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人生一串第一季

    人生一串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陈英杰  刘执戈  金颖  张岳明  赵云泽  李根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 已完结

      乘风踏浪

    • 全37集

      仙剑奇侠传三

    • 更新第24集

      月上朝颜

    • 别对我动心/别对我心动

    • 完结

      猎冰

    • 已完结

      神隐2023

    • 全40集

      少年包青天

    • 完结

      初次爱你

     剧照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一串》是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涉及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长篇影评

     1 ) 豆瓣9.0,这部片就是你减肥天敌

    不散作者 | 判官赵

    宵,本身就是夜的含义。

    《周礼》有说“禁宵行者,夜游者”,到唐朝却逐渐发展出夜市,而四十年前黄河以北由广州传过来的宵夜,和北方酒肉文化融合,南方则是铺洒张扬的大排挡,天南海北,多种多样,各有风采。

    与白天的生产功能不同,夜间更多具备一种消费功能。下班了,约不约得上人无所谓,自己独自整两杯也可以,不需要保持白日里的精致矜持,小酒小肉,都是对工薪阶层最好的抚慰。

    我们如今追求的宵夜,大多是对白天食物的补充,也是对中国家常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吃什么不重要,在那儿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对群居属性十足的中国人来说,火锅、小龙虾、烤串、下酒菜这些“起火围炉”的食物是夜晚闲坐扯淡的最佳搭配。而这些繁杂丰富的深夜美食里,烧烤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在人们对中国版《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大为失望时,一部专注烧烤、豆瓣评分高达9.0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嗯,终于播了,这个穷逼剧组经历一路坎坷,从2017年延迟到到2018年,5月推到6月,可算播了,也可算要火了。

    本片由旗帜传媒与B站联合出品,共分六集——“无肉不欢”、“黑暗料理”、“来点解药”、“牙的诱惑”、“骨头骨头”、“朝圣之路”,摄制组历时数月(中途还捡了只狗),奔赴全国几十个城市(目前已出的两集里就包括辽源、尉犁、徐州、西昌、凉山、昭通、百色、广州、湛江),探寻各色烧烤小店(主要是路边摊),拜访靠独门绝招行走江湖的烧烤师傅(都是社会人),召集各路熟知烧烤美味及隐秘小店的美食达人(撸串群众),只为呈现国人的烧烤情结。

    目前已经更新两集,点击量很大,看的人很馋,推得人很多,但不散本篇,才是最有深度的。(作者是内部人员我会说?)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吃,也会吃。

    从远古伏羲以火炙肉,中国饮食烹饪经历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发展阶段。无论震古烁今的八大菜系,汇聚菜品精华的火锅、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中国人在“吃”上面,永远有话可说。

    不要和我提法意日的料理。中国人的味蕾与身体,早已被中国菜调教的服服帖帖。

    而从唐朝出现夜市到宋朝发扬光大的烧烤,是当下百姓街头文化气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肉、骨头、素菜、内脏、虫。。。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师傅们烤不了。

    尽管近几年中国菜谱里增长最多的是火锅和日式酒馆,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聚在一起撸串喝酒,才是深夜的必备曲目,而绝非泡面和所谓日式中华料理所能代表的,梁静茹都不敢给它们勇气。

    重辣重盐无所谓,油腻更是必不可少,有外人常嫌弃中国菜油腻浮夸,然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里,平均每七十年就有一次大灾荒,饥饿是写在骨子里的基因,以至于什么时候都想着吃,吃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中国版《深夜食堂》在国内上线,其照搬日式风俗美食人情的行为不仅受到八方谴责,也引发新一轮的“宵夜正义”,这些属于中国本土的正义扬言要秒杀各路外来货中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串儿。

    日本“深夜食堂”里,老板和厨师跟客人是公共关系,美食背后是人格魅力,精致背后更多的是无声悲感。《深夜食堂》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移植中,完全忽略了属于中国人的宵夜特点。不同于日本冷感寂静夜食文化,中国的宵夜讲究热闹喧嚣的烟火气。

    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聚集一块,情绪热烈,吵闹喜感,感染我们的其实并非是吃,而是后半夜出游的人群,放肆大胆,奔着的就是以吃宵夜为名尽情宣泄的劲头。

    我们要的,就是躁起来。

    《人生一串》里,没有所谓专业性的点评(文案皮得很),没有杂七杂八的背后故事(老板社会的紧),没有权威和说教,只有市井的口口相传,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

    同事同学替老板捎句话,这儿的串不错,行,咱们今天就去吃。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镜头如同引荐者,带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圆桌派》陈晓卿一期曾说,深夜食堂不是果腹,更重要的是品尝美食和交往。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后,人们渐渐开辟出办公室、小酒馆、小饭馆到家的“第三空间”。这个短暂自由的空间里,你可以大肆痛快吃着不健康的食物,和不相识的人进行社交活动,仿佛是当代的“风陵渡口”,纾解、蕴藉、共鸣和沟通之外,美食入口分泌多巴胺引发肉体快感的背后,寄托着白日里虚无缥缈的精神需求。

    生理的背后是心理,美食的背后是情感。

    宵夜最完美的归宿属于城市。《人生一串》去了几十个城市(穷啊,经费困难),大都市,小城镇。

    全球有一半人口不到30岁,他们中一半都居住在城市中。而“夜生活”指数是这些年轻人眼中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指数。宵夜是属于城市的附加产物和寄居蟹。

    然而生活方式在快速发生变化。

    中国人从来不是喜静的民族,夜晚的声势和张力被某些细小琐碎的问题压制着,脏街夜市需要整治,碳烤升起的烟火逐渐被电烤取代,夜行者的发泄和快乐牺牲了一部分代价。

    例如那些无证执照的小摊,下一次去已经人去摊空,老街某角的老店,烟熏火燎的炭烤,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被遗忘,再也无人知晓。烧烤也逐渐被并入室内,尤其是一线城市。

    坐标:长沙,已经没了

    纪录的影像弥足珍贵,《人生一串》捕捉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形形色色的摊位、老板、食客、路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既有以烧烤为药引的深夜解药,也有那些即将消逝在都市里的奇谈。

    《人生一串》真实捕捉当下国人的面貌,为观众展现夜市里的特色烧烤,芸芸众生。烧烤“串”起每一张脸上的故事。

    透过《人生一串》的镜头,仿佛片里的人触手可及,他们可以是你楼下的烧烤师傅,是你昨日醉酒的邻居,或者是在某个摊前向人倾诉衷肠的自己。

    正是这样一群人撑起了“深夜食堂”半边天。研究统计,宵夜消费水平多数集中在月收入6000——9000的人群,但无论如何其实都应是平民文化的代表。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最极致的美味潜藏于深山老林中,这些年大家越来越中意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扫街嘴。其实都市里同样隐匿着饕餮传说,中国的无执照烤摊,里昂日本的下水。这些都是属于平民的英雄主义和江湖传说。

    《人生一串》当如此或本就如此,寻找都市里的奇谈和传说,美食为引,述说属于百姓的美食传说。中国人的美食经验,绝非仅来自高堂庙宇和权威。

    《人生一串》汇集田间地头,高厦深处、从南至北的烤味,百种烧烤,百味人生。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百般情绪仿佛都藉由烧烤肆意挥发出来,而《人生一串》,只是作为“摆渡人”,牵引出国人心中以烧烤挥发的真情实感。

    好评绝非只因为深夜食堂与《舌尖3》的差对比出来,而是戳中大多数国人内心一隅。钢铁丛林,县城一角,城中村里,海边闹市,十四亿的中国人总需要那么几个“第三空间”来诉说五千年的哀愁和喜乐。

    在当下,约上几个好友,捎上几瓶老酒,去撸一顿烧烤,烧烤海纳百川,市井喧嚣淹没众多情绪浓烈的杂音。

    有道是:生于原始,起于草莽,成于江湖,烧烤如是,《人生一串》亦是如此。它发生在深夜,食堂是烧烤,带着真挚而质朴情怀,为国人量身定制的烧烤节目。

    《人生一串》,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 THE END·这是“不散”的 第663 期 文章,饿死了。

     2 ) 不喜欢第二集所展示的态度。

    吃不是问题,杀不是问题,甚至展示杀的过程也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展示杀这个过程中的态度,是洋洋自得、以为趣味,还是还是客观理性,不带倾向。

    当然,还有另一个观念,既反对杀的展示方式。

    反对杀,部分人可以批评圣母,站得住脚,没问题。

    别人有反对的权力,不喜欢也有批评的权力。

    但以一种成为饮食趣味一部分的方式,展现杀的过程,这就过分了。

    前面活烤蚕蛹部分虽然残忍但还勉强可以接受,因为至少我个人想象不到怎么先杀死再烤,关键,食客和老板没有以此为趣味。

    但后面有一家主打卖点的店就太过分了。

    老板“活泼哥”,“年轻人需要的视觉刺激”,“非常有想象的空间”

    食客,“很兴奋啊”,“觉得挺好玩啊”,“转来转去一直在动,比我还要兴奋!”

    配上食物努力逃离火烤的画面,真的觉得很正常?很快乐?

    未成年人,孩子,做出烧蚂蚁取乐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无知,因为还没有建立价值观。

    但一个成年人,还通过未侵犯自身利益动物的死亡而感到快乐,感到趣味,甚至获得快乐,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些动物(食物)不是蚊子等对人类有害,骚扰半天打死一只当然可以建设任何心理状态,没问题。但别忘了,这些动物对人类提供了正向增益。

    哪怕最基本的尊重,也不应该乐于见到其死亡与挣扎的过程?

    更不应该成为饮食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故意开店展示这种过程,以此吸引食客是万万不应该的。

    的确,很多成年人也没有完整的价值观,一涉及生活细节,思辨的过程,就开始混乱。

    但是做节目的团队也没有?

    选材的时候就不应该选这样噱头的店,猎奇可以,但不是这种方式。这样的店,一点也不值得提倡。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这不是虚伪,这是态度,是一个普通人(都不必善良正直)面对道德困境时的思维逻辑与行为选择。

    远疱厨而不是反疱厨,我不反对你的立场和职业,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强调一遍,吃,杀,都没问题,活杀活吃也没问题,在吃之前看对方痛苦死亡的过程,以此助兴,感到快乐,成为饮食快乐的组成部分,过于残忍了。

     3 ) 人生一串,重在人味

    早半些年,就看到朋友圈有“资深文青”在安利这部人间烟火味十足的记录片,但是它又像我买回来的书,长久地被搁在角落里,封面沾上灰尘才想起翻开——最近又想真实看看世界了,我才打开的这部哔哩哔哩出品的、每集只有短短30分钟的烧烤纪录片。

    关于本片宣扬的感情

    “烧烤”的纪录片。单单烧烤二字,就能让观众感受到惊奇,并有怀念的滋味涌上心间。一直以来,观众习惯了《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美食纪录片,通过典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去记录的美食,以前的纪录片重在“文化”。而《人生一串》,重在“人”。

    旁白有说道“ 所有的美食吃到最后,如果仅仅是食物,它可能都有点寡淡,余味不足。一定要吃出人味,吃出情意来。 ”这句话,是纪录片拍摄的感情追求。

    虽然豆瓣评分一边倒评到9分的高分,但是也不缺乏质疑、否定乃至批评的声音。有观众质疑这种“不说文化纪录片也算纪录片”,有观众直接拿出国家法律条文来否定"露天烧烤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还要宣扬实属不该”,有观众批评第二集的烤蝉蛹、烤猪眼睛、活烤海鲜实在太过重口味,太过残忍,“非常恶心”。纵使一边倒的评分,也掩盖不住质疑批评声音的刺耳。

    我认为,导演拍摄的时候肯定衡量过上述的种种问题,但是,为更直接变现不同城市的“人间烟火”“人情味”“人生故事”,导演组还是把这些要素加进了纪录片。《人生一串》不仅仅是记录烧烤的片子,更是记录人味的片子,通过记录每个城市触手可及的烧烤摊,道尽基层老百姓的人生百态,说故事,说精神,说情感,才是本片最极致的感情追求。

    家的味道。纪录片集中表现的感情之一就是呈现“家”的味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每个地方都有各种特色的烧烤,但是家乡的味道只有一种。它是在烧烤摊前与亲人朋友觥筹交错中的互诉情长,它是青春岁月中在同学面前吹下的牛逼和诺言,它是吃饱喝足后躺倒在凳子上的幸福时光;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烧烤主菜,调制香料,但是无论怎么百般调配,你怎么也配不出家的味道。

    (长沙,扬州,烟台)

    工匠精神。如果在餐饮行业也有工匠精神的话,那就是每一位菜肴制造者对菜式的精心打造。《人生一串》里几乎每一位烧烤档主都可以去参与评选,我甚至跟朋友打趣说可以搞一个烧烤大赛了。他们把烧烤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份食材,每一羹调料,每一步烹饪过程,都追求极致,止于至善。怎么把握火候,怎么呈现食材滋味,怎么配制调料等等都是他们生命中的永恒主题。

    (吉林土豆,新疆阿不都,茄子)

    人生态度。无论从大漠孤烟的新疆,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还是拥有连片城乡结合部的内陆城市,再到生机活泼的广州,通过空气中弥漫的烧烤香味,我们都能感受到烧烤摊主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坦然、旷达。而导演组在给镜头特写烧烤档主,也是安排得相当随性写意:小凳子一摆,烧烤摊边一坐,啤酒一瓶,背景是喧闹的城市和烧烤摊,镜头前是相当真诚的烧烤档主,直抒心中的千万沟壑。

    (福建、风筒辉、西昌)

    关于文案

    文案是纪录片的一大亮点。在我看来,是最大的点睛之笔,或文艺、或朴实、或粗犷、或俏皮、或沉重、或充满江湖气息,但是就像精准的飞刀,每句话都刺入人心。它不仅把烧烤的过程、味道都惟妙惟肖地展现,而且提炼、升华了人们对烧烤的感情。这只是一部烧烤的纪录片,却能让人的观看的时候数次勾引起记忆,数次湿润了眼眶。

    “ 烧烤的江湖,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而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斤人生。 ”——《无肉不欢》

    “ 烧烤重口味,能吃到一起的,都是难得的缘分,敢一起尝试的,都是过命的交情。“——《比夜还黑》

    ” 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的,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来点解药》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从传统小吃到糖醋板筋的新发明,正是对牙齿的感觉极为重视的西安人,让十三朝孤独的烧烤夜宵长夜未央”——《牙的抗议》

    “ 忙里偷闲,把酒言欢,仿佛夜空中的炊烟永不散去,而一盏灯,也长明于市井。这一摞摞斑驳的点菜单,都是过往食客的笔迹,在那个一去不返的街摊时代,有时,还要食客自己串串儿,自己记账,但永恒不变的,是尹大姐带给他们的深夜治愈。 ”——《骨头骨头》

    “也许,辉哥的桀骜不驯,让他总是漂泊不定,但只要食客还惦记着那份味道,一个电话,那些让人动容的市井传奇和百转千回的深夜情绪,就仍要继续书写下去。 ”——《朝圣之地》

    通过文案,渲染了烧烤摊前的江湖气息,刻画了烧烤档主的对烧烤感情和人生态度,赋予《人生一串》浓厚的烧烤情怀。

    关于告别

    “人生一串,要跟大家挥手道别了,这个夏天,烧烤让我们相遇相识,招待不周,但愿交情不浅,江湖路远,有缘,来年再见。”

    关于告别的不仅有《人生一串》,还有陪我看纪录片的那个姑娘。今天的她就要踏入归途,下次整装出发的时候,目的地已经是求学路上的异国他乡。戊戌的半年里,谢谢你的陪伴。我记住了你的欢声笑脸,你帮我擦过的餐台,依旧崭新如故;你给我的沐浴露,昨天也已经全部用完;但愿我做过的饭菜还合你的胃口,说过的笑话能使你发自内心的笑来,有缘,我们,来年再见,但愿,那时,我们仍是少年。

     4 ) 人生一串,真就一串

    家不远的地方不知何时新开了处烤串摊,摊主是个操着一口东北话的大哥,身上总穿着熏多了油烟有些发黄的白褂子,流动的小车总满满当当肉隐肉现。一缕炊烟,几张板凳,数不清的啤酒瓶盖儿和竹签子,记忆里几乎所有值得眷恋的特征。

    尽管在日益精致的帝都,这些已显得有些不再合时宜,以至于只能隐藏在这都快出北京的地界,但仍就成了我辗转反侧的夜里时常光顾的去处。就像一种本能,往往本只想下楼走走,十来分钟原因不明的意识模糊之后就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一盆暖暖的小炭火前,刚送到的肉串正滋滋作响。

    烤串和夜真是天生一对。白天是别人的,只有夜晚有可能属于自己,而撸串也早早和果腹划清界限,更和健康养生势不两立。凑在炭火边,为的便只是自己这张嘴的享乐,或咀嚼,或谈天,或狼吞虎咽,或指点江山。有人慷慨激昂,有人潸然泪下,总之这繁华与喧嚣,尽在串间。这时再喝一口冰镇啤酒,不管是否曾与这该死的世界势均力敌,这一瞬间都觉得与它和解了。就像《人生一串》里某位大哥说的:

    我总想往高处走,但走不上去啊,就算了。

    其实在过往无数个唇齿留香的夜晚,在那些混合了快感与罪恶的感觉里,我都曾认真地想过自己再也不要回到这个消磨意志的地方。毕竟那时分,减肥的人正毅力满满地忍着饥饿入睡,用功的人正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养生的人正心安理得地与周公神游天外。撸串这事似乎偏离了这些理所当然的人生大业,是纯粹罪恶的选择,可回首往昔,那些斑驳记忆里闪光的碎片,却往往自然都会带上些烟熏火燎的气息。只是对那烧烤芬芳的不同反应,记下了我们的成长。

    儿时的串摊

    我的老家在海边,最早有关串摊的记忆是在海边沙滩上,那是一个新疆大哥的烧烤架子,肉就装在塑料带放在脚边。串摊的位置就离我们放学回家的公交车站不远,摊主老远见着我们就会挥舞着手里的签子跟我们打招呼,忍住不吃?不存在的。于是我上中学和小学是同个车站上车,这串摊一吃就是好些年。

    那里的肉串是那种小小的竹签子串的,肉量像给那签字裹了层肉色的纱。刚开始一块钱三串,后来和老板熟了一块钱五串,再后来更熟了五块钱一大把,也不点数,几个小伙伴用力吃也能吃上一会儿。鸡翅三块,鸡腿五块,却是不能讲价的,只是老板会看心情再搭上几根肉串。

    那些串现在想来似乎只是粗粗腌过,全靠烧烤三宝(盐、孜然、辣椒)提味。我们几个不知为什么老喜欢比谁吃得口重,老板也乐得看我们几个小混蛋胡闹,我们要多少料就下多少料。于是最夸张的时候,一个串上三种料的量加起来比肉还多,厚厚一层,也不知到底是吃料还是吃肉,只记得彼此快要烧起来的喉咙和还非要装出无所谓的脸

    不过那时囊中确实是羞涩的,家里管的严我手边几乎没有可用的钱,想吃得尽兴些主要还是靠蹭身边土豪小伙伴的。土豪个不高,浑身爬满艺术细菌,主爱音乐,是我身边第一个买随身听,第一个买MP3,还是第一个买iPod的。少年只要一插上耳机,给人感觉就直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觉来了走在街上分分钟浑身颤抖地跳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突发羊癫疯,怪吓人的。不过人真的很大方,一年请我们撸串的钱都快够养活俩烧烤师傅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一边看着他深沉地看着远方听歌装13,一边抓紧时间把能吃的都吃掉。偷得浮生虽好可也不能太晚回家,爸妈是要骂的。

    上课下课,作业考试,撸串回家,日子简单明了,再远的远方也不过是学校的春秋游,我们都曾想日子就会这样一直下去。

    大学的串摊 可转眼就毕业了呀,到北京上大学。那个新疆师父收摊不干了,有说赚够了钱回去娶媳妇了,也有说城管整改取缔了,终归我第一个暑假再回去的时候就已不见了那双总挥着签子跟我打招呼的手。

    不过好在我的大学也以门口的烧烤闻名:中关村女子文艺学院家的西门鸡翅,江湖上隐约也是有名的。中学的时候相互打趣问,以后要读什么大学?那些委婉地说想去西门有鸡翅可以吃的地方的同学,有百分五十的人就是想去我们学校。另百分五十的人是想去蓝旗营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对门,西门也一样卖鸡翅。两所学校相爱相杀了好些年,鸡翅也定要争个谁家正宗,可惜又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还是没争出个结果。当然结果并没什么重要,相互争着活着也才有动力。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夜半呼朋引伴地去打牙祭。打牙祭的时间几乎每次都很准:12点整。原因很简单,宿舍11点熄灯,绝大部分人电脑的电池都只能支撑不到一个小时。电脑「咻」地一声颓然自挂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转身出门的时候,那里熟悉的大叔们已候我们多时了。

    那时的串摊想起来,即便到现在我也觉得是最热闹的,一来大家有很大的概率相互认识,二来彼此的认知层次差不多很容易有共鸣,经常几组分别出来觅食的少年一激动就拼在一起高谈阔论。那时社会的洪流还未有机会去磨每个人的棱角,于是每个稚嫩的灵魂都想装出老气横秋的洒脱。

    毕竟未来有太多太多值得畅想的点,挥舞的签子可以代表几乎任何东西:令牌,印章,刀剑,打神鞭,金箍棒……具体食物的味道其实早记不清了,只记得对于烤的到底是不是羊肉,校园里总风言风语很多,有说猪肉硬凑的,有说猫肉的,甚至还有说是老鼠肉的。

    但这又有谁真的计较这些呢?有肉有酒,也才有那些有你有我的日子。还记得临毕业撸最后一顿串,座无虚席的烧烤摊,吃到最后一个抱着一个哭,彼此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不知道说什么干脆就带着哭腔彼此拥抱着喊一声牛 B,不知道是送给别人还是祝福自己。有些小恩小怨的那个瞬间都散了,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一起撸过串的就都是兄弟。

    兄弟是兄弟,第二天还得各奔东西,有些人此生尚不知能否再聚。串摊还在,人却真不知了。

    国外的串摊 于是我开始了我不靠谱的旅程,走了大半个非洲,走了大半个欧洲,美国亚洲也都去了些地方。既以「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当座右铭,那吃肯定也不能含糊。于是鳄鱼河马食人鱼,米粉生蚝鹅肝酱,来者不拒吃了许多。下到非洲当地人路边蹲着吃的一顿不到半美元的木薯糊糊,上到几百欧元要吃三个半小时的米其林三星,能力范围内,我自诩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能「吃点不一样的」的机会。

    于是在那么几年里我离开了串摊,我觉得我超过了那个年代,可以追求更高、更好、更特别的食物。毕竟吃的多了,见的也便多了,回忆里海边被包养的往昔一度被我看做人生落魄的污点,而大学门口的串摊也只留下了些「那时候自己真年轻啊,啥都不懂」的慨叹。

    人总会有想忘本的那天。觉得自己的翅膀长得结实了,鸡翅也就不能再吃路边烤的了,哪怕一样的做法也得把它放在一个直径超过 80 厘米的大盘子里,开吃前要先用带点点薄荷香的雪帕洗清嘴巴,再小啜几口波尔多小酒庄的专供红酒开胃,然后才能拿起手边从外往里数第三套刀叉,将这只鸡翅的骨肉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后蘸一点大厨秘制的香料吃掉。

    这是我在巴黎请个不太熟也不很聊得来的朋友吃米其林三星时脑海中浮现出的话。当时我正在吃一道据说很贵的鱼排,完全不曾腌制,肉质据说Q弹异常,于是吃起来像极了——蜡。我一边想自己在吃鸡翅才一边不漏痕迹地把那一块蜡吃下去。

    那是那晚七道菜的第五道,我们已经相互假笑了两个半小时。彼此高谈阔论着八字撇捺都没有但据说能赚几百亿的生意,颂扬着对方根本还未取得的成就,每一口酒都要慢慢抿着,每一口菜都得细细品着,再尽力生拉硬扯出一些谁也不知道真假的有关这菜的做法和评论——当然结论只有一个,这家店真的好炸了。

    吃完那顿饭已经过去三个半小时,送走了朋友我清晰地感觉到——我饿了。于是我穿着自己唯一还能拿出手的正装和皮鞋走进旁边一家阿拉伯人的肉食店,买了一整只烤鸡,蹲在塞纳河边抱着开始啃,就着刚刚打包出来的红酒,只不过没有杯子,对瓶吹。塞纳河的高端游船不时在我眼前开过,衣冠楚楚的人在上面觥筹交错。我想我那时的样子一定像极了当年在沙滩边看着土豪基友装13的时候,只是游船上的人不会突然放下耳机跟我说:哎你慢点吃,鸡腿给我留一个呐。

    酒瓶随手一扔,油手身上一擦,回家,回国,回国,回家。

    中年的串摊

    所以我现在还总经常去撸串,毕竟俗话说的好: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就要吃烧烤。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有的人在奋勇而行,凡事必争半步先,有的人在风口弄潮,想让世界翻天覆地,而撸串的人,则有种坐在角落里讪笑的情趣:你们好好闹腾,我就看看。毕竟烧烤摊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大富大贵也不会在腰子里吃出钻石,市井小民也不会板筋都吃不出肉味,两杯啤酒下肚,面红耳赤都是一样,开口闭口都不外乎有着光芒和悔恨的过往配上有些不甘但日渐颓唐的中年。其实没有谁就赢了谁,谁就输了,都求着,也都求不得。

    我突然想一会儿要不开口顺便问问那位东北大哥的故事,细想了想还是觉得算了。这是个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的地方,路程又有何意义呢?

    晚安,我去撸串了。

    图源:纪录片《人生一串》

     5 ) 这才是中国版《深夜食堂》!

    还记得去年黄磊拍的那部《深夜食堂》吗?

    没错,就是超过10万人在豆瓣打出2.8分的那部。

    这部片子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在于——

    它简单粗暴地复制了日本的拍摄模式,但不好意思,

    日料店、居酒屋、和服……

    这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那么,哪里才是最中国风的深夜觅食处?

    有什么地方才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的宵夜档?

    小猩的答案一定是:

    烧烤。

    而现在,终于有一部专题片,走进中国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

    把“烧烤”这个人间美味搬到了屏幕前——

    《人生一串》

    截止到现在,这部纪录片的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豆瓣评分9.0,B站更是祭出逆天高分9.8

    话不多说,先上几张动图感受下片子里的江湖风味。

    在过往的美食纪录片里,最缺少的一点,

    无疑是,“烟火气”

    但在《人生一串》里,呈现的都是街头巷角的饕鬄盛宴。

    是你能够一边看片子,一边把外卖叫到面前,

    最随处可见的人间美味。

    而第一集,就来势汹汹。

    题目:无肉不欢

    如果说“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那么“肉”,就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简单直接,这一集讲肉。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西昌的烤凉山小猪肉

    层层腌制的猪肉,滋味鲜美,肥而不腻。

    秘诀不是火候、鸡精,而是出生地。

    这种大凉山里出来的宝贝,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肉皮外面焦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

    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咬一口,又香又弹,口感奇妙……

    (欸 ,怎么写成了美食推文…)

    紧接着,是云南昭通一口一串的牛肉小串

    这种牛肉要用猛火快烤,半熟即食,肉质鲜嫩。

    吃完牛肉,再吃羊肉。

    镜头来到新疆与世隔绝的罗布人村落,大把大把的红柳烤肉正散发着浓郁腥香。

    这种美味无需复杂,一把盐,就能把罗布羊的鲜甜完全释放。

    当然,还有名震中外的烤全羊

    摒弃明火,将整只羊入馕坑中闷烤

    烤出的全羊浑身透着棕红色的光泽,芝麻遍布,香气四溢

    而在以海鲜为生的广东,烧烤档里少不了的必然是生蚝

    肉质Q弹的湛江烤生蚝,汁水饱满,味道鲜香。

    配上蒜蓉、剁椒种种酱料,细嫩爽滑。

    正所谓,“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烧烤,才是生蚝普及的幕后推手。

    实不相瞒,看完第一集小猩就忍不住叫了份烧烤……

    本以为这部片子会维持这种深夜报复人类的的态度。

    但才第二集,就画风一转,走起了暗黑风

    标题也很直白:比夜更黑

    顾名思义,这一集讲的是烧烤界的黑暗料理。

    黑暗到什么程度呢?

    片子开头,还特地放了一张“警示图”

    “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捂眼观看”

    嗯,接下来的内容,小猩也想这么对你说。

    首先是活烤毛毛虫、烤蚕蛹、烤娥子

    在烧烤档前,蚕的一生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还不是重点,接下来还有……

    慢烤猪眼。

    爆烤猪鞭。

    烤羊球,嗯,就是羊睾丸。

    以及一大碗的烤脑花

    当然,还不止小猩说的这些……

    能把这些食物做成专题汇成一集,小猩只想说,这个导演真有勇气

    然而,这部纪录片优秀的,并不仅仅是选材的大胆。

    正如小猩前面所说,这个片子透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换句话来说,就是接地气

    无论是食物还是场景,都流露出浓浓的市井风味

    这在以高雅自居的纪录片而言,无疑是一朵奇葩。

    而最奇葩的,莫过于旁白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旁白,是小猩见过最“俗”最有趣的纪录片旁白。

    抛弃一昧的官方播音腔,第一集的旁白听起来就像是坐在屏幕前说戏的葛优。

    配上一边幽默一边正经的文案,总有一股莫名的搞笑气氛。

    例如,屠夫剥羊皮的手法,他形容这是“轻松写意”

    羊:你说什么???

    面对远近驰名的生蚝,他说人家“生来被烤”。

    你考虑过人家生蚝的感受嘛……

    而更难得的是,对比一向严肃认真的纪录片,《人生一串》无处不在的可爱温情

    比如有一幕,烤蝉蛹的店家对着镜头后的摄影师邪魅一笑:

    我给你留两个?要不我都吃了?

    吓坏了的摄影师来不及反应,使劲摇了摇镜头。

    隔着屏幕,小猩都感受到摄影师的惊恐。

    又如,辽源小军烧烤的老板在镜头前自问自答: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看似玩笑的“烧烤金句”,却在无意间道出了平民百姓的汗与泪。

    在豆瓣上有人指责这部纪录片,

    “能学到的东西不多”

    “叙事结构传统”

    “像是综艺节目”

    对于这些观点,小猩无法完全同意

    纪录片发展到今日已然成为一种高雅的、趋于形式般的影片类型。

    人们不再往拍摄风格上创新,以致于看见别具一格的内容首先崩出的是“怀疑”二字。

    是的,这部作品不完美。

    但至少它改变了千篇一律的纪录片解说、文案、手法。

    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内容,诠释了真正中国的“深夜食堂”

    当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启一顿烧烤盛宴

    那它就一定是成功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看完就很想吃怎么办?

    回到纪录片开头,别忘了还有这么一句话:

    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微信公众号)

    影视 |娱乐 |行业|人物

     6 ) 各集所涉烧烤店最新详细汇总

    人生一串(第一季)

    第一集 无肉不欢

    1、小二自助烧烤

    特色:凉山小猪肉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凯乐路80号。

    2、马思烧烤

    特色:牛肉小串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海楼路与通贸街交叉

    口西北50米。

    3、喀尔曲尕乡红柳烤肉

    特色:羊肉串(尉犁罗布羊)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

    治州尉犁县喀尔曲尕乡。

    4、阿不都烤全羊

    特色:烤全羊(尉犁罗布羊)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

    自治州尉犁县尉犁镇东兴汽修厂。

    5、湛江烧蚝王

    特色:湛江生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绿林路绿林食坊26

    号。

    6、三毛老地方烧烤

    特色:湛江生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官渡镇石门村325国

    道西50米。

    第二集 比夜更黑

    1、小军烧烤

    特色:烤蚕、烤蚕蛹、烤蛾子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秦安大路327号。

    (据说关门了,不知是不是准确)

    2、萍姐烧烤

    特色:烤猪眼睛、烤猪鞭

    地址:广西省百色市隆平巷114号。

    3、活泼·活海鲜烧烤

    特色:活海鲜现烤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临江大道391-395

    号天德街5号楼首层02号商铺。

    4、小脑壳特色烧烤

    特色:烤脑花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北二支路和小苑

    路交叉口处。

    5、一家人人生一串烧烤

    特色:烤羊球(睾丸)、烤羊腰子卷饼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王陵路606站。

    第三集 来点解药

    1、大飙烧烤

    特色:干豆腐卷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造纸厂2号

    楼。

    2、长重无名烧烤

    特色:烤韭菜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道东二

    环一段196号长重社区。

    3、钱锋炭缸烧烤

    特色:烤土豆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88

    号。

    4、西门烧烤

    特色:烤湿豆腐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

    县建水古城西门。

    5、茄子妹烧烤

    特色:烤茄子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

    3-6-4.5号。

    第四集 牙的抗议

    1、单四烧烤

    特色:烤猪鼻筋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文鑫路

    257-263号。

    2、于家烧烤

    特色:烤心管(猪动脉)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海州街道海城

    市开发区三里村。

    3、阿宋烧烤

    特色:烤海肠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来里街2号

    附15号。

    4、老字号阳历烧烤

    特色:烤牛油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三五一七农

    贸市场。

    5、杨姐烤肉

    特色:糖醋板筋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机场兰空

    招待所路东南侧A幢5号。

    第五集 骨头骨头

    1、宝子烧烤

    特色:烤羊蹄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怀远

    西路8号。(怀远夜市)

    2、老五烧烤

    特色:烤凤爪、烤河蟹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2-12

    号。

    3、江湖一盏灯

    特色:烤猪蹄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源北路丽阳

    星城08号。

    4、元素碳烤工坊

    特色:烤小龙虾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凤凰西路延伸

    段105号(老侉全羊倌正对面)。

    第六集 朝圣之地

    1、老太太烧烤

    特色:肥翅(牛肋条肉)、烤鸡蛋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大

    街273号。

    2、商老三烧烤

    特色:肥大串(五花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四望

    亭路187号。

    3、阿龙烧烤

    特色:烤肠、生蚝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群众路77号

    二楼。

    4、拿福食府

    特色:广式烧烤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大路46至

    58号。

     短评

    不健康但是开胃,市井烧烤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解说很B站风格,片子拍的也跟烧烤本身一样烟火气十足。就是什么时候国内美食纪录片能完全摆脱舌尖的影响就好了~

    9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把这几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通病——强行升华主题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更多聚焦于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伴着亮红色的火炭与升腾而起的烟,便是最市井的珍馐;本作的解说者实乃功力十足,熨帖稳健,相得益彰。

    1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本来想给五星的,的确是文案满分,看完分分钟想离家出走的节奏,然鹅搜了下大众点评,所到之处皆是没什么人气的小店,当地评价并不高。略失望,感觉被耍了...默默把行李放下机票退了,还是吃楼下烤串吧。

    13分钟前
    • 似锦。
    • 推荐

    总体来说还是更加网络化的舌尖,家家都是撸串+买菜+准备调料+情感升华的模式,不知道第二季还这么拍会不会有点重复感。不过这里就凸显出第二集的好来了,虽然里面的东西我完完全全不想吃,但加了这么一集就有了一个破局。美食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看来还是别太把食物的意义往上拔,一个馒头要都能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那我吃着都噎得慌……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第一集棒呆堪称烧烤安利指南,第二集不敢看,中国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烧烤的,我有点接受无能,有一丢丢害怕😨。

    21分钟前
    • 小痕呀
    • 推荐

    低配版《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在模仿,一点自己的内容都没有,牛皮都要吹破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行灌鸡汤?滤镜太碉堡了,这丫是在做快本还是手机视频啊?

    23分钟前
    • 我不是
    • 较差

    一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馋,两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饿,三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闷,一堆人吃串是为了吹牛逼……

    24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让舌三的人汗颜吧

    28分钟前
    • 五十度灰
    • 力荐

    我天 这片子简直有毒 把烧烤拍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全是肉肉 好治愈啊 解说词也不错 强推一波 人间烟火气 最美烧烤味

    33分钟前
    • 糯米团
    • 力荐

    致那些食欲色欲交织的夜晚。把酒言欢,肆意江湖,当代风陵渡。对这片感情很深,啥也不说了,撸起!

    36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好吃,夏天不撸串好像没过夏天,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节目。

    41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比《深夜食堂》中国版接地气多了,这才叫“本土化拍摄”。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什么是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嘈杂的街道,重口的烧烤,醇香的啤酒。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过往。

    50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5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节奏感挺好的,那些“满嘴油腻”的镜头非常自然,作为一个不怎么吃烤串的人认真求“人生一锅”~

    56分钟前
    • carina
    • 推荐

    晚上看的,这把我馋的啊。本身就爱撸串,夏天啤酒和串更配啊。还发现好多特殊的串的品种,感觉有点被吓到了。

    58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1小时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第二集令我非常不适。我不反对吃别人吃猪眼睛、羊睾丸、猪鞭等物,但是我反对食客狞笑地说火上活烤的海鲜在“兴奋地跳舞”,挤眉弄眼地暗示某些食物壮阳,以及特写把蛹、蚕、蛾刺穿在签子上或者活挤内脏的镜头。这很恶心。

    1小时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较差

    B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动漫了,来看看B站出品的记录片吧

    1小时前
    • 酱油c
    • 力荐

    “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

    1小时前
    • 迷宝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