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过把瘾1994

    过把瘾1994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1994

    主演:王志文,江珊,刘蓓,赵亮,史可,李诚儒,张会忠,徐扬,庞燕,周国治,常蓝天 

    导演:赵宝刚 

    猜你喜欢

     剧照

    过把瘾1994 剧照 NO.1过把瘾1994 剧照 NO.2过把瘾1994 剧照 NO.3过把瘾1994 剧照 NO.4过把瘾1994 剧照 NO.5过把瘾1994 剧照 NO.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7过把瘾1994 剧照 NO.18过把瘾1994 剧照 NO.19过把瘾199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方言(王志文 饰)和杜梅(江珊 饰)就像所有的恋人一样,在吵闹然后又复合的分分离离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先是杜梅误会方言身边已有女友,而后杜梅借意透露将赴舞会,婉转邀请方言前往当其舞伴,然而误会又接踵而至,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方言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时”,杜梅说“你可以做我的丈夫”,就如这般跌跌撞撞,方言和杜梅最终也走进了婚姻殿堂。方言外冷内热,对杜梅又爱又拙于表达;而杜梅敏感,与方言的矛盾因此频频升级,两人的身边似乎也出现了各自的“情敌”。然而,当彼此发现自己是对放心中无法替代的爱人时,一切却又已经无法挽回……

     长篇影评

     1 ) 那就过把瘾吧

    偶然在邦尼的微博看到《过把瘾》这部剧,恰好最近闲,点开来看。看剧不喜欢开弹幕,但这剧太老,弹幕也少,偶尔点开来看两句,发现多是说杜梅这女人怎样作、怎样麻烦。怪的是没一句说说方言这人。很好奇看这剧的男女比例,我猜男人看了又要跟着抱怨一句婚姻如围城,就跟煞有其事似的,而女人看了也只能怪罪杜梅,就像在怪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

    两性相处,我不知道是国人的性格,还是世界的准则。女性更容易有自责、愧疚、反思,男人则少之,不逼到一个份上,很难有男人会承认自己在关系中的问题。

    说到底,是男人奇怪的自尊心。我的视角当然有狭隘和偏颇,但据我有限的经验来看,男人竟然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在一个独处的情境里也有让人觉得夸张的自尊心。方言不肯说爱,在爱面前不肯低头服软,也不是什么冷漠,更多是自尊心作祟。

    而杜梅的高度敏感,却恰恰需要方言放低自尊来缓和。她要的是方言的理解、退让、耐心。可方言呢,他确实看起来又臭又硬,婚后很快将恋爱换了种谈法,之前的小心机小情趣全都消失了。杜梅要的又单单就是这个。她要的不是钱财、不是房子、不是风光体面的生活,她要的偏偏就是方言的在意,要的是永远的恋爱。

    后来出现的韩丽婷这个角色其实我倒不讨厌的。她很直率,一来就说白了“你有房子吗?”“合着你就一间啊?”“有总比没有强”。她很能干,也很敢干,情商还高,在关系中很能忍让。不过也是和方言相处时间不长,结了婚,日子长了,一定会有强势的一面出来。方言懒散,弹幕说适合,其实并不适合。依韩丽婷的性格,一定会膈应方言这人不上进,做事也不麻利。

    但杜梅不,杜梅说“我们相爱就行”,在方言连铁饭碗都砸了没有任何后路的时候,她却说“这才像个男人呢!”

    杜梅多天真浪漫啊,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人怎么这么可爱呢。她会胡搅蛮缠,会撒泼,连刀都拿出来了,但方言一哄,她就缩人怀里去,和猫儿一样。

    方言在前半段儿总烦杜梅“我没这么多精力跟你这儿闹”,好像她要得太多了,但经历过凡此种种以后,我想他一定想明白了,杜梅这样的女人,要的是最少的。

    男人碰上这种女人,多是不知道怎么对付的。一凑上,就觉得累哈哈的。久之,杜梅们越来越委屈,心里的怨气越来越深,猜忌越来越重。方言们越来越莫名其妙,越来越烦透,越来越想要所谓的自由。“又是一些爱情里迷途的羔羊。”

    其实杜梅这样的性儿,是爱情里女人的缩影。有人这面大一些,有人会克制,小一些。但只有别有二心,图了爱情之外别的东西,或者图的不是光一个男人的爱,才能完全没了这些偏执,这些强烈的需求。

    爱情里的双方是冤家,这话还是没错的。贾玲看来最完美,也是因为她没真和方言待在一块。还是张爱玲最通透,红玫瑰白玫瑰一语,道破了所有男人的心思。

    看完全剧以后,唏嘘,也怔愣。方言开着老板的车来接杜梅,献上那束花,说几句俏皮话,让我又想起开头那会儿,他急匆匆坐出租来,杜梅准备了一桌好菜。“你怎么知道我要来?”“除了你还有谁会来?”

    他们跳舞,方言用脑袋撞风铃,叮叮当当的。他一吻,她嗔:“我同意了吗?”

    方言终于明白杜梅要什么,这一来,双方真轻松了。爱情的锁链落下,泡泡又重新氤氲起来。真正的爱情还是需要技巧的。不管结婚与否,时间久了,男女很容易陷入此道。看剧的时候,我常感觉哪儿被扎中了,觉得怪怪的,然后反思一会自己。

    正如完美的人不存在,完美的关系也并不存在。最后撕下黑板上的报纸,露出那满屏幕的爱,说不出是荒谬还是感动。我私心倒觉得第八集不该存在。也许导演是个强烈的悲观主义者,如所有经典的悲剧,将爱定格在生死之间,才能永恒。

    如果停留在第七集,两人复婚后,也许又是争吵、琐碎。这些东西不必再拍,观众心中也自有考量。但经历过失去,或许方言和杜梅更能感受到,争吵未必一定是负担。它是彼此更深入的理解。是两个人格的相互撕扯,然后达到部分的融合。

    换做是我,不会拍第八集,何必非要有生离死别,永失我爱的悲怆。留点白,倒更生活。

    也许是因为我仍旧相信爱情。仍旧有一腔热血。过把瘾还是要过把瘾的,但不想死。

     2 ) 从《过把瘾就死》到《过把瘾》:都市情感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过把瘾就死》是当代作家王朔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都市爱情题材小说,仅仅在两年后,该小说便被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从小说到电视剧,其中的题材和内容有所位移,作者意志也有所淡化,本文分别从“爱情”与“都市”两个角度切入,探索改编带来的异质性,第一段用细读和聚焦的方法揭示出从小说到电视剧“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第二段将作品置于“都市”题材的谱系中考查其对该题材的继承与创新,从而发掘出电视剧对相关问题思索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解放使得文学界开始了破冰之旅,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视这一家电迅速普及,电视剧为大众所青睐。小说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改编来源,为电视剧的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电视也为小说“插上了翅膀”,可以说,在新时期,文学与电视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而王朔作为文学商业化的佼佼者,其作品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篇文章选取的是由《永失我爱》(1989)、《无人喝彩》(1991)、《过把瘾就死》(1992)三部小说综合改编而成的、由赵宝刚执导的8集电视剧《过把瘾》(1994),通过分析小说与电视剧的互文与嬗变,以及喧闹凑趣的情节背后的关于人性悲剧与爱情陷阱,揭示出由小说到电视剧,其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这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主题曲《糊涂的爱》阐释了《过把瘾》的核心主题,即对于爱情的不断追索。可以说,在电视剧中,观众们始终揪心于方言与杜梅之间的爱恨离别,两位人物塑立起来的基点也是那纠缠不清的爱情,事实上,相比于小说,电视剧将镜头聚焦于爱情,且将其不断地纯洁化。

    就方言和杜梅相识而言,在小说中,方言和杜梅早就认识,杜梅是方言的朋友吴林栋的女朋友,在小说开始,吴林栋便在游泳池摔死了,因此小说开头的氛围显得相当的阴森可怖,而这层关系设置,就方言和杜梅发展感情而言,又有一种近乎背德的性质。而经过电视剧的改编,他俩之前是素未蒙面的,而将方言和杜梅之间的相遇设置为方言的朋友潘佑军的妻子石静自杀,杜梅作为石静的好友前来吊唁,由此与方言初逢。为了在形式上冲淡石静自杀这个悲剧,方言和杜梅很快脱离了灵堂,导演甚至还赋予其情节以喜剧化的色彩,试看二人在公交车上的对话:

    杜梅:“你哪儿下?”
    方言:“哎!我怎么上来了?我该坐地铁啊。”
    ……
    杜梅:“你烟抽得挺凶的吧?烟味真大。”
    方言:“你是在医院工作吧?”
    杜梅:“昂,护士。你怎么知道的?”
    方言:“你身上的味儿也不小。”

    不消说,轻轻一笔,便打消了之前的那种沉重感,也由此为他们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做了铺垫,而相比于小说中近乎陈述性的、不带感情的话语,电视剧赋予了更为生活化的场景,也做到了叙事的延宕,使得读者有充分的时间观看他们二人的初次会面。

    为了加强这种纯洁感,电视剧大量地芟削王朔小说中的笔调,诚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言:“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作为小说作者的王朔是深谙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他在小说中故意采用一些夸张的场面、引人注目的噱头达到讨好读者、讨好市场的目的,而电视剧反而在对此做了一定的退步,在此仅举方言与杜梅吃饭一事,在小说中出现了如下场景:

    一辆越野吉普车在马路上猛地刹住,稍顷,一个长发男子从车顶杠下废除,一骨碌面对面坐在车前马路上,双手抱着右膝神态痛苦地向一侧倒下。
    ……
    一个端着鱼盘上菜的女服务员也歪着脖子看傻了,手里的鱼盘倾斜,汤汁一滴滴落在胁下正埋头吃喝的顾客头发上。

    可以明显的看出,王朔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塑造光怪陆离的景象是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猎奇的需求,而电视剧中仅仅是描写了杜梅与方言在饭桌间的相互试探,也恰恰是恋情初生阶段才会出现的这种紧张与放松,总之,电视剧为了凸显爱情的纯洁,将“性”的色彩淡化,将多余的人物和无关主旨的情节删除,都是为了探讨深层次的爱情。而爱情在《过把瘾》中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如此写道:“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但纵观整部剧,只有前几集爱情以一种舒缓的态势在流动,接下来便是波涛汹涌,而直接的作用者便是杜梅,杜梅以其偏执狂的性格喻示着她对爱情的绝对肯定,在她看来,爱情中不存在距离,而是灵魂的紧密贴合,就算新婚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成的破房子,杜梅也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回答:“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这也说明了杜梅始终追求着精神层面的爱情,而这种表现便是强烈的控制欲。作为受力的一方,方言追求的却是一种自由,绝不是一种束缚,在杜梅那儿是积极的情绪转移到了方言身上反而是一种消极情绪,杜梅发自真心的爱情在方言看来是自己被彻底俘虏的象征,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但他们离婚后又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各自生活中的“重力”,这恰恰揭示了主旨:看似游戏而又危险的爱情是方言和杜梅的存在本质。“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直指方言,方言在之前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事业,每日苟且在无聊的工作岗位上,应付着无趣的上司,而正是杜梅一系列的越轨举动,使得方言脱离了他原本循规蹈矩,毫无颜色的世界,在与杜梅的相爱与伤害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唱出了“过把瘾就死”的高歌。

    但电视剧比小说还要更进一步,在复合之际,方言身患不治之症,这时他又想与杜梅分开,历史总是出现两次,一次是闹剧,一次是悲剧,如果说第一次与杜梅分开对于方言来说是大劫后的侥幸,这一次便是彻底的悲剧,这是世界对人存在的嘲弄,当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有限,必然是会深感无力,可以说,《过把瘾》的结尾正如曹雪芹诗中所言“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遗憾,也给观众留下无垠的思考。

    都市语境的塑造与凸显

    自荧幕诞生之初,它与摩登都市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批表现现代都市的电影如《野草闲花》(1930)、《三个摩登女性》(1933)、《新女性》(1934)等等,也由此捧红了诸如阮玲玉、蝴蝶一大批摩登女郎。进入新中国后,由于历史原因,文学创作领域也很难看见都市题材小说,影视剧方面更是罕见了,迈入新时期后,有大量的现当代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杰出的代表便是《围城》(1990)。但这时的电影、电视剧改编还没能够脱离原著的窠臼,但随着市场化的冲击,纯文学渐渐让位于商品文学,表现出的特征便是的影视作品的改编逐渐脱离原著的束缚,而以市场为导向,通俗文学又渐渐火热了起来,而由纯文学过渡到通俗文学,王朔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过把瘾》也凸显出了过渡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文化的方式尤其呈现出摩登都市的情调。

    事实上,电视剧时时刻刻都展现了都市特有的事物,也就是90年代初北京朴素的人土风情,在第1集中,我们便看到了来来往往的面包车和少许的桑塔纳,还有许多 “凤凰”牌自行车,而方言与杜梅所上的公交车也有它现实的意义即“337路”,他们交谈中的“公主坟”也是现实中的地名,石静在跳楼前听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剧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也相当地富有时代感和都市气息,第一集方言所穿的绑了松紧绳的羽绒服,梳的分头,杜梅的毛呢大衣,蓬松的头发,如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解释符号是:“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尤其在当知觉作为某些事物的再现或作为意义的体现,并对意义作出揭示之时,更是如此。”这些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呈现为那个年代背景特有的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充溢在电视剧中,使得《过把瘾》能够一经播放便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能够在当下吸引看客的眼光,这一切都来源于符号背后的文化涵义。但这种景观后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 正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指出的:“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观也就是资本。”正如《过把瘾》是处在文学通俗化的风口,那时的中国社会也处于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过把瘾》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代表资本符号的景观,而到了如今《小时代》系列电影,资本不仅仅作为一种景观,更是一个系统操纵着社会的运行,仅仅二十多年,中国社会由内而外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都市情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事实上,剧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已经逐渐转向了,与改革开放前毫不相同。身为男主人公的方言任职于文化馆,整日无所事事相当清闲,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文化馆们上一直挂着“欢度五一”的牌子,暗示着在市场化大潮中文化馆这种政府部门真是社会的边缘地带!而钱康和潘佑军下海经商,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如德波所指出的“从他们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们,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制造他们世界的每个细部,同时他们也发现,他们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分离。”方言身处政府单位,却丝毫没有想向上爬的欲望,也对钱没有很大的兴趣,在九十年代的语境中,他如同“局外人”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赋予其动力让其猛扎下去。身为女主人公的杜梅,其病态的控制欲不仅仅是其性格问题,也是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当社会现代化进入了“陌生人”社会,这种疏离与孤单感是每个现代人必将面临的困境,杜梅虽然自小寄宿在姨妈家,但她与方言与结婚时也不通知姨妈,姨妈知道后也没有过多表示,恰恰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连亲属也未能幸免。相比于方言和杜梅,贾玲的处境则显得更为尴尬,被身有妻室的外国人骗婚滞留宾馆。可以说,现代都市下的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相比于现代文学中茅盾《子夜》、曹禺《日出》中的都市问题,《过把瘾》中透露出来的“都市病”是前所未有的,这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剧中的都市语境有着相当强的前瞻性。

     3 ) 怀旧的人是可耻的

    最近,又看到了央视87年拍的电视剧《红楼梦》——我劝大家都去看一看,因为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名著名片”,现在咋看起来象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了——宝二的娘娘腔、钗黛矫柔造作的手势、处于特写中的若有所思的造型、和隶书的字幕,仿佛处于另个时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造成一种奇异的分裂:《红楼梦》的写实性被粉碎了。它既没还原成曹雪芹的小说,也没完成对“大观园”古典世界的写真。从现代的技术来看,它似乎与真实处处背道而驰。但事实是,这种“矫柔造作”成了一种罕见的纯真,它只有通过回看,拉开时空距离,才能发现。孩子气,这就是你现在观看这部片子冒出的想法,成人世界的圆熟老练被剔去了。尽管在当时,这是拍片者所极力避免的。在这种超现实的氛围中,影象的“红楼梦”与小说的“红楼梦”真正重合了。又听说现在要重拍《红楼梦》。但是我知道是没法重拍了。那种味是现在的脑满肠肥拍不出来的。这是80年代的独特的清秀气息孕育的结果。

    电视剧《过把瘾》也是如此。这是我最爱的电视剧了。

    《过把瘾》把90年初代北京那种土味情味点得透极了。那时候的王志文还远没有如今中年单身时的戾气(90年代后期的气氛?),那时的他,纯粹本色演出,面容清矍眼含淡淡讥诮,骨子里是深情的。他和江珊演绎的北京之爱,骄傲,单纯,热烈。这种近乎肉搏的掏心肝的对手戏,就像最小型的室内双人舞,现在已经不可能有了。

    现在全都是菜市场,肉联厂,垃圾场一类的闹哄哄。一个字,闹。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电视剧,是安静的,精神的从容淡定,现在却是猴急马急的,不是急着讨好观众就是急着等观众讨好。

    《过把瘾》是一场多么难得两个人的戏啊,我和你,男和女,就这些,简简单单。感情的细微波澜就是最大的传奇了,可现在的名导明星们理解吗。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电视剧,动作越来越剧烈了,表情越来越夸张了,场面越来越宏大了,剧情越来越复杂了——与之相映,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戏味越来越薄了,语言越来越平庸了。

    俱往矣!如今红红火火的电视剧市场后面,掩饰不住的是空洞、无聊、造作、厌烦。在炮制的文艺界的虚假繁荣后面,是当权者对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可耻鼓吹。大家心照不宣地演戏,露猴子屁股,哈哈大笑,皮肉乱颤。春晚就是目前最荒淫最无耻最腐朽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越是能反映真实民生的内容,越是无法出头。难道年年来靠那几个赘肉的大腕,能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难道靠无边春色载歌载舞就能代表国泰民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古人的讥诮,今天听来犹觉刺耳。

     4 ) 话赶话

    看第一集的时候猛然发现,王志文、江珊和刘蓓的一场戏,和《奋斗》里陆涛、夏琳和米莱的见面似曾相识,再一看导演——赵宝刚,而剧作从王朔到了石康。

    从王朔到石康,还是有变化的。

    只说《过把瘾》,里面最令我认同的是:王志文和江珊之间的话赶话让两个人吃够了苦头。

    话赶话几乎是这部八集的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我想起来刘震云之前说的: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很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外一件事或者另外几件事。刘震云举了一个例子:

    我表哥给我打一个电话,
    表哥:震云,借钱!(第一件事)
    刘震云:为什么呀?
    表哥:你嫂子看不起我,说我没出息(这已经到第二件事了)
    刘震云默然
    表哥:那你觉得你比我出息没有?
    刘震云:哥,可不敢。
    表哥:我觉着你比我还是稍有点出息的。但是为什么你比我有出息这么多年,你想想你帮过我什么?(第三件事了)

    刘震云总结说:中国人在一起生活的这种跳跃思维所带来的沟通成本非常大。


    这部电视剧里也有很多,不举例了,全是话,堆在一起看着真的是另外一部前不久看了的经典剧集的名字一样——一地鸡毛。

    这种对话式的推进是电视剧的一大特点,如果导演没有多少艺术造诣,完全可以”听“电视剧。

    那时候的王志文、江珊、刘蓓都很可爱,不比现在的那些差。

    葛存壮也露脸一次,一想到见过他以及和他说过话我就激动。


    最后想说一句近期的学习心得:王朔牛逼。







     5 ) 王志文的演技

           我很欣赏王志文的演技,从《过把瘾》开始,凡是他主演的影片,我必看,特别对电视剧《黑冰》中的郭小鹏这一人物,印象特深。
           “郭小鹏坐在豪华而阴暗的办公室,手轻挑地持电话,眼神洞穿世事、睥睨天下,指间的雪茄飘出袅袅的青烟,缭绕着他脸上自信而狡猾的笑容:他就这样玩弄苍生于股掌之间”。
           王志文把一个外在光鲜且温文尔雅,内心虚弱且性格扭曲的大老板大毒枭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给观众。

     6 ) 爱情是一种缠绕

    对爱情的描述,保持着残酷与理想之间一种充满希望的平衡。

    爱情伊始,癞蛤蟆看绿豆,电光火石地一对眼,开始了方言和杜梅的缠绕,私以为虽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可爱情应该是千丝万缕而非深思熟虑,这段爱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阶级,金钱的掺杂,本质上来说是质朴而真实的。

    杜梅的爱热切而疯狂,容不得一丁点怠慢,方言的爱含蓄而稳定,“我珍惜她如同我珍惜我的尊严和健康”,这算爱情,这是爱情,不管结果如何。 杜梅这个角色发自内心地矫情,但也是这份矫情能够说明她爱得奋不顾身,她爱得全心全意,不留余地,这是她的天赋,很多人没有这样锋利而热烈的能力,透露出一种娇憨的可爱。我后来觉得方言离不开她很大程度上是读懂了这份来自一个女人真实略带蛮横的爱。反过来,杜梅的冲动,暴躁和偏执也让人窒息,让倾向于保持自我的方言喘不过气想要追求自由。

    方言“像一条在阳光下流动的冰河”:他有一种讨人喜欢的品格,不卑不亢,和身份高低的人都能平等交流,既能嘻嘻哈哈开玩笑,也能撸起袖子掀桌子,内里雅痞并存,有自己一套不可侵犯的价值和道德观念,还带有几分内敛的稚气,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男孩”。

    方言用撞风铃来表达内心的甜蜜

    配角塑造也很出彩,充满包容和智慧的闺蜜贾玲和钱经理。

     7 ) 能过把瘾就死也是种幸福(献给我最爱的偏执狂杜梅小姐)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王朔《过把瘾就死》

    王朔的作品绝非白话文里的丰碑,王朔本人值得尊敬但是无需膜拜。在长时间的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坛艺坛歌坛舞坛纷繁的信息轰炸之后,我更愿意把一切归结为一种“现象”,一种脱离了人和事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代里必然发生的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不会因此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衬托得伟大。因为只有现象本身是伟大的,就好比少了哥白尼和伽利略,地球人也早晚都会知道地球是圆的,没有牛顿总会有羊顿,没有爱因斯坦还会有二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现象独一无二,而所谓伟人则一定有为数众多的替补。

    仔细研究也会发现王朔的作品不仅不伟大,而且也一样会落入各种窠臼和俗套,“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不论是改编为电视剧《过把瘾》所取材的《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空中小姐》以及《浮出海面》,男主人公清一色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世不恭嘴高手低,放在一起活脱儿就是一流氓团伙,而女人必然纯情的一塌糊涂不是空姐就是护士不是吹长笛就是跳芭蕾,最次也是大学里的学生会干部,没头没脑视死如归的爱上一个宿命中安排好的坏男人,明知男人坏偏投坏人怀,最后爱到伤痕累累非死即伤即使劫后余生顶多苟延残喘。不过,俗套也是讲究个套法的,王朔就是那个常常把我们装在套子里的人。因为他赶上了他那个时代文学话语权中最可爱的“现象”,在他之前,爱情是高大全的是干干净净的组织安排的,在他之后,爱情是廉价而泛滥的,不管插几只足偷几夜情都是见怪不怪的。唯独他,第一次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嬉笑怒骂当成主要内容来写,第一次把青春的残酷和爱情的偏执放在一起写,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叙述鲜花是如何插在牛粪上并最后和牛粪同归于尽的。这根本与伟大无关,真实而已。那些锅碗瓢盆油嘴滑舌的男男女女,那些深爱着对方却一定要拧吧着争吵着表达自己的爱意的男男女女,那些不励志光扯淡只谈请不说爱貌似没心没肺实则刻骨铭心的男男女女,不就是我们自己么?本该反映真实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偶尔尽职尽责了一次,读者便捧着作者一起飞上天了~

    《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三部作品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中间的情节展开也无非就是两人之间的吵吵闹闹与分分合合,但是王朔毕竟是个搞文学的,懂得文章的开头结尾不能凑合,于是三部作品在结尾的处理上风格迥异各显神通:《过把瘾就死》选择了疯狂,对杜梅这个人物的偏爱挚爱以及热爱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差强人意,也不够公平,整篇小说都在暗示着的弥足珍贵和难以割舍在最后却被掩人耳目的逃避了,书中最后杜梅在黑暗的公路上骑车狂奔的画面让我直到现在都无法平静的不问一个为什么的接受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女人,再怎么样也我也不忍心抛下她不管;而《无人喝彩》的结尾就好象它的题目一样,落寞而安静,似乎最接近人们真实的生活。刚才也说过,王老师不傻,他知道开头结尾马虎不得,之所以敢这样悄无声息的草草收口,是因为《无人喝彩》的在立意和情节展开上已经赚足了彩头:一对离了婚的夫妇如何藕断丝连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还若无其事的结交新欢透过别的眼睛观察自己内心真实的爱情,这种不怎么严肃不怎么靠谱的玩笑般的感情关系,恰恰符合了人们对甜蜜爱情与身心自由的渴望和对婚姻枷锁双方责任的恐惧同时并存,鱼和熊掌通通想要的心理状态;《永失我爱》的结尾是最戏剧化的,爱到深处还不行,还要在爱到深处失去爱,失去爱情还不行,还要失去生命,悲壮到不管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必要或者应该的结局,你都得承认这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比任何结局更像结局的结局,人都死了你还想怎么样,谁也不会傻了吧唧的追究男主人公患上的肌无力症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都忙着热泪盈眶的看着一个男人一边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一边忍辱负重的用抛弃和成全来拯救自己的爱人。虽然通篇都在为这一次悲壮的“死了都要爱”铺垫,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尤其是为了避免死亡给爱人带来的大伤害便要通过预支一个小伤害来保全对方的做法,实在弱智,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死亡依旧不可逆转,伤害白白又多一次。

    这样看来,《过把瘾就死》说死其实没死,但故事一开始的纠缠争吵和死去活来却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永失我爱》通篇弘扬着爱的伟大,结尾歌颂着死的光荣,是名副其实的“过把瘾就死”(准确地说是还没过瘾就死了),这下子凤头和豹尾都有了,就差找一个合适的“弗洛伊德”过度,一张天衣无缝空前绝后的文学拼图就能诞生了,偏巧这时《无人喝彩》带着它那嬉笑着暧昧着离婚并同居着的精美桥段翩翩走来——猪肚,就是它了——一部三合一的王朔牌电视剧《过把瘾》就这样奢侈的问世了。

    优化重组后的情节概括起来棱角分明异常过瘾:相识、恋爱、结婚、争吵、离婚、再恋爱、再结婚、死去。其实,不管是原著也好,电视剧也好,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最后那个“死”字。死亡是一个重重的砝码,因为死亡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让一切不美好的连同美好的瞬间化为乌有。我一直替杜梅鸣不平,我甚至觉得如果非要死一个人才OK的话,应该选择杜梅。原著和电视剧中都提到杜梅的父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以此为背景和缘由来解释杜梅在爱情里的偏执和顽固。在王朔的作品里,给女主角一个名正言顺的吵闹的理由的情况少之又少,或许王朔也觉得杜梅的过分和偏激需要一点点支撑,但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没有那些生命里的阴影,女人在爱情憧憬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所爆发出的能量也会远远超过各种国仇家恨的总和。只不过杜梅在爱上方言爱上爱情之外,更多了在爱情里疗伤和寻求庇护的奢望。杜梅很傻,她不懂爱是鲜花美酒也是穿肠毒药,爱可能让心智完整的人陷入艰难繁琐,但一定不会让心有戚戚的人豁然开朗;她忘了爱情本身和她自己一样,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兵器,不伤及自身已经万幸,还指望它疗伤救命。简直饮鸩止渴。

    不管看了多少遍这部电视剧的大结局,看到狂吻之后全身无力的瘫倒在杜梅怀里的方言,我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嚎啕大哭,不为死去的方言,只为活着的杜梅。死的是方言,可生不如死的是杜梅,杜梅这次的失去才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不仅奢望再也没有可能满足,甚至连一个活口儿也没落下。请允许我失态的说一句:这实在太他妈的残忍了!

    我大胆的假设,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存在方和杜的话,即使他们复婚,争吵依然还会继续,杜梅依旧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情,一方面由于杜梅的苛求与时俱进根本没人能够满足,另一方面因为方言骨子里是一个不愿放弃自我的人,而杜梅又是那样天真的需索无度。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杜梅在和自己最爱的人接了两次婚,过了两把瘾之后轰轰烈烈的死去。

    对她来说,那才是幸福。

    本文blog链接:http://caotieou.com/?p=241
    from 蚌病生珠

     8 ) 红尘男女

    93年的电视剧,现在看依然感觉非常棒。从中我不仅怀旧了一把童年时的生活时光(那大球球滚动的五彩舞厅,那电视版KTV,那“X”型标志的CCTV台,那在父母照片和自己模糊印象中的夹克服与大西装,那大型号的汽车,那河滩边的垂钓……),而且被促使着思索了一把普世真理。

    杜梅和方言,两人爱得的确太不寻常。但他们戏剧般的轰轰烈烈,不过是将生活真相夸大了一点而已。试想:哪个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相爱的甜蜜?哪对夫妇没有经历过细碎的争吵?又有哪种生活没有一丝波澜跌宕?
    杜梅的爱异常强烈,而缺乏安全感的童年的经历让她在这份爱面前变得空前敏感。前一分钟还是娇嗔温柔的小女子,后一分钟便成了任性刁蛮的泼妇。方言离婚是因为这种透不过气的爱,再走近还是因为这种真挚动人的爱。而杜梅,终于在经历诸多考验后,信任了方言,也信任了这份爱,将爱中体现出的最美好的人性——珍惜和奉献,展现在我们面前。。
    方言,很真实的男人。他有属于男人的责任心、爱面子、比较内向也比较善良,喜欢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还有点文艺男青年,平时看个书啥的,不管是杜梅还是玉婷都问过“你真的了解我吗”这样的文艺交心语,遇到事情或吵架时更是任情绪真实地自由流通。后来,他变得现实了一点,主动想学手艺遇事也有担当。知道孩子的事后,他放下了男人的面子和争斗的胜利权,请求复婚;知道命不久矣后,他又不惜背负恨意和骂名只为杜梅能生活得更好。看着他一路在婚姻的考验下成长为一个好男人,真是欣慰呀。
    他们两个的相爱以及第一次婚姻,都处于拉长的调和期中。幸福共痛苦一色,蜜糖与硝烟齐飞。由这一段可以看出人的“贱”性。男人是好男人,女人是好女人,为啥过不到一块?因为他们都是人,犯贱呗!杜梅呀,享受方言爱的呵护就行了嘛,为何靠苦苦追寻表面的形式来取得安慰呢?方言呀,你爱人家人家又喜欢就表达呗,你情我愿就小两口又啥不好意思?还有你们俩呀,芝麻粒小事就吵,不会数数阿拉伯数字深呼吸两下呀,不知道人在争吵时最没理性至少一方应该隐忍退让呀?
    总之,女人男人都是真性情的好同志。但女人是浪漫感性的,男人是讲求实际的,而双方又不知站在对方角度上多加考虑,所以常常小题大做小孩子似的大打出手。可叹失去后终于明了了重要性,只是有些失去可以挽回,有些永远也挽回不了。跌宕了一次的结局着实高明,自合生活本身的节奏。

    贾玲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女孩。作为朋友,她比杜梅更加称职。本来嘛,人漂亮,性格又好,那么体贴善良,如果方言先看到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但没有如果。明明爱着他,却为了他的她而东奔西走,听着他和她彼此间的小苦闷,这“水蜜桃”似的脸蛋,这曼妙的身材,有什么用?!只能笑着把真我藏在深处,只能在嫁作他人妇后和他黯然挥挥手,只能在他倾诉苦闷后背黑锅收残局,只能在人群背后默默地哭泣……难道这样美好的女孩子,只能存在于童话式的暗恋的爱情中吗?多么不公平!
    当然这不是童话,她也在自己寻找出路。开始时不勇敢,后来拿出了自己的骨气,希望她能追来自己的幸福。

    其他的人物个性也都很有代表性。
    一开始就坠楼林静,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但在后来人的言谈中及实际的婚姻中可以想出她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艺女青年,在婚姻中找寻不到曾经梦想的幸福,为了维护也为了逃避,她选择了自杀。杜梅说,林静是最勇敢的,林静跳向大地因为大地最真实。前者的确如是,我不敬佩那些轻易放弃生命的人,但有些自杀的确是勇者所谓;而后者,是杜梅借林静酒杯浇自己块垒了。生病的方言也曾经站在这个阳台上说,他不想坠落,他想飞翔。这是一个得到幸福又无可奈何地放弃幸福的人对另一种幸福的向往。林静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死者,以绝然的姿势,反照着尘世中的奔波之人,投射出他们的欢喜悲伤。
    玛莎,矫揉造作的女人,虚荣,拿着那个年代的新潮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证明这种又装又嗲的果然不是好女人。
    方言的好朋友(忘名字了),不如方言这么好男人,心比较浮又不怎么体贴,但依然是个好人。误以为方言和贾玲在一块的那一拳,展现他的原则性和道德底线。想一想,虽然他换女人速度像换衣服一样,但和每一个女人刚在一块时还都是挺认真的。他是随波逐流的人,“波”是他的欲望和生活的舒适点,这本无从苛责,尤其是当他还有道德底线时。
    玉婷(能记起这名字还是因为杜梅打趣的话o(╯□╰)o),世俗又不失善良的女人。她要求的比较实在,有屋子有踏实的丈夫和她构建一个家就可以了。没有林静誓死追寻的理想,没有杜梅拼命维护的爱情,她要的就是生活。她不笨,但也不聪明,能做一手好菜,还懂营养保健,这样的女人,过日子很好了。
    最终和玉婷走一块那大老板,的的确确的实在人啊。也许正因为他做生意赚钱多,看多了尔虞我诈,所以才对任性但真实地杜梅保留着那份少年时的喜爱。而玉婷和他,虽有电视剧巧合之嫌,鉴于他明了了来龙去脉更见到了玉婷的哭泣,也是合情理的了。两人的烟火夫妻,也不失为温暖的一种夫妻范本。

    思索了林林总总的人之后,脑海里印出的依然是最后杜梅方言用力深抱的那一幕。还有方言说,他不后悔,因为爱过。
    不禁一叹,世间果然只有情字难诉!
    佛教云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余者姑且不论,这求不得、怨憎会和爱别离不正涵盖了方言、杜梅以及其他男男女女的生活吗?
    原来,我们注定经历这一切。知晓再多,深陷时依旧是迷途。无需感叹,无需伤怀,必须经历这些痛苦,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悟。活着是一种修行。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地漫步其中。

     短评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7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10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13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18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22分钟前
    • .
    • 推荐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24分钟前
    • 休休芸
    • 力荐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28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江珊可爱极了

    32分钟前
    • blb
    • 推荐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35分钟前
    • TUO
    • 推荐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37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47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51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56分钟前
    • 十月天
    • 力荐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57分钟前
    • Cao
    • 推荐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60分钟前
    • 追忆
    • 力荐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1小时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1小时前
    • 闲人
    • 力荐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1小时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