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触手可及

    触手可及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5

    主演:陈冠希 

    导演:Billy Starman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18集

      执行法官

    • 第23集

      我家娘子惹不起

    • 第30集.

      颜心记

    • 第17集

      时光代理人 2024

    • 第31集

      海天雄鹰

    • 番外篇

      玫瑰的故事

    • 更新第06集

      你比星光美丽

    • 更新第17集

      时光代理人

     剧照

    触手可及 剧照 NO.1触手可及 剧照 NO.2触手可及 剧照 NO.3触手可及 剧照 NO.4触手可及 剧照 NO.5触手可及 剧照 NO.6触手可及 剧照 NO.16触手可及 剧照 NO.17触手可及 剧照 NO.18触手可及 剧照 NO.19触手可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8年,香港明星陈冠希突破了娱乐圈最后一道底线,往常光鲜亮丽、完美高雅的明星丽人赤裸裸地展现着各自最真实的一面,美丑毕现,举世哗然。由此被谑称为“陈老师”的Edison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无限期退出娱乐圈,由此为这场闹剧画上了一个句号。转眼七年过去,礼崩乐坏的年代,人们习惯了各种无下限信息的狂轰乱炸,转眼望去,Edison的事件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了。而今陈冠希移民美国,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创意不断,随喜所欲制作喜欢的hip-hop。他的生意取得成功,音乐也让他感到快乐,率性自我活出一片新天地。  憎恨陈冠希的人不少,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究竟是Edison发生了变化,还是世人改变了自己?

     长篇影评

     1 ) 陈冠希:七年之后成为陈冠希


    于我个人来说最近发生很多事情,2015的主题一定是围绕『自我找寻』又围绕『跨文化』三字,站在年底的12月,我想我还是没能很好的处理。就像偶然发现的秘密隧道,欣喜若狂的一头扎进去,却始终走不到这隧道的另一端,走下去可能是勇敢也有可能只是莽撞,回过头或许是境界却也不排除是懦弱。
    我想任何一个曾经站在『不驯自我』与『社会规则』面前有过抉择的人看完这部纪录片都会有些许触动,更不要说那些直接身处原生文化与外界文化交界面的人们,可能最初是怀着莫名的盲目、天真、逃避、执着、渴求的原始动机走出去,就这样直接把自己毫无防备的甩在一个充斥着迥异的符号的世界里,符号背后的信息链条、其深度广度变幻莫测又几乎全然陌生。

    很有意思的一个巧合是,吴彦祖和陈冠希年幼时候都在美国加州生活成长,西海岸的文化气候孕育同时影响并塑成了他们。你能看到他们身上的太多共同点:除了都是当代华语娱乐的颜值标杆以外,他们的处事都与一般的国内文化保持疏离,他们都强调个人空间被尊重的重要性(吴彦祖和妻子亲热曾被香港狗仔偷拍因此大发雷霆差点离开香港娱乐圈);从入行早期开始他们在一贯的工作以外,都追求自我的独创性,陈冠希对待音乐和时尚自不必说,吴彦祖也开创过培养艺术家的博客网站,曾是他惟一的网络官方发声平台,此外他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导演了《四大天王》并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他们都不认为外表可达成的最大边界是作为一个艺人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吴彦祖还是陈冠希,他们都没有去掩饰自己在变老这个事实,他们把自己活成了符号,而非模板;由以上种种而引出的最有辨识性的特征是:他们都对自我在娱乐业的身份和位置保有一种清醒。这种清醒同时兼具正反两面,一方面他们绝不会像现今娱乐圈各种小鲜肉花美男一样去做『粉丝养成』,因而对比起其他明星稍显冷淡,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艺人单纯作为一种职业来全情投入,因而全程热情。

    但在这之中,二人的呈现方式又大为不同,甚至是两极分化。稍微对吴彦祖的感情和婚姻有所耳闻的人都应该看得出来,他在婚姻观上倾向传统并清楚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成功地得其所,而陈冠希早年情场浪子的形象与其说是花花公子,不如说是一个相较传统中国观念来说,更加开放自由不设限的态度。所以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全民视线的焦点:吴彦祖无趣,陈冠希迷人。
    吴彦祖的确无趣,不止一次地和朋友讨论过,除非直接上男女激情戏,否则无论是日常采访还是社交平台的自我展示甚至很多角色气质平淡一些的作品(比如《肿瘤君》),你在他身上看不到欲望,他整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我很平淡』。陈冠希则不同,在纪录片里他浑身上下所散发的魅力只从眼神、嘴角、口头语甚至身体的姿态都轻易流泻而出。这二者之间全然没有高下,因为人是活在不同维度和不同身份里的个体,然而性格当真决定命运。作为一枚七年以上的粉,我得说吴彦祖对待粉丝的态度,像一个善意的成人在哄邻居家的孩子,对待他们那超出一般的热烈和疯狂,他彬彬有礼地敷衍。讽刺的到是在事业上,他每一次卖颜值的作品都会成功,而每一次在电影上真正的自我投入都要失败。他跟着这个行业的脚步,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他甚至都不像古天乐那个工作狂,反而随时随地就要休假)但就凭着这浪潮也就被推到了风尖浪口。

    相较之下,陈冠希则实在是一个大写的『叛逆』,不,用叛逆不妥,他只是一个活在常识世界里的人,不小心在另外一个道德制度里触及众怒。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地道的西方人。『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一个缺乏常识的环境下一些缺乏常识的人即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又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坚信不疑,还对自己的道德激情深感自豪。』这话是李海鹏曾写过的。可叹,在我们这个没有『公私』之分的社会里,任何人都能根据你自我选择下的行为进行教育指点,甚至是群起而灭之。
    最近倒是看了不少伦理学的书,我倾向于认同Peter Singer的理论:道德是基于利他性的行为在进化论下的生物选择的结果。它是游戏规则。但另一方面,道德又展示出其强大的社会性,某些基本游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全每一个玩家的利益,节省所有人的成本,然而这规则的滥用、僵化,却也能吞没人、毁灭人。这一年来我最常对人说得一句话就是『妥协』,在时空的错位中我经历了自我身份从极度坚实到轰然崩塌再到挣扎重建的过程,我开始在周身围绕的所有元素中一一筛选排除,以分辨每一个需要妥协的元素,我几乎在所有事情上都妥协了,因为弱小如我,已被这个世界杀的片甲不留,我因自身的空虚无物而不得不去依靠它的丰盈充实,唯有缴械投降。这里,我重新在主角身上投射了自己,我看到他松弛而自信的状态,是令生命真正具有韧性,我看到他对自己的人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得不认同,真正的成功是对自我的全情驾驭,『我』即是风格。

    纪录片这种影像文本实在是太微妙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间,可以用逼真的画面演出最颠覆情节的电影。我怀着『倒要看看他们怎么翻盘』的心态开始观看,却在结尾处由衷鼓掌并热血沸腾:我买账。在纪录片里面,自我褒奖是没有用的,话题要直面自己、直面所有戏剧性的叙事刻意回避的冲突和焦点,人物片更要贯穿有强烈的精神核心,就这一点来说,陈冠希可谓是最好的原素材。这个调性就像某些青年同志们更愿迷恋的民谣,有其特殊的经历,有其深厚的思维核心,人们往往能从他们的词曲中读出岁月读出自己。人只有在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他的观点才称得上有魅力,否则就只是对各种主流版本的一遍遍重复。

    片中有几个画面我印象深刻:一是陈冠希在为一次活动做候场时候,对摄影机说待会儿你们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了,当人群蜂拥而至他依旧对着摄像机做鬼脸,没有任何紧张或激动,我们在屏幕前面旁观:作为全场的核心,唯有他一个人没有入戏,看到他的人可能在尖叫甚至流泪,但他的内心无比清醒冷静,他太明白这种『偶像之爱』的本质是什么,是盲目是情感的无明涌动,上一秒种把你带入天堂下一秒就会令你万劫不复。另一是在最后一部分,他讲到『很奇怪的一个事情就是,每个人都觉得我和女孩子应该是……ah, 很简单(笑)……一定不是,比较复杂』言语间的体态,动作,戏谑的表情,我看到的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与自己的和解、对自我身份的肯定和对自身魅力的极度自信。
    最终,提到被禁演电影,他用了一个人称代词『他们』,这个他们在哪里,他们是谁又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当真是作为『我们』需要再三思考的了。正如陈冠希在影片最后所说,他做到了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并且靠自己活着。我想这就是生存于世的尊严所在,是属于他的自我成全。

     2 ) 观后摘抄

    08年那会我对他也不了解,除了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还有电影,即便现在也不完全了解,但是透过这个纪录片多少折射出了一些价值观,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不单纯是长得帅而已。


    嘻哈生意

    那件事我并不是故意要去做的,这只是一个意外.

    我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啊

    HP是我爸,他教会我很多东西,就算很痛苦也要坚持下去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什么都不会改变.

    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了,我就想你是想挑衅我吗?那我会努力十倍,做给你看。

    离国后他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我找到我自己 生命的意义,这虽然是T恤,但同时也是艺术,每件不会超过75件,这是可以被记录的。


    回到原点

    他梦想着过普通人的生活,但他注定不普通。

    接下来几年我都在做奴隶(签约),他不喜欢情歌只是经纪公司安排。

    他们(经纪公司)吓唬我,吓唬每一个人,为了让别人觉得必须靠他们罩。

    我三天花了五十万,也买了法拉利,可是开了十次不到我就发现这不是我要的。

    我花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时间用在我的音乐上,可是好像他们并没有很尊重我的音乐。

    喜欢我,至少你来了我的现场,你会看到我真的有努力干活,而这点是你不能讨厌的。

    世上没有完美的女人。


    成为陈冠希

    有人说陈冠希老了,他说刚出道才十九岁,现在都三十五了能比吗.

    我想要自己的私人空间,面对狗仔他直接反跟.

    他真的很爱演戏,但是他的热爱被掠夺

    想拿终身成就奖

    我活着就是为了证明他们错了

    我的梦想:幸福的婚姻,住在自己的岛上,岛位于亚洲和美国之间,在夏威夷边上,还要能接收两边信号,这样我既能看亚洲的电视,也可以看美国的电视,有一间录音室,美食送到我面前,这样我就能和我的朋友们住在一起,这就是我的梦想.

     3 ) Hey, man.

    忘记在哪里,有人评论:片中的陈冠希一直在笑,可是我怎么觉得他一直在哭呢。

    知乎上也有人在说,我觉得愧疚,作为一个曾经的刽子手。

    似乎我有一点点庆幸,我没有参与那个群起攻之的事件,EDC对我来说也就是一个很酷的美男子而已。我觉得,他不够幸运。

    采访的部分,他就是懒散的坐在沙发上,切换语言说着自己要说的话。他说,其实我没有那么坏啦。

    是啊,他没有那么坏。如今看来,他甚至都不需要道歉,要做错了什么。男女之欢,在互相愿意的情况下做一点私人的事情,谁没有这个权利。他没有烧杀抢夺,没有有意败坏道德,没有制造恐怖,他为什么,要遭受这些攻击,和长久不能消散的负面舆论。

    但是EDC幸运的是,可能从一开始,他就不留恋娱乐圈。看得出来,他不在意名利,可能他想要赚钱,但是他更偏向于实实在在控制自己的生意,明白踏实的获取,他不喜欢成为overnight celebrity,他走的时候,也是坦然的。他也在意自由,then I became slave,所以他去LA, 没有人认识他不知道他的身份,更开放更自由更坦然。他也有想法,他知道我要做什么音乐,要做什么潮流,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不眷恋,因为他不喜欢。所以这也许,也是幸运的。

    但他不服。他说了很多,没有人在意我的音乐;不是说他们做了什么特定的事情不好,只是他们没有给到我足够的尊重;我觉得后来我做的音乐都很好听啊;我就是把国外的东西带来中国;我很认真的表演,他们不应该讨厌这个;喜欢我的人,他们大概聪明,讨厌的人,没脑子吧。其实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事情已经被证明是一场社会舆论的悲剧了,如果他要因为明星身份为自己不检点的私生活而付出代价,他牺牲的也已经足够。他有权利不服,他也在努力证明着。

    他付出的代价是,没有人找我拍电影,或者不能上映,我没有杀人,但是快八年了,没有拍电影;我很认真的做音乐,但是很多人不在意;我也想结婚生孩子,但是还没有;女孩子总是觉得我和她们的关系很简单,但是其实不简单的。为什么觉得EDC在哭,因为他一直在弥补一个不是纯粹的他的过错。

    但是他如此坦荡和坚定,我从没有想到。他说,有那么多人看着他觉得他一定会失败,但是他没有,他去美国,他做音乐,都有人等着看他失败,但是他没有。他说原来有几千个朋友,但是那件事发生了,他们都离开了,他也没有退缩,他还在前进。EDC如今活得很明白,他在积极地等待,到现在他也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未来在中国,他在为某一天的闪耀做努力。他变了吗,他改了吗,没有,他一直都这样,一直都有一点不一样。

    但是谁又说,没有人羡慕现在的他呢?

    Hey man, what do you think?

     4 ) 触不可及的《触手可及》

    其实之前已经在youtue上看过几条在艳照门以后陈冠希接受的采访,有关于艳照门这件事的,有关于后来他跟张柏芝在飞机上合照那件事的。我对他在这些访问里面表达的一些看法都比较赞同。而在《触手可及》里面,他并没有提及这些。

    在豆瓣上看到一则对这个纪录片的评论,作者说很遗憾陈冠希说来说去都没有直面镜头去大声说他“没有错”,说“错的是那些传播这些照片的人,与及那些就照片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人”;从而以此,去反驳当当年那些莫须有的道德拷问和恶意中伤。我虽然认为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影响力这样巨大的纪录片确实不失为一个冲击传统道德观念、引发对名人私生活的保护的思考、警醒大众关于信息传播和网络霸凌而引发的越来越多的问题的好机会,但是在完整看过三条段纪录片以后,我认为陈冠希没有在这些片段中过多地深入地谈“艳照门”是有原因的:第一,《触手可及》以宣传和树立良好形象为目的;第二,陈冠希并不具备做到上述这几件事情的精神准备和认知能力。

    剑走偏锋已经是件颇为恐怖的事情,跟主流思想完全唱反调则堪称英雄式的行述。在公共空间,对错的判断有时候仰赖于主流的认同故而并不分明,有时候尽管分明却依然被笼罩在主流的阴影之下。《触手可及》大篇幅提到CLOT,提到陈冠希的音乐,并且大量插入一大群粉丝为Edison尖叫、一帮看上去很不错的音乐人/艺术家对Edison的不断赞赏(虽然我无从考证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在某些领域有特别强的能力),其意图呼之欲出。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应不应该深谈“艳照门”?宣传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现在的陈冠希很好很正面,而不是让大家明白过去陈冠希并没有做错什么。即便很多人已经对“艳照门”有了改观,但是不是真的能够那么轻易地让大众去以欣然的态度去接受为此作出的“呐喊”和“反思”?要知道,虽然当年也有不少同情陈冠希、为他喊冤的声音,但他毕竟还是被迫十分诚恳地向大众道了歉,并且是被舆论的力量赶出了娱乐圈。如果他今时今日再说自己“没有错”,一来打了自己的脸、二来也打了舆论的脸。而舆论的脸是最最打不得的,尤其是在他如此渴望返回这个圈子的前提下。

    再来看影片里面的陈冠希。我之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大意是:我不觉得“艳照门”让我对陈冠希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印象,但同样不认为这个纪录片让我对他有什么特别好的评价。后来因为里面其他的一些措辞太过主观而删掉了。但我保留自己的这个看法。原因是:在纪录片里面不知是由于想要塑造特立独行的形象而用力过度,还是因为陈本身性格中确实存在缺陷,我看到的陈冠希实在达不到他自己在片子里面说的、或者纪录片镜头本身想要表达的高度。如果说这是一次形象塑造,那么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如果这是其人本身的缺陷,那么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没有去做一些更加值得做的事情的精神准备和认知能力。

    做自己,不管别人那么多;坚持自我,我也可以很成功。F*uck what other people say about me. 根据我的理解,影片大概是想表现这样的理念和形象。但是陈冠希是不是真的没有在管别人想什么呢?看到不好的评论他大发雷霆,把不喜欢他的人说成“蠢”、喜欢他的人说成“聪明”,在机场遇到插队的人扔掉别人的身份证因此延误演出,然后还说“Things happen to anybody. I am just an ordinary person”,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他的叛逆就是他的个性呀,但个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并不能算是“叛逆”。不妨先设想下自己的孩子(或小弟妹之类的)因为某件小事被你说了两句或者笑话了一下,然后他就愤愤不平地说“你觉得我不对是因为你自己蠢”,你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这孩子很个性很叛逆呢?大概不会,你会觉得他/她是小孩子,爱乱说话,简言之:幼稚。同理可得,陈冠希作为一个年满三十五岁的大男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跟叛逆和个性实际上也没多大关系,只是幼稚罢了。陈冠希在影片里面不止一次提到,他为他的音乐做出了许多努力,为什么别人不能为此给他加点分?为什么就是不能认同他?他没有认识到,世界上有太多人为太多事做了十二分的努力然后被狠狠忽略甚至狠狠批评,并不只他一个;因为做出了很多努力就认为别人应该认同他乃典型的自我中心的想法。他对他人追捧的迫切需要和极度重视、与及对他人批评的奋起反击和恶语相向,都体现了一点:他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别人的看法当中,核心却是空的,在这样的自我基础上对外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之举,实际上很多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而所谓“做自己,不管别人那么多”的个性与叛逆,最需要的恰恰是极其充实的自我价值。叛逆是离经叛道、是前文所提的剑走偏锋、跟主流唱反调。叛逆的表现是“做自己”的其中一个可能导致的结果。当“自己”跟大流相符的时候,做自己就是随大流;而当“自己”跟大流不相符的时候,做自己就是叛逆;前面一种情况比较不显眼,通常受到追捧的都是后面一种情况。跟大流唱反调是啥意思,就是大家都说女孩子就应该穿裙子的时候,你自己独独就穿个裤子出来并且穿得理直气壮;大家都说音乐就该规规矩矩华丽丽展现贵族风范的时候,你自己在那边一开头就四个超强和弦吓死底下坐着的那群王八蛋;大家都说你画的画像坨那啥一样怎么可能有人买,可你就是画画画,画到自己变神经病死翘都还是不变自己的风格。叛逆需要非常大的勇气、非常执着的坚持,并且大部分时候都要付出相当昂贵的代价。香奈儿感情路一直坎坷;贝多芬一生都饱尝非议;梵高的画在他生前一块钱卖都没人要。我一直很记得初中的地理老师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最大的赢家不是那些遵守规则的人,而是那些创造规则的人。”可能因为我们当时太小,地理老师并没有把话说全:创造规则就意味着巨大牺牲。有些人很幸运(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有些人则很不幸。而且笼统地说,希望在艺术道路上创造规则的人,通常都得先栽更大的跟头。陈冠希想要创造规则,但在逆流而上的时候,他却没有丝毫没有展现出被流冲残的觉悟和魄力。

    当然,我虽说了这么一些,但并没有因为陈冠希不算叛逆只是有点幼稚而怪他的意思,毕竟人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我不过是认为,他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他的某些行为并不应该得到赞扬、他的一些成就并不值得如此用力地鼓掌罢了。

    而立之年希望冲出一番事业,这是很正常的愿望,我也很希望这样一个曾经的舆论暴力受害者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谅解和认同,但私心以为,且不提要为亚洲音乐和时尚带来什么宏大的影响,首先,要让自己真正获得快乐和宁静,陈先生最应该做到的是拥有自我。最尖锐的武器不是叨叨逼逼强调“you are wrong about me”,而是一句“I am proud of what I am and that's all I need”了事,然后做好准备,去承受这句话带来的任何后果。

     5 ) 陈冠希你好嘢

    哎微信里收藏了VICE给陈冠希陈老师拍的小视频三则,今天才抽空看完。想说,这真是最近一段时间看的最好的纪录片!

    对于并不熟悉Vice视频风格的我而言,首先VICE独特的碎片化剪辑就非常带感,加上有节奏的配乐,看起来特别带劲。

    最棒的是,因为认可VICE,陈老师在年轻导演的镜头下几乎没有戒备,90%以上的近距离视角(所谓的“触手可及”),加上陈老师开启的无限叨逼叨垃圾话模式,特有代入感,就像跟他面对面一样。

    不过据导演Billy Starman说,拍摄过程自始自终都没有太多考虑观众的看法,完全从VICE自我视角出发,跟陈冠希混,甚至连个像样的脚本也没有。

    因为片子的视角是相对主观的、一面倒的,很多人觉得片子在给陈冠希“洗白”,但Billy Starman说,VICE从未宣称自己制作的是传统的“纪录片”,因为“过于熟悉而显得超越了真实”的镜头,本身就是陈冠希人物形象的一部分。

    他说:“没有人要“洗”什么东西,只有认同“非黑即白”的人才会用这个词,我们倡导的仅仅是不要以“非黑即白”的态度看世界。”

    我很赞同啊,但很多年前我是要给陈冠希竖中指的。

    1.
    “艳照门”发生时,我还年轻,我还比较“正常”,我的眼光跟很多直男、屌丝一样:世风日下,怎么会有这么伤风败俗的人!(翻译:我擦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太恶心了,这种淫虫人渣就该拿去枪毙!(翻译:我的清纯玉女女神被猪拱了!)

    那时候说陈冠希是“千夫所指”都弱了,所有人骂他人渣败类,数不清的艺人跟他划清界线,就连香港黑社会,都给他寄子弹。

    后来事情的发展算是没让公众失望,陈老师道歉了,退出娱乐圈了,“流放”美国了,一度消失在人们视线范围。就连受害者也哭诉了道歉了,阿娇说自己“很傻很天真”的时候,我跟一众哥们也笑她“很傻很天真”。

    没有哪个观众的生活被实质影响,他们只不过多了很多谈资,多了很多段子,很长时间内一听到陈老师,鼠标就不由自主地滑向硬盘里那个“不存在”的文件夹,而已。

    8年过去了,当年跟我一起鉴赏陈老师作品的损友们已事业有成、生儿育女,命运真正被事件裹挟的,只有当事人。所以现在看到这样一个纪录片,既好奇亦感慨:那之后陈冠希身上又发生了什么?

    2.
    不让观众意外的作品,就不是有趣的作品。

    这部纪录片是有趣的,因为让很多观众意外,曾被万人唾弃的陈冠希如今竟过得特别滋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可是,这么烂俗鸡汤的话语,在包含事无巨细的私人化细节的镜头前,却显得特别真实——有种“你们不是喜欢窥私吗,让你们看爽了”的感觉。

    简单来说,在离开了不属于自己的香港娱乐圈之后,陈老师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付出“十倍努力”的事业。他开创了自己的潮牌服装品牌,专注于一切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hip hop、服装设计、服装生意……

    他在洛杉矶街头文化中心地带开了自己的潮店,在香港有自己的设计公司。他穿梭于各种让人不明觉厉的美国街头文化名人及日本潮流设计师之间,创作出独特的商品,一副如鱼得水的模样。

    他喜欢洛杉矶的文化,没事就开车在洛杉矶四处晃荡,感觉非常自在。他说,在华人圈子里头,一个人如果想到什么很好的idea,就会收着敛着,但在美国大家会把自己好的idea分享出来,然后问你:觉得怎样?

    他生意做得似乎不错,“年营业额超千万”。说不上多大的生意,但至少有自己的事业和成就,没有放弃没有沉沦,反倒在街头文化界塑造了自己的影响力。

    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成就有点得瑟,他觉得自己给了那些不喜欢他的、看衰他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但另一方面他也有点心虚,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会做生意”。他说自己所有的经商之道都是从hip hop学的,5年之后再来问他,或许他才能真正判断自己是否“会做生意”。

    虽然曾离经叛道,但他身边的朋友都跟他称兄道弟,非常欣赏他。甚至对他的吊儿郎当和痞子范儿,他们也包容地看作多动症的症状罢了。

    然而他依然不能很圆滑地处理自己与公众、与社会的关系,他很奇怪自己数百万的社交媒体粉丝都是哪冒出来的。如果对喷子的留言不爽,他甚至会跟别人吵起来。

    他经常出现一些幼稚无脑的言行,比方说觉得不喜欢自己的人都是“嫉妒我”或者“没脑子”,比方说在机场跟大叔吵架误了机,未打报告出现在公众场合引发混乱、被处罚等等。

    不过比起人生低谷,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当被问到“如果可以改变过去,他想改变什么”时,他很坚定地说:我什么都不改变。

    3.
    不过这样的陈冠希,依然有不少人看不爽。短评里有人评论:

    @五月萤光
    当年记者会不是声泪俱下道歉么?现在又说什么都不改变?在娱乐圈终生被封杀、无市场、无前途转而美其名曰卖衣服,其实爹地的短裤本都赔惨了吧。本山· 陈,十足的淫虫、劈腿王、劣迹艺人,与“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尚”格格不入,带坏下一代。触手可及什么?鸡巴?粉丝难道都是鸡婆和性工作者吗?

    @giiilyun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去看这么个fuckin' shit。说个英文就跪舔,渣男能被捧上天。这么多年过去性格一点没长进嘛,还是那么吊儿郎当痞子范,一脸「错的不是我,是世界」。美其名曰真实,那我就是看不惯他真实的样子。虽然他不care,但这些年他确实混得惨,还长成了赵本山,也是心疼(所以没打1星)。

    真是毒舌。但跟8年前相比,这样的论调有任何改变吗?

    社会在改变,观念在开放,我觉得没必要停留于昨日的态度。如果现在再问我,我会说他没做错什么。

    然而我也认为,当时退出华人娱乐圈,的确是他唯一的选择。社会环境使然。华人文化使然。

    要知道,华人圈子是非常保守和伪善的,你或许没有实质上伤害任何人,你也没有违法,但你不合群的行为挑战了大部分人的安全感,“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你就必须认错。

    对于这点,奇葩说第二季“丑闻主角就活该被万人虐吗?”这集中,颜如晶打了个非常简单却好笑的比方。她说,她做错事时妈妈会责怪她“为什么惹我生气?”她表示非常无辜:“我没有惹你生气啊,是你自己选择要‘生气’而已。”

    这就是缩小版的社会啊:话语权掌握在“大人”手里,“作为明星,要么你不出丑闻保护自己,要么你出了丑闻就要玩得起。”

    而这部纪录片,某种程度上给了陈老师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玩得起”——只不过不是跟你们玩而已。

    香港人不喜欢我?Fine!不做明星?Fine!靠自己揾食?Fine!

    其实陈冠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适合做明星,他只是觉得那钱好赚,他觉得娱乐圈的很多东西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现在的工作,现在的生活,才是他自己。

    “我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啊。”

    4.
    对于《触手可及》,有很多评论,camus的影评《叛逆的姿态——这个时代的陈冠希老师》我觉得写得很好,但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能认同。

    camus说,“这个社会中叛逆者最终总是成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象征性地允许“反抗”的存在,反而使得系统本身维持得更稳固……这个逻辑可以用在韩寒的身上……但陈冠希更卑微,他不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空有叛逆的姿态,却希望不用花太多力气就能得到主流喜欢的‘媚俗者’而已”。”

    camus认为,真正的不羁者,“在系统之外,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弹药,不时地对系统发起冲击,伺机改写整个系统的代码。”

    我想从宏大叙事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论断也许有些道理。但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值得尊重的个体,轮得到别人这样来judge吗?

    谁说,一定要承担“叛逆”的责任?
    谁说,一定要对系统发起无限的攻击?
    谁说,一定要摆出别人喜欢的姿态?
    我认为这样的苛责毫无意义。
    陈冠希存在的意义,就是因为他是陈冠希。
    他曾经一夜成名,曾经一败涂地,如今东山再起。
    他无需改变规则,也无需挑战体制——他跟别的明星不一样,所以他的故事才那么多人感兴趣,不是吗?

    实际上,陈冠希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
    他说做完这只碟就再也不做了,他朋友笑着说不可能,“他就是说说”。
    他说希望建立一个小家庭,在亚洲和美国之间找一个小岛生活,每天无忧无虑。
    我觉得这也只是他一时兴起的想法。
    但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开心,人生最快活的,不就是这样吗?
    陈冠希,你好嘢。

    微信:cunshangqiuku

     6 ) 其实我不认识他

    成长意味着面对,而我们终于可以直面人性的丑陋和生活的污垢,才真正长成了自己的样子。
    我记得以前常常说,长大以后,我们都变成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现在的陈冠希很好,一个人能够开心是对生活最大的满足。
    我们没必要把他束缚在过去方框里,他不是,我们也早已不是。
    我有些羡慕,他拥有目标,拥有能力,然后达成,也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渴望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那些纷繁复杂的收藏品,他要留给他的孩子。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
    我看见有人拿他跟谢霆峰比较,说谢霆锋早已看不到早年叛逆的气息,他变得成熟稳重,在自己的美食节目里煮着心灵鸡汤,他的锐角被磨得圆滑柔软。但陈冠希还是那样子骄傲、特立独行、坦率真诚。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都无从评判,一个人本来就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edison说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洛杉矶是他的家,在亚洲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但在洛杉矶外放让他感觉到自由,有追求。我不知道那些发表言论的人有没有自我反思过,为什么会这样,还只是是他的问题,他是个特例,或者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没办法否认也没办法改变。又或者,这是错的,这为什么是错的,可原谅又为什么不可原谅。
    他的小腿上有根的纹身直到脚踝。其实我最喜欢他的眼睛,比身体上的任何一部分都要真诚。
    他有点屌,放荡不羁。我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不是因为他坏,是因为他好。
    其实他应该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很多人讨厌他,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可能是因为嫉妒,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做到像他一样随心所欲,也可能是因为他不在他们希望的轨道上运行。
    但我们其实从来都不认识他

     短评

    陈冠希很快乐,陈冠希国语依旧超烂。

    8分钟前
    • Michael JZ
    • 推荐

    250萬港幣投資,1000萬美元年營業額。生活動力主要就是打臉,生意路數主要從歐美日本的街頭文化里學來。沒什麼啟發性的言論也沒什麼特別的心路歷程,只是表達下你們看我過得挺好,比你們都好。同樣最煩被問如果可以改變過去,過去不會變人也不會變,再經歷一次不會有任何不同,關鍵看你如何move on。

    13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恨我的人都是嫉妒我或者没脑袋吧” 哈哈哈 屌!

    15分钟前
    • Ying
    • 推荐

    冠希哥的《昨天今天明天》。

    18分钟前
    • 大脸
    • 推荐

    大写的广告。第一部:自己潮牌的广告。第二部:潮牌线下店铺广告。第三部:自己的专辑和电影的广告。

    20分钟前
    • monkey59
    • 还行

    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是有忍痛听过他的歌的,那叫一难听啊,因为他长得像我暗恋的小男生。后来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陈老师的唧唧和张柏芝的胸了。这部片子让我惊讶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大概会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可以成为朋友,虽然他是典型资质平庸的brad kid被自己的经历成就了的类型。

    23分钟前
    • lisa|离
    • 力荐

    冠希哥狂放不羁的外表下是一颗坚持自我的内心,他知道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可以坚守它,真的不容易。

    28分钟前
    • Roc™
    • 力荐

    那些对陈冠希嗤之以鼻的人,做着本质上相同的事,却做不出相同的成就。没有他的成功,也没有他的影响力,也长不出那样一张脸。只有抱着键盘跟风骂一骂,丢下键盘也自怜自哀。

    30分钟前
    • 大娱乐家n
    • 力荐

    受西式教育,喜欢Hip-hop,尊重女性,推崇性自由,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修电脑。

    35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他说一夜成名后,买了法拉利,去日本三天就花了五十多万,但感觉过的其实并不开心,卖掉了车子,觉得自己当了好几年的奴隶。音乐公司和他父亲都认为他自己去做注定是要失败了,他觉得fuck it 你认为我会失败我就努力好几倍给你看。回香港想做一段时间的好形象但没人鸟他,经过了这么多,他成为了陈冠希

    36分钟前
    • leslin
    • 力荐

    就一个感受,在天朝赚钱太容易了,只要是个明星,管你是不是负面缠身,总有群众为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埋单。陈老师确实是个好的生意人。

    40分钟前
    • 筱晗
    • 力荐

    这个都有。edc活得越来越自我,真实。不可否认他对于国内的潮流事业起了奠基的作用,但是这两年的服装的设计 和日常出街的style越来不合胃口了,新专辑的两首歌更是糟糕。

    44分钟前
    • 你是我的梦想
    • 推荐

    认真做事的人有魅力。

    49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陈老师没有掩饰他的真性情和嗑药feel,又或者用不掩饰掩饰了一些别的东西;把自己ins上提到赵本山的留言截屏也是没sei了;到最后一个坚如磐石的死颜控也略略被感动想要看陈老师复出拍电影呢,就乡村爱情剧场版吧(拖走

    52分钟前
    • NigelCrane
    • 推荐

    《触手可及》这个名字取得不知所谓。其实陈冠希坦露地就是两个字:不服。

    57分钟前
    • 吴松张
    • 还行

    我爱了你15年。

    59分钟前
    • 三和后浪える酱
    • 力荐

    酷。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他真性情什么的,当时事发之后那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很少人主动发出过“这其实就是个意外,他不是该谴责的那个人“的声音。主流声音冷嘲热讽的时候,谁都跟着冷嘲热讽,现在幸亏他坚持下去了,做出点东西来了,很酷了,冷嘲热讽的人又觉得真性情了,坚持自己了,很励志了。

    1小时前
    • 邓若虚
    • 力荐

    最后还黑了一下有关部门。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推荐

    别看陈冠希嬉皮笑脸的,其实他是个真正的成年人,这个跟年龄无关,少年是跟生命中的所有狗屎抗争,成年人是跟生命中的所有狗屎和解,看不起他的人,未必有他成熟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陈老师的歌和摄影作品都欣赏不来,但人很真性情,至少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二世祖。承压能力很好,可能跟受过的西式教育有关吧?“我依然在这里”,the end。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