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遇人生第二季

    奇遇人生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阿雅,周迅,刘雯,苏有朋,大鹏,冯绍峰,谭维维,杨颖 

    导演:赵琦 

    猜你喜欢

     剧照

    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3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4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5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6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6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7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8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9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冰川融雪,细雨缱绻;秋风麦浪,庭前数星;七段旅程,七个故事,七次对话心灵的奇遇。听生命回响,品百味人生,腾讯视频《奇遇人生》第二季于10月22日起每周二晚八点播出,继续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

     长篇影评

     1 ) 第一集很多看点啊,不同人生的奇遇多真实!

    第一集很多看点啊

    1.当喜剧看,不要那么严肃苛刻,就很好笑啊。

    2.导演意味深长的眼神和表情特别亮;

    以及导演“你真的很容易打退堂鼓”很凶诶。

    3.可以理解AB啊,每个人都有做选择的权利,她只是选择了捷径,那也只是她真实的一面,也就理解为什么她的作品都可以抠图了。

    4,“你老公很爱你”的路人也太精彩了吧。

    5.也不用请明星做噱头,讲普通人的奇遇也很有意思啊,比如徐老伯,可以探索他骑行的动机,一个务农一辈子的人有勇气骑遍全球,支持他实现梦想背后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一个农民怎么会有这样的视野与决心?这些远比看AB精彩。

    6.老伯说出那句“明天总得像点样子了”很酷!

     2 ) 感动得热泪盈眶!大鹏和阿雅,把那个温暖的《奇遇人生》,又带回来了!

    《奇遇人生》第四期可谓意义非凡,因为节目组来到了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村的一所小学,阿雅和大鹏通过节目,带我们去关注一个常常被提起,但也常常被遗忘的群体——留守儿童。

    看这期节目时,我数度几欲落泪,因为那些孩子的生活,让我总是能想起我的童年。

    整期节目,围绕着孩子们的足球训练、比赛,以及大鹏和阿雅与孩子们的相处展开。而最令我感触的,其实是与孩子们谈心及家访环节。

    他们最先去家访的一个孩子叫陈杨。训练完吃饭时,大鹏发现这个小孩缩在角落里,于是叫他出来,和他聊起了天,大鹏问这个孩子从家到学校要多久,小孩回答说:两个小时。但抄近路的话,一个半小时就够了。

    那一刻我是真被震惊到了,因为我上初中时,从家里去学校走路也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到三小时的山路,但我那时是住校,一个星期只需要走一个来回而已。可这个小男孩,却似乎是每天都要往返家里和学校,他说他每天五点半就要从家里出发,七点赶到学校里训练。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我的经验告诉我,这并不容易。我甚至能想到,他踏着晨曦,孤独地行走在乡间小路或公路上的样子。

    陈杨的家,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他的家外墙斑驳,屋子也窄小而简陋,走进他的房间,只有一张老式的木头床,床上放着简单而陈旧的被褥,门口放着一个烤炉一样的东西,那是陈杨写作业的地方,在房间的另外一角,有一个砖头砌起来的水缸。这几乎就是屋里的全部设施了。

    小男孩的生活环境,让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几乎和他一样,家里的被褥是经过缝补的,常常有一个花色不同的补丁。而家里的水缸一开始是传统的瓦缸,后来村里又兴起了用砖砌水缸,就跟陈杨家里的水缸相差无几。

    但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眼前这个孩子,却是00后,甚至05后,十多年过去了,祖国日渐强大,然而在祖国的某个角落,时空仿佛凝固了,还有人过着我们十多年前的生活。也许,我们离真正的盛世,还有一段路要走吧。

    更让人感到悲凉的是阿雅和男孩奶奶的聊天,男孩奶奶说,小男孩的妈妈从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走了,去了广州嫁人,男孩说长大了要去找她,但是事实上他根本没见过妈妈,“连她什么样都不晓得“。而后,阿雅和老奶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沉默让哀伤氤氲,无限扩大!

    然而,在元宝小学的足球队里,很多小孩的生活都一如陈杨,他们要在幼小的年纪里,独自面对生活。

    梦洁是一个略显内向的小女孩,阿雅和大鹏去拜访她家时,她很少主动讲话,都是大鹏和阿雅问一句,她答一句。她家的小屋看起来很凌乱,疏于打理的样子。大鹏问她当天是不是独自睡在这儿时,她点了点头“嗯”。

    她真的很懂事,我最感动的一个瞬间是,在她家的墙上,看到一张她写的便利贴,上面稚嫩地写着几个字:妈妈,您辛苦了!她太懂事了,过早地懂事。

    接着大鹏和阿雅去了佳佳和佳琪家,女孩一开始挡着门,不好意思让他们进,她觉得家里太乱了。大鹏说:“我们可以进吗?我们尊重你的意见“。小女孩说:”不嫌弃就进,嫌弃就算了。“

    那个瞬间,心也被轻轻戳了一下,真是个自卑的小女孩啊。她似乎已经预设了会被嫌弃。

    其实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了,狭小,一样的简陋。而姐妹俩的生活似乎也是无人照料,她们的家里已然没有了食材,大鹏端起她们的锅,里面的食物也已经坏了。

    另一个小女孩叫谢婧瑜,她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她自己和爷爷相依为命。家还是老式的房子,堂屋里堆满了刚挖回来的土豆。阿雅和大鹏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和她聊天,小姑娘在几个女孩中年龄稍大,也健谈一些。阿雅问“你想要走出这个大山吗?”女孩说:“想过,就是我还想过上大学,因为我在电视里见到人家上大学都是自由的,我也想上大学。上大学,自己找一份有时间陪家人的工作。下班了就有时间做饭啊,陪陪家人啊!”

    她的一番话,把大鹏直接说哭了。我一开始并不理解大鹏为什么哭,但后来懂了,因为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平常生活,对小女孩而言却是最憧憬的梦想。梦想太美了也太简单了,可是对小女孩来说,实现这个梦想,似乎还是很难。

    和女孩聊天时,阿雅都一直微笑着的,可是和女孩告别后,她却坐在路边的一方石头上哭得涕泪纵横。

    这就是人生,很多人在这个年龄还无忧无虑,但有些人,却不得不开始承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而这,就是这个世界,人生而并不平等的世界。

    那个周五,孩子们就要参加足球比赛了,比赛的成绩如果足够好,他们就能顺利地作为特长生被县重点中学录取,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意义非凡。因此,阿雅就给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们挨个儿打电话,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够抽空来看孩子们比赛。

    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刚刚找到工作,阿雅还是劝说她请假回来,但足球教练说:“算了吧,她找一份两三千块钱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她的生活真的,很艰难。“

    其实对于阿雅和大鹏,以及大多数城市里生活的白领、中产阶级而言,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别说有关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就算是平常的友谊赛,恐怕去学校“观战”,为孩子加油助威也是很平常的。

    可是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这并不容易,农村的父母平常都忙于生计,他们也并没有在孩子重要时刻去陪伴的时间和意识。更重要的是,活着对他们而言,已经要拼尽全力了,为了孩子的一场比赛从打工的地方回去,更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可是这个道理,阿雅和大鹏不明白,或许他们明白,但他们坚持要去做。

    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半年没回过家的谢婧瑜的妈妈从广州赶了回来。对于有过在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而言,也许都会明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不说其他的,光是从广州回来一趟的路费,对他们来说就不少了,旅途奔波就更不用提了,更别说回家只是看一场比赛。然而,她还真的这样做了。不得不说,阿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这些孩子,其实只是中国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而已,在我们国家的很多角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过着类似这期节目中孩子的生活,他们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他们的陪伴……很多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要在“无父母状态下”独自面对生活,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简陋而艰苦。

    我不知道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踢球能否踢出个未来,但我知道,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注!父母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可是我也懂,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并不是不想陪孩子成长,只是,活着太难了,生活没得选!往往是,他们只有如此,只能如此。不知道,到何时,留守儿童这个词儿才会消失,那些不被陪伴的孩子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我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吧!

    最后,祝那些心怀梦想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有想象力的未来。

     3 ) 奇遇人生选杨颖担任徐伯伯本期嘉宾合理吗?

    现在很难打分,奇遇人生如果把自己定位在大型纪实情感综艺的话,那么请的嘉宾就要符合节目调性,请让观众可以好好欣赏4k镜头下的旅途风景,以及在明星嘉宾和素人的对话中平等探讨生活哲理和人生情感。

    比如上季嘉宾窦骁,平时就有登山习惯以及训练而成的身体素养才能和登山探险队一起给观众流畅的观看体验;又或者春夏追风,安安静静地展现她的人生态度,都有一致的主题。

    回到这季,既然AB决定要参加这档纪实综艺,为何会选择生理期的档期,且不做好充分的体质准备。来来回回就看到那个自行车轱辘影子的镜头,配上她的独白,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大型洗白现场,如若不是导演出镜理性提示搭车不合原则,那这季节目肯定开门黑。

    因为你是一档纪实综艺啊,点开的观众想看的是不一样的奇遇,是想要从中获得心理慰藉的,那些到达不了的风景,有人到达了;那些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受,有人精准地表达了。

    再从徐伯伯的角度看,五天的共同骑行对他长年的独自骑行旅程来说是一种陪伴还是一种打扰,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外人不免感觉这是在消费徐伯伯,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看起来感动别人其实只是在自我感动。

    其实导演组如果看重AB的流量,也可以为其选择别的主题,不必让其强行体验身体素质做不到的骑行,甚至或许“体验”一词用在这里都不太尊重徐伯伯。AB可以去隔壁爱奇艺慢游全世界,一二期迪丽热巴希腊旅行主题就很契合啊,漂亮姐姐自己去旅行,人美景美谁不想看,洗白我也认了。不是批评AB的意思,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身体可以承受的极限,错就错在导演组搭配不合理。

    非粉非黑,合理探讨,勿杠。

     4 ) 总导演赵琦:“我自己不会给第一季打9分,不会给第二季打6分。 ”

    采访/撰文:康堤

    “他来上海跟我聊天,我觉得他难受死了,他完全不能理解,要去跟一个喜剧演员还是什么明星聊天。”

    去年《奇遇人生》第一季时,李诞这样评述总导演赵琦。

    赵琦,这个名字单拎出来很陌生,几乎无法产生什么联想。

    但就在这两年,他周旋于热度明星之间,周旋于创作理念与艺人性格之间。

    李诞说他骄傲,Angelababy说他冷酷。

    那他可能是真的骄傲与冷酷。

    《奇遇人生》的幕后,很可能是一场场“抵抗”。

    赵琦和谁抵抗?可能是一种“颓势”,或社会的“迫切”。

    《归途列车》、《殇城》、《千锤百炼》、《大同》,从09年至今整整十年,赵琦在中国当代史中,导演或制作了这些议题硬核的中国顶级纪录片。

    底层观察,政治顿悟,解剖疼痛,以及,豆瓣评分绝不低于8分。

    去年这季《奇遇人生》更是拿到8.9分,被豆瓣网友评选为2018年度中国最强网综。

    但《奇遇人生》第二季刚一上线,评分断崖式下跌,观众觉得节目变味儿了——某些艺人不该“破坏”这个综艺。

    赵琦有意为之的创作突破,拒绝投喂众口一词的内容,却造成了观众的心理落差。 他把第一季总结为,美景+美人+金句,观众熟悉,又有点新鲜的纪实概念,接受起来容易。

    第二季,他想走深,建立叙事,找一个能发生“碰撞”的素人,把明星身处的空间压缩到最小,他希望拿到更本质的东西。

    这个东西被讨论了一百多年了,就叫影像的真实。

    他找来的也不只是周迅、春夏、朴树等文艺向艺人,也有Angelababy这样的流量明星。

    他在尝试让明星的神经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再有皮肤包裹。

    Angelababy中途想放弃,他问,“你是来搭车的还是来骑行的?”

    在刘雯合理化“工作就是男朋友”时,他直言,“我不相信,不是因为你不想找,是找不到合适的。”

    为了探寻这国产综艺之光没有照亮的争议,第一导演(ID:diyidy)采访了导演赵琦近两个小时。

    更多时候,其实是在讨论如何认知一个真实的人,如何理解更为复杂的信息,这都是哲学层面的事情。

    这些底层思考,和他做纪录片一脉相承,也和“人生”两个字如出一辙。 我也发现,赵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更为宏大的东西,他经常把话题上升,我总忍不住问,“你会把这件事情想到这个角度?”

    比如,他会从观众对不同艺人的态度,谈到陪审团制度;从拒绝提供同样的内容,谈到算法对人的驯养,甚至谈到种族隔离。

    他刚刚完成一部耗时七年的纪录片,回到他往年的创作体系——片子的主人公在中途遭遇不测,影片被推向了更加复杂的维度。

    赵琦是绝对理性的人,这物种不存在,但他无比接近了。

    看完这篇采访,你会不再记错赵琦这个名字,甚至,《奇遇人生》只是他最初级的形容词,比方说,他就是那个特别奇遇人生的赵琦。

    01第一季浅,观众喜欢;第二季走深了,观众不接受

    随着节目推进,评分已回升

    第一导演:评分断崖式下跌,你怎么看?

    赵琦:从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角度来说,这正好是一个实例来证明我们当下面临着怎样的状态。

    一方面,我们比较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分数;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现象都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指征。这个分数是给我们节目打的,也是(观众)给自己打的。

    它(豆瓣打分)是个人的一种即时的情感表达,它能反映的不仅是节目在所处的环境里的位置,反过来也是每一个人所处的话语体系里的位置。

    如果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就希望你能说出来理由,如果值得倾听、值得讨论,那说明是有价值的,有基础的。

    第一导演:你不担心影响口碑吗?

    赵琦:口碑,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利益的延展。比如口碑高了,我就能做下一季,口碑低了,我就做不了下一季。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奇遇工作室并不是一家综艺制作公司,我们是一群做纪录片的个体,相信某一些观点,相信某一些价值,凑到一起,在共同理念下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

    如果大家觉得这种东西有价值,喜欢或认可,我们可以持续地做下去。如果大家觉得它没有价值,这可能说明这个内容不一定合适这个时代,或者说大家未必准备好接受更复杂的东西。那好,我们接着做纪录片就完了。对我们来说有伸缩的余地。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内容,这不也就刚刚做了一两年综艺?第一季的时候,大家喜欢,说明我们纪录片的能力可以跟综艺的体系结合,那我们就结合一下。

    第一季结合得比较浅,大家比较喜欢。第二季我们当然肯定要走深一点,可能会复杂一点点,我们会把人的一些妥协、挣扎、无奈、焦虑展现出来,我们觉得这是人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难以一下子承受。

    我自己不会给第一季打9分,不会给第二季打6分。

    第一导演:在你看来,第一季存在什么问题?

    赵琦:首先,第一季缺乏一个具体的事件以及一个主导该事件的对手,也就是用素人来做一个真正的限制。

    因此第一季很像一个综艺节目,它还是在单纯地努力挖掘艺人在一个环境里的应激反应。但这种反应其实是比较脱离于这个环境的,比如春夏说的一些金句她未必非要在这个环境里说,在别的环境里也可以实现。

    另一方面,艺人其实也更容易做自我修饰。因为没有外在更紧张的事件或者更挤压的环境迫使他做出反应,这就导致依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演绎某一种状态。而我们的节目本身是希望能发现生活里,人最本质的东西。

    于是第一季就是美人+美景+金句

    大家其实一直都很接受这样的内容,只不过我们的拍摄手法有纪实化的一些特征,观众看了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

    是,是有一些不同,但它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第一季,我们也就走了半步而已。

    第一导演:当时你就很清楚只是走了半步吗?

    赵琦:我们是在拍的过程认识到它是一个问题。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事件来引领,没有让人融在其中做出反应,更多的就需要我们通过场外采访来进行一些挖掘,再变成画外音贴上去。

    而访谈的时候,人的戒备心、条理化会更强。当然表达更准确,金句迭出,但反过来它其实修饰感也更强了。我们当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另外,从叙事的角度来说更像旅行。所谓小S寻找大象,其实是偶遇,她并没有参与寻找,她只是看到了结果,她的故事还是做饭、跳舞等等这些综艺化的内容,这跟现场发生的事件没有有机性的联系

    于是,比较吃受众的就是,这个艺人是不是有能力提供金句、能否有观点输出。很多网友看完第一季会觉得,好像《奇遇人生》只为某一类特殊的艺人打造。

    这和我们对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们并不愿意成为某一种标签化,你不是文艺的(艺人)于是你就不能来,因为我这里只提供文艺的东西。

    为什么是奇遇人生,是因为你遇到了与众不同的经历,打开了你内心的那些芥蒂、那些认知的局限,才有可能使你更加丰富,这是我做节目的初衷。

    我希望它是打破墙的而不是筑起墙的,但事实上第一季给人的感觉是筑起了一种墙,小众的、有个性的人好像才适合这个节目。这是我们的反思。

    第一导演:你自己对《奇遇人生》的定义是什么?

    赵琦:我觉得到了第二季,《奇遇人生》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真人秀了。它是对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纪实观察,我把整个拍真人秀的过程拍成纪录片了

    第一季我觉得是众口一词的东西,观众对我们是厚爱。但是我们觉得第二季更有价值。

    第一导演:但你继续复制,可能依然是成功的。

    赵琦: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像(上周更新的)刘雯这期,大家整体反映是比较好的。

    很多人看完说,又回到原来的《奇遇人生》了!大家都喜欢被不停地喂养同样的东西,这跟数字时代的整个信息交互是有关系的,在数据化的体系下我们是被算法喂养的,你喜欢这个我就不停地给你推推推,这其实会使人与人相互的隔阂更加严重。

    比如,朋友圈里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的,我就删掉,于是再也没有让你不舒服的声音出现了,你就觉得我就是真理。因为你看,我朋友圈里都是这么说的,我们通过观点的认同达成了一个小的群落。我们是自己,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他们。

    我们不是为了来做综艺的,我们是想把纪录片的一些视角和价值体系移植到综艺节目里,通过它更广阔的受众把我所认识的世界分享给大家,但可能还不合适现在大家认知上的一种需求。你在挑战它。

    第一导演:第二季从导演层面具体做了哪些调整?

    赵琦:为了落实,必须在叙事上要改进,必须借助素人,因为只有素人和艺人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才能让所有参与的人更直接地进入到某种状态,逼迫他来做抉择,而在这个环境里的抉择,也是和事件有机关联的。

    一方面艺人更真诚,另外一方面不管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还是这种抉择的有机性,会使得我们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更新的认知。

    你在第一季里面没有看到哪一个艺人和哪一个素人之间建立起了关系和情感,但是第二季是有的。我们的社会是什么?就是人的关系的总和。我们建立起他们如何交往,可以映射出我们自己在生活里的状态。

    当然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是骑行还是淘金?它的指向是什么?它对于我们现实生活有没有意义?它和艺人的贴切程度有多少?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挑选的。

    02给Angelababy 一个觉醒时刻:过去十年是搭车,未来十年只能骑行

    第一导演:艺人和素人、事件的贴合,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赵琦:这个贴切程度和现在观众所理解的其实不是一码事,我们更多是从内在需求考虑的。

    我看豆瓣评论说,为什么第一期和老徐(徐玉坤,61岁开始环球骑行,目前已持续12年),骑行,导演选Angelababy不选张钧甯?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关于运动的片子。那我选彭于晏、王珞丹就好了,他们本身都会骑行,第一天骑,完成了;第二天骑,完成得很好;第三天也骑,完成得很好,第四天,也完成得很好;第五天骑行结束。大家看什么呢?

    第一导演:Angelababy和老徐骑行贴合在哪儿了?

    赵琦:它不是一个常规综艺,以完成骑行为目标。它不是一个任务,它是一段时光。

    老徐是谁?老徐是一个河南农民,务农一辈子。60来岁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突然要去骑行世界。十来年的时间,用一种这么笨拙但有力的方式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是他的觉醒,他在 awake。他突然意识到这辈子不能就这样过去了。

    Angelababy 是谁?漂亮的女孩,15岁出道,以前靠流量就可以挣钱,但是她现在到了某一种状态,她懵懂地意识到,未来的十年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了,虽然她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她处于transition period,一个转折期,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取决于她的天赋,也可能一年两年,也可能更长时间。她在跋涉。

    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她的心态有一丝觉醒的可能性,而老徐的骑行可以带给她一些思考,迫使她去想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前期的判断。

    其次,Angelababy是谁?生活在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有了的女孩。老徐是谁?老徐是中国最靠下的阶层里,一个粗粝的农民。这两个人在生活里是绝对不会发生交集的。但在骑行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建立关系。

    第一季是正正得正。第二季我们希望展现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我们当然希望有碰撞了,碰撞就是drama,哪一个电视里不是?大家一般喜欢看电影、电视碰撞的结局都是正向的。但《小丑》是正向吗?《蝙蝠侠·黑暗骑士》是正向吗?

    人的社会不一定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当然需要去了解更复杂的东西,我们活着的过程不就是不停地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吗?

    第一导演:那冯绍峰和麦田圈的契合点是什么?

    赵琦:冯绍峰在我们看来,一方面比较循规蹈矩,是一个好孩子。另一方面,他也比较温温吞吞,不会去越雷池半步。但是反过来我们又觉得他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点点那种野性,希望能突破。这是我跟他交谈后的感觉。

    冯绍峰说他羡慕朴树,这说明他内心想去敢作敢为,但他可能没有勇气或者没有那个能力去做。所以他一直在配合节目组,我把我儿子的名字都在节目里说了,我在配合。

    但是到后来他认识到,他不需要给儿子做,而是想给Monique做,还专门来跟这个节目组讨论,我觉得这恰恰就是他性格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因为 Monique的影响而产生的。

    但他和杨颖(的变化)都没有那么明显。我们只能听见冰川掉到海里的巨大的声音,我们听不见蝴蝶扇动翅膀的微弱的声音。

    杨颖如果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的15年像搭车一样的,而今后的15年就要像骑行那样了。这就是一种觉醒,但我们不能去push她,你要尊重她自然成长的状态,有人可能快,有人可能慢,或者有人一直积累到一个点再有突破,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机缘。

    第一导演:为什么要把杨颖放在第一期?可能观众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赵琦: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相对拍得比较早,这是第一。

    第二我是做内容的。我们拍纪录片的,有时候比较血淋淋一点的,不想遮着掩着,既然我是这样的想法,我干嘛不清晰地告诉你。

    当然反过来我也没有预料到(节目播出后的争议)。我觉得她的反应是正常人的反应。

    你想一想,如果只是做个综艺节目,我可以授意她,杨颖你必须完成,这是你一个“洗白”的好机会。你来例假了对吧?来得好,一定要说出来,然后不停地摔倒,你最好哭或者披头散发累得不得了,完成这样一种表现,观众也满意,杨颖还不错,但这是假的。对我们来说我们要为真实负责,人的生活里没有妥协吗?没有挣扎吗?没有放弃吗?没有犹豫吗?这里面都体现了她是一个正常人啊,然后她就被骂了。

    第一导演:节目播出后,杨颖那边有反馈吗?

    赵琦:她没有说太多,其实骑行的确很辛苦,我觉得大家的反应可能是对她之前十年的一种反噬,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想一想。

    03我出镜,是为了展示镜头外更大的真实

    第一导演:节目里为什么去说,你不能总打退堂鼓?

    赵琦:我说的不是“你不能”,我说的是,你为什么天天搭车,你到底是来搭车的还是来骑行的。这是我的一种诘问,也是我的一种不理解。

    我们本来认为当肉体的压力到了一定极限后,她如果采取一种突破的状态,就可以进入到一种精神层面去理解它。

    但她总是到了肉体极限的时候,就停在那里了。事实如此,我们没有违背,就展现了她停在那里。对这些天天上综艺节目的人来说,一开始她肯定觉得这只是一个节目。

    任何的一个综艺节目都是有plan的。但我们真的没有,一旦落地,一切就开始由你来主导了,她需要迅速地调整,我觉得调整的过程就能看到很多真实。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只有自己去体会,可能她体会得比较慢,她不是一天就体会到了,差不多到了第四天,她才慢慢地体会到。所以最后一天,她才觉得好像想骑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有时候不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认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第一导演:但你问了是不是就影响了她的决定?从纪录片的角度,也改变了故事线。

    赵琦:艺人和节目组之间必然是有某种关系的,不可否认,纪录片里的人,一定会和镜头之外发生一定关系。

    也就是说,镜头展现给你的,只是一部分真实,还有更大的真实在镜头外围,这就包括我们。所以我们没有刻意地避免不出现在镜头里。

    而当现场出现了一些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认为观众可能也会有疑问,于是我就会自然地进去问,在刘雯那期也是这样——刘雯说,job is my boyfriend. 我听到她这样说,我觉得我不相信,我觉得很多人也不相信。

    如果我不问,刘雯也不会哭,说完就完了。

    第一导演:你想要往下的一个反应。

    赵琦:我想了解你的内心深处是怎么回事,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现场采访,区别只是此情此地此景,你的反应会更加直接。

    客观上,我们(节目组)肯定是对他们有影响的。我在这里又何必非要纠结于我这样是不是影响到了她。我是影响到了她,我迫使她去想了想,给了她一个刺激,但最后的决定、行为依然是她自己的。

    第一导演:后期的时候有纠结是否要剪辑进去吗?

    赵琦:没有,我最后一天跟她交谈,她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一天变得积极了,如果我不放进去我们的谈话,从你的角度来说会很奇怪,这不像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有责任把任何导致事件发生的变化因素都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导演:如果杨颖最后一天也没骑呢?

    赵琦:你没骑,那就没办法了。第一季窦骁登山的时候,如果因为天气登不上去,这一集就什么都没有。别人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没怎么办,就只能是没有。

    人生就有很多很高的预期你最后达不到,我们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情况吗?有啊。观众觉得这是真实,但看到杨颖变化比较微弱,就接受不了了。

    04我只是没机会再去做《大同》这样的东西

    第一导演:你会关注你的节目上热搜吗?

    赵琦:不会关注。我连微博都没。

    第一导演:你自己看综艺吗?

    赵琦:基本不看。

    第一导演:当时阿雅怎么说服你去做综艺?

    赵琦:她问做一个综艺节目有没有可能?我们一直在做纪录片,知道综艺节目有很多人看,比纪录片有人看。我们觉得如果把纪实的一些概念放到综艺节目里去,可能会有更多的影响,照着这个概念去做的。 我们的确对于综艺节目比较无知。也可能导致我们有一点无畏了。

    第一导演:你之前做的都是《大同》《归途列车》《殇城》这样的纪录片,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和公众议题。你现在的创作中还有这些人吗?

    赵琦:像老徐这样的人本身就有可能就是我纪录片的选题。贵州留守儿童这一期不也是吗?都是啊。周迅要来了,这期是关于老年的问题。

    我们要让嘉宾进入现在社会和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上来,进入到人生活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上来,这是我说的所谓的纪实理念。

    纪实不是拿着一个摄像机去拍拍他们的这种反应,这不叫纪实,纪实有一个大的价值体系,你的切入点是什么?我们关心的依然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单亲母亲的问题,是男女性别平等的问题。 我只是没有机会让艺人一起去做《大同》这样的东西。

    第一导演:《奇遇人生》和过去的作品相比,在你的价值里有高下吗?

    赵琦:价值方向并没有高下,但从作者表达的角度,一个更加地没有限制一些,一个要相对平衡一些,因为《奇遇人生》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要考虑得比较多一些。 从我的角度,在价值取向上和我做纪录片没有什么冲突。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

    第一导演:你在这些内容形式上有偏好吗?时间上如何分配?

    赵琦:我对于做独立纪录片是最喜欢的。因为这个东西最能让我畅所欲言。 纪录片本身不是一个急活,一个选题从开始到做出来都是三四年的时长。这个过程里,我们也得活着,挣到收入。

    我最终想做的是我能说出自己话的东西。

    《奇遇人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了自己的话,我以不说太多话作为一种代价获取了更广泛的受众。这是质量乘以速度的问题,要的是最后的动能。

    05新纪录片讲的是郭川海上失联,这次一笔外面的钱都没有

    第一导演:你什么时候对纪录片建立意识的?

    赵琦:中央电视台期间,23、24岁。 我的家庭本身是做电视出身。小时候有概念但是没有那么强的兴趣。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孙增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还有陈虻老师(著名电视人,柴静的老师)的《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孙增田导演的片子启发我如何用影像叙事,而陈虻于大众的尊重和关怀帮我获取了这方面的能力。 我整个技能和思想的起点来自于这里。

    第一导演:第一季李诞那期,你们聊到的纪录片是什么进度?

    赵琦:已经做完了,后期也做完了。

    第一导演:用了多长时间?

    赵琦:7年。

    第一导演:你自己满意吗?

    赵琦:我挺满意的,是一个挺好的片子。但很大概率上不能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这种作者化的作品也未必就会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有时甚至是相背行的。

    一些更深入的影片可能要传递一种更复杂的对世界的描述,但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容易失去目标,或者说他难以形成一种清晰的认知,很难在情感和观点上达成共鸣、共识。这种情况哪怕我们做综艺也会遇到。 但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第一导演:郭川这个题材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赵琦:对这个选题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 我们开拍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单人单帆的环球纪录挑战,一开始你觉得这是一个体育冒险的片子,一个关于如何成为英雄的片子。

    但随着你慢慢地介入、了解,发现了他内在的一些纠结、恐惧、无奈和抉择,也了解到他家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海上失联后,现实迫使你去思考更复杂的议题。

    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冒险了,它是关于人性的,自我对于理想的追求和牺牲的代价,社会职责和个人实现之间的矛盾。

    第一导演:郭川失联时,你在做什么?

    赵琦:这个片子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了,因为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拍什么。 他之前一直在从事重复性冒险,我们觉得一直这样拍下去,难逃离体育片的范式,所以就停下来了。

    郭川失联,迫使我们必须要进入下一个层次,就是人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愿意花多少的代价去个人实现,而这个代价对于个体、对社会、对自己的家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它一下子变得复杂了。所以我们反过来又去拍摄他的家庭,没有他在的时候是怎样的境地,同时再和他以前的行为对比后,可能能意识到更多的东西。

    第一导演:资金上有压力吗? 我做独立纪录片现在已经不向别人要钱了。

    赵琦:我们把成本压得最低,尽量自己想办法去cover了。

    以前你做这种片子还是希望找到一些资金,中国找来的资金比较少,那就去国外找,但其实任何一种资金都对你有各种各样的影响

    所谓的独立是要独立于人云亦云,你要建立在自己的独立观察上的,所以我们越来越希望在财务上不要过多地和任何人有交集。如果有人捐款。我会考虑。

    这次郭川的片子一笔外面的钱也没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5 ) 海洋垃圾导演手记--一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先说点题外话。我之前出门基本不拿杯子,渴了都是买瓶装水。觉得喝完瓶子就扔了,多方便。出门带着个杯子,再泡个枸杞什么的,像老年人。但是这个选题调研回来之后,我手上多了个大保温杯,无论出门还是在家,都捧着,尽量不再买塑料瓶装水了。今天早上菜市场买菜,带着环保袋,可还是架不住卖菜大妈每样菜套一个塑料袋。我说不用了您直接给我就行。大妈说没事儿你这样好拿,给你给你。买一次菜回来,六七个塑料袋,有点羞愧,有点无奈。下一次要坚决一点拒绝吧?不然这节目白做了。自己都改变不了,怎么期望着改变别人呢?

    这个选题最早源自于一张图片。相信这张图片已经震惊过不少人了吧?照片的拍摄地在中途岛,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中途岛海战发生地。当时的硝烟弥漫早已飞灰湮灭,如今人迹罕至,成为信天翁的乐园。每年七月,父母停止了喂养,小信天翁到了独立生活的年纪,他们准备展翅飞行。但总有一批鸟因为肚子里塞多了塑料,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机能衰退而无法离开。

    摄影师Chris不仅拍摄下信天翁尸体里的塑料,并且以这些塑料为元素模拟出了一幅幅油画。我们的想法也很顺理成章,邀请一位明星加入Chris的信天翁环保之旅,创作出一些震撼感官的摄影作品和艺术品,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和我们节目微薄的影响力,警醒世人。

    现实总是骨感的。中途岛为了保护生态,对于登岛申请总是严上加严,图片拍摄者Chris现在已经无法登岛。我们在短时间内联系了几乎所有登过岛的拍摄制片机构,得知许可批准过程快则一年,慢则三年。三年……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放弃这个选题了。不过,就像《盗梦空间》一样,一个概念一旦扎根,就总是挥之不去。我们循着海洋保护这个思路,找了数十个海洋环保组织,找了数个海洋生物科研组织,继而具体到了鲸鱼,海龟,海豹,海鸟研究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组对于海洋塑料垃圾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个选题的必要性。我们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喊喊口号,做做垃圾清理就到此为止了,而是要跟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去了解一些我们应该知道,但又不知道的东西。随着调研的深入,一个人的名字时不时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节目组面前,Jennifer Lavers。

    Jennifer在她的研究领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了,居然很难找到工作。她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学生比我还有保障。我带着六个博士生,他们还要学三年,可是我的合同明年就到期了。环保是热门的议题,但却是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做这个。自己不挣钱不说,她老公还经常得跟着她到处跑,做她的科研助理。她老公是个电气工程师,经常能接些小活,诸如修理冰箱之类,这是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她说她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动物,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现在做这个工作,也是早就注定的吧。信天翁远离人类,她也就经常出没于一些人迹罕至的岛做科研。结婚前她正在一个叫做亨德森岛的地方,周边5000公里内没有人烟。来接她的船遇上风暴耽搁了一些时间,她把自己的婚礼都给错过了。我们联系Jennifer的时候,她说她有几个海洋垃圾项目正在科科斯岛进行,问我们有没有兴趣。

    科科斯群岛,除了百度百科词条外,几乎没有什么中文信息,这倒也不多见。官方网站表明这是一个五星级的旅游胜地,碧海白沙,似乎不亚于马尔代夫。

    这下兴趣来了。不要误会,不是旅行的兴趣来了,而是有了对比就有冲突,片子就有可能成立了。科科斯群岛是一个环礁,内环里的泻湖风平浪静,碧海蓝天;而外环则狂风大浪,堆积了大量的海洋塑料垃圾。地狱与天堂之间,最窄处只相隔不到20米。

    经过几次详细的讨论之后,这个选题被确定了下来,我们踏上了去科科斯调研的旅途,路上加中转停留,单程大约24个小时。调研的过程,对于节目组也是一个接受洗礼的过程。下面这个沙滩,10天前岛上的居民刚刚进行过一次大清理,你相信吗?

    沙滩下面埋藏的塑料垃圾数量是你现在看到的2倍,你相信吗?

    一个矿泉水瓶子里有四五十只寄居蟹尸体,你相信吗?

    除开这些,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10天前清理收集来的塑料垃圾,怎么处理了?这里远离澳大利亚本土,只能就地解决。他们确实有一个焚烧炉。但是焚烧炉每烧一次成本就要上万美元,排放废气不说,处理量也很有限。大多数情况下的处理手段,居然是露天焚烧。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之前总以为清理海滩就帮助了环境的改善,现在看来竟然是无解的。塑料由于成分复杂,只有少数能被回收利用。剩下的大多数,填埋不解决问题,因为塑料不会降解;焚烧炉不够经济无法大规模使用;露天焚烧污染环境……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也并不是分类回收就解决问题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是要少用。想到这里,我一阵激动。如果艺人能在节目中意识到这一点,发生了态度的转变,那该多好。之前寻找本期节目嘉宾的时候,总是在找对环保有深入了解的艺人,现在看来这个方向竟然是错的。

    苏有朋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但是对环保没有特别关注过,认为环保就是做好垃圾分类,不乱丢垃圾。节目组跟苏有朋一聊,彼此都很满意。之后他也真的在拍摄中发生了态度的转变,从不了解到质疑,到最终接受新的理念。苏有朋是一个好嘉宾,他善于思考,也敢于表达态度。对于环保,大家都有一个政治正确的普遍认同。很多人即使不了解,也只是一味附和,不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苏有朋不一样,他不懂就问,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在垃圾回收中心,我特别希望把塑料不能回收,只能焚烧这个关键信息表达出来。但是当地官员基于自己的立场,一直闪烁其词,只说现在正在努力寻找方案等等。如果一般人可能出于礼貌,就不往下深聊了。但是苏有朋在这里就不断追问,那应该怎么处理呢?现在你们怎么处理呢?就我们刚捡来的塑料,你们怎么处理呢?最终对方只能直接回答,焚烧。我相信苏有朋的追问并不是为了给对方难堪,而是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这个答案不仅仅限于科科斯岛,而是适用于整个地球。得到了答案,大家反而更无奈。希望这种无奈能带来大家行动的改变吧。

    Jennifer在科科斯岛上的研究主要是静态的塑料垃圾,而她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塑料与海鸟的关系。我们跟随着她,又飞过几千公里,从夏天飞到冬天,带着从热带海滩边晒脱皮的黑脸,穿上了羽绒服。塔斯马尼亚非常符合我们对于发达国家的认知:城市干净整洁,人们彬彬有礼,海鸥大摇大摆地跟食客抢炸鱼薯条。超市不提供塑料袋,咖啡馆用纸质吸管。

    Jennifer带我们到她家里。她的房子位于城市中心,是个200平的别墅,外加1000平方米的院子。我算了算,比我在北京50平米的蜗居还便宜点,不禁感叹了一下。院子里面种了蔬菜水果养了鸡,除了牛奶,基本不需要买日用食品。她家里从香皂到洗发水沐浴露面霜,几乎都是自制,装在玻璃的瓶瓶罐罐里。当苏有朋和阿雅得知Jennifer已经40岁了,惊叹她靠自制的化妆品把皮肤保养得这么好,连连询问配方。她给我们详细解释了配方和做法,说每个人都可以在家动手,不需要出去买塑料瓶装商品。

    塔斯马尼亚的海滩也难见一片塑料。

    但是在这里,我们终于见证了前些天静静躺在沙滩上的塑料进入到了食物链之中。拍摄时正好是剪水鹱(小型信天翁)产卵的季节。他们飞行数千公里回到他们的巢穴,但是很多鸟却因为营养不良,体力透支而死,而罪魁祸首就是胃里的塑料。Jennifer和她的同事做着很深入的研究。她给我们解释了很多。有微观的:比如塑料使得鸟类的肝脏发生癌变,生殖系统出现囊肿;宏观的:海洋塑料垃圾运动轨迹;社会的:如何有效与社区合作减少塑料消费……作为一个综艺类别的节目,很难去深入展开这些内容。但是,有一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小鱼小虾吃微塑料,大鱼吃小鱼,人再吃鱼虾……细思极恐。作为食物链的顶端,谁敢保证身体里面没有点塑料呢?如果说,之前看到螃蟹死在塑料瓶里可能还有些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话,现在看到海鸟因为误食塑料导致死亡,就有些坐立不安了。我们贪图一时方便使用的塑料瓶,袋子,吸管,一次性餐具这些物品,最终会回到我们身体里面。下次再去买菜的时候,要坚决地跟卖菜大妈说,我不要塑料袋,您别给我。假以时日,我想最终有一天,大家都会拿着自己的大袋子,卖菜大妈也会说,我这里不提供塑料袋,因为没有人需要了。

     6 ) 导演手记:快让我在麦田上撒点野

    AB骑行的节目已经播出一周了,承蒙大家关照,看也看完了,吐槽也累了,我希望大家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态来看看第二集。

    谨以第二集献给新时代的“焦郁碌”们

    ——焦虑、忧郁、忙碌的人们

    《奇遇人生》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在导演的文本上每集都会有一个标题,其实这一集标题我早就定好了,一开始想叫“麦田守望者”,总觉得过于矫情,后来看到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崔健的一首歌名似乎挺贴切:

    《快让我在麦田里撒点野》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我没穿着衣裳 也没穿着鞋

    却感觉不到西北风的强和烈

    我不知我是走着还是跑着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

    我们找选题时候的病也是没有感觉。

    直到找到麦田圈这个简单的故事:

    ——在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乡村,有一个水电厂的夜班工人DENE,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都会在每天夏天麦子长高的时候,在夜黑风高的时候,偷偷潜到农民的麦田里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在麦田里制作一个大大的图案,图案形状、大小、出现位置无规律可循,全靠当季灵感……他制作的图案,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现的麦田图案一样,被称为“麦田怪圈”。
    ——几乎是在相同时期,大概在十二年前,荷兰的一位设计师第一次看到麦田怪圈后被震慑到改变人生……当时的人们无法相信麦田里的那些图案怎么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然后人们推测为是否为外星力量所为?……至今为止依然有一些图案和现象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了解释心中的疑惑,这位名叫MONIQUE的女设计师辞掉工作,专门移居到威尔特郡研究麦田怪圈……她不止辞掉工作、还离了婚、卖掉了在荷兰的房子、车子,从此一直生活在英国南部的乡村,至今。

    于是就有了《奇遇人生》导演组的好奇心,相比好奇于麦田圈是怎么产生的?我更好奇的是,天底下为什么有人愿意投入这么大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没有用的事情?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做/研究麦田圈?麦田圈的人为迹象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他们在生活里是怎样的人?

    他们一定时喜欢和生活/和世界开玩笑的人吧?

    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

    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是什么?

    这些都是真实的疑问,

    因为乍看上去,他们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大相径庭。

    因为:

    ——在无神论者的眼中,麦田怪圈无非是一些人的恶作剧而已;

    ——在成功学的眼里,这些事情都极耗费心力精力,但做的都是一些对成功的无用之事;

    ——在经世致用的中国哲学里,这同样是无益于家国大事的无用之举;

    也正因为于此,这个故事刚开始进入选题视野时,导演组内也本能的对之质疑:有人认为这个圈圈本身就无趣得很,有人认为过于静态平淡,有人认为即使我们亲自成功的制作了一个麦田圈,又怎样呢?

    选题一度被搁置,事实上这个选题在第一季的时候便纳入视野。

    第一季的时候,我们总想去寻找更远的远方,更有视觉效果和想象空间的故事,由于大家都在摸索中,一致同意放弃了麦田圈这个选题。

    时光飞逝。

    英国南部的麦子又长了一年。

    奇遇人生也成长了一年。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重新审视奇遇人生的选题方向,希望不再执念于地理/情境的奇特,更希望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逢与交流。

    麦田圈再次被拿到会议上讨论,并进行自我认知的理性剖析:

    ——为什么我们认为麦田圈无趣?是不是我们自己本身的无趣?

    ——为什么一定要在做麦田圈的过程中挖掘意义?寻找意义和价值一直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固定开关:做事得有目标、有意义、不要做无用功、不要浪费光阴……这些是不是似曾相识,在小学老师的教诲中、在妈妈的念叨下,我们就这样长大了。

    ——麦田圈第一次进入我们选题视野的理由是什么?打动找题者那一刻的点是什么?

    在反复的审视之下,最后有一点基本在导演组和策划组内达成了共识:

    在我们习惯的观念里,人造麦田圈这个事基本属于“无用”,制作者长年默默制作的行为,既不像是为名,也无从获利,还有被农场主抓获和报警的风险,但是这种“无用”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有生存空间;

    我们都是生活在“无用”对面的一群人——

    相较于做麦田圈的“无用”,我们的生活都太“有用”了,具有极深的现实基础,从而与“无用”的对比显得有极强的对比:

    ——我们习惯赶时间。

    看剧喜欢“2倍速”,微信微博喜欢“刷新”,发个留言评论,要抢“沙发”,网上购物喜欢当天就到,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克尔凯郭尔说,“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我们如此渴望成功。

    《新周刊》曾做过一个封面专题“有一种毒药叫成功”,主笔陈谟在开篇文章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什么是成功?它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现在把成功具体化了:月入多少多少万,30岁时有车有房等等,有很多数字指标堆砌出了成功范本。

    现代商业社会,主动的和被逼的发财狂热,使得人们很少再有其他渴望,成功学则将这种渴望变成梦幻般的希望。这一点点仅存的渴望,填充着物质享受的内在,披挂着物质享受的外衣,在没有希望的生命中,膨胀成全部的天空。

    于是,我们一面向往成功,一面嘲笑成功;

    一面追逐金钱,一面耻于谈钱;

    一面向往自然与自由,一面深信自由的前提是财富;

    一边以马云为偶像,追逐财富的路上不断给自己打鸡毛,

    另一边的图腾却是星云,在佛学大师的禅语中寻找心灵的解脱……

    当这样的撕扯与纠结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困扰,所折射的,至少是这个社会大转型的一个侧影,就像沉重的列车在急转弯处,发出巨大的摩擦声。

    成功学诞生于美国,为什么富足的美国人常常如此焦躁不安?

    美国自杀率不高,焦虑症却猛增,可见美国梦也有它病态的一面。

    今天,美国梦消停了。

    中国梦甚嚣尘上。

    轮到中国人焦虑了。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做无用的事吗?

    最近,我给女儿报了一个绘画的兴趣班,她今年四岁多一点,此前只给她报过一个游泳的课程,原因一是因为她表现出了喜欢,二是我认为学会游泳不是坏事。

    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试图阻挡市场上的各种培训洪流:音乐/体能/绘画/轮滑/马术/英语/甚至还有机器人……

    就像中药柜的那种格子间,你想把孩子往哪塞,都行。

    我最开始非常抗拒这些培训,心怀“给她一个完全自然生长的童年”的天真与热忱,尽管不给她过早的进入“小格子”,由于没有培训课程打发时间,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

    ——下雨的时候穿上雨鞋去踩泥坑里的水,像喜欢泥坑的小猪佩奇那样;

    ——带她去旁边的公园里踢踢皮球,虽然我绝对不会认为她会成为一名球名;

    ——带她去小树林里捡松果,同一片小树林能做的事情很多,春天有百花开,带她一个个的去认识和闻嗅,夏天亦有蝉声与雷鸣;

    ——每天秋天都会去一次北宫森林公园看红叶;家旁边的确实还有一个小天堂,有小河,小河里有蝌蚪/小鱼,也有芦苇和荷花;

    ——如果她的运气好,我还会量的带她去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回到湖南乡下的老家,看奶奶养在竹林里的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看爷爷养的小鸭子在池塘里学习游泳,可以看到吃到嘴里的大米是长在稻田里的……

    ——再远的一些,也曾带她去过巴黎看大铁塔,在因特拉肯的山坡上打过滚,在东京的迪斯尼乐园玩得嘴巴张大合不拢,在旧金山吃到至今为止最喜欢吃的巧克力……

    这些都是纯粹的“傻玩”,没有学习技能,没有增长才艺,在那些时刻我能感受到她的开心,老父亲的脸上也常有欣慰。

    但是,回到现实之中,还是常有一些对比让我心里不是那么踏实:

    ——跟学过绘画的同龄孩子相比,她还不太会握笔,只会画满纸混乱的线条,每次都是说暴风雨,而别的孩子画作已经有模有样了;

    ——跟学习英语的同龄孩子相比,她不会日常的会话,只会我们夫妻教过几个并不标准发音的单词;

    ——跟学习演讲与主持的同龄孩子相比,她的人前表达明显逊色不少;

    ——跟学习舞蹈的同龄孩子相比,她总是肉肉的,身形也不是挺拔的那一卦;

    正因为此,即使我深知,以上这些都可能在她未来的生活里出现,我不忍从现在开始就把她变得非常“有用”“懂事”,但经过四年的为父经验,这些坚持其实在内心开始有了动摇。

    再大一点,她是不是也得去学奥数、学英语?因为那些是“有用的事”;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好情绪是“无用的事”,它们会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消失?

    中国孩子的生活被格式化为单一的应试教育菜单,

    你不选择,就被抛到这架庞大的成功机器之外。

    鼓励去做无用之事,当然也特别容易被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尤是出身农村的乡野子弟(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例)就会一言相抵:

    “还不是用了18年夜以继日地苦读,和永远不敢停止学习的姿态,才有资格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是啊,

    在中国,读书是穷苦阶层改变身份的唯一途径,

    他们无“爹”可拼,哪有功夫做“无用的事”?

    越写越收不住手,极容易变成抱怨和牢骚,自己无力解决之事的愁绪,没成想在这样一个并不需要提供私密情感的文章中倾泻而出。

    说一千道一万。

    选择了一个无用之题,依然是胸怀一个单纯的梦想:

    让我们去看看那些从事无用之事的人们,

    他们过得好吗?

    冯绍峰的“麦田怪圈奇遇记”

    冯绍峰实在是一个性格很好的演员。

    由于他极少参与真人秀类型的节目录制,他一下飞机就问,我该怎么配合?

    我们当然告诉他,不需要他刻意的配合,就像你们要来了解这个麦田圈,并亲自做一个麦田圈的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将来一个零基础学做麦田圈全纪录。

    节目组能做的已经做了:把你带到了麦田圈最盛行的英国南部,找到了一位可以联系到麦田研究的爱好者monique。

    至于做什么图案,是否能找到麦地,是否能取得制作者的帮助,全靠你们自己了,当然,做麦田势必会踩坏了人家的麦子,浪费一些粮食,赔偿的钱节目组自然会去支付。

    不可避免,在拍摄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配合”,其中很多甚至都是事后我们才了解到:

    ——他不喜欢高,从未坐过没有门的直升机,为了配合节目,他忍住了害怕;
    ——为了提供做麦田圈的图案,主动说出了以儿子的脸作为图案,后来改成他儿子的小名:想,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自从落地英国之后,他的眼睛就一直不舒服,在第一次去见Dene的时候,他滴了几滴眼药水,阿雅开玩笑说他是带着泪花去见Dene的,实际上那个时候他的眼睛已经是非常难受;
    ——在做麦田圈的那个通宵,对于冯绍峰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非常诚恳的说,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通宵工作了,他也不会接受通宵的工作方式;

    在我看来,这些说成配合太轻了,而是他的高度职业感促使的。

    偏偏,在奇遇人生里,我们希望看到更放开/更自我一些的冯绍峰,而不是“配合”的他。

    在过往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温和的谦谦君子形象。

    在他与阿雅一同前往拍摄地的车上就曾说过,非常喜欢朴树那样的个性,觉得非常真实,并且有勇气表达出来,他想那么做,但是不敢。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就是在片中出现的那一段谈话,那段内容几乎是全部照用到节目之中,对话的核心内容是,他心里有坎实在过不去了,他也实在“配合”不下去了,核心问题是他不想以儿子的名字为图案做麦田圈。

    那是一个颇有凉意的晚上。

    但是那次拍摄中我最感温暖的一幕。

    他直抒了胸臆。

    他表达了拒绝。

    他对节目组、阿雅、家人和内心,表达了真实。

    当时在驻地的庭院里,我一边坐在他的对面认真听着他的倾吐,心里一边狂喜,太棒了,没想到绍峰兄也有这么直接的一面。

    果然自从那一晚之后,他的心结打开,做麦田圈不再成为负担,转而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劳动,给到了MONIQUE这个人物身上,他的行为有了目标感。

    前三天带着给自己做节目的心理负担,他应该过得不是很开心。

    但确定不再给“想想”做图案之后,显然轻松了很多。

    也正因为此,我们的节目设定也放弃了“有用无用”之议题,前面我写的那么一大段预设的“选题价值”一下子变得“很无用”。

    因为阿雅、绍峰在节目中与DENE、MONIQUE的相处,二位艺人的情感都慢慢随着事件的行进,有了更深的投入,关注MONIQUE的生活、情绪,为她做一个麦田圈作为心意,这是对于MONIQUE触动冯绍峰一个最好的回报。

    通过一件无聊之事,却引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柔以待。

    这是此前选题阶段怎么也想不到的落点。

    同样具有非常好的价值,我们要的不就是想知道她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吗?

    奇遇人生就是水,水会随着地形地貌的样子而发生改变。

    冯绍峰遇到了MONIQUE,并为MONIQUE的故事吸引和感动,我认为就随他们去玩吧,天底下没有比这种美妙的意外更好的礼物了。

    后来的情况也大体如片中所示,有捣乱的坏威廉,有紧张而疲倦的一夜,有了专属于MONIQUE的一个图案:生命之花与大写的“M”。

    那是他们一起在麦地上撒的野。

    至于麦田怪圈的神秘说法,能量说法,外星人说法,人为说法,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那是《走近科学》应该要做的事,而《走近科学》没有了。

    最后给大家做一点点关于麦田圈的知识补充,更多的信息,网上到处都是。

    【生命之花是常见的一种,图案将圆形拆成许多全等的尖椭圆而成。这种类型的圈在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二十多次,大部分圈取的是其中心部分,本集阿雅、冯绍峰、DENE等人所做的图案中就有生命之花的元素。】
    1996年7月,英国著名的史前建筑遗迹巨石阵附近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令人惊叹的麦田圈,它的图形是个朱利亚集合(Julia Set)——以法国数学家加斯顿·朱利亚(Gaston Julia)的名字命名的分形图形。最初,据说此麦田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小时内就突然冒了出来,这听起来似乎只有外星人才能办到。

    【就在人们期待外星高级文明降临地球的时候,真相被揭露了。原来,三个调皮的人类起了个大早,花了大概三小时制作了这个麦田圈,而直到下午飞机在其上空飞过了才被发现。】

    之后,还出现了“三重”、“六重”朱利亚集合的麦田圈。

    【这就是传说中的'麦母'了。这个出现于2001年8月31日的巨型麦田圈,是到当时为止出现的最大最壮观的麦田圈图案。人类几乎不可能制造出来。在方圆8平方公里的麦田里出现了410个圆圈,共同构成了一个直径约280米的精美图案。被称为“麦田圈之母”。2012年有个叫TCCC Group的组织悬赏10万英镑再造一个“银河”麦田圈,可惜至今无人应战。】

    【阿基米德螺线在历年的麦田圈中出现得很多,人类伪造者需要一定的中心半径柱子才可以做出来。】

    1991年,当人们对麦田怪圈讨论得如火如荼时,突然有两个英国人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他们向全世界摊牌:其实麦田怪圈是我们俩画着玩儿的。

    Doug Bower和Dave Chorley,两个农民,也是两个艺术家。

    二人承认,从1978年到1991年之间,英国出现的大部分麦田怪圈绝大多数都是他们干的。本来记者还对此存疑,但两人随后就在媒体的见证之下,当场表演了炮制麦田怪圈的制作,一时哗然。

    全世界的报纸称他们是愚弄世界的人,报纸、电台,甚至科学家吵了几十年的神秘现象,闹了半天竟然两位大叔的无聊之作。

    很长时间内,英国人都不愿意相信,至今都还有很多被打脸的神秘学爱好者,仍然坚持有一部分怪圈无法得到解释,依然坚持认为是外星人所为,而这两个男人只是想蹭外星人的热度。

    “曾经有过专家说,麦田怪圈是超人类智慧的展现,我俩这辈子都没有笑得那么大声过。”

    给自己写字的地方引个流

     7 ) 奇遇人生回来了:为什么刘雯可以晕船,baby不可以生理期

    好高兴看到评分在回升,至少观众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节目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回答一下标题的问题:因为大家在晕船中看到了刘雯的真实;而生理期,最多只算是baby的面具,之一。

    觉得添麻烦一直在说不好意思、得到帮助不停的说着感谢、问候摄影师需要休息吗OK吗、跟一起徒步的外国友人说“我们会这样牵着手去上厕所”;

    节目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非常爱笑也非常容易哭的刘雯。

    教阿雅拍照时,自信真诚,阿雅夸她是全中国最好的模特时,又笑的腼腆而谦虚;帮中国阿姨翻译;认真学习如何使用枪支;她们跟所有人去淘金的小伙伴一样,素着脸,背着巨大的户外旅行包;

    果然穿麻袋也好看,这个冲锋衣和毛衣,刘雯穿,也太好看了

    习惯一个人的她,那么怕给别人添麻烦。

    要知道,她是国际知名的模特啊,不是三流艺人,日常其实跟baby一样,她就是中心,可她那样谦虚、小心翼翼。

    人过了半辈子,还保持着的德行,大约就像她们淘起的金沙,是洗净尘泥后的硬瘦剔透,上面附着一生岁月洗刷出来的浪痕,它们很细小,但会被看到,也值得被看到。

    晕船,拍到的片段里说了起码5次对不起。

    流汗时阿雅为她捏肩,说“对不起,我流汗了”;

    甲板上,感觉自己很脆弱,说“对不起”;吐了,说“对不起”;

    颤着手脱外套,对帮她拉出袖子的阿雅说“对不起”;

    大家走坐在一起的时候,再次很正式的说对不起,麻烦大家了。

    当我们喜欢刘雯的时候,喜欢她的谦逊、她的真诚。

    连流汗时别人替她按摩都觉得抱歉

    而节目,让观众感受她品行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她光鲜的职业、秀霸、国模top1 背后的寂寥和孤独。

    退去所有光环,她只是一个17岁开始打拼,收到经纪人说“好好玩”的时候会流眼泪的姑娘。

    刘雯,这样真实、愿意放下心防、能够和阿雅聊起来的艺人,才是这类节目的首选嘉宾。

    我收回了2🌟的评价,增加了两星,给真实的刘雯,我对她是有偏爱的,就像弹幕里那些留言;和真诚的阿雅,跟刘雯在一起,她终于是大家熟悉的阿雅了。

    还有那段导演和姑娘们关于人生是否需要别人陪伴的讨论。

    那段对谈,是几个思想独立的女性与作为男性的导演,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对抗。

    没有敌意,但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议题。

    刘雯和姑娘们都觉得,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你找不到停留的时刻,你没时间去思考是否需要他人的陪伴,甚至伴侣,你也许就不那么需要,“我一个人生活也很好。”

    这身也好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导演与姑娘们意见相左,他说“你没找到,不是因为你不想找,而是因为你找不到”。

    导演说完这句话,镜头切给了刘雯,她垂着眼,抿着嘴,说工作很开心,然后笑着戴上帽子哭了。

    这个31岁的超模,至今没有恋爱经历。

    几年前,她第一次参加综艺的那档恋爱节目,与熟悉综艺套路的崔始源相比,她肉眼可见的不适应综艺节目的节奏,甚至在前期抗拒男嘉宾的‘靠近’,可逐渐的又解开了心防。

    很多网友在评价这段综艺经历时都倾向于认为刘雯爱上了崔始源,因为,她太真实了。

    “我是一个单眼皮,厚嘴唇,传统的美对于这种是有一个芥蒂的。树有树的美,草有草的美,每一个人的美,它们都有它们自己的位置去存在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美”。

    世界的广度和人生的宽度,回来了。

    另外,这期的姐妹们实在太可爱了,每一人都很棒。另外,提一下,这段节目录制期间,刘雯还遭遇了与coach解约的事情。

    附上今天我看到的刘雯美照,我真的太爱她了。

    空壳美女真的不适合任何涉及访谈和体验类的节目

    如果你想看世界的广度和人生的宽度,不好意思,本期都没有。希望后面我能把一星改成5星。本期 一星给徐爷爷灿烂的坚持和理想,一星给导演,居然直接放出不满。

    去年的高分节目,我本来无比期待,第一期真的很失望。

    “我不是感冒,我是生理期。”

    这是第二次,baby在节目中使用了这个应该被理解的女性“特权”,因为对女性而言,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生理上难以克服的难关,会不舒服、会不自在。我身为一个女性特别能理解,但我不能因为生理期就三番五次在职场里掉链子,要求项目进度跟着我停几天。或者干脆等结束?要求项目书上署我的名?

    生理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弹幕里大部分观众也都在呼吁理解,可见并非不宽容,只是消耗了过多的宽容。

    那为数不多的几句谈话里,充满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

    当阿雅问她,你觉得这趟旅程怎么样的时候,我没指望baby能有多么惊为天人的回答,颜粉太清楚她几斤几两了。

    “会觉得学到很多东西吧”多么标准的答(空)案(话),这都比不上跟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里那一套一套的理论呢。我甚至没敢在弹幕里发言,因为网络暴力事件的余波已经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地步。

    “得让大家看到我一步一步的改变,和一部一部出来的作品。”

    说实话,这些观众都看到了,又都没看到。改变没有,抠图是忘不掉的,那些作品如果能称之为作品,能被记住的其实不少,毕竟都那么可笑。

    “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是为了赚钱,我现在也愿意追求精神的东西。”但观众不想看了。如果真的有心,徐克、许鞍华、韩三平的剧组?还不够她学习?即使没有天分,那么多的机会,练都该练出来了。

    “你很容易打退堂鼓,这样不好。”这是中间时本集导演说的,配上之前阿雅与杨颖租车半路遇到的表情,没有任何毛病“你们是来骑行还是来搭车的。”

    奇遇人生的设定是,没有剧本,导演组不干预嘉宾的选择,但阿雅打电话求助不接、半路又遇上她们搭车追徐爷爷,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赵琦的无奈。

    我不认为阿雅跟不上徐爷爷的步伐,想想看去年,阿雅和窦骁登山那一次,以及这么多次的节目,阿雅是一个成熟有控制力的艺人,我不认为她会打退堂鼓。

    艺人是一份职业,综艺节目,说是体验,但其实是一份工作,说实话现实世界对有钱有名声的她们已经足够友善了,那么该做的工作是不是要做好?还要求观众有多的宽容?

    团队真的太不会藏拙了。为什么偏要上这种节目暴露短板?或许节目真的可以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的她,但又或许又给了观众更糟糕的观感?何必呢。

    我很欣赏徐爷爷的态度,他是一个真的有原则的人,能看的出来,他其实很喜欢她们的陪伴,但,耽误他的行程就不行。其实这很像看她作品的我们普通观众,我很喜欢你漂亮的脸蛋,但是你演的乱七八糟,我就是要给你差评。

    觉得无比遗憾,有那么多人认为我们批评baby是在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事实上,观众想看周迅、想看刘雯,是因为她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值得学习,闪闪发光,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周迅比谁高级。

    艺人真是个奇妙的工作啊,作品不及格被骂的时候说着“这是偏见,你们不了解她这个人”,私生活被围观的时候又说着“你们别老是盯着人家的私生活”。有趣。

    再说一下:空壳美女真的不适合任何涉及访谈和体验的节目。

     8 ) 四字回应和崔始源的绯闻,刘雯哭着说“一个人挺好”

    去年一档由阿雅主持的综艺《奇遇人生》开播,第一季结束收获4万多人打出8.9分的成绩。

    很多人早就期待第二季的开播。

    但谁能想到第二季第一集播出后,评分断崖式下跌,只有6.8分。

    很多人将矛头直指第一集的嘉宾AB。

    跑男的时候生理期,奇遇的时候生理期,这很AB。

    明明第一集的主题是骑行,最后变成了乘车,就连总导演都坐不住了,果然是“奇遇人生”。

    虽然第二季开篇一言难尽,但之后有我喜欢的嘉宾刘雯,我还是心存期待的。

    果然,刘雯这一期,才是《奇遇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一次阿雅和刘雯要去的地方是位于欧洲北极圈的斯瓦尔巴德群岛。

    满是浮冰的北冰洋、延绵到远方的矮山、寸草不生、犹如世界末日般的极地荒漠。

    也有人形容这里是“世界的尽头”。

    不过,大部分人来这里,都是想一睹北极熊的风采。

    但阿雅和刘雯千里迢迢来这里并不是为了看熊,而是要和当地的几位女性一起展开一场刺激的淘金之旅。

    这场活动的发起人叫茜丽亚,她和丈夫波尔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爱。

    他们想通过淘金得来的金子做一枚戒指,来纪念他们的爱情。

    提起刘雯,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维密超模、中国模特之光。

    还有秀场上种种让人惊艳的经典时刻:

    有禁欲系的;

    有攻气十足的;

    有性感妩媚的;

    有笑容甜美、活力四射的。

    我原以为这一期会拍出时尚大片的感觉,却没想到等来的是几乎素颜出镜的大表姐。

    戴着毛线帽和黑框眼镜,穿着厚厚的冲锋衣。

    更让没想到的,T台上硬朗的刘雯在生活也有着柔软脆弱的一面。

    这一期节目下来,刘雯说得最多的是“sorry”,还非常爱哭。

    第一次哭,是这趟淘金之旅开始之际,经纪人给刘雯发来信息,说“好好享受这三天没有外界打扰的时光,也是你人生第一次露营。”

    刘雯一边兴奋地和同行的淘金姐妹分享这个喜悦,一边偷偷地用手抹掉眼泪。

    入行十四年,这竟然是刘雯第一次单独露营。

    一句话道出了模特行业的心酸。

    刘雯形容自己像一个蜗牛,每天拿着行李箱穿梭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

    每一天,都是打仗一般的日子:

    一天睡三五小时,吃饭永远不超过十分钟。

    来不及洗头发的时候,她用矿泉水直接往头上倒。

    有一场秀,她被全身画满油彩文身走秀,但下一场秀紧接要演绎透明薄纱质感的衣服。

    于是走完第一场,她一个人用卸甲水,当成卸妆油,在自己身上使劲擦拭……

    假期,休息这种事对于刘雯来说比她穿着走秀的奢侈品牌服饰还要奢侈。

    刘雯开心的反应,就跟一个平日里被要求好好学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可以去春游一样。

    在出发前,为了防止北极熊袭击营地,刘雯要练习如何使用气枪。

    结果枪在刘雯手中不小心走火,吓了她一跳,随后不断地跟教她打枪的女孩说“sorry”。

    即便在对方安慰她说“所以我们才要练习”后,她仍然不断表达歉意。

    之后淘金小队上了船,刘雯由于不适应颠簸晕船,靠在栏杆上呕吐不止。

    同行的其他人纷纷安慰她“即使船长也会晕船,这不是你的错。”

    第二天刘雯汇报完自己的身体状况后,还是一个劲儿地说“sorry”,并形容自己是“trouble maker”。

    给大家添麻烦的事,她觉得非常不安。

    下了船,大家开始上岸步行时,由于刘雯和阿雅没有穿穿雨裤,淘金队其他成员直接背起她们趟过一条小河。

    刘雯再一次对这种麻烦别人的事感到自责。

    她这种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性格,触动了大部分网友。

    这也和她一路走来的经历分不开。

    回顾她的成名经历,孤独是绕不开的一个词。

    因为想要一部电脑参加了模特比赛。

    17岁,一个人闯北京,成了北漂,开始逐梦模特圈。

    对于出生于湖南永州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刚到北京的刘雯完全不懂时尚为何物。

    在北京没亲人,没朋友,遇到困难刘雯只能自己解决。

    两年时间翻烂了2000本时尚杂志学习穿衣搭配,自己在出租屋对着镜子练习眼神、定点、姿势。

    慢慢在国内模特圈站稳脚跟后,她又开始一个人闯荡纽约。

    这回的难题是语言。

    但时尚圈从来不等人,刘雯等不到自己完全掌握英语后再进圈。

    她只能在面试的路上背单词,拿纸和笔记住每一个站点的名字,遇到面试总会提前两个小时熟悉路线,做好标记。

    没有面试的时候就在出租屋内看美剧,学英语。

    强迫自己出去和陌生人对话,边说边纠正自己的发音。

    凌晨四点钟的北京,她见过;

    一个人走在纽约大街上无助却流不出泪的时候,她经历过;

    现场听不懂英语,被外国人用异样又不屑的目光注视的时候,她无地自容过。

    孤独并没有使她急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取暖。

    她选了一条最难的路,一个人坚持走下去。

    这个时候,孤独反而成了她最亲密的战友,她放弃了无谓的社交、放弃了无谓的人际关系,专注于提升自己。

    正因为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才有了日后在T台上的光芒万丈。

    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个人感情。

    在篝火晚会上,刘雯直言“工作就是自己的男朋友。”

    “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她和崔始源在《我们相爱吧》综艺里“谈恋爱”,多少人期待着两人戏假情真。

    “从来没有”四个字一出让多少“石榴CP”粉彻底心碎。

    中国四大超模里,奚梦瑶一摔二产子顺利进豪门,雎晓雯曾微博高调秀恩爱,何穗恋情绯闻不断,唯独刘雯这么多年还是孑然一身。

    节目组导演对于刘雯说“工作是自己男朋友”这个说法表示不认同。

    不停地追问她:“不想找是因为你找不到,所以你会选择性记忆。”

    这一句击中了刘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就像自己的秘密被人公之于众一样,先是有点难堪,然后带上帽子,试图不让大家看到她的眼泪。

    尽管早已实现精神独立,财富独立,拥有许多同龄人努力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成就,但在爱情面前,刘雯也不过是一个渴望恋爱的小女生。

    风景也好,地点也好,最重要是你跟谁去。

    再好的美景,没有人分享,还是会觉得落寞。

    一直独自战斗到今天的刘雯,也许会在辗转难眠的时候想到如果寂寞会有人陪,该多好。

    刘雯不过是很多职场女性的一个缩影。

    年轻的时候一门心思拼事业,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固定做着同样的事情,所有时间都给了工作。

    一旦有时间停下思考,才发现自己这一路走来也错过了不少风景。

    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切都在追求快,更快。

    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还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花时间去经营一段感情。

    刘雯为了梦想,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人生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在追求独立,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会碰到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没有,正如刘雯说的:

    Alone is not too bad。

    两个人很好,一个人也不差。

     短评

    第二期节奏明显好转了,这个节目真的很温馨很真实,第一季的时候就更侧重素人,导演好优秀,虽然年轻但拍摄氛围超好。ps.二叔感觉很依赖赵丽颖的样子啊,还要去请示太逗了,看得出来很多事情都会从明兰那寻求意见,哈哈哈哈哈。

    7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ab能不能别装了。唉,随便你装吧,反正你的电视电影路人都不咋看了,代言的产品我也不会买,跟我无冤无仇。

    10分钟前
    • 快乐小美叨
    • 还行

    她说工作是她男朋友,然后被导演戳哭了。她不是不想体会其他的亲密关系,但这不是她努力就能得到的。2014年刘雯被骂的最惨,审美差异导致她在国内不如抱团的秦舒培和奚梦瑶以及何穗等人,被一群偏见审美的人骂像男人,丑陋。她坚持下来了,没打美白针,没有小腹,没有打玻尿酸。风格一直在线。她的优秀和独立掩盖不了别人欣赏不来的长相,而安吉拉baby美的空洞不是现在流行的网红和美图秀秀吗

    15分钟前
    • 水闰
    • 力荐

    我是好妈妈,我是独立女性,我是BigBang的铁粉,就算我的另一半再有钱,我也不想伸手要钱!天宝你可以的,毁了这么好的节目,两星给赵琦阿雅及后续嘉宾……

    20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较差

    第二期简直太好了,太爱莫妮卡,非常有气质的一位知性女性。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付出一切,专注热爱的状态好好!也很喜欢迪恩,非常酷。这个傻直男,冯绍峰大爷,实在太特么傻,太萌了哈哈哈哈~阿雅真的连说话说英文都很艺术。这一期才是真正的奇遇好吗?!!!!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太爱第二期拉拉啦

    22分钟前
    • Amy
    • 力荐

    我真的不想看ab发表一些小学生水准的人生感悟,以及随时随地从兜里掏出她的自强人设。

    27分钟前
    • faye
    • 较差

    初音未来都比天使宝贝看上去更像人类

    28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我又怕苦又怕累,但是我很真实啊

    31分钟前
    • 山月
    • 还行

    出来就整顿好心情立马打开,第一集杨颖,我以为我会路转路粉,但最后还是路人,只能说她是个好菇凉,只是15岁出来的她,社会的赚钱的那套可能是她的强项,但放到#奇遇人生#这么难得的深度节目里,她显的太直白了。最后要说一下徐伯伯,72岁的河南老人,真的让人佩服!唉,我真的是太喜欢河南人了,大概大学闺蜜是有3个是个河南的原因吧。最后期待周迅大哥!!!!

    34分钟前
    • 草右木子
    • 还行

    还是编排的问题,有周迅刘雯,却把AB放在首播集。特别是野外搭帐篷那段,AB情绪到达了顶点,老爷爷更多是无奈,阿雅更多是尴尬,气氛瞬间降到冰点。我并不是对AB有什么意见,毕竟看得出来的确很辛苦。但一件很难的事情,你想去做和不想去做是看得出来的,AB绝大部分时间和这段奇遇没有火花。至少在我看来整集节目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没放开的,是在工作录节目,在证明给观众看她很努力。直到最后一天开始有点眉目却戛然而止,真的有点可惜。

    38分钟前
    • 高达君
    • 推荐

    还是原来的味道,高水准,高质感,娱乐性少 ,谈话还是那么自然,节奏舒服!错过,美好,惶恐,当下,爱,坚强,生命,自由这些人生的关键词在节目中很自然的被讲述。第一期嘉宾是屡受争议的angelababy,从另一维度聚焦艺人,释放真实情感!有一些人把对艺人的讨厌感上升到综艺质量上,成了某个艺人的攻击点了!实属无奈!

    40分钟前
    • I DON'T CARE
    • 力荐

    跟第一季一样特别好看特别走心节目制作非常精良真实的情景和突发的事件让人感觉特别真实。有我最喜欢的明星杨颖。剧情非常的真实,看完之后让人觉得印象深刻,是非常值得去看的一部片。他会给你一些小小的启示带给你心灵上的鼓舞.老人千里骑行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坚持的不易,但是他都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41分钟前
    • 傲娇的耧斗
    • 力荐

    为baby打低分的那些朋友,请你们再为刘雯大鹏周迅把分打回来吧

    42分钟前
    • 信了你的邪
    • 力荐

    被周迅这期打动,没有生活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家人面对困难的携手互助笑着向前

    45分钟前
    • 遇见好时光
    • 力荐

    刘雯之于节目口碑简直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存在/

    49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阿雅说「奇遇人生是个有包容度的节目,如果只能某些人才合适来,就丧失了这个节目的精神」。但是对不起,我不讨厌ab,但她真的不适合这个节目…比起ab我倒更愿意看看老徐的人生。希望后续能改分,期待周迅刘雯。

    53分钟前
    • Monody
    • 还行

    第一集,与其说切入老徐的骑行生活,不如说打扰了老徐的骑行生活

    54分钟前
    • 岡田健史
    • 较差

    很怕奇遇变成垃圾明星的洗白地,baby非常的commercial,脸比不过人假,她的道理和感悟都是凭空而起空洞无物的玩意

    55分钟前
    • 小耗子
    • 推荐

    周迅这一期拯救了节目,太好哭了,拍得很像日本生活类电影的感觉,厚度和深意一下就出来了。

    57分钟前
    • 小雨
    • 推荐

    导演们对ab的无奈,与导演问ab你真的很容易放弃,来让你跟着爷爷骑行的,每天打车去追爷爷算什么事。以及爷爷强硬要她住帐篷。导演能把这些都剪进去,说明导演的想法高于综艺本身,是真的拿节目在探讨人生态度。给导演大大的赞。但是我疑惑为什么要拿ab这一期来作为第二季的开端,借她的话题带热度?避免不了让我这样猜想。因为第二季的第一期远低于我对节目的预期。但打分又是想综合整个第二季,所以对后续还是会有期待。暂时打四星已经很让我为难了......另外,有点感觉爷爷被消耗了,去让他配合那是不可能,让他动情流泪我感觉已经很对不起一个十年如一日的人了,你们打断了他的一点点节奏。第一期,更像是导演节目组送给ab的礼物,让她思考一下如何进行接下来的艺人工作,我想,对ab是一个很大的财富!

    1小时前
    • 本加菲猫不吃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