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爱你,西蒙

    爱你,西蒙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8

    主演:尼克·罗宾森,詹妮弗·加纳,乔什·杜哈明,小豪尔赫·兰登伯格,凯瑟琳·兰福德,亚历山德拉·希普,洛根·米勒,凯南·朗斯代尔,特丽莎·贝特曼,托尼·海尔,娜塔莎·罗斯韦尔,迈尔斯·赫尔泽,乔伊·保罗瑞,克拉克·穆尔,德鲁·斯塔基,麦肯兹·林茨,卡萨迪·麦克林西,艾莉克斯·斯甘巴蒂,贾米拉·汤普森,艾米丽·乔丹,帕特里克·多诺霍,特雷勒·希尔,泰勒·切斯,哈龙·汗,约书亚·米克尔,尼古拉斯·斯塔格尔,南茜·德·梅奥,克里斯蒂安·奥乔·梅菲尔德,钱特尔·D·克里斯托弗,曼迪·法森,菲利普·科文,罗比·罗杰斯 

    导演:格里格·伯兰蒂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东北插班生

    • HD

      食梦者

    • HD中字

      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

    • 更新至第01集

      扫黑·决不放弃

    • HD中字

      谋杀穆巴拉克

    • 1080P

      为什么是他?

    • 国语中字

      武林外传

    • HD

      哥,你好

     剧照

    爱你,西蒙 剧照 NO.1爱你,西蒙 剧照 NO.2爱你,西蒙 剧照 NO.3爱你,西蒙 剧照 NO.4爱你,西蒙 剧照 NO.5爱你,西蒙 剧照 NO.6爱你,西蒙 剧照 NO.16爱你,西蒙 剧照 NO.17爱你,西蒙 剧照 NO.18爱你,西蒙 剧照 NO.19爱你,西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一个17岁的高中生「赛门」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複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赛门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LGBT电影里的“normal”和“gay”

    《爱你,西蒙》发生的背景更接近现在的西方社会,所以剧情里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社会阻碍和悲壮感,我买票的时候看到归类写的是喜剧,结果还是看得又哭又笑的~

    剧情不多啰嗦,以男主Simon的出柜经历和猜神秘笔友Blue的真实身份串起来,中间穿插了一些主流青春电影常见狗血,什么A以为B喜欢C结果B喜欢A之类的,Simon被同学向全校出柜,然后接纳自己并且勇敢向神秘笔友求爱,最后大家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补充几个难忘的情节:(因为太现代社会了,忍不住一直想到自己看的酷儿理论……)

    ##

    一开始Simon以笔名和Blue通邮件的时候互相问是怎么知道自己性取向的,Blue说 :“《权力的游戏》热播的时候,其他男生都盯着龙母的胸看,我却爱上了琼恩雪诺。”

    Simon 回信说:“琼恩雪诺对于性取向觉醒是个好选择呢~~”

    ##

    Simon在思考出柜的时候内心想法很丰富:为什么异性恋不要出柜啊?然后脑补了他异性恋朋友向家人出柜的场景。

    电影表现得很明显,他真正害怕的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而是出柜意味着要公开宣告自己的身份,正是这点让他感到不安。他知道爱着他的家人和朋友会接受他,但他本能地害怕生活发生改变。

    他甚至对同校的Ethan感到嫉妒,因为Ethan本来就“看起来gay”,不需要出柜大家就都知道的,所以在Ethan出柜前后其实大家对待他没什么变化。而他自己呢?如他所说的,看起来和大家一样,有着完美的正常生活,除了性取向这个巨大的秘密。

    电影为了表现Simon的外貌打扮和举止都很“正常”和“直男”,还让Simon的青梅Leah暗恋他……好的,我们都知道Simon一点也不“gay”了……(摊手,青春电影的必备狗血)

    Simon这样不主动说别人就不知道他性取向的性少数人群很多,可以说是或主动或被动的“深柜”了。

    我一直忍不住想到身边人也会用“xx很姬”这样的语式。在看我导师采访gay/lesbian studies领域大牛Mother Camp作者的文章时,她说femme必须要一直证明自己,让自己be a legible lebian;而butch的姬气十足,却一定会挑战(confront)公众对normal的认知从而遭到歧视等对待。

    大概是,不够gay的人担心自己gay气不明显,“gay气”足的人则或多或少会生活得艰难吧。

    Simon的gay达在猜谁是blue时屡屡失灵,gay达文化似乎容易让大家觉得性取向能被“看”到,所谓见一个人前几面就能猜测出性取向只适用于非常少的人。

    除了少数打扮举止明显的人以外,性取向本来就不是一个肉眼能辨别的东西对大多数性少数人群来说,性取向必须要以告知的方式才能变得明确。

    而这种告知(也就是我们说的出柜)往往是具有冲击性的,而且出柜要对不同的人出很多次,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出柜场景累积发生了7次,Simon出柜了6次,Blue在结尾也出柜了。

    ##

    Simon和身边的朋友们一样,穿着不怎么鲜艳的衣服,喝着连锁品牌的冰咖啡,过着很“直人”的生活。虽然很“大众”,但他内心也有彩虹情节,也想过gay lifestyle。

    比如他安慰自己说等大学要去加州,要“be out and proud”,然后脑补了自己在加州的大学宿舍和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同学们一起伴着彩虹旗载歌载舞……然后他自言自语:“恩,可能不要那么gay……”

    无论是Simon眼里的作为形容词的“gay”,还是别人眼里的,一旦“你很gay”和“你很man”“你好娘”的论述出现,就意味着说的人心理对“gay” “man” “娘”有了一套(刻板)印象。

    当Simon想象自己“out and proud”的大学生活时,其实他在想象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gay形象:对大家出柜,衣着时尚有品位,举止谈吐自信,对生活态度积极,敢于挑战传统和规范。

    他一边想要做真正的自我,一边又不确定这样的gay lifestyle是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觉得身份从直人变成gay的话,自己也要有些变化。(后来他被出柜后在家选衣服的时候还纠结了一会)

    而这种对于gay的形象塑造也其实一直在被批判。

    在各国gay的平权路上,往往不止伴随着为性少数争取权利,在有的社会对有些人来说歧视反而会加重。

    比如对性别气质的歧视(男性气质的gay看不起他们认为娘娘腔的gay),比如对社会阶级的歧视(精英gay看不起money boy)。

    有没有发现,这种圈子内歧视链的生成,无论哪个性取向都有?

    这样的观念在国内城市其实也有,比如一个“合格的gay”要至少中产阶级,健身有肌肉,有品位,不能太“娘”……总之,一方面要和直人不一样,但一方面又有和主流相似的阶级观。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要完全脱离主流本身就是个误区。就算你认为自己够小众够反主流,你可能还是无意识地在遵从和加固其他社会主流规范。真正的反规范反霸权,应该是全面的。

    ##

    Simon和家人出柜后,他的妈妈、妹妹、爸爸都接受了他。

    他的妈妈说:“你还是你。”

    平时没心没肺开些恐同玩笑的爸爸问他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性取向的,他说13岁。爸爸说:“已经4年了,这4年我都在和你开愚蠢的玩笑,对不起。我不会去改变你的任何东西,我爱你。”

    然后他爸爸就开开心心说嘿下载Grindr吧~ 我知道那是啥,facebook for gay people~

    在Simon和家人出柜时,别说性行为了,他还没和同性谈过恋爱。

    与许多现代青少年一样,他出柜的方式是表达“我是同性恋,我爱同性”(who I am),而不是说表达性行为。 这是出柜奇妙的地方,因为你们虽然是在谈论性取向,但去掉性的那部分。

    在出柜的时刻,同性恋以一种身份被表达出来,而非行为。 也因为这个是前提,出柜才成立。

    这也是出柜在国内为什么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出柜这个概念在国内不适用,觉得同性恋在国内没当成一种身份而认知(要不要成为一种身份也是争议)。

    ##

    最后,害怕自己too gay的Simon还是坐上了gay gay 的摩天轮 (开玩笑),高调告诉全校自己在找Blue。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不够浪漫,不够文艺,或者不够现实。看完电影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对这个电影的批判,有人认为这部电影过于庸俗和主流,甚至有人批判这部电影在迎合异性恋主流的品位审美。

    有趣的是,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LGBT/酷儿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否一定要“非主流”,要小众,要 transgressive(反潮流)/ anti-normative(反规范)?要和主流异性恋电影拉开距离?

    电影间接表达了Simon对于自己在不在“gay籍”的焦虑,和最后的释然:

    我不需要变得和主流不一样去当gay。我还是一样穿着简单的衣服,喝着连锁品牌的咖啡,和朋友在车里扯谈,同时,我也可以是个gay,和男朋友谈甜蜜的恋爱(撒狗粮)。

    “I'm just like you.”

    这个“你”,是直人,是Blue,是gay,是所有性取向。

    与其说《爱你,西蒙》的青春狗血和傻白甜是在贴合直人品位,不如说它在和你强调“直人”和“LGBT”之间的差别本来就是无意义的。

    一个gay可能会像Ethan一样明显到不需要出柜人就在柜子外,或者像Simon或者Blue一样不明显身边最好的朋友都看不出来,不代表他们哪个就“更gay”,哪个就更“直人”。

    你不可能会too gay,因为首先,gay没有什么对生活方式的规定。being gay 更不是要以直人为标准对比去和直人“不一样”。

    任何一部试图去塑造“gay”,甚至定义“queer”形象的电影,无论本意好坏都是耍流氓。而作为观众,也不应该去定义LGBT、酷儿电影应该是啥样。

    我蛮开心《爱你,西蒙》出现的,它是一部相对轻松的喜剧,笑点多,适合携家人观看。(可惜国内不能在电影院看)

    就像任何题材一样,一个LGBT题材的电影可以悲情,可以文艺,可以轻松,可以商业。

    如果一个LGBT电影里主流元素多,我们就说它“不够LGBT", 说它“迎合直人”,那就等于我们在把直人当做一个标准和LGBT对比,甚至在塑造LGBT电影的固定形象。可这本来就该是多样化的。

    公号链接:

    //mp.weixin.qq.com/s/YZAydiUc85E0kMI4HL_ZAQ

     2 ) 幸亏这是一部gay片

    这是一部让我愿意忽略缺点而只想支持下的作品。

    很多天前写完,那时暗暗期盼的, 是趁着所剩不多的热度,在更闭塞些的地方,说点开明的话。写得再不好,也尚有可能照亮一两个人。那该多好,可惜被拖到了今天。


    (有一些不指名道姓的剧透)

    今年还没有哪部同志电影的受关注度与受欢迎度,能有《爱你,西蒙》高。

    在国外上映后,一波接一波的好评不断流出。

    对电影本身,少不了各式溢美之词。

    对它之于同志电影甚至非主流电影的意义,又另有一番情感在。

    可以这么说,假如这是一部关于异性恋的青春片,恐怕不会有那么多光芒

    很多电影人都对它爱不释手,纷纷在自己的老家包场,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看到。

    譬如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克里斯汀·贝尔(《冰雪奇缘》)。

    这当然也少不了马特·波莫(《妙贼警探》)、杰西·泰勒·弗格森(《摩登家庭》)等等。

    而导演格里格·伯兰蒂与丈夫罗比·罗杰斯(饰演教练),演员詹妮弗·加纳(饰演西蒙母亲)也前去接力。

    没办法,看《爱你,西蒙》,就像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轻松愉快地享用一份甜品

    偶尔有点黑巧克力的清苦,马上就被高浓度的甜给遮过去。

    说白了,这是一部基调轻快的青春片

    17岁的西蒙,生在一个美满的中产阶级家庭里,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天天钻研厨艺的可爱妹妹。

    在外头,有三个死党。丽雅、尼克在幼儿园就认识了,艾比这转校生则是几月前结交的。

    每天西蒙都会开车载他们上学,一起买冰咖啡,一起吃华夫饼。

    距离毕业还有208天,这样的日子仿佛可以一直笑着闹着循环下去。

    但既然是生活,就必然有风波

    就跟三个朋友一样,西蒙也面临着情感难题。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喜欢的是同性

    伪装的面具不是戴不了,只是日子久了,总会幻想着摘下的畅快。

    而这就意味着现状的改变

    对他而言,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做好失去的准备,想好弥补破损的办法。

    反正毕业在即,拖一天就是一天。

    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往往让你措手不及

    西蒙才在小范围出柜,就突然在大范围“被出柜”。

    电影用了摩天轮这个形象的比喻。一时在高处,转眼就在最低处。

    但就像其他明丽的青春片,《爱你,西蒙》很快就把这段插曲变作绝地反弹的工具。

    而且,在短暂的苦涩过后,持续加大糖分,让所有人都为结局感到狂喜。

    回想电影一开始,就有西蒙的独白,“我和你一样,有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

    但纵观全片就会明白,这种“普通”,在另一个层面意味着“无风无浪”

    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在他这里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他有着最理想的出柜环境

    家里人哪怕惊诧,却都能包容与理解。

    母亲说,“你还是你”。

    父亲只是自责,怎么4年了,都没发现儿子有心理负担。

    当有人在学校公然羞辱,副校长、老师与陌生同学都出面力挺。

    几个死党更不用说,哪怕西蒙为了隐瞒秘密而犯下大错,依然不离不弃。

    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舒服,会不经意地微笑,是因为它美好得近乎一个童话

    这童话不是强扭的瓜,它只是水到渠成地,让一切美好下去。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对于心理细微的变化,必须有精妙的洞察

    《爱你,西蒙》依托的原著《西蒙和他的出柜日志》,就有这样的功底。

    作者贝琪·艾柏塔利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诊治对象主要是青少年。

    而且,她还在一个支持对性别认同存在疑惑的孩子的团体里,当了7年领导。

    跟这些孩子的接触,让她对这些隐秘情感、压抑心理都有了切身的理解。

    于是在这部小说处女作里,她对西蒙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极其贴切。

    就像是面对一只雏鸟,总怕任何不当的声响都会吓到它。

    而电影的主创团队完好地抓住了这份细腻与温柔,并通过幽默、反转等可爱的手段,发扬光大。

    最终,无论从哪方面看,《爱你,西蒙》本质上都是一部好电影

    放到青春片、爱情片等类型片范畴,那都是堪称技艺娴熟、情感酣畅的范本。

    但是,你还是可以迅速找到它的不足。

    高甜的“童话”故事,意味着迎合大众的俗套,以及避无可避的失真

    只不过,有个现象很神奇。

    《爱你,西蒙》越俗套,就越高明;越失真,就越感人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影。

    不是说同性恋就有多么特殊化。

    而是说,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对这些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人群而言,就是奢侈品

    对此,西蒙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出柜,还因为觉得“不公平”,毕竟只有同性恋才需要这样做。

    于是他幻想了一段只有异性恋才需要出柜的场景。

    这个设身处地的段落,非常巧妙地四两拨千斤。

    那既然是奢侈品,西蒙们的争取必然要困难些,而所得到的,就格外珍贵

    也可以说,电影能有这么慈悲、宽容的处理,也更需要勇气与胸襟

    与此同时,《爱你,西蒙》也跟《断背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电影一样,“去同志化”了。

    也就是说,不只是同志,才能在电影当中感受到共振。

    须知电影当中的情感、挣扎与价值观,是能够套用到所有人身上的。

    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电影还以同志作为主角,那真是了不起的。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很多优秀的同志电影,尤其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都是文艺的,悲情的

    《断背山》不用说,两件衬衫就能看哭人。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终归有些人,用遗憾逼着你成长。

    《每分钟120击》,从时代背景开始就是悲怆的。

    中国也有,《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蓝宇》……清一色的伤怀基调。

    可这些电影是伟大的。

    在平权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用悲鸣,去抚平同类人的孤寂,去呼唤主流社会的关注

    而《爱你,西蒙》不需要去痛哭,去咆哮,去斗争,才能迎来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幸福的可能。

    它就像是实现平权后的幸运儿,在同样明媚的青春岁月里,讲述所有人大同小异的悲欢

    让人忽然发现,它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这是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第一部以青少年同志为主角的电影

    从某种程度上,也宣示着同志角色与同性感情进入到主流叙述中

    有了这些附加的积极意义,《爱你,西蒙》这份甜品,就成了一个象征。

    甜,以及大众对甜的接纳度,就成了比甜品更重要的存在。

    总而言之,它用最“俗套”的方式“另辟蹊径”

    而这,注定了它能以“黑马”的姿态,走到影迷心中甚至影史当中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必惊讶甚至需要歌颂这类加了“同志”标签的电影。

    因为,它们“普通”得就跟其他电影一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3 ) Love Simon: 爱你的“陈词滥调”

    本日记隶属于 2018 随影随行院线观影写作计划,计划详情请点击这里,所含文章列表,请点击这里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若感兴趣,请私信
    ------

    如果说去年的《伯德小姐》是一部现代美国女生视角的小品,那么《爱你,西蒙》就是现代美国男生青年的爱情宣言;只不过《爱》更为简单直接,它没有故乡情结,母女羁绊,没有“大城市”“小乡镇”的企图心对比。它有的,就是直率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同志高中生的爱情故事。我们无法想象《伯德小姐》的发生地从萨克拉门托变成棕榈泉,但我们可以把西蒙变成皮特,变成杰瑞,变成身边的朋友,甚至代入自己。

    如果说去年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展现了八十年代南欧风情的男同故事,细腻地描绘了懵懂男生的憧憬与自我认同,那么《爱你,西蒙》就是2018年3月的北美自由派主流的同性青年爱情观。主流并不是指数量上的绝对,也不是指意识形态上优势;主流是一种被青年人普遍接受的同性爱情观。少了时代背景的限制,《爱》显得更为普通大众。它真诚的以男青年学生身份,在大银幕上展现了同性爱情的另一维度:没有苦大仇深,没有环境的不解,没有悲惨的结局,没有艾滋的环绕,有的只是青春期恋爱(puppy love)的小事两三件。

    但是,直率与真诚,并不等同于真实。

    这部以十七岁高中生西蒙,通过网络和另一位代号为“蓝”的柜中男生邮件交流,而产生爱慕,最终更为清晰认识自己的爱情喜剧小品,充满了陈词滥调和一定的“政治正确”:古怪呆瓜的校长,大嗓门的黑人女老师,古灵精怪的妹妹,包容但却埋在鼓里的父母,两白两黑两男两女的友谊小团体…故事情节中的反转,结尾的恍然大悟,掐着时间高潮结尾的叙事节奏,都不甚新鲜。但有着丰富电视剧经验的导演伯兰蒂,却把如此套路的背景和故事和盘托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巧合意图,甚至用片段自嘲的方式来告诉观众某些政治影射。而这些陈词滥调,经由充满活力的学生说出,反而稀释了那些“做作”“讨巧”而变成了一种幽默的调剂。

    比如在万圣节化妆派对上,就有着担心自己政治遗产被川普破坏的,穿着夏威夷衬衫带着花圈的退休版奥巴马;在面对爱情拷问时,西蒙(白人)对尼克(非裔美国人)直言所说的自己不喜欢艾比(非裔美国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是黑人;在车上找寻《柠檬水》(碧昂斯)专辑但找不到…

    这种调剂和套路背景,没有令观众反感的原因,除了受众明确(自由派年轻人,LGBTQI+群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同性爱情套路上的翻新与突破。

    最为直接的突破有在大荧幕上,以学生男同身份作为主人公背景的亲吻和爱情探索。虽然同性题材,相比以往,已然有了大幅度的自由度和接受度,但是以学生背景,并且作为主人公直面探讨的还是极为少数。这种程度上的突破,不亚于在《威尔和格蕾丝》中所说的“小荧幕男同绝对主角第一吻”。当然,这并不是说《爱》是独一家,但是大面积商业院线直铺受众,并且跳脱了同志欺凌甚至被压迫的主题,绝对正常化最大限度缩压背景的学生视角,《爱》无疑做出了现在好莱坞的明确表态。因为商业院线商业影片的背景,让它不得不考虑整个宣发时的市场影响和公司品牌。

    更为关键的突破在于同性题材表达方式和表达维度的改变。随着社会运动的发展,同性,尤其在欧美国家青少年眼中,不再被视为绝对的异类。虽然描述同性运动和同性压抑的主题依然占据影视主流,但有越来越多的作品从“自我压抑”“环境压抑”的视角,变成了“自我正常化”“融入环境/环境接受的困境”;而《爱》则进一步跳过了身份认知的角度,变成了“出柜权力”的身份肯定。

    简而言之,《爱》中的环境阻力和自我阻力是有的但是是被弱化的,它强调的是,作为同志,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环境压力被出柜。由于弱化了同性题材中最为关键的身份与环境冲突,于是如何展现权力的攫取就成了关键点。这时,“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支持的家庭,友谊的坚固,高中爱情生活的锁杂)就成了最好的平台。西蒙可以轻易地以电影开头的一段话跳过冲突的缔结,而去探讨出柜的另一面:

    父母会支持我,朋友会接受我,但是我不想让出柜改变我现在“普通,与你们一样的”生活,但是,我要一直拥有何时何地选择出柜的权力。

    同性恋不再是桎梏,自我肯定不再是桎梏,环境也不再是桎梏,问题转移到了在包容的环境中,当出柜的直接结果不再是担忧时,我们又该如何出柜,是否还要出柜呢?电影无疑给了正面的答案: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看似简单的答案,却往往在影视作品中被忽略。因为绝对多数的影片依然(当然,这类题材是必须且重要的)以负面的出发点去探索同性所面对的各类压力。

    除此之外,在面对同性题材屡屡被提及的这不是同性故事,这是所有人的爱情故事一面:本片一部分肯定了这一做法,比如和“蓝”交流时的随时查邮件的小心思,措辞多次不知如何调整语言,生活细节似乎都是“蓝”的映射等等,都是标准的青春期恋爱表现,和性别无关;但影片同时进一步普通化全面化地把从爱情单一故事中拉出,放在现实的多维度世界中。

    于是,爱情就像是高中生活的一个重要“注脚”,和友谊,舞台剧功课,等等串联在一起。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青年在爱情中审视自己,而是一个普通人在各种烦杂中找到清晰的爱情脉络。而这一切,又要归功于那些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了。

    对于普通观众,相对而言,他们不在乎陈词滥调的庸俗程度,他们喜欢配角的“刻板”所带来的哈哈一笑。他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心思。这是个人在2018年院线看的观众最为投入热情的作品。在电影结束的深情一吻中,场上不约地响起掌声。而这种掌声在影片不同片段,多次出现。

    而对于影评而言,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直率与真诚,不得不承认导演毫不掩饰的陈词滥调是为了铺垫作品内核的必要表现。于是,在影评人场,大家也纷纷给予好评。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厌烦陈词滥调的平庸,大家厌烦的是给陈词滥调套上各种噱头去掩盖自己的粗浅浅薄,而毫无创新意图。

     4 ) 今年最可爱的电影诞生,我心甘情愿被苏死

    不散超可爱作者 | 判官赵

    千呼万唤始出来,Simon终于有支援!

    国内羡慕嫉妒香港台湾早就上映的观众可以稍作歇息了。这大概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一部“酷儿电影”之一,未来还有《喜欢、亲吻、快跑》、《涂样人生》、《被抹去的男孩》以及泽维尔·多兰导演新作《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等着观众。

    认真的多兰导演帅气值满分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国内一部都不会上映。

    鉴于不散已经承包了LGBT电影,这次不聊酷儿理论,我们来说点别的。

    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开始,广大群体对于酷儿电影一定非要放大同性情节的疑问此起彼伏。《同船爱歌》开篇,就是长达20多分钟的激情戏,群p露点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它本质上是个糖水甜爱剧。

    回顾更久以前的《湖畔的陌生人》(就很黄),简称遛鸟大观,尺度之大仿佛在看某种V,令人瞋目结舌甚至生理不适。

    另一边,以唯美著称的女同片知名如《阿黛尔的生活》、《小姐》也都有大段大段的情爱场景。

    古早同性电影,多的是你我皆知的激情戏码。

    就算是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有几段嗯啊哼哈。久而久之,很多观众似乎把酷儿电影与某种V挂钩。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啊喂!

    要知道《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刚出熟肉观看人数增多分数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嫌弃它过于纯爱,尽管导演用骚气十足的插桃子和碰脚丫子代替,但并不能满足冲着甜茶和奥利弗美妙肉体激烈碰撞场景而去的观众。

    唉,你们这些人。。。

    但更大概率上,人们似乎也十分钟意这种隐晦而纯情的表达,也正如赞同那段时间希望将酷儿电影的同性标签去除化的主张。尽管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但世界不久因为差异而美好么?世界大同所倡导的同也是指这种和而不同的容纳一切,其实不管异性or同性or双性,都是一样的存在。

    大家猜这几个cospaly代表什么呢?

    《爱你,西蒙》就做了很可爱的尝试。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期间,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大放异彩,lady bird感情坎坷,第一任深柜,第二任早泄,伯德小姐于卫生间撞见男友和男性友人接吻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观众心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fuck”。

    这个fuck也许不是针对于男友的性向,而是他的欺骗和隐瞒,但是,作为第一观感的我们从伯德小姐的视角出发,是否会有那么一刻产生对同性恋的埋怨呢?

    这是十分微妙的刻画。

    那么事情必须要从另外一个维度和视角说起了。《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先生》,这就是《爱你,西蒙》要讲述的故事。

    高中生西蒙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爸钢铁直男本男,老妈临床医学家,两人无时不刻不秀恩爱,妹妹是一个钟情于黑暗料理的萝莉,很典型的“美国梦”中产家庭结构。

    西蒙人缘好,有若干好友,青梅莉雅,好哥们马克,六个月前加入三人组的校花级人物艾比。

    整部电影的主线围绕深柜boy西蒙网恋同校不知名boy布鲁在一堆乍看之下很直男仔细一看很gay反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gay猜不出来好着急啊的围绕下还要被几个破坏男主寻找真爱勇敢出轨做自己的配角干扰。

    十分美式青春电影的配置。

    对比《成长边缘》、《伯德小姐》、《壁花少年》等美国青春电影,其实本质都是有关青春成长、友谊、家庭等元素的展现。

    《爱你,西蒙》也是如此。

    就算老妈说“我知道你有一个秘密。”但是大家真的在乎这个秘密是什么吗?同性恋?很稀奇?并不。

    西蒙影片后半段所遭遇的挫折也并非来自他被广而告之的同性恋身份,而是少年不成熟的一些决定造就的,这与他是否为同性恋并无多大关联。

    实诚来说,导演将弱化同性恋标签的决心摆在台面上讲。这是一出典型的美式青春片,又糅合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甜美纯爱,和同性也无多大关联,讲述的都是爱情本真的模样。此处必须手动点赞港台译名。

    《爱你,西蒙》表面上是一个“寻找blue”的大型彩蛋,导演隐藏的彩蛋亦显而易见。学校剧团排烟的节目也就是不散之前推过的gay片系列之《歌厅》

    戳上期文章链接查看:同志电影里,不只有爱情

    西蒙房间的墙上也贴了《歌厅》的海报

    但《爱你西蒙》显然没有《歌厅》那么复杂的含义,由于是曾经的六大制片厂之一福克斯出品,其商业性质显露无疑,这也是好莱坞希望将同性电影化大众的决心。

    正如蔡康永说过的“我们不是妖怪”,酷儿电影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类型,和其他歌舞、爱情、恐怖、喜剧一样,赋予观众独特的美感和快感。

    少年们关于友情爱情的故事,那些对同性群体诚挚的关怀和可爱俏皮的笑料,试问谁不喜欢呢?有关圣诞的最后时刻,或许让每个人的圣诞必看片单又加入新成员。

    当看到西蒙收获真爱的那一刻,相信你的脸上也会出现以下同款表情。

    这,都是因为爱呀。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41 期 文章,太甜了啊啊!

     5 ) 出柜这件小事

    【本文不含剧透】

    当我看到《综艺》杂志形容《爱你,西蒙》是一部“在各种层面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你们就不怕捧杀吗?

    第一遍看《爱你,西蒙》,是在二月底的悉尼同志狂欢节上。那天夏日流火,我提前半小时去市中心最大的电影院排队,浩浩荡荡的人龙从门口排到了大街上,感觉半个悉尼的基佬都闻风出动了。我身后一对老爷爷不停挥动着彩虹扇,毒舌主办方是想让他们刚结完婚就含笑九泉。然而所有怨气在电影开始后一扫而空:整个影厅不断响起笑声、掌声和口哨声,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观影过程中发现有些瑕疵,我也毫不犹豫给了五星。

    之后几周随着媒体口碑发酵,我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感到惊恐:这就是一部普通的校园电影啊,哪里当得起你们刷屏式的赞美?在《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周末,我又去了趟电影院想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走进影厅就两眼一黑:最后六排密密麻麻坐满了小女生(后来才知道,附近女子中学整个班都来了)。我看了下周围,只有疏疏落落几对同性,更多是标配的男女情侣(我这排就有三对)。等到大银幕开始放20世纪福斯的片头时,一个酷酷的少年牵着妈妈的手跑进来,低着身子坐到了第一排。

    这些人——不同于同志狂欢节——就是《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观众群。那一刻我想我能理解为什么它成为了一座“里程碑”:这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在全美2402家剧院同时上映、分级为PG13的主流同志片。一个9年级生(初二)就可以买票入场,无论东西海岸还是闭塞内陆都有院线排片。它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在于艺术性有多高,而在于用大众手法包装性小众的故事、还要确保大众不会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这是同志电影借助资本力量、面向普通大众、对校园类型片的一次“模仿游戏”。因此《爱你,西蒙》注定和《断背山》《每分钟120击》《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在同一个坐标系;它的位置更靠近《春天不是读书天》《早餐俱乐部》《我恨你的十件事》——只不过《爱你,西蒙》的主角“碰巧”是同志而已。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相信对于看惯了同志电影的人来说,《爱你,西蒙》会非常的不够看:它没有约炮搭讪、没有恐同暴力、没有被世界排挤的阴暗、没有天雷勾动地火的床戏;它只有一个温暖得有如童话、但又无法套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出柜故事。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瑕疵——它太想讨好主流观众,太想展示同志正能量的一面,以致失去了这个群体真实的棱角。但我不会因此就否定电影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努力,事实上Simon跟父亲出柜的那场戏成功把我看泪了(两次)。它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Elio跟父亲的促膝长谈并列成为我心中最感人的父子片段。如果说Elio的父亲是晓之以理,Simon的父亲就是动之以情,正是这些银幕形象的存在才让我敢断言:无论一部同志电影是否被主流收编,那些关于爱、渴望爱、理解爱和尊重爱的内核依然会完整的保留下来。

    上世纪有一部以同性恋作为主角的美剧同样被赋予了里程碑意义。很多人指责它对同志群体的描绘过于刻板,同志玩笑开得过于轻浮,然而这些没能阻碍它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覆盖人群最广的情景喜剧之一。1998年开播的《威尔与格蕾丝》让观众爱上男同志,让女人渴望有基友,让“同志审美”成为了褒义词,但用编剧的话来说:“为了保证最大观众群,同性恋只能感到被代表,异性恋只能感到被包容。”《威尔与格蕾丝》正是stereotype和妥协的产物,但这无损于它的经典和带给人们的欢笑。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大银幕才学会接受小荧幕的创作逻辑,《爱你,西蒙》更像是一份迟来的礼物。

    电影里的Simon是幸运的:他有着开明的父母、体贴的妹妹和无条件接纳他的好友,他不出柜只是因为害怕改变,一旦决定了就义无反顾。因为爱上同样没有出柜的笔友Blue,寻找Blue的过程也见证了Simon的成长。“Love, Simon”是他给Blue最后一封信的落款(爱你的西蒙),当他署上真名的时候,观众似乎可以看到他的未来在不远处光芒万丈。《爱你,西蒙》是非主流的出柜故事,它没有拷贝我们作为过来人的痛苦挣扎,而是带着“It Gets Better”的信仰:出柜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件小事,做自己不需要天翻地覆。事实上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Blue的三位饰演者中有两位都出柜了,男主演Nick Robinson的弟弟也跟家人出柜了。你看,这样改变人生的电影是不是很棒?

    两位已出柜的Blue - Joey Pollari 和 Keiynan Lonsdale

    电影放片尾曲的时候灯亮了,我看到坐第一排的母亲正在亲吻儿子的脸颊,那一刻我笑得好像一条狗。爱你,西蒙。

     6 ) 我们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爱情故事。

    我总和同事说,如果我要拍一部片的话,我只想要拍一个简单的、关于同性的青春爱情故事。ex曾经上过一门东亚LGBT电影的研讨课,她的教授也说,如果你们将来要拍电影,请别再拍悲情故事了。我们看太多了。

    《蓝宇》、《蝴蝶》、《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给我的印象都是太多的摇镜头,太强的压抑逼仄,太重的无可宣泄的柜子感。很文艺很迷离,但离普罗大众太远了。

    而之前喜欢的《Yes or No》几乎是我确认自己性向时唯一拿来反复看、给自己希望的电影。18岁第一次谈女朋友,因为太喜欢她了,所以完全无法放弃自己对这份喜欢的坚持,只能面向茫茫网络,去寻找证明自己“正常”的证据。虽然长大后也发现,《Yes or No》和很多偶像剧一样,非常架空,美好的不真实。但是,两个女生fall in love,然后勇敢地公布于众在一起的故事,是多么稀少又珍贵啊。It wa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hold onto.

    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除了课本知识,对性别/性向/性都毫无了解的孩子;作为一个作文模版背多了的、从来不知道去跳出框架思考的三好学生;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喜欢上女生后的两年内,我都不敢说“同性恋”三个字,以为全世界只有我和当时的女友被流放在一座“同性恋”孤岛上。那堵隐形的墙,永远横亘在我和同学之间,和家人朋友之间,和这个世界。

    所以,从去年看到<Love, Simon>的预告片后,它就成为了我今年最期待的片子,因为LGBT终于成为一部电影的主题作为卖点来宣传,而不是隐藏在幕后。资本市场在拥抱LGBT,20th Century Fox砸重金广告营销,LGBT电影打入了主流电影市场——这真的太让人激动了。

    WeHo是洛杉矶的gay街区 每次看到这块广告牌都会心一笑 而且不止这一种

    <Love, Simon>团队之前制作了我很喜欢的《星运里的错》,所以电影的美术剧本音乐等等,仍带有那种清新小美丽的节奏感。作为一部青春轻喜剧,今天电影院里来看的很多都是组团来的中学生。他们在Simon最终亲吻了他喜欢的男生后大声的鼓掌,而我也因此知道,他们十有八九都是直人。因为我早就默默地哭的无法自拔。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他“被出柜”后被好朋友和全校排挤时候的孤独感吗?是他爸爸得知自己的儿子独自隐藏了4年自己是gay的秘密时候的心酸吗?是他向那个out了他的男生大吼“何时何地向谁出柜由我自己说了算你凭什么来指手画脚gtfo”时候的愤怒吗?

    也许都是。因为我相信,每个同性恋都像Simon一样,经历过所有这一切过山车般的心情转变。也许有的人幸运一些,或者像Simon一样超级幸运——妈妈是个非常拥护自由、支持女权的人;爸爸虽然很macho但也很快接受他;Simon的小妹妹一直喜欢哥哥;对新的朋友出柜,她一点也不惊讶,而他的挚友虽然喜欢他被他伤了心,但也很快和好如初;甚至还有带上彩虹旗别针表示支持的搞笑教导主任,惩罚bully的戏剧社指导老师,以及在Simon发出勇敢的出柜宣言后支持他的同学们——为了喜剧happy ending,这些确实太过美好。可就像Simon那个早就出柜了的gay同学说,你别以为我出柜那么久就没问题了,我妈妈每次去我奶奶那,还要编一大堆关于我女朋友的事情。

    哦,也许是这个点我泪崩了。我想到了我妈妈在国内,需要一次次向外公外婆撒谎。从18岁向爸妈出柜,到离开家出国留学工作,到他们根本无力对我感情生活作出干涉和要求,到他们虽然只能直呼我女朋友的姓名,但在家里的墙上默默贴了一张我们的合照……

    爸爸妈妈,你们在柜子里已经待了7年,辛苦了。

    我知道,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我和我的LGBTQ朋友们有太多太多的privilege,可每次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总会somehow话题转到:是否和国内的父母出柜,有没有和同事出柜。真的是永恒的话题。有朋友在这里结婚多年,房子买好,养小孩都提上议程,但是爸爸妈妈过来还是以为他们只是室友。或者像我女朋友,向自己的华人同事出柜后,对方说,你没事吧?不过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前段时间的冬奥会,美国自由滑选手Gus Kenworthy再次参赛,之前在索契得了银牌后,他才敢公布自己是同性恋。他说,总觉得自己要表现的非常好,让人家无可指摘,才敢公布自己的性向。

    国内更是这样的情况。似乎只有头戴精英光环,才有资格做个同性恋。But why?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过Simon的故事,没有看过他和喜欢的男生在摩天轮上接吻。

    因为我们没有见过Modern Family里一对gay虽然整天吵吵闹闹,但仍然恩恩爱爱,还领养了一个越南小孩。

    因为我们没有看过两个男人做爱时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而那个男孩的父亲,还鼓励他去充分体验这份爱情的美丽与疼痛。

    因为我们没见过一群法国年轻人在艾滋病肆虐时,让心脏一分钟用力去跳120下。

    因为我们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日常对话,都是那么那么艰难。

    ……

    Simon说 I am gay. I want my love story to start.

    而我们,也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同性爱情故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Representation means better art.

     7 ) 普通的普通

    没有凌冽的悲情,逼仄的困顿,没有酸楚的配乐,晃荡地摇镜,没有迷离的喘息,香艳的肉体,这是一部能走进主流观众的同志电影。虽然我觉得它美的像童话,开明的家人和好友,友善的同学老师,宽松的社会氛围,虽有磕绊但仍能心想事成。我曾经也幻想过,我在钓鱼贴下留下自己的邮箱,一来二回不了了之。

    《Love,Simon》作为一部普通的青春校园片,我给他四星,不因为它这次没有讲述那些陷于背阴面的那部分同志而减分,不因它是所谓里程碑之作而加分。推荐一部同类型的调调的片子,《愈爱愈美丽》,96年的。

     8 ) 那个对我出柜的同学,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高一的时候,我的前桌是一个男孩子。

    起初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白白净净。他不爱说话,每天穿的白T恤都会散发着一阵洗衣粉的香气。后来由于我经常时不时会盯着他的后背,发现他每天在T恤里面都会穿一件白色的背心,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对比班上其他穿的乱七八糟的男生,这也太精致了吧。

    后来班里的同学发现他走路的样子很女生,也不爱做男同学喜欢的激烈运动,慢慢的所有男生都不跟他玩了,而且会在他背后窃窃私语。可是我对他却有了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他跟我也不怎么讲话,我们的交流仅限于只是借笔借橡皮的程度。转折点是有一天的体育课,我来大姨妈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突然看到他也偷偷溜回来了。那时候一个歌手刚出了新专辑,我看他戴着耳机小心翼翼的听着,就戳了戳他后背,问他在干嘛。

    没想到那一节课,我们在教室里聊得无比畅快。我才知道他如此风趣幽默,还很时尚,我们都喜欢那个时候看上去很小众的明星,我们还讨论文学小说,仿佛找到了知己。

    我也才发现他其实很好看,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他的侧脸上,白净的脸庞照得微微泛红,笑起来有两颗酒窝。

    原来知己就在我的前桌呀。

    从那以后,如果没事情的时候我们每天放学一起回家,我带他跟我相好的女同学一起玩,我隐约觉得他有什么不同,但那时候的高中生哪里像现在一样,我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他,我们什么都聊但就不提及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人。

    后来他明显的特征遭到了越来越多男生的目光,任何校园都存在的霸凌事件也在他的身上发生了。

    那是一次考试,教室里静悄悄的,窗外的蛐蛐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安静的做题。

    班里的混混总是最早交卷,他拿着卷子往前走,走到他的桌前,非常自然地戳了他一下,坏笑着悄悄说了句:死变态。

    班上的人都低声笑了一声,老师却没发现有什么异样,他交了卷子回过头又笑了一下,走出教室。

    可怕的事情来了,之后陆陆续续过去交卷的调皮的男生,路过他的时候无不用力戳他一下,低声叫他:死变态。

    “变态,还没做完啊”

    ......

    我看着他的后背,他的背微微颤抖,但依然用力做着试题。那些男生的嘲讽让我厌恶至极,我却没有任何办法帮他。

    之后我和他更亲密了,他实在是个脾气很好的男生,我可以在课间闭着眼睛靠在他背上让他带着我倒着走,也可以揪他里面的背心哈哈大笑,当然他会送我CD,我也会带早餐给他吃。渐渐地,班里有女生问我们是不是在一起了。

    转眼间,就到了高三。

    离别之际,我把同学录交给他,他还给我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凤凰花开 骊歌响起......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看到我和他,我们的幸福,我会让你看到。”

    我反复看着同学录上他一行行的字迹,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向我出柜了。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早就知道他喜欢男生,我很开心在毕业之际,他可以对我坦诚。

    我传了张纸条给他。

    “加油,做自己,没什么能把自己打败。”

    高三的暑假,他告诉我他要踏上北上的火车,去找他那时候的男朋友。

    他说,他很好,很帅,很有思想,我想和他在一起,我想试试。

    从此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只是大学寒暑假聚会的时候听到他一些“劲爆”的新闻:“他和另一个基佬在宿舍被抓包”,“他做广播体操的姿势太娘了被我们所有男生嘲笑,还有人朝他扔石子,真是活该”……讲这些新闻的是高中男同学,和他考到了本地同一所大学,说起他和男生之间的花边新闻一脸恶心又津津乐道。

    西蒙的结局大概是每一个LGBT群体梦想的样子:和自己的爱人,在同学朋友的欢呼声中牵手;对父母出柜,他们却说是自己的错,不该这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变化,进而给你一个拥抱,对你说I’m proud of you。

    抱歉,这只存在于电影里,在我的生活中,从没有看到过对于这些群体的善意。

    不知道当年那个和我一起放学走在夕阳下的他怎么样了。希望他开心的笑起来,因为没有人能阻止他隐藏自己可爱的酒窝。

     短评

    甜甜的爆米花电影。我的关注点是:他们的房子好大啊!!内部装修也很好。

    5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老爸如果下载Grindr应该会家庭破裂:)

    9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如果最后blue是那个四分卫就圆满了

    10分钟前
    • Cheuk
    • 力荐

    LGBT片终于进入mainstream而不用遮遮掩掩走文艺片路子 太感动太激动了。男主casting完美 那种纯真自然的感觉好喜欢!最美好的是first love 心动爱恋 无论同性异性。最出戏的是爸妈。

    12分钟前
    • Jus
    • 力荐

    赶上点映!很温暖的出柜片。主旨分为:猜猜谁是蓝朋友以及警告大家不要用公共场所的电脑收发邮件。配乐用黑胶切换很喜欢,但前半段摄影太晃了。然而全片最扎心的是Leah:无法随便,care about someone so much and that almost kills me.

    15分钟前
    • toishiki
    • 推荐

    雖然商業糖衣了點,但相比《call me by your name》,我更喜歡這部戲。大概因為在戲中感受到了一份真摯的善良吧

    18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虽然刻意俗套的片段不少,但还是看得十分开心!很可爱很青春的电影,注意力总被Simon桌子上的探险时光手办吸引哈哈!Nick Robinson挺可爱的!【一个心愿...不要又骂生活幸福的中产白人男孩了好么

    22分钟前
    • willamette
    • 推荐

    西蒙被出柜之后,一直没有哭,和爸妈没沟通没哭,朋友误会离他而去没有哭,别人当众羞辱嘲笑他也没有哭……甚至还把妹妹弄哭了他都没哭。但在布鲁表示不再和他通信要消失并拒绝接受他邮件后,他终于哭了。说到底,爱让我们脆弱,爱让我们坚强。

    27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西蒙在社交网络和家里宣布出柜、坐在摩天轮上等待真爱的情节让我感动,他是靠自己的勇气和魄力捍卫权利、追求自由、得到尊重。但我希望有一天,同性恋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捍卫权利、追求自由、得到尊重,而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在家里、学校、公司、社会的任何角落都享有同等的权利、自由、尊重。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男主这个直男般的情商也是没谁了…心疼Leah

    32分钟前
    • Amino
    • 推荐

    终于有人把这个题材拍的青春搞笑诙谐轻松了 终于不用文艺路子长镜头了 证明了什么 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深度刻画的社会问题 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活在这样进步的文明社会里 真美好 大家都有追求爱的权利

    35分钟前
    • 欧富贵&LOL
    • 推荐

    爱你,西蒙他爸 PS:西蒙和埃利奥是世界上最会投胎的男孩纸!

    40分钟前
    • 力荐

    一个wheel上简简单单的吻看得我一直在抓朋友的胳膊,发出了少女般羞怯却又激动难自抑的尖叫……真奇怪啊,这比两个人赤身裸体大战三百回合更打动人更让人感受到情动时候心尖上的颤栗。虽然说是太过合家欢看可是青春本来偶尔残酷灰暗,轻松一点处理也未尝不好哇。这兜兜转转到最后还是你,真好呀。

    41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我爱上一个人,他可能是教室斜前方的黑男孩,是华夫饼店里穿制服的店员,是剧团里金发的钢琴少年。我爱的也可能不是任何人,是打转向灯的安全,是穿着帽衫的习惯,是摩天轮顶端的自由,是奥利奥夹心的沁甜。我来到游乐园最高点,像等待救援的小丑。你出现在身旁,在最深的绝望里,让我遇见最美的星光。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默默刷了首映 结局实在太烂俗 但一想到有生之年都不一定等到中国拍出这种片子 忍不住给了五星

    44分钟前
    • Ryan
    • 力荐

    尽管这是一篇洋洒着“正确”的命题作文,探讨的是一个有些“过时”的主题,但我还是被它从头到脚的温暖给融化了。同志年少时做过的所有美梦,都在电影里实现了:妈妈的一份理解,爸爸的一个拥抱,朋友的一份鼓励,还有月夜摩天轮里的那个定情一吻...哪怕这一切太过完美,我也愿在这梦里,长眠不醒。

    4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爱真好,想爱人,想被人爱,想和人一起困在摩天轮,携手上下,想接吻,想保有初恋的紧张和浪漫。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挑不出什么缺点 连俗气都是优点

    54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力荐

    可爱、风趣、感人,主流银幕上独一无二的出柜故事。它没有负面挣扎,也没有安利说教,而是带着气势如虹的青春气息,让男主的一封封信和旁白见证成长。这样的校园类型片看完好想给男主一个抱抱!爱你,西蒙!❤️❤️❤️❤️❤️❤️❤️❤️❤️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It's not a perfectly normal life! It's Fucking DREAM life 好吗!!有理解你的父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完美的家庭,超酷的朋友,优秀的爱人,你他妈的还拥有了我梦想中的房间!!!啊啊啊啊!!!反人类啊啊啊啊啊啊!!恨你,赛蒙!!!!!!!!!!!

    1小时前
    • 徐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