,影片描绘的是更加日常化的家庭生活。在剧作上,影片颇似一个侦探故事;但如果说电影前30分钟还具有悬念和阴谋的色彩,以及“救回杨”的主线任务,那么在博物馆人员宣布杨“死”后,影片的外部行动被迫中止,转而开启一场向内的对杨的剖解与悼亡。在这个过程中,杨从一个被客体化与工具化的机器人逐步被确认为家庭的一员,杰克一家也渐渐实现了疗愈。导演郭共达用平缓克制的镜头,捕捉细腻的光线和景致,加上哀婉的配乐,使影片散发一种伤感与明媚并存的气质。

    “回忆”或“记忆”是这部影片的主体,也是片中角色实现情感沟通的载体。那辆在流光中行驶的汽车,就仿佛搭载着人物在时间中溯洄。与回忆的延绵质感相匹配的,是影片中的人物常常处于出神的状态,而导演则主要使用声音作为不同时空场景的过渡介质,下一场景的对话往往在现下画面中提前出现,从而营造出一种思绪的游离及其与现实的交融之感。在这出神的迷离时刻,人物重复呢喃,镜头肆意穿越轴线、再建轴线;正是记忆涌现、复沓、确认再三,而终于层层绽开,有如那杯被杨凝神注视的茶。

    影片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杰克困顿的日常与杨诗意感伤的回忆相交织,无论是杰克出神游离的状态,还是杨第一人称视角看见的景象,都在氤氲中透着孤独寂寞的味道,这种跨越人机界限的共感,让影片显出沁人心脾的隽永品格。

    在影片开始,不难发现这个多元共存的家庭内部存在的隔阂,大量大景固定镜头和框架式构图凸显了杰克的孤独,及其与妻子、邻居之间的龃龉。到了影片中段,伴随回忆展开,杰克情不自禁地与杨分享他对茶的喜好,在带着东方玄思的对话中,心与“心”的距离在逐渐消弭;但在这其中,人机的差异仍然被强调,杨不仅时不时显得有些掉书袋,他也难以切身地体会所谓“一茶一世界”,当茶水下肚时,空洞的回响让杨尴尬,也让杰克在那一刻尤显落寞,看来借助通感的力量在一杯茶中品出一段时空的记忆,似乎只能是人类的专属。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结尾处当杨前世的记忆被挖掘出来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杨早已深刻地洞察了人类世界的生老病死、离合悲欢,他总在不远处目睹着婴儿的啼哭、生命的成长、亲人的离去、爱人的消逝;而他却亘古年轻,被反复回收。

    这也让人想起影片一开场就出现的拍全家福的一幕,杨在彼时凝望着眼前的一家人,突然出神了。他在想些什么?或许他在那一刻意识到了自己与人类身份的不同,但更可能的,是他已经想象得到这个家庭终有一天会分解离散。在杨的记忆中,有一幅静谧深幽的画面,是米香撑着黄色的伞独自远去;在结尾处,米香向杨道歉,称自己“不该说讨厌你”,这些都是人生注定必然要经历的分合流转所提前预示的痕迹。杨仿佛看见一切终将归为虚无,世世轮回。

    也正是在此刻,人机的界限被彻底消弭,甚至杨跨越代际的存在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局限,人类难以言说的孤独、失去、沧桑都早已被杨所体认;杨的前世记忆揭示了亘古不变的宇宙时间本身,作为一切存在的对立面,它使任何生命都显得渺小和无力。

    那么,如何抵御虚无?杨相信“有无相生”,也许“存在”的瞬间就是对虚无的抵抗。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杨似乎扮演着“摄像机”的角色,通过对瞬间的捕捉和记录,见证着“存在”;他不介意最终化为虚无,因为存在必定留下痕迹,这也是记忆的功能。杰克一家从“失去”中愈合,靠的也是记忆的力量。

    《杨之后》借着科幻的外壳,不仅置入了少数族裔的身份认知问题、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还通过对东方哲学的引用,探讨了更为根本的“存在”问题。同时,它讲的也是一个家庭如何面对失去的故事,在后疫情时代的氛围下,它的感伤与治愈都带给人共鸣。

     7 ) I’m fine if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end.

    I’m fine if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end. 看完后我脑子里反复循环这一句,和Yang说这句话时的表情,不知道怎么描述既不是懵懂无知,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深刻,就是I’m fine。我相信这句是他自己的话,是他小心翼翼说出来的自己的话,而不是程序设计的计算和反应。

    而后面那句there’s no something without nothing更像从系统里提取出来的,成为一种无力的哲学解释。毛毛虫或许可以变成蝴蝶或许只是毁灭,simply die。

    那一句老子的引用,What the caterpillar calls the e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lls a butterfly 的智慧不是在于caterpillar之小世界之大,而是必须和I’m fine结合起来解读,在于caterpillar能说一句 I’m fine if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end.

     8 ) 关于摄影思路的一个点

    I'm fine if there's nothing in the end.

    对我而言,影子是串起摄影逻辑的一个点。

    人类和机器,室内和室外,同一个人的不同心情,都会在倒影中显现。

    程序设定或者是自主意识,人类 - 机器人位置的互换:

    常理中心有隐藏的人类其实多是坦诚,

    程序坦诚的Yang却偶尔恍惚(流泪),

    比人类更“人类”

    无论人类或者机器人,镜子中的虚影,总是比真实世界的主体更单纯,更真实,更通透。

    在片中,Jack在镜中想明白了很多事:

    Yang在镜中确认自我意识的多样性:

    片中一个永恒的倒影元素,是一棵“世界树”,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枝叶繁茂,永恒的存在吧。

    另外这种影子,重叠并不止限于画面,多处对白的重叠,是我目前为止见过最合理,最诗意也最适宜的方式,可以做情感的加强,可以做动作的交代,也可以用作关键台词的强调(印象中Yang重复的台词只有一句)。平静的对话掀起心中的波澜,确实厉害。


    镜头运动几乎没有,为构图让步,具体方式有很多“在哥伦布”的影子,但是明显这一部DP部门的阵仗大很多,光影上遮/挡为主,大面积补密度,曝光非常足,后期做暗。

    DI部分暗部信息压缩非常多,快赶得上“降临”了,颗粒进一步抹平了高反差边缘。

     短评

    3.5 像是维伦纽瓦拍小津,站在唐人街街口,但好像又没进去。韩裔导演用日本办法拍了个中国女孩和仿生人的事情,风格不太突出,进三大主竞赛还有一段距离,好在剧作完整层层递进情感纤细,比《小小乔》好一点。

    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克拉拉与太阳》的另一面,成为一个机器人的幸运来自在死后被学习和认知,记忆的永存使生命永存。唯独不是很喜欢decitate to a certain nationality这一点,I mean, what for? 无论是文化身份还是政治身份都没看出太大的必要性。记忆的画面呈现令人惊叹。大提琴版盛夏的果实(就是莫文蔚那首)一出来太动人了,Meyna Co写的旋律非常不俗。

    11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后现代宁静哲学。“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皆是如此——因为记忆的点点滴滴,才成其为独特的生命体。 郭共达和毕赣一样,都是处女作让我冷漠脸、第二部反而打动我的导演。所以说再好的概念也需要资金和技术加持啊~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是部被称为软科幻的美国电影,导演是个韩裔的美国人,喜欢追随日本小津安二郎的风格,故事里却用了许多中国元素,可谓美国亚裔电影因素的集合体。作者是个视听造型技艺、风格的创造痴迷狂,作品有着极大的实验、探索成分。可看,但很闷。近来几部美国亚裔作者的作品显露了他(她)们不凡的才气,只是这才气以“奇特”著称,而非“大气”。可能《骑手》、《无依之地》的赵婷好一些,但还要看她未来的发展。

    2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太喜欢了,《降临》后最打动我的科幻片,但特效量其实非常少。在老生常谈的机器人题材里找到了一个小而美的切口,不谈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或受到的压迫,而是不疾不徐地拆解家庭和生命的意涵,诉说记忆和情感的珍贵。《在哥伦布》之后,郭共达建筑电影的方法更加笃定和精细了,记忆宫殿如星河璀璨,可记忆本身却不过是一支支短暂的视频片段。对声音的勾勒更让我惊艳:记忆的短路导致细碎的重复,带来逻辑重音和情绪的微妙区别,那种感觉难以言表,就像你无法描述茶的滋味。大提琴版《盛夏的果实》响起,或许是我一厢情愿,许多回忆在颅内炸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小女孩说,“我想你了,哥哥”,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个小男孩在葬礼上说,“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

    24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一篇家庭科幻散文。非常A24出品的风格,另类小众独立思辨,神秘寂寥暗流涌动。不错的影像质感和优秀的演员让本来PPT般的片段有了良好的统一性。伴随着科林法瑞尔对杨记忆的不断追踪,本以为会有更冲击情感的剧情,结果依旧落在了一个更大的命题上,导致结尾共情上有点空中楼阁,以至于片子更像是一个影像论文而不是一个真正鲜活的故事。

    26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杨记住了什么呢,女孩的侧脸,漂浮的茶叶,午后打在室内的光,妈妈抱着孩子的宁静,人类的解读并不重要,是消逝重构出了生活。

    27分钟前
    • 夏目
    • 力荐

    这个电影踩到我的雷区,讨厌装腔作势的导演,故弄玄虚的重复台词,讨厌从头到尾故作深沉脸。画面感不错。

    30分钟前
    • JC
    • 还行

    建议a24出一些家具catalogue。

    35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一早便宣告了死亡,在搜寻秘密的过程中,对Yang的记忆被逐渐修正。貌似摆脱了“哥哥”的附庸身份,却始终假借人类之口,其主体意识注定残缺,仅留下一抹不动声色的悲伤和慰藉。多点光源、空间切割、远观固定镜头、人物动线调度,一切构成了与主题错位的人造景观,但无须怀疑导演的影像设计能力,未来仍然可期。

    4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葱郁的空镜是有多么摄人心扉……栖息于背景中的人物和影像一样温柔细腻,韵律清澈飘散在折射的每一段棱光审视中,剥离的记忆带来了缺失的印象,存在本身就远胜于生死的虚无。与「在哥伦布」中建筑人文式的借物喻景不同,杨的虚构故事更多是依附于无尽时域内提供了一个可供遐想的思绪宇宙、一个如此饱满的情绪影像空间,依然可达深河隽永。静谧敏感的言语为电影赋予了独特的天然介质,温柔的记忆联觉起鲜活的场景,诗一般的家庭剧叙述。乔装后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看似进行着人与机器的软科幻议题探讨,实则与未来普世族群的集体融合提供了伦理情感上深入的可能。郭共达已然成为了美式作者中不可忽视的崭新创作论代表,甘愿身处其中的观看是他电影中最重要的一环,戴着眼镜穿梭在熟悉的日常特写,而后被身旁的人所唤醒,如此才深觉奥妙完成触发式的真实体验。

    43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推荐

    【Sundance 2022】老子曾说:“What the caterpillar calls the e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lls a butterfly.”这到底是哪句?PS.这版的《盛夏的果实》真好听

    45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宋词般的哀伤,婉转,清雅,美丽,尤其那段《盛夏的果实》提琴要把我弹哭了。电影的观感,有点像我过去看霍普的画,画是不动声色的,看画的人站在画面前心却孤独地碎了。也有点像特朗斯特罗姆,用最简单的呈现击中人。淡漠的诉说,疏离的表演,和有极强空间意识的镜头步调一致,多媒体影像搭配钢琴曲进行抒情,在缝隙中流淌出浓厚的“愁”的味道,它仿佛在说,生命体本是不同的,正因为不同又何其相似。它是一份饱满的情感,是茕茕独立之姿下的对世界的向往,是站在未来生活图景里的对过去的乡愁。

    46分钟前
    • 南悠一
    • 力荐

    杨的缺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家庭之中,转化为建筑/空间意识,郭共达尝试在一部美国影片中捕捉某种属于亚洲的情绪,令其吞没作为fun fact的东方刻板印象,以及两位非亚洲的主人公。然而郭共达却最终例示了一种软科幻,独立电影版本的cultural Sinofuturism,东亚的家族观念成为了一种建立在记忆术/宇宙学之中的技术哲学,因此导演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作为某种技术性的读取,而沉默,充满外太空声音的车内镜头则如同在意识的太空中不断穿行,将影片建构为一个memory bank,是database的人类化版本。只有在这种持存的读取之下,杨才能真正被生成。由于持存的存在,《杨之后》拒绝了预设以成为“真正”人类作为目标的匹诺曹叙事,后者建立在人类(指一个18世纪建立起来的观念)中心主义基础之上。

    50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Memories make us human. 置景和空镜真的好美,“杨”是live photo拍摄大师。

    52分钟前
    • Wendy Zhu
    • 还行

    为什么不进主竞赛???

    56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有种特德姜的味道,披着科幻的外衣,用伤感抒情的方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关于过去也关于未来。原来你不只是我们的一员,我们才是你的家人,而你属于更多人。盛夏的果实很惊喜,那一刻我们眼前也浮现起不少以前珍贵的片段。

    58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小孩把机器人当可以依赖的人,大人把机器人当提取记忆的工具,有点《克拉拉的太阳》的意思,就是质感有点网大。

    60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喝下这杯美籍韩裔泡的日式中国茶,心疼黑镜里被扔阁楼的同款机器人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能不能让拍文艺片的远离科幻片与恐怖片,别霍霍行吗?

    1小时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