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徐欢,张越佳,祝捷,冯雷,崔宇,汪哲,曹林,寇慧文,陈怡,潘懿,金明哲,王艺历,丁曼文,肖光毅 

    猜你喜欢

    • 第6集

      金庸武侠世界2024

    • 第10集

      金猪玉叶

    • 第9集

      晓朝夕

    • 第14集

      海天雄鹰

    • 第25集

      玫瑰的故事

    • 更新第28集

      时光正好

    • 第22集

      聘猫记

    • 第06集

      美人攻略

     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长篇影评

     1 ) 央视爸爸皮起来,10分优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第十放映室”)

    从年轻人占据新时代的文化导向开始,不胜枚举的文化节目纷纷推陈出新。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篇新奇有趣匠心独运,让故宫成为很多年轻人精神与理想的朝拜圣地。

    2017年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把“戏精的诞生”和各大知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融合,请一代明星演绎千秋故事。古今中外的精彩碰撞,让节目爆红。

    2018年1月1日,一部萌系跳脱历史科教记录片又让“老古董”重新活了过来。这部片的名字叫——

    《如果国宝会说话》

    该片摒弃了老一套长篇累牍的术语轰炸,以普适的民众语言通俗易懂的解构了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那些历经千年岁月洗蚀但最终得以保留至今的、美轮美奂之器物。

    请允许我先来吹一波官方海报——

    叮~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语音信息请配合弹幕品尝)

    好像一开始画风就有点不对,戏精观众一呼百应,纷纷表示已查收。

    咦?“头上长犄角”“C位”“奥特曼”“美瞳”

    这奇怪的反差萌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是不是满脸的黑人问号?

    文物的忽然拟人,打了我一个无声而响亮的耳光!

    哪里不对,无声而响亮???)……

    一定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文物也能用这种表现手法了吗?

    没错,该片破除历史科教节目的固有手法,不再严肃正经,不再故作深沉。而是深入浅出,幽默机智的去解构和讲述历史。

    就拿第一季中的“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来说,这一集介绍了一只鹰造型的陶制鼎,它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

    因为这一器物的迷之造型,导致专家们迷惑不解,搞不清它用作何途。本以为接下来要登场的会是一介白发老朽架个金丝眼镜再配个放大镜左瞧瞧又看看,结果旁白配音粉墨登场:这是一只胖胖的鹰……胖胖的……鹰……

    “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又显示出一种现代气息,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萌萌哒……”

    鹰:等等,我吃你家大米了???

    用新奇有趣的网络语言置换枯燥乏味的书面语言,没有任何违和感,并且给穿越千年有着浓郁文化沉淀的器物,带来活着的气息,有趣。怪不得该片的广大拥趸一致呼吁:文案逆天,国宝美哭!

    前不久该片的第二季正式开播。不管是B站播放量,还是豆瓣评分全都高到飞起。

    较之第一部,第二部的特效和动画都更胜一筹,官方卖萌也卖的情真意切愈加销魂。比如第一集中介绍的战国器物“鹰顶金冠饰”

    低调磁性的旁白悠然而起:这是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民族的贵金属工艺品,代表草原的荣光……

    伴随这种深沉滞重的解说,自然而然的想到一段严肃历史。草原人民的豪放洒脱杀伐决断如影像般在脑海中轰鸣……

    然而……

    这BGM到底是tm什么设定啊!!!

    《动物世界》主题曲是什么鬼啊!!!

    分分钟出戏啊好不好!!!

    皮,太皮了!

    再往下看,讲述到草原战士的骁勇善战和南下掠夺。大概是摄制组经费不足(不,我不信,我觉得他又要皮)?草原战士竟然用黏土代替?

    好的,你赢了。

    农耕民族面对草原男儿萌萌的攻势溃不成军。直到秦汉统一,才以举国之力抵御草原民族的进犯。为此他们练就了一套保家卫国的绝世神功,秘诀是简达凝练的四字真言:你!过!来!啊!!!

    ???What the hell???

    卷帘门终极神功竟然被央视爸爸玩梗???

    沈腾:……

    第三集的“曾侯乙编钟”是一场声音的饕餮盛宴,毋需华美辞藻过分修饰,只轻轻一击,便百转千回,催人泪下。

    这一集声形俱在,用不着文案去收收放放。高音低音的此起彼伏曼妙无限,余音绕梁。这是洞穿历史的轰鸣,穿越千年时间抵达心底的巨响。

    第四集一以贯之的文案骚操作又出现了新的打开方式,除了卖萌,开始睁眼说瞎话。介绍“木雕双头镇墓兽”时,它是这样解说其中一只的——

    “它拨开云雾,露出婴儿的微笑……”

    ????

    弹幕群众瞬间绷不住,纷纷表示“神tm婴儿的微笑”。透过屏幕我已经脑补出他们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了。

    第十集介绍“南越汉玉”,提到南越王赵佗,解说表示这是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王”。

    介绍玉时,它表示中国人给它赋予了无穷的意义。既可以象征美好品德,也可以炫富……额……炫富……

    往下看到这款玉质杯子时,说它寓意食品安全,是最早现世的无公害杯

    当然央视节目组还是不忘极尽吐槽之能事,实力嘲讽杯子的古怪造型:杯子的主人酒量一定很好。

    毕竟这只杯子不能直立,倒进去的酒如果不立刻喝光,那就得等着洒出来。但其实这里这只杯子寓意王权,代表权倾朝野。

    第19集的“狸猫纹漆食盘:漆盼上的喵星人”则是以温暖写实的当代“小确幸”风格铺陈开来。这只汉朝的“狸猫纹漆食盘”上,只有三个字:君幸食。其实是“吃好喝好”的意思。

    它的主人之一辛追夫人,一生坎坷。青年丧夫,晚年丧子,罹患重疾。

    这只纹有狸猫花纹的食盘,或仅用“君幸食”三个字抚慰了孤独的辛追夫人,给她渐渐萎靡的生命带来一丝温暖的寄托。

    但调皮的央视节目组,依然没有忘记在故事的缓慢铺陈中用五毛特效秀出它的骚操作

    漆盘上的喵星人是真的皮,不但能当社会喵。

    还是个目露凶光的狠角色。

    当然该片还有其他打开方式,节目组的文案认真起来,文采飞扬秀到飞起。放眼望去,完全是满分作文的节奏:

    该片介绍文物进展飞快,每一个器物都在5分钟内完成精细有趣的解构和分析,中华上下五千年,被节目以时间线为节点由前向后压缩。为普及中国文化,节目组准备出四季节目。

    已经开播的前两季:

    第一季是新石器时代到战国。

    第二季是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

    未开播的后两季:

    第三季是唐五代宋辽金夏

    第四季是元明清

    看完前两季的朋友们都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等着后两季闪亮登场了。

    节目组只挑选了历史上最为特别最为珍贵的文物来展开讲述,经过大幅度压缩后,我们看到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文物是历史的余温,蕴藏着几千年之久的风土人情和审美哲学。它们历经漫长岁月,到达这里,带着斑驳的锈迹,和生命消逝后的回响。以器物之名,让我们得以一窥时间的浩荡和文明的源远流长。

    天下美器之繁多,又何止君王用器。被重创过的那些,破碎了的,我们只能徒增遗憾。但留下的这些我们应当,认识它们,倾听它们。

    虽然该片表面上看似卖萌皮中带秀,实则进行了非常严肃厚重的历史知识普及。以网络语言作为理解和展开的辅料,既增加趣味又不显枯燥,规避了纪录片动辄一个小时以上味同嚼蜡的叙述方式。这对中国文化的全民渗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央视节目组近几年的进步不容忽视,它抹平了庙堂与江湖的鸿沟,将镜头对准皇权后的劳苦大众,以草根的视角拉近了古今的距离。看多了皇家锦绣骄奢淫逸,谁不想了解了解自己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怎样过日子的呢?

    如今,央视爸爸已经为我们打破壁垒,国宝也已不再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那么还在等什么,走啊,去看看啊!

     2 ) 短评 - 第二季

    这一季讲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代表“中国之声”的40年前发掘的曾侯乙编钟,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还有非常高科技含量的宝贝,比如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长信宫灯,用棍子(此件展品是象牙)做算筹进行十进制的计数和运算,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的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太牛了。喜欢“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春水”的可爱的“说唱俑”。银带钩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长毋相忘”,让爱情誓言永伴腰间。“流行的云纹发挥了奇效,错金工艺醒目了升腾旋绕的云气”的博山炉展示出的海上仙山令人叹为观止。辛追夫人的狸猫纹漆食盘画着可爱的喵星人,“君幸食”,多么贴心。整件衣服一共只有49克的素纱单衣简直不要太美,恐怕是每个女人都想要的那份灵动和轻盈。“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吉利的占星话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锦护臂里。里耶秦简用近二十万个字让我们闻到了秦朝县城的生活气息。

     3 )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Every Treasure Tells a Story

    l 简介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介绍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该季展示的国宝,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对文明进行了展示,以更加包容、大气的视野和态度解读中华文明。同时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秉承着对文明包容、对文化新解的态度,继续构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解读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向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

    l 笔记

    01 鹰顶金冠饰:你好 我的对手

    高大的王帐聚集起草原最精锐的勇士,他们有着鹰的锐利与群狼的勇气。鹰冠俯视着汉子们狂热的面庞,锋利的鹰喙向南——草原之南,那里是匈奴子孙的马蹄终将踏足的地方。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与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02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

    春秋战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它带来了两千年前的月光,那场时光盛宴的宾客仿佛刚刚散去,衣襟上芷兰味儿的熏香还残存在指尖。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03 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集大成也者,金声与玉振之也”——《孟子》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太史公自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八音克谐,无相争伦,神人以和”——《尚书》

    04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

    木雕双头镇墓兽是楚墓镇墓兽造型中最为怪诞、最为壮观的一件,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被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双兽并犄,茸角杈桠生长。镇墓兽背向相连,头上长角,双眼睁大,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奇诡和自由。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05 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

    在湘川,画中人御龙飞行,褒衣博带随风而起。该文物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被认为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

    死生为昼夜。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06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07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

    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08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车马高152厘米,长225厘米,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曾经最威严的人间仪仗,化作驶入陵墓的悲壮行伍。陵墓之下,另一组车马整装待发,静候主人的魂灵。帝国沉埋,青铜剥蚀。从未启程的座驾,是否真的能够疾驰,到达远方。

    09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在正史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又浓缩于一片木简。三万七千多枚木简,就像一部秦朝县城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全景式展现了郡县制下,一个秦朝县城的管理和运行。

    10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

    玉,石之美,它们是等级的体现,也是生死的寄托。南越国,虽远在岭南,却和中原地区对玉的追逐一样浓烈。喝酒的玉杯,装饰的玉佩,还有护体聚魂的玉衣……岭南的君王也痴迷于每一方玉片中。纵使君王已故,玉亦随身。

    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11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

    这组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犹如丰碑,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

    石雕无声,荒野长吟。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他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12 五星出东方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发现大量织物。1号墓地8号墓中的男性贵族周身穿戴华贵的服饰,右臂旁的一枚方形护臂引人注目。这件护臂或许是中原王朝给精绝古国的馈赠,织锦的纹样间自右及左横列八个篆体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制至今。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13 四神纹玉铺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是四方的象征和守护者,四神纹是这个玉铺首承载的重要含义。它们若隐若现于云气纹中,如遨游在天际,天地相应的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追求灵动浪漫艺术风格的精美之作。

    玉石,大地的精华。当雕刻者把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雕刻在这块玉石上的时候,玉石又秉承了天象。也许古人把它们想象成天空之门的铺首,即使在眼前,我们也需要仰望,四神遨游的天际。这块蓝田玉上的四神安在。这是一片碧绿的天空,奔腾、飞翔、盘旋、静默的四神,指引着地上的方向,也望向天外的世界。

    14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

    熹平石经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可惜屡遭变故、四佚乡野,所幸历代有心人士不断在收集石经文字,让破碎重聚,以不忘汉人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存真的精神。

    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石头冷硬,自藏深意。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如今我们已经收集到8000多个熹平石经文字。一片一块,一字一句,等待破碎后的重聚。

    15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

    道家与儒家,中国两大思想体系。孔子与老子的会面,代表了这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就像两条河流,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汉代人把这个场景刻在砖石之上,至于兆域之中,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因铭记传承而绵延不断。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16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一位西汉宫廷女子,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她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体内的空腔,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诀窍。寻常的照明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

    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控制光亮,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17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

    轻薄通透,柔软神秘,素纱襌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但它透露出的朦胧的韵味,却一直在吸引着后人去追寻它的绝代芳华。整件衣服长1.28米,两袖通长1.9米,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一共只有49克。

    这些丝穿梭着经纬,也织就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在影响着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18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周而复始 如期而至

    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可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以稳定而准确的历法,建立农业文明基石。

    天上本没有刻度,看的人多了便划分出二十八星宿。

    木已腐朽,漆皮残存。时空,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太阳,不过这两千亿颗亮点中的一粒。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

    19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天下和平,社会气氛积极向上。长沙丞相家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盘子,它就是狸猫纹漆食盘。圆圆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尖尖的耳朵,与我们今天的家猫,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的出现,并不简单。

    狸猫纹漆食盘上,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君幸食”。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吃好喝好”。可爱的猫,简单的字,实用至上,兼顾美观。一个新兴国家的形象,跃然而出,原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猫,大大方方地栖息在贵族的餐盘上,呼吸着新时代的空气。

    20 算筹:运筹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商人用一到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它们的写法虽然不断变化,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方法却不曾中断。像文字那样,十进制也无处不在。

    这些看起来抽象的数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被中国人,用一些不起眼的小棍子——算筹,表示出来。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算筹来计数及运算。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 这套象牙算筹,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墓,共二十八枚,每枚直径0.4厘米,长13.5厘米,粗细均匀、长短划一。

    21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

    炉盖联想为山峰,跃龙托起炉盘,云气末梢凝固成了山石,这一切都被高处的猴子看在眼里。没有闹天宫的猴子在这尊博山炉上醒目了千年。

    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22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

    这枚银带钩藏着迷人的秘密,它出土于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婴儿。他们的约定刻在这带钩隐秘的地方,被淳于婴儿生生世世珍藏,在公历纪元开始前带入墓葬。公元后的两千零九年,我们发现了他们曾互道过的誓言:长毋相忘。

    “山无陵,江水为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期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23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叫犀尊,是一只酒壶。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24 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

    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演出即将进入高潮,我头往前伸,后背拉成一张弓,全身蓄力,腿部韧带受到拉扯,高高抬起,露出宽大扁平的脚底板,我正要瞬间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

    我的灵魂从未死去,它成为一个行业,一种思想,一门哲学,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25 铜奔马:天马行空

    1969年,在甘肃武威市区的一处夯土高台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墓室里排列着规模壮观的车马仪仗。仪仗全部采用青铜制作,包括武士17人、仆从28人、车舆14辆、牛1头、马39匹。战马的队列之中独有一匹逸群绝尘、迅疾如风,从各个角度观看,这匹马的造型都堪称完美。

    这是一匹特立独行的马,超越地表的队列,跃步踏上云端,它与飞鸟为伍。

    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l 短评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在这个极精彩的时代,古人以超越想象的智慧,留给我们超越想象的文物。一圈圈丰富多样、光辉灿烂的秦汉历史涟漪,穿透历史的波澜,在今天熠熠生辉。

    一钟双音,十二律,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醇厚悠扬,曾侯乙编钟奏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纪强音;帝国沉埋,青铜剥蚀,从未启程的座驾,秦始皇陵铜车马疾驰向灵魂的归宿;时间似光,生命如烛,从西汉启程跨越千年的历史,长信宫灯带给人们灵动的光亮;风乎舞雩,章服之美,素纱襌衣见证了历史的云想衣裳,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左手持鼓,右手握棒,头往前伸,后背弓起,击鼓说唱陶俑唱响了世界文化的雅俗共赏;逸群绝尘,迅疾如风,与飞鸟为伍,平步入青云,马踏飞燕见证了人类思想的天马行空。

    无数的光辉灿烂,无数的历久弥坚,只为在这一刻瞬息为永恒。

     4 ) 了解他们就是了解自己

    ·1.此节目主要属于文物类科普节目,适合所有年龄范围的人观看,但主要受众群体主要是少年和青年。文物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印记与多样的文化,只是他们都大多都默默陈列在各大博物馆里,少有人去关注、了解,但文物所蕴含着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百姓的生活与当时的审美、文化,这些内容理应被华夏儿女传承发扬。所以,《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样一部科普文物的纪录片就诞生了。提起科普文化类节目,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复杂、晦涩的内容,但这个节目的文案避免了使用专业性术语来介绍文物,而是用诙谐幽默却又能充分展现文物内涵以及历史背景的方式,加强传统文物与年轻人的交流沟通。文化底蕴是它严格遵守的核心,精简干练是它的风格,幽默内涵是它的特色,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大众接受,更迎合了年代青少年的口味。 ·2.节目的文案非常符合现代在冲浪的网友的说话方式,通俗来说就是–官方玩梗,像"Duang"、"确认过眼神"等网络流行语,在节目的文案中都有提到。节目文案优秀的原因不仅只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流行语,解读文物时对文物内涵的延伸也是发人深省,《说唱俑》中有一句话: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的确如此,想要别人笑,自己得先认真。可惜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节目背景音乐的使用也很用心,像《说唱俑》这一期,所配的背景音乐出自于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的配乐。前期陶俑介绍自己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背景音乐的旋律轻松欢快。中间部分介绍自己有身体上的疾病,背景音乐节奏缓慢而悲伤。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城市之光》中的盲女的眼睛复明了,流浪汉却锒铛入狱,陶俑虽然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但却身有残疾。两者贯通,更能使大众体会陶俑的内涵。 除了音乐和文案外,节目的特效也制作精良,《说唱俑》中的特效部分是动画,随着画面的不断推进,复杂精致的线条勾勒出了城外熙熙攘攘的市民,恢宏阔大的宫殿,殿前起舞、击鼓的舞蹈、音乐艺术家们,那是千年前古人文化生活的写照。 ·3.该节目每期的时长相对较短,大概在五分钟左右,属于短视频。在短时间内涵盖了文物知识与文化内涵,节目风格也能被观众认可,利用了大家碎片化的时间向大家传递信息。在近几年大火的几个视频软件上,抖音、快手、b站都主打短视频的播放,这类由央视制作的节目也受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各大长视频软件关注,播放平台广阔,可传播的范围也就更广。广大的传播范围加上广大的受众群体,能使节目热度更高,有利于提高现代人对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5 )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01:鹰顶金冠饰。WA因为对手,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变成更加强大的自己。 02:战国嵌错宴乐攻占纹铜壶,弋射(弋不射宿) 03:曾侯乙编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04:木雕双头镇墓兽 05:人物御龙帛画(招魂幡) 06:跪射俑 WA:再也等不到帝王来号令他们 07:战国商鞅方井 WA国家的升有了天下的度量。 08:秦始皇陵铜车马 WA怜我扶苏 09:里耶秦简 吴骚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冒名顶替了 10:越王玉 君子端方,温润如玉 11:马踏匈奴 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冠军侯 少年将军霍去病 23岁逝世 天妒英才 12: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WA丝缕的叠加构成锦缎,颜色的集合拼出画面与文字,美好的愿望,浓缩成千丝万缕,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里。 13:四神纹玉铺首 14:熹平石经 石头冷硬,自藏深意 15: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和世界相遇 16:素纱单衣 49g 17:长信宫灯 WA时间似光,生命如烛 18:二十八宿圆盘圭表 天行有常 周而复始 如期而至 是为天地之信 以利万民 生生不息 19:狸猫纹饰漆盘 君幸食 20:算筹 不觉明厉 21:错金铜博山炉 烟岚造境 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长毋相忘 不求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跨越千年的狗粮。 23: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WA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上。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24:击鼓说唱陶俑“俳优”WA自嘲是所有幽默中最安全的方式。 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的生命远比我的寿命长久。汉高祖的剑,飞将军的弓,卓文君的罗曼史。

     6 )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笔记整理

    第一集 鹰顶金冠饰 文案:你好 我的对手 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 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随之震动,仿佛展翅欲飞。 那时候,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则由他们的对手书写。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被称为“猃狁”,“猃”即长嘴狗的意思。他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然而从草原之王的视角来看,世界很可能更中原的记录不大相同。 游牧的草原相对于农耕的中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识。草原民族的饰物上,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它们在匍匐觅食,在互相咬斗,在伺机而动。而鹰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今天,当我们看着鹰顶金冠饰,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鹰顶金冠饰

    鹰顶金冠饰-简介 所属年代:战国时期

    馆藏地点:内蒙古博物馆 出土地点:鄂尔多斯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 于1972年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胡冠”。自战国赵武灵王效胡服骑射以后,胡冠传入中原,将冠上的雄鹰改为鹃尾,即赤雉长尾。这种冠饰应是武官所服。匈奴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兵将,可是这种鹰形金冠饰,应是匈奴王或酋长的冠饰。 此金冠通高7.3厘米、带长30厘米、重1394克。金冠饰分冠饰和冠带,冠饰呈半球体,其上浮周四只狼和四只盘角羊组成的咬斗图案。在半球体的冠顶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雄鹰,作俯视状。整个冠饰构成了雄鹰俯视狼羊咬斗的搏斗画面。金冠带由黄金铸成,冠带前部有上下两条,中间及其末端之间有榫卯插合连接,两端有榫卯与冠带前部相连接,组成圆形。冠带左右两边靠近人耳部分,每条的两端分别作成卧虎,盘角羊和卧马的浮雕图案,其他的主体部分饰绳索纹。 第四集 木雕双头镇墓兽 文案:天地一角 它叫镇墓兽,曾被放在墓穴中,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它双眼圆睁,它吐出舌头,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 木头上涂画鲜红的漆色,构成抽象纹路,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预示生命的开始,这些装潢都在暗示着这件文物产生于湿地气候的地区,诞生在楚国的大地。 楚,意为树丛、荆棘。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味,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份。 如今,楚人的形象,定格在一张窄窄的木片,定格在天地之间的角落。主人驾着马车经过一棵柳树,三个人兴冲冲地跑在前边,由于并没有采取透视画法,人物像是悬浮在半空,两只大雁飞过头顶,三个人向上望去,仿佛在交换着对天气的看法;黄狗追野猪,借着春季的响动,密切的朋友躲在树下说着悄悄话,谨慎,有人在听呢。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感遭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盈地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当中。马王堆漆棺,西汉初年,三百多只精灵盘坐云端,它扒开云雾端坐天际,露出婴儿的微笑;另外一只精灵张弓搭箭,瞄准远处;它仅仅捉住升腾的气流,左手向上托起,捧起云朵;这只做出体操般的动作,在云层间游动;云端上,一只孤独的精灵,演奏着思念的歌曲,远远地,它弹琴回应。 在古典时期,一个地区的气候,常常影响着人们的思惟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仍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斗同行。

    木雕双头镇墓兽

    木雕双头镇墓兽-简介 所属年代:战国时期

    馆藏地点:荆州博物馆 出土地点: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观1号墓 木雕双头镇墓兽由实心方木底座,兽和头部插两对成年鹿角组成。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至颈。鹿角向两翼张开,气势雄伟,增加了镇墓兽的神秘感。镇墓兽的造型,可能与身披熊皮,头套面具,执戈举盾, 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逐鬼怪的方相氏有关。 镇墓兽的头上安装鹿角或木制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种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护作用。 东周时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镇墓兽,应与他们对地府的认识有关。镇墓兽在楚地出现后,向外流传,后来各地都出现了镇墓神物,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第八集 秦始皇陵铜车马 文案:图谋远方 生命若走近边界,帝王也无力逾越,也许,制作一辆精美绝世的车马,才能驶向梦想的远方,拥有这辆车是否意味着不朽?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两乘青铜车马模型先后出土。一号铜车马是立乘车,也叫作“高车”,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甚至驭手也被细致刻画,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不计工本地用金属代替真实原型,诉说了始皇帝的勃勃野心,背倚死亡,图谋远方。 一号车高152厘米,长225厘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尺度令铜车马区别于陪葬系统的其他物象,虽然略显微缩,却不减精致。这辆车重量超过一吨,然而它并非凝固的雕塑,而是由三千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灵敏机械,数量庞大,形状各异的零件,挑战了金属铸造与组装的技艺。修长或大体量的构件采用空心铸造法,宽而薄的,则使用铸锻结合的工艺。复杂的组件,被分解成简单的元件单独制作,再通过活页、子母扣、销钉或纽环连接,合为整体。严密拼接的青铜车马再现了大秦制造的优良品质,让我们重温一颗充满理想的心。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自称始皇帝的嬴政意图制造完美的国家制度,设置由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通达天下的道路。秦朝高速公路、直道和驰道很快诞生,车轨距离的国家标准也随之出现。秦始皇沿着自己铺设的道路先后五次驾驭车队巡游疆土,他的生命终止在旅途,曾经最威严的人间仪仗,化作驶入陵墓的悲壮行伍,陵墓之下,另一组车马整装待发,静候主人的魂灵。 帝国沉埋,青铜剥蚀,从未启程的座驾是否真的能够疾驰,到达远方。

    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始皇陵铜车马-简介 所属年代:秦

    馆藏地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封土西侧

    类别:青铜器 秦铜车马,中国一级文物,1980年12月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封土西侧出土,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铜车马一组两乘,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经过近8年精心修复,1989年陈列展出。两乘铜车马一为“立车”,一为“安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 一号车车前驾四匹铜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车輢(车箱两旁人可以倚靠的木板)较低,四面敞露,车舆内竖立着一个高杠铜伞,伞下有一立姿御官俑,车上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一号车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又名高车。一号车虽然有伞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质上应该是兵车。蔡邕在《独断》中记述秦始皇法驾卤簿的车马仪仗时曾说:“又有戎立车以征伐”,说明了立车在皇帝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 二号车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由此可认定其为古代安车。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千克,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110厘米—114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青铜马车中,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的御官俑,跽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舆室的顶部罩着一面椭圆形的穹窿式篷盖,盖长178厘米、宽129.5厘米。舆底上铺有一面绘满几何纹的铜板,象征柔软的茵垫。车舆内外遍施精美纹饰,其中舆室屏蔽体和车盖以夔龙与凤鸟纹为主。舆的周边及前室的内外则饰以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 第九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文案: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2018年,一批国宝的数据复原工作正在进行中。里耶秦简,现藏于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这些木片看似不起眼,但模糊的文字却隐藏着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来自秦朝的一座县城。2002年6月,湖南湘西里耶古城一座古井里发现的三万七千四百余片秦简震惊世界。 “这片秦简上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字迹已经很不清晰了,它经过火烧过,水泡过,就很难再现它本身的这个原貌,但是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比如说多光谱的采集,可以把它很好地再浮现出来”。 “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虒。”两千两百年前的一户人家,户主郑不宝,享有爵位不更,他的妻子名叫有,两人还有一个未成年儿子造虒,当年他们生活在南阳里。现在这家人在这片木简上团圆。 “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的户口本,我还知道有一片更像身份证”。 “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23个字介绍了一位来自原邯郸韩审里的男子,他叫吴骚,皮肤有些黄,椭圆的脸,身高一米七左右。有了这块简,吴骚可以避免被冒名顶替,官员检查人口流通也有据可依,即使他的身体已成为尘埃,但木简还记得他的样子。 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国共有四十多个郡。地处洞庭郡的迁陵县并不起眼,这里的大小官员也很平凡,他们当年日复一日书写完成的官府文书,便是现在的里耶秦简。大部分的木简记载的是秦王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后的秦代,其纪元由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9年,一年都不少,记事详细到了月和日,大量的木简一枚便完整地记录了一件事,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浓缩于一片木简。三万七千多枚木简,就像是一部秦朝县城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有通邮,有行政建置,有买卖、算数和记事等,全景式展现了郡县制下一个秦朝县城的管理和运行。 始皇二十八年,迁陵县服役人的死亡率颇高,每六又六十三分之五个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的仓吏将祭祀剩下的一斗半酒卖给了城;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共有户数五万五千五百三十四户;甚至还有三片目前可见最早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在正史当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简介 所属年代:秦朝

    馆藏地点:里耶秦简博物馆 出土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秦简的整理结果已经证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书,更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 第十一集 霍去病墓石刻 文案:磐石之志 汉武帝茂陵不远处,便是名将霍去病的墓葬,形如祁连山。当年山上的石刻,气势依旧,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 一块整石浅刻的人,带着痛苦的表情,像一个问号。当求生存,或求生存而不可 得,一场战争无可避免。中原肥沃的土地吸引来了怪兽,表情透露着贪婪与凶残。羊已入兽口,弱肉强食。匈奴是西汉前期在北方草原上兴起的游牧民族。他们控制着西域,强悍的骑兵屡次进犯汉边界,这是令人畏惧的对手。 这匹隐在石头中的骏马,头上仰,作势跃起,就像公元前140年的汉朝,16岁的汉武帝刘彻即位,霍去病出生。汉朝刚刚建国62年,像一匹年轻的骏马,要跃上世界的舞台。体形粗壮的石人,掐着一只凶猛的野熊,昭示着战争的惊心动魄。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六天转战匈奴五部落,这位19岁的少年,孤身进入敌人的营帐,一个人,却仿佛拥有千军万马,让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归顺大汉。 一匹威武的战马,气宇轩昂,凛然难犯。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在地,右手持箭,左手握弓,垂死挣扎却无法动弹。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之后,霍去病一直打到翰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从此可以直面更辽阔的世界。司马迁形容这闪电般存在的生命:“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闪电耀眼,闪电短暂,公元前117年,23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石雕无声、荒野长吟。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它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霍去病墓石刻

    霍去病墓石刻-简介 中文名称:马踏匈奴

    所属年代:西汉 现存地点:陕西省兴平市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

    材质:花岗岩 霍去病墓石雕是一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群,存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系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石刻匠师所雕造。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18岁任剽姚校尉,受汉武帝重用,参加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后升任骠骑将军。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至元朔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五年之内,六次出击匈奴均获胜。汉武帝曾因他屡建奇功,为他修建宅第,他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千古名句。这位青年将军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特地在茂陵东面不远处,选定霍去病的墓址,建大冢似祁连山,来纪念元狩二年霍去病在河西战役中取得的关键性胜利。并令中府工匠为他雕刻巨型石人石兽置其墓前和墓上以表彰他的功勋。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 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野兽食羊、卧牛、人与熊、野猪、卧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两件。

    第十七集 素纱单衣 文案:云想衣裳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下葬,贴身侍女挑出她最喜爱的几件衣服,仔细叠好、封箱,放在她的棺木旁。 这一件是她的最爱,它没有衬里,轻薄,通透,柔软,神秘。可以想象,当辛追夫人,把它套在各种华服的最外面,华服上艳丽的纹饰在这层薄纱下,若隐若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宴饮聚会的焦点,这就是素纱单衣。 20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在创造这样的朦胧之美。直到今天,它透露出的韵味,一直吸引着后人去追寻它的绝代芳华。 “平肩,宽袖,直身,它不强调合体,但服装和人体之间有一种内空间,有空气在流动。”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一座汉代文化的宝藏。因为墓主人的贵妇身份,这里又好像是发生于地下的一场汉代服装秀。1972年到1974年,这里一共出土了数百件汉代丝织品和衣物。其中最令研究人员感到惊叹的就是素纱单衣了,但在地下埋藏了2000年后,蝉翼般清透的素纱单衣,已经非常脆弱。 今天的人们只能尝试通过复制来再现它起初的样貌。整件衣服长1.28米,两袖通长1.9米,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整件衣服一共只有49克。南京云锦研究所,正在第二次尝试复制。因为之前制作的复制品总是比素纱单衣要重。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素纱单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1.2旦,也就是说,制作素纱单衣的丝,每9000米只有11.2克,而今天最高级丝织物的纤度也要14旦左右。原来经过千年进化,现代的蚕越发健壮肥胖,吐出的丝也就粗了很多,蚕宝宝即使想瘦,却已经回不到当年细若游丝的身形了。 西汉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来的地方。这些丝穿梭着经纬,也织就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衣着会让人们找到自己,安安静静交叉的领子,直身的不合体的形制,让素纱单衣在穿着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随机的线条,这样的衣物并不捆绑着身体,相反,穿上它的人,神采可以随着衣裳起舞,自在地飞扬。 “它是自由的,人体在里面也是自由的,人洋洋洒洒的,很自在,很心定,我认为它是一种自由。”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然在影响着2000年后的中国人。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素纱褝衣

    素纱单衣-简介 中文名称: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馆藏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类别:织绣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墓主人的身份证实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几何纹绒圈锦为缘饰,其方孔纱的织物孔眼均匀,布满整个织物表面,织物密度稀疏,经线密度为每厘米58根,纬线密度为每厘米40根,因此素纱孔眼大,透光面积在75%以上,每平方米织物仅重12克,质地轻柔透亮。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整件素纱襌衣分量仅49克,不足一两。除去袖口和领口部分,其余重25克左右。

    第十九集 狸猫纹漆食盘 文案:漆盘上的喵星人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天下和平,社会气氛积极向上。长沙丞相家中出现了一种纹样独特的盘子,它,就是狸猫纹漆食盘。 圆圆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尖尖的耳朵,与我们今天的家猫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的出现并不简单。前爪稳稳落地,保持绝对的安静,两只耳朵竖起,进入警戒状态,尾巴高高翘起,预示着尚未驯服的野性。朱砂勾画双眼,目露凶光,说明它是个狠角色。猫,这种憨态可掬的形象,在汉代之前并不多见。比如西周时期的伯矩鬲,它的腹部装饰着牛头,看上去威严庄重。这种设计思路曾长期占据古典时代,力求表现拥有者的权威。但是一进入汉朝一切都改变了,经历过大分裂的国家刚刚从战乱中苏醒,他们所制造的器物无不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 狸猫纹漆盘上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君幸食,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吃好喝好。可爱的猫,简单的字,实用至上,兼顾美观,一个新兴国家的形象跃然而出。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猫,大大方方的栖息在贵族的餐盘上,呼吸着新时代的空气。 画面上正中央的女子就是狸猫纹漆盘的拥有者之一,辛追夫人。这张照片是根据科技手段复原的头像。她的生活可能并不快乐,丈夫在她青年时代去世,晚年又失去了儿子,本人也患有冠心病和胆结石。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狸猫纹所代表的长寿、安康,并未在辛追的人生里完全实现。但是,正是因为她的选择和使用,我们才得以见到如此圆润的弧度,黑红二色的和谐搭配,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绘画艺术,这三者完美结合于一方盘子上,呈现着一位汉代女子的小确幸。简单的祝福,可爱的喵星人,或许能让孤独的辛追夫人感到一丝温暖。在吃饭的时候想起家庭团圆的温馨时刻,“君幸食”三个字与用户直接对话,赋予餐具以人文关怀。 君幸食,请您吃得开心。我们也愿用同样的话,送给每一位热爱文物的观众,祝您每天都吃得开心,吃得舒坦。

    狸猫纹漆食盘

    狸猫纹漆食盘-简介 中文名称:彩绘猫纹漆盘

    馆藏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出土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

    类别:盛食器 规格:高6.2cm,口径27.5cm

    朝代:西汉 旋木胎,盘内黑漆地上画三猫一龟,类似近代写生线条。猫用红漆单线勾勒,内涂灰绿色漆,朱绘耳、须、口、眼、爪、牙和柔毛画面特别突出了猫大睁的双眼和长尾巴以及乌龟的长颈,形象颇为生动。三猫一龟的周围以红色和灰绿二色绘云纹。盘口沿朱绘几何图案。盘内云纹间隙处朱书“君幸食”,外底朱书“九升”和“轪侯家”。画面整体呈同心圆的形态向外扩展,构图讲究对称。 从盘内铭文“君幸食”可知,这是盛食之盘。“君幸食”是劝君进食之意。龟代表长寿,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祥瑞,与龙、凤、麟并称“四灵”。而狸纹作装饰并不多见。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驯狸捕鼠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西周以前的猫并非是受人喜欢的家猫,而是体大性猛的野猫,古代称之为狸。我国最早的驯狸捕鼠的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扬权》中有“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吕氏春秋》中有“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狸处堂而众鼠散。”记载的是驯狸捕鼠的情景。汉代时仍称猫为狸。《淮南子》记载:“譬尤雀之见鹊,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矣”、“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此类之推者也。”《说苑》(汉刘向著)就谈到养狸捕鼠,并称在民间买到捕鼠的“百钱之狸”是很容易的。从唐宋开始,驯化的狸被称为“狸猫”或“猫咪”之类,狸便成为民间普遍的家养动物了。猫与龟的组合,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第二十一集 错金铜博山炉 文案:烟云的计算 在富于动势的丘壑林泉之间,出没着警觉的虎、豹、猪等野兽,以及伺机捕获它们的猎人,而这一切都被身居高处的猴子看在眼里。两千年前的捕猎场景,被定格在了一只香炉上——错金铜博山炉,中山靖王的心爱之物。 创作者最终将炉盖联想为山峰的那一刻,便让这尊错金铜博山炉,在艺术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香炉通高约26厘米,底座三条镂空的跃龙,头上仰托起炉盘,炉身为豆形,炉盖被表达成了山峦。然后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在空白中诠释峰峦的边界?流行的云纹发挥了奇效,错金工艺醒目了升腾旋绕的云气,赋予整座山峰充盈的神秘感。如果仔细跟踪云气的动势,你会发现云和石头连贯为一体,也可认为云气的末梢凝固成了山石,或层层叠叠的怪石表面浮动着轻微的烟岚。而涌动在山脚下的,是云纹盘绕,还是海浪涌动,亦或为了营造两者皆可的错觉。良工巧匠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视觉处理,留给了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变成它的留白。 事实上,类似的意象组合在汉代艺术中比比皆是,我们缺乏西汉人对立体山峦设计动机的直接记载,不过后世人普遍相信与蓬莱三岛或昆仑仙山有关,在六朝以后的诗文里,人们习惯将山形的熏炉称为“博山炉”。 烟云溢出孔隙,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线条粗硬的动物们因烟云而跃然,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错金铜博山炉

    错金铜博山炉-简介 中文名称: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馆藏地点:河北博物院 出土地点: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

    类别:青铜错金器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香熏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通高26厘米,足径为9.7厘米,重3.4千克。属铜质、错金,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系分别铸造,用铁钉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随意开合,便于放取香薰料。通体满布错金纹饰。炉体饰纹饰自然流畅,金丝粗细得当,细的犹如毫发。 炉座圈足用细金丝错出卷云纹,座把透雕三条腾出波涛的蛟龙,蛟龙头部托住炉盘;炉盘上部和炉盖则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群山叠嶂,象征着海上的仙山、传说中的仙境——“博山”(故称“博山炉”;也有学者认为此处的博山纹饰并非象征仙山,而是以“尺木”为主源),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活泼机灵的小猴蹲坐在山峦高处或骑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们有的身背弓弩巡猎山间,有的或追逐逃窜的野猪,气氛紧张,几棵小树点缀其间,刻画出秀丽的自然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细部又使用错金勾勒渲染,云气纹线条圆转,与起伏的山峦相融合,富于灵动之气,使景物更显生意盎然;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香料点燃后,香烟从镂孔处袅袅而出,缭绕在山峦景物间,会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 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据该《发掘纪要》,这件博山炉放置在1号墓后室的小侧室中,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发掘队的专家推测此炉“大概是象征在沐浴时焚香用的”,并认为《西京杂记》所载汉代长安城(西汉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里巧匠所能够制造的“九层博山香炉”,或许同出土于刘胜墓的这件错金铜博山炉相类似。也有观点认为,该炉可能就是在长安制作或曾在长安皇宫中使用过。

    第二十二集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文案:闪烁腰间的誓言 这枚银带钩藏着迷人的秘密,它出土于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婴儿。他们的约定刻在这带钩隐秘的地方,被淳于婴儿生生世世珍藏,在公历纪元开始前带入墓葬。公元后的两千零九年,我们发现了他们曾互道过的誓言:长毋相忘。 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长毋相忘”的四字吉祥语。动人的情话安全地隐在钩身之间,看来这誓言不想昭告天下,也不会时常被提起,这是只属于它主人的情真意切。这种隐秘在汉王朝,尤其不同寻常。大多数汉朝人是不习惯含蓄的,他们把对美好的向往,情感的渴望,甚至是道德标准、社会秩序,化作吉祥语,写在显眼的地方。比如想寄予相思,他们便会在铜镜上写道:“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圣王,千秋万岁,长毋相忘”,一见到太阳,天下便也明亮,哪怕过了一千个秋天或是一万年,我们都不要忘记对方,他们刻下“诚信”的印章以示警醒。毫不掩饰的表达,对富贵的向往,也会强调下规则,或者是说说忧伤。就连带钩,这种起源于春秋,用来系腰带的日常挂钩,也被汉代人安放了足够多的想象力,绝不会因为小就甘愿低调。汉代带钩,材质纷繁,造型各异,以精美的动物造型居多,横可束衣带,竖可悬物件。 看这些乐舞俑欢乐的姿态,想象在彼时,满堂之坐,视钩各异的聚会中,大家欢聚,聚会宾客热烈的交流着各自五花八门的带钩珍藏。相比之下,淳于婴儿的这枚小带钩,外貌实在算不上突出。钩首是一个简化的龙头,有着鼓鼓的眼睛,挺立的双耳,钩身装饰着汉代独有的典型云纹,云纹处有鎏金。不同于汉代人纯粹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宫里的爱情誓言,被这带钩普通的外表完全隐藏。不求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企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长毋相忘银带钩

    长毋相忘银带钩-简介 出土地点:大云山汉墓

    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院 规格:长3.7cm、高1.8cm

    朝代:西汉 大云山汉墓墓主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汉书》中对刘非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行:“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两年立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气(古时指代力气雄武),上书自请撃吴。景帝赐非将军印,撃吴。吴已破,徙王江都,治故吴国,以军功赐天子旗。元光中,匈奴大入汉边,非上书愿撃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二十七年薨,子建嗣。” 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其人骁勇善战,被封王至江都,管理以前的吴国(包括江苏、安徽的淮河南部、浙江绍兴、江西一带),并因战功获得天子赐予的旌旗。 而“长毋相忘”银带钩,出土于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墓主人是刘非的一个妃子--淳于婴儿。据墓中出土的铭文器物考证,墓主淳于氏仅为江都王第三等级的妃嫔。 “长毋相忘”银带钩,器长3.7cm、高1.8cm,钩体为龙首形,钩身错金,图案为流畅的圆涡形云气纹。普通带钩都是整体结构,中间分不开,而这个带钩整器能够沿着中线左右分开,分成大小相同的两半,也可以利用内侧铆钉扣紧,合成一钩。榫卯扣合,银带钩的内侧刻着铭文,凸面阳文、凹面阴文,铭文是一句两千年前的定情誓言“长毋相忘”,字体为小篆。钩钮底部使用不同金属铸造出三个同心圆,寓意“永结同心”。

    第二十三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文案:万物有灵犀 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叫犀尊,是一只酒壶。它的臀部隆起,尾巴弯成一个挂钩。倒酒时,扣住挂钩,借助杠杆原理,以蹄子为支点,撬动整体,酒从嘴边的流管倒出。背部的小盖是容器的入口,又恰似犀牛的背囊,颈部层层褶皱,头上两根犄角,凹陷的眼窝里,黑料镶嵌成小眼珠,骨骼、肌肉,层次分明,焕发生机,四只蹄子落地平稳,每只三根脚趾,可见制作者曾近距离仔细观察过犀牛。 金丝银线,把雨林中的雾气变成凹凸的云纹,包裹着毛发刻进犀牛表皮,闪耀着大自然中肉眼无法察觉的光彩。错金银工艺在铜器表面錾槽, 镶嵌金银, 再用厝石打磨,创造出华美而装饰味浓郁的图案。弩机上,飞鸟、蛇、鹿、虎、猪,20多只动物,轮廓细如发丝。朝天鼻,金条纹,长尾巴,突显出虎的身姿。繁复的工艺,恒久的材料,凝固人与自然的默契,百态丛生的真实动物,聚集一堂,揽括生命美好。 久远的时空里,无数生命来过又离去,而后地球上出现人类。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三千多年前,犀牛足迹遍及华夏。可以想象,那时北半球温暖湿润,草木丰美。商王猎获犀牛,契刻在甲骨上,有孕不捕,小兽不捕,按规范捕得猎物记作“获”。两千多年前,汉代人在外邦朝贡的珍奇中,偶尔能够看到犀牛的真容,它们的原型今天被称为苏门答腊犀牛,它在犀牛家族里体型最小,胆子也小,不爱争地盘。西汉以后,地球转冷,加上人类活动频繁,敦厚的苏门犀被迫迁徙,如今仅仅零星生活在热带雨林和沼泽中。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错金云纹青铜犀尊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简介 出土地点:陕西省兴平县豆马村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类别:青铜器

    朝代:西汉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为西汉时期铜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形象。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握住犀尾轻轻抬起时,腹腔内的酒液便从圆管流出。犀尊身上花纹是用黄金和白银的细丝(或细片)镶嵌而成。工艺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7 ) 观后

    1. 第二季,时间来到秦汉,文物精致程度飞跃。同时看得出来,应该预算也多了,后期给力,特效值钱。 2.文案仍是最大亮点。稳中带皮,皮中带泪。一言以蔽之,顶级。 3.表现手法越发灵活。编钟一集甚至没加解说,只是放了一遍多年前的录音实况,就足以把人听哭。时间、文化的力量,远胜千言万语。 4.这片子应该拍1万集。 5.如果说2000年前的东西和现在我的工作有啥联系.....汉代的青铜器上的错金工艺,还有个名字。 叫大马士革法。

     8 ) 国宝说了什么

    1.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 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饰品往往以动物为主题。由于没有文字其历史一直是由中原民族书写的,草原之王的饰品为历史提供了新视角,不同文明的最终融合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性。 2.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博物院) 一边是战争,一边是宴乐。最冲突的交织才是最真实的历史。 3.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随州市境内的随国/曾国国君乙墓中出土,首批禁止出境展出文物。 4.木雕双头镇墓兽(荆州博物馆) 楚人的艺术品多体现自然,是深沉文化中最自由的那个部分。 5.人物御龙帛画(湖南省博物馆) 目前发现最早的帛画,与西汉著名的“T型帛画”同为引魂幡,代表了楚人的生死观念。“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影响了后世千年。 6.跪射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形态逼真、目光如炬。 7.战国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 测量粮食的器具,也是容量单位,统一了度量衡(长度、体积、重量),也统一了万民的国家归属感。 8.秦始皇陵铜马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陵一号铜车马,1:2完美复刻,展现了秦朝高超的铸造与组装工艺。 9.里耶秦简(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 郡县制下,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政府公文记录,3万多枚木简、20多万字记录了大秦帝国一个普通县的方方面面。 10.南越汉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国是秦汉帝国的南土;南越汉玉展现了玉器巅峰水准,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敛玉以慰其灵。 11.霍去病墓石刻(咸阳市兴平市茂陵博物馆) 英雄少年。 12.五星出东方锦护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 精绝古城出土的中院织锦,展现了当时最高超的丝绸制造工艺,经线纬线叠加,极难复制。 13.四神纹玉铺首(咸阳市兴平市茂陵博物馆) 蓝田玉,铺首衔环常用作大门上的门环,四神为青龙(东)、白虎(西)、玄武(北)、朱雀(南)。 14.熹平石经(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现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石经原本共46块、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共20多万字;石经也是汉隶顶峰之作,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15.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椁上的石刻艺术品,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的常见题材。 16.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院) 唯一已发现的人型釭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高科技”。 17.素纱单衣(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墓)中出土,整件衣服只有49g。现代的蚕吐不出那么细的丝咯。 18.二十八宿圆盘圭表(阜阳市博物馆) 固定的角度,天体的坐标,记录行星位置,舒建宁积累数据、改进工具。以天文定历法,二十四节气,月亮历法19年7闰。 19.狸猫纹漆食盘(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出土,盘上写着“君幸食”(吃好喝好),超级萌!。 20.象牙算筹(陕西历史博物馆) 纵5,横1,多大的数字都可以用算筹表示出来,计算出来,张良运“筹”帷幄之中。虽逐渐被算盘等工具代替,十进制却一直成为我们计算事物的方式。 21.错金铜博山炉(河北博物院) 博山炉代指山形的香炉。中山靖王的心爱之物,宛如立体山峦一般。 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南京博物院) 带钩起源于春秋,用来系腰带的日常挂钩;藏于带钩内的爱情誓言令人感叹。 23.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中国国家博物馆) 尊是酒壶,错金银工艺在铜器表面镶嵌金银再打磨。 24.击鼓说唱俑(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 25.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中国旅游标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

     短评

    好看!太好看了!央视爸爸太用心了!第二集曾侯乙编钟,不夸张,我听哭了!

    6分钟前
    • 做兔子还是做人
    • 力荐

    25集根本不够看啊,这个节目为什么不火??比国家宝藏好看啊

    7分钟前
    • ceci🍰
    • 力荐

    央视牛逼!!

    11分钟前
    • 小熊YES
    • 力荐

    已查收√

    16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力荐

    五星是我的态度,是对国宝的尊重,也是向国宝发掘者和守护者致敬。这个系列拍的很不错,文案新颖有趣,曾侯乙编钟那集大赞,看的热泪盈眶

    17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力荐

    做得很用心,收获很多。擅自解读和发散的部分不要也罢。

    22分钟前
    • Anamnesis
    • 推荐

    电脑看了一遍,又用iPad 搭配耳机又看了一遍。一旦央视卖起萌来,就没有其他卫视什么事了。

    25分钟前
    • 林南阡
    • 力荐

    被第一集的蜜汁人偶画风萌翻了,竟然是手偶!天哪,每集画风还都不带重样的

    26分钟前
    • F
    • 力荐

    第二季终于出啦,曾侯乙编钟真的QAQ

    27分钟前
    • 不懂
    • 力荐

    「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 第1集竟然惊现《动物世界》片头曲……深夜入睡,早上醒来听完李健歌曲《贝尔加湖畔》继续看第11集,解说词刚好提及【瀚海/贝尔加湖畔】,真让我惊喜的巧合……25集又看完了,对曾经在历史书、影视作品等“见”过的某些古文物有了更多的了解。-11112

    3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已查收(比心),第二季特效更多了啊,太萌了!文案一如既往好评,曾侯乙编钟那集真的是让国宝发声啊。第一集听到沈腾的“你过来啊”配上动画笑疯了

    35分钟前
    • kokkkko
    • 力荐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南门立木。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敛玉,以慰其灵。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君子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君幸食。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行,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37分钟前
    • ||:da da da:||
    • 力荐

    影像一流,解说做作~

    38分钟前
    • 王卡
    • 推荐

    哈哈哈也是够皮了。文物与文案都满分。

    43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也许是时间将器物雕琢出了灵魂,也许是它本身吧,很喜欢央视这个纪录片

    48分钟前
    • 顾一
    • 力荐

    没有走下坡路!要一直坚挺吖!ps:给文案跪了。pps:旁白的声音,真是醉人吖!

    49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力荐

    看了第一集就忍不住来夸赞 文案依旧牛 还多了点可爱 娱乐和文化融合地恰如其分

    51分钟前
    • 往事都随风
    • 力荐

    两千年前的爱情,淳于婴儿将不想昭告天下也不时常提起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誓言带进坟墓,长毋相忘。一个简单小巧的玉带钩竟有这样的心思。

    56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力荐

    你过来鸭!!!

    57分钟前
    • Roseanne
    • 力荐

    赞爆!文案狗膜拜中!

    1小时前
    • 不语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