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中国大陆2011

    主演:陈建斌,陶虹,吴秀波,李虎城,鲍振江,章宇,李彦明,王迅 

    导演:蔡尚君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扫黑·决不放弃

    • 三叉戟

    • HD

      午夜的柳枝

    • HD中字

      死亡之地

    • 正版货

      法外情

    • HD中字

      东北往事之我叫赵红兵

    • HD中字

      破裂2022

    • HD

      阳光和混凝土

     剧照

    人山人海 剧照 NO.1人山人海 剧照 NO.2人山人海 剧照 NO.3人山人海 剧照 NO.4人山人海 剧照 NO.5人山人海 剧照 NO.6人山人海 剧照 NO.16人山人海 剧照 NO.17人山人海 剧照 NO.18人山人海 剧照 NO.19人山人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老大(陈建斌 饰)几年前在外地打工回到家乡之后,就不愿再离开家乡了,他决心安于现状,在茫茫大山深处养家糊口。他与弟弟在乡村的垭口开着摩的,维持基本的生计。一个午后,摩的司机们围聚于垭口等待乘客。铁老大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兄弟的最后一次见面。一个乘坐弟弟摩托的长发青年(吴秀波 饰)在静谧的半道上突起歹意,持刀抢车,将弟弟杀害,然后驾车逃逸。   铁老大决定千里追凶,为弟弟报仇雪恨。他骑着摩托车从南跑到北,贵州、重庆、内蒙、山西;一路追踪,历经背叛、欺诈、世态险恶与自我情感的挣扎,最后在一家黑煤矿找到凶手,自己却也一同陷入绝境……

     长篇影评

     1 ) 两个遥不可及的悲哀

    首先,如果其中主演没有用替身的话
    能演这种电影,是需要责任、与勇气的!

    比起那些靠噱头、市场炒作、只知道盯着老百姓钱袋子的所谓大牌

    这类导演与演员,的确真正值得我们尊重!

    这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 中国!!


    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所谓的62%“伟大复兴”?!
    所谓的人均GDP达5000多美元?!所谓的 和谐世界?所谓的科学发展观?
    。。。
    一切的一切,在其中离我们
    那么、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们见惯了现代城市影视作品的或灯红酒绿、或官场争斗、或小资爱情
    能用这种视角去审视、去揭露中国最现实、最“肮脏”、最“底层”的生活,反而冲击的张力如此之大!

    试问:
    那些掌管生产安全的“官”、那些所谓的公检法执法者、那些代表最广大人民大众利益的“党员”、那些身系国计民生的。。。
    有没有机会看这类电影?若是看了有会做如何想法?

    或者,这种遥远的 现实生活,在他们
    也是同样的 遥不可及吧!!


    希望现在的中国,不会再出现当年晋惠帝“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的闹剧吧?!

     2 ) 苦难电影的可能性

    1.之前谁说这片是“中国公路片”的。。。。

    1.1 我虽然不熟类型。。但我觉得这完全标题党嘛。。虽然你可以说“上路寻仇”这个故事可以拍成公路片 但这是一个可能性 说不定导演也有考虑过 但从结果来说我不觉得他拍成了(假如他想 其实我觉得他也没这意思)

    1.2 如果要说到『情绪导向』(虚构的概念 不知道怎么概括好了)——寻仇的过程趋向于无目的,甚至到最后愁人被抓也是警察叔叔达成的,整个故事的目标消弭掉了 好吧这可能算是公路片的一种导向 话说我挺喜欢他最后没捉到的

    1.3 或者你要说这是一卷社会底层的苦难风情画(片中内容和好多靠类似题材得大奖的电影一样 会让能上网并在网上自称钓丝的青年朋友无地自容) 故事的流动性有那么一点公路片的意思 那也还是太宽泛了 至少1.1 1.2都是些要以形式外观为基础才会在类型框架内说的问题

    当然 这种电影没有什么归类的必要

    2.如盲山盲井的这类苦难型电影拿大奖是否体现出“唯题材论”的评奖倾向?这是从看到开场几个镜头之后就一直萦绕不去的问题

    2.1 我想了下 能够给观众呈现这种极限内容的 除了中国导演 可能也别无他处

    2.1.1 看完也很自然地和男朋友说起来这个问题 我说要拍出这类内容 起码两个条件吧

    a.有这样的故事发生:
    a(1):那这样地域上就基本上排除了发达国家(当然这里只考虑是导演“拍自己所在地域的故事”的情形 这样预设是因为即使这种故事给发达国家拍出来了 叙事视角和政治倾向也会很不一样 要评价那种转述型电影考虑的事情也不一样吧)

    a(2):是不是仅是非发达国家中的中国?男朋友说了如“上帝之城”之类的能算是同种故事么 但是这些都很商业化 而且那个在故事上倾向于犯罪

    当然了 因为考虑到非发达国家的非商业化电影即使关注了同样的题材(例如:刚果某男子弟弟被杀 因警察不作为而自发千里追凶结果误闯黑煤窑无法脱身) 排除刚果没有黑煤窑之类的我们对其他非发达国家国情的不理解 我们起码可以推断前述电影(如有)也肯定是小范围传播 难以跨国上映的

    b.电影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如前所述 虽然我不了解刚果电影的发展概况 但我推测那个不能太好(刚果得罪你了么。。) 对各国电影发展不太了解 就可以看到的而言 印度的电影工业好像专注于类型片 当然商业类型片的发达也经常会带来独立电影的兴起(无考证) 但目测印度电影参与电影节的密度似乎没有比中国高(可能是我不知道)

    于是综合ab两个条件 还有考虑到非商业电影的传播能力 我们可以不太肯定地说 能拍这种电影并让它在国际影坛上传播的国家应该寥寥无几 而中国应是主要 同时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 上述电影能被中国观众看到的 肯定只有中国的(这个要你说么)

    2.2 评委是不是直接被吓尿了所以给的银狮?要拿奖是不是题材比技术重要?国际化地争相捷社会主义疮疤是不是影评人喜闻乐见?

    2.2.1 首先是这个电影拍的不太好 但没看过别的参赛片也说不准是不是矮子里面挑胖个(矮子里面怎么挑胖个) 这几年的金棕榈也不是没有不好的 所以技术评价有相对性 这是关于这个片的个体问题

    2.2.2 那么如果盲山和这个片获奖代表了一种整体性(甚至可以算上多年前张艺谋的那些 不过那些从题材上来比较算是揭封建主义的老疮疤 近年这些是揭社会主义的老疮疤 故事更为生猛残酷) 那就要面对“是不是可以搞唯题材论”的问题
    2.1多少论证了一下“只有中国才会出品这样的故事电影并且拿到国际平台诶” 那么可以说这种电影对外国友人来说是极其新鲜震撼的(当然要震撼除了故事还要有技术) 然后2.2.1也说了下 参赛电影也未必都拍的如此技术超群 那么这种时候 这类题材的电影得到好评的概率就会比较高了
    同时 从技术上来说 这类题材的电影在拍摄上遇到的困难也会大很多 你说要表现一下自我认同的困惑 伯格曼一个女演员和一间小屋就搞定了(我才不会说我说的是“假面”呢 不然被揪出来说伯格曼谈的根本不是这个好伐!那多丢脸) 灯光布置和镜头摆位都肯定比蔡尚君下黑煤窑要好弄吧 所以这种极限题材造成的极限环境也让技术评价的标准降低了

    所以倒不是说导演都应该纷纷去拍这个拿大奖 这年头其实大家早就不信这一套了吧 在对这里题材感兴趣的导演的范围内 我很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秉承这种关怀与热忱 因为在广电总局的口径下 以及在独立电影空间狭窄的环境下 要坚持这样的关怀实属不易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可以不断将这种题材的电影拍得更好 一部拍的好的电影总会更有市场 总会对行业有更积极的影响

    3.最后一个镜头让我很感动 我愿意这样总结这部电影有效传达给我的情绪 不是悲苦 而是无力

     3 ) 拍电影,不是拍录像

    顾小白是我的同乡,他是我二姨村子里的一个娃,后来才出名了成了顾小白。他做编剧的另外一个获了大奖的戏《红色康拜因》,导演也是蔡尚君,至今没有看过,或者看了忘记了。这部以收割麦子的麦客为主角的戏,本来可能有非常美的麦田的画面,有《拾穗者》油画般的质感和味道,有顺着康拜因(收割机)一路向北的旖旎,我印象里好像不是这部电影的卖点。

    看了《人山人海》,想象得出《红色康拜因》的风格。艺术片的定位,有时候有优势,有时候也有遗憾。就《人山人海》来说,艺术片的定位,使导演可以放肆运用长镜头,用寥落的远景表现乡野中国、底层中国的图景。贵州大山里陈建斌骑着摩托的画面、重庆高架桥的画面、重庆跨江索道下的厕所与小人物、山西黑煤窑奴隶或集中营一样的恐怖画面、陈建斌在黑煤窑里没有办法时一镐一镐挖煤的画面,都让人过目难忘。让人想到曾经的张艺谋、陈凯歌,他们曾经用同样的手法表现过黄土高原、红高粱地。

    艺术片的定位,也使《人山人海》不肯按照剧情片的要求表现剧情,或者,将剧情片中的关键情节还原到普通人的视野及思维习惯中淡化乃至忽视,也是艺术片之为艺术片的特殊之处。所以,吴秀波作为主演,演的是杀人犯萧强,在开始的情节里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特写,以至于他出现时我们恍惚他是不是一个被骗进黑煤窑苦思突围的知识分子。所以,黑煤窑里的情节常常笼罩在黑暗中,作为观众往往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与剧情有关的关键点。一句话,作为资深闷片爱好者,都需要倒带来看还云里雾里,不敢想象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会作何感想。拍电影不是拍录像,不能指望电影院里的观众看不懂的时候要求回放,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因为它是电影。

    此外,三段式情节中,内蒙一节没有深入展开,一个被债主逼得拴起没有长大的猪娃还债的农民,如何凑够这么多钱去追凶,在凑钱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也没有交代。毫无疑问,作为剧情片,一个如集中营一样的黑煤窑的场景足够《人山人海》载入史册。这段剧情的真实性,与《人山人海》完全脱胎于一个真实的案件一样,有足够多的黑砖窑、黑煤矿其他黑矿、黑工厂作为佐证。一直到现在,原《时尚先生》主编、现网易主编钭江明还在继续寻找一个叫袁学宇的失踪孩子,到2012年9月23日,失踪2005天。钭江明每天在微博上转发并一次有一次的追问相关警方,这几乎是一种宗教般的执拗,类似陈建斌所谓的命运。黑煤窑中令人触目惊心的集中营场面,几乎脱离电影,成为一个黑色的隐喻,这隐喻的内容,愿意向下看的中国人都看得懂。唯一的问题是,黑煤窑一段如此深邃,以致之前看似荒谬而残酷的杀人抢车等都显得无足轻重,平衡感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人山人海》难得的地方很多,作为中国电影,它呈现的是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这种反差诡异地存在于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重庆高楼大厦之下的破落城区,五方杂处,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北京的地下室、城中村,与地上的豪宅以及通过漫长的公交、地铁、城铁线路串联起来的城市,也是一个缩影。高速增长的中国,离所谓“中国威胁”其实很远,如果你看得清这些年中国的增长一直依靠的是“血煤”、“血电”。

    而我可以在繁华到奢靡膨胀、风情到淫荡糜烂的丽江古城一墙之隔的丽江县医院里,看到一个完全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妇女拿着户口本一遍一遍用大家都听不懂的话说自己的病情,看到在我前面的七个病人中有5个是常年疼痛才来就诊,看到医生面对仰望着他如仰望上帝的病人们,没有给任何一个病人开药方,而是全部心不在焉地问完一遍就开一张检查单去做各种检查。这也是中国,你不能假装看不见。

    不管怎样,蔡尚君和顾小白,都是中国电影的希望,有他们,我们才能看得到我们的生活,新闻联播之外的生活。祝福顾小白,祝福蔡尚君。

     4 ) 《人山人海》:农民工“傻根”生存报告

        “旭日阳刚”让人看到了中国农民工生存最美丽的童话,不过,刚刚作为惊喜片入围威尼斯的《人山人海》的导演蔡尚君不这么看。于昨日晚上在威尼斯举行首映的《人山人海》借由一个农民工追凶的故事,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地透视了中国农民工生存的乱象,风格朴素写实,就像一本中国农民工生存报告,而陈建斌饰演的男主角像王宝强的经典角色“傻根”一般,在十头牛也拉不回的倔劲儿中,走向了悲怆的结局。

      《人山人海》由社会新闻改编,但是之前网络流传的“五兄弟替弟寻凶,历时一年半,擒拿凶手”的剧情,与电影本身的交待,有着很大的出处,显得过于戏剧化。实际上,《人山人海》讲述的是陈建斌扮演的农民工老铁(音译)在弟弟被凶手杀死后,自己前往重庆追缉凶手的故事——但这只是电影的表面线索,按照这个故事,本可以拍成一个类似《老无所依》一般过瘾的电影,但是导演蔡尚君没这么做。对于他来说,这个故事就像药引,他对于讲一个好听得故事,本身没有兴趣,于是,借由平铺直叙、没有起承转合的叙事方法,他一丝一缕地把老铁面对的社会现实拽了出来,从而勾画了一个农民工所面对生活和社会——凛冽、黑暗、凶险。最终,以悲怆的方式,罪恶得到了终结,老铁也在经历这一切后,心灰意冷……

      从影片的画面语言来说,它更像法制纪实节目和CCTV6播的电视电影的结合体,老铁在追凶过程中的遭遇一一展开,没有紧张激烈的对垒,画面不疾不徐,打工者的生存状态由此展开:“老铁去重庆找以前打工的工友,这个工友虽然没什么钱,却染上了毒瘾,最后跟无业游民设局骗走了老铁的钱财——老铁在发现后,解决方式也很‘朴实’,拎着一个啤酒瓶敲碎了无业游民的脑袋;后来,他遇到了(前)女友,以类似强奸的方式跟她上了床,两人的关系却没有得到改善;村民劝他,人各有命,你找到凶手又有什么用呢?老铁不吭声,继续找了下去;后来他听说凶手在附近的矿井打工,他便跑去了‘卧底’,可他发现,这是一个比黑暗入地狱的地方,这里,就像一个见不到光得小王国,有自己的法律和规则,在这里,工头可以随便处置一个人的生死,没有其他人知道,也没有其他人会觉得需要反抗。”

      电影的结尾是最好的部分,升华了整个电影。如果说之前的部分完全是社会纪实节目的话,结尾则让故事有了点英雄主义穷途末路的悲剧感。它跟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其他三部华语片都不一样,更直接更绝望更无遮无拦也更无地自容地展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某一个侧面。有记者在威尼斯问蔡尚君:“电影过审了吗?”蔡尚君顾左右言其他,并没有回答。如果说这部电影因某种真实性,被审查体制毙掉,并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

      担任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的贾樟柯说:“中国电影现在最缺当代性。”《人山人海》就是这种具有当代性的电影,它的存在值得鼓励,但却并不值得过多复制——因为说实话,电影终究要保留一点梦想。

     5 ) 人群里面没有人

    1.
    贵州六盘水山区的吊水岩口,风一吹,黄沙就扑面而来。而远处,是更大面积的黄土地和更秃的山。摩托车是这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没有它,人就犹如困兽,走不出来。

    2007年,这里发生了一桩命案,援引一段《南方周末》的报道,“‘摩的’司机代天云像往常一样拉客,不幸碰上了刚与家人发生口角的陆凤仁。在吊水岩口,陆凤仁用杀猪刀捅死了代天云,劫摩托车而去。警方一直破案不力,代天云的五个哥哥决定自己追凶。一年后,代氏老三在柳州一个砖厂找到了陆凤仁,兄弟五人把他押回六盘水交给警方。”

    2008年,蔡尚君看到了这个故事;2009年,他想把它拍成电影。于是他找来编剧顾小白和中戏教授顾铮,去了六盘水。

    在当地,蔡尚君认识了五兄弟中的老五,就是这个人让一路追凶的故事更像一个传奇。通过媒体,蔡尚君把他描述成了一个颇有奇人魅力的知识型农民,在他追凶的一年零四十八天里,每天坚持看报纸、读书、写日记;一面贴告示悬赏,一面打点凶手对面的住家,为他们送去了冰箱,安上了电话,只为了让其帮忙监视凶手动向;当找到了凶手后,他拨通了一位记者的电话,而不是选择报警;将其抓获后,他又放弃了杀了对方为兄弟报仇的想法。

    蔡尚君把老五定为影片主角的原型,取名“老铁”。

    2.
    如果仅仅记录一个追拿凶犯的故事,那么影片逃不出类型片的窠臼。所以蔡尚君做了一个海外获奖导演的标准动作──镜头一转,对准了一片肮脏卑下的生活。他框住的是最普遍意义的“民”,而后将那些龌龊不堪的事情摆放到了一起,使得本不轻松的生活被展现得更加令人不悦,从而影片有了明确的阶级立场和雄浑低沉的战斗感。

    蔡尚君试图描绘的是一幅底层社会的全景图,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告诉观众,这些人在过什么样的日子。老铁独自踏上复仇之路,被朋友做局暗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仍然一无所获,还抛弃了和他相好的女人以及他们的孩子。这一路他被生活欺骗、被生活辜负,同时自己也在欺骗别人,辜负别人。他放弃了所有他能放弃的,包括颜面,他死死抱着一个执念,找到凶手。

    老铁自始至终拿着一根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隐忍的坚守。他被蔡尚君描述为“一个偃旗息鼓的人”,他原本不会出现在任何人的视野中,不会再发出声音,不会再做任何抗争,他就到此为止了。但弟弟的死让他突然接到了新的使命,他必须为此做点什么,他必须清点自己最后的积蓄,必须闯进未知。是这种孤身一人的几乎不可能的复仇让影片显得非常黑色,它具有一种狂乱的仇恨和渺无希望的自High,就像所有伟大的公路片里道路前方那团看不清的颜色。这是我着迷的。

    3.
    借着《人山人海》来谈谈人。影片的英文标题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传达了与“精致生活”口号截然相反的粗糙感。这里的“人”,原始、灰暗、真实、有力,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光鲜但是虚弱的形象。

    蔡尚君似乎有意造出一个视觉的谜团,让人分不清这些脸分别是谁,他用镜头消除人与人的区别,让他们相互渗透,如同染了对方的颜色,使之面目模糊,融为一体。

    尤其是在一个长镜头过后,老铁下到矿井里,走进矿工的群体,他彻底消失了。那是一群活死人,无意识的活着,在黑暗里不知道自己做着什么,未来也是一片漆黑,好像无休止地挥动着铁锹和榔头,等待死亡。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授奖词中说,“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他不知道,这些黄皮肤黑眼睛所身处的社会有两面,一面是燥热,另一面是死寂,这就是另一面的极端缩影,并不陌生。

    城市化的扩张不能改变这样一个群氓的时代,人们未经人格训练和情趣上的培养就慌忙地奔赴浪潮。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聚合着人们,改造着人们,让他们成为机器和皮囊,而丢失成为“人”的能力。

    老铁是影片里唯一一个获得重生的人物,是那股突如其来的仇恨重新启动了他,让他又有了知觉。可能他一生的高潮都不及这场冒险,在走遍了穷山恶水之后,他终于知道他眼见的所有家庭似乎都在过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着相同的苦难,他依旧保持着沉默,但是内心处他已成为自己的英雄。

    然后,浪漫的来了。

    当老铁得到凶手的线索并探入到地下,看到最触目惊心的生活时,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逃出这口深井,只得做一个会吐气的躯体日复一日地被消耗时,他突然崩溃了。从前的仇恨溶解在更大的仇恨里,人对自我的定义猛然发生了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仇恨变作了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仇恨。不得不说,这个心理转变是一次高明的批判。

    他体内的勇气已经改变了他,此时他是一个独断的革命者,用毁灭来拯救。他引爆了矿井。

    4.
    虽然《人山人海》从面相上就像是一部威尼斯获奖影片,但我个人认为它的内容编排要远逊于它散发出的气质。过于理想主义化的愤怒狂吼与革命雄心让影片难免有些矫情和虚假,煤矿爆炸是一个太刻意的复仇,而那种设计过的语焉不详云山雾罩又多少背离和扭曲了影片本身所要展现的景观。

    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蔡尚君说自己起先设想的结局是老铁抓到了杀害他弟弟的萧强,扭送到警察局,然后警察居然不敢接下这个犯人,商量了半天又让老铁把人带走。这种讽刺是他喜欢的,他喜欢有劲儿的东西。

    但是有观影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个结局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出现在电影院中的结局是在老铁千里迢迢找到凶手,炸掉矿场之后,警察同志出现了,在警局里,一身制服的警员对从昏迷中醒来的老铁说,你放心,早就说政府不会不管的。看到此处,我听见周围的人笑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心照不宣的讽刺也挺有劲儿的。

     6 ) 大师不是这样练成的

    2011年9月的第六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把最佳导演给了《人山人海》的导演蔡尚君,成为当年中国电影在威尼斯收获的一个惊喜。颁奖现场,手捧奖杯的蔡尚君特意感谢了男主角陈建斌对角色的出色演绎,并说:“感谢生活赐予的智慧与勇气”。

    电影讲述的故事有现实中的原型,在2007年的《南方周末》上有报道。摩的司机代天云在拉客时被刚刚与家人发生矛盾的陆凤仁用杀猪刀捅死并劫走摩托车。警察一直破案不力,最后代天云的五个哥哥把凶手抓到并交给贵州六盘水警方。这是一个天然的好故事,然而从我们所看到的影片来看,蔡尚君的改动是颠覆性的,编剧和导演一起改变了影片的气质。

    《人山人海》的片名多少有些误导,无论是灰突突的重庆,人迹罕至的内蒙草原,还是一黑到底的山西黑煤窑,所到之处既不见人山,也没有人海,所谓的人山人海只是老铁内心的人山人海,导演在刻意的避免人多的环境。影片中老铁有一句独白,人山人海,我就大海捞针,这句话直接道出了影片的主旨,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并且剧中的一处设计是,导演多次强调老铁吃花生的动作,暗示老铁追凶的坚定信心和最终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

    然而故事的发展开始变得出乎意料,犯罪的凶手几乎不见。也许在影片开头他杀人抢摩托的那一刻能发现一丝端倪,镜头架在远处冷静地旁观,这个细节能给之后故事中凶手的不在场以暗示么?这个揣测太勉强,然而凶手在大多数需要他的时候的确是缺失的。我们又看到故事似乎可以往公路片的道路上发展,它也确实显示了公路片的某些样貌,老铁遭到朋友的诈骗,凭空冒出来的情人和似乎已有所察觉的儿子,这时老铁一直都在路上,去内蒙草原,最后被困在山西的黑煤窑中,至此,影片的气质已经完全改变,更彻底地接近了导演的真实意图。

    老铁在黑煤窑中停留的时间占据了很大的叙事比重,这个时间是导演的心理时间,老铁自述,我知道一进去(黑煤窑)就无法出来了。但是问题总要有个解决,既然无法出来那就只能毁灭,最后老铁炸掉了黑煤窑——罪恶的渊薮,并完成了拯救,既是困境的解决方案也暗中顺应某种期许,警察再次出现的时候,老铁完成了他的“使命”,故事也走到了尽头。

    这一连串的情节设计是可以更丰富的,但是导演放弃了让影片更具有观赏性的努力,沉浸在冷酷的气氛中一味地在做减法,凶手的缺失或者更彻底地说是人物的缺失大大地凸显了导演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时时刻刻的,这也是导致影片无法支撑它所要承载之重的最大根源。

    实际上,追凶成了一个空壳,被迫要承载和故事本身太多不相关的东西,如果处理的得当会给这个追凶的故事增加更丰富的内涵,但是创作者没有做到,偏离了老老实实去讲一个故事的愿望,又没能实现更加出色的表现,最后呈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和导演明晃晃的欲望。被削弱的故事让观者有机会游离于叙述本身静静地观察导演是如何填补一个完整的故事被打碎的时候所产生的巨大空白。

    老铁在那些黑暗的贫民窟中出没,他接触那些毫无生气的似乎被上帝抛弃的人们,无论是人物所散发出来的呼吸,还是影片黑暗冰冷的基调都渐渐地压得人几乎无法呼吸,这些人和老铁一样似乎都背负着生命的大山,导演故意模糊了人物之间的标识和彼此的联系,一个一个沉默不语的小黑影只具有人的外形而像是丧失了灵魂的道具,这种刻意的处理一边在把人物推向绝境的过程中也在把观众推到观影的困境中去。

    对于老铁这个人,导演蔡尚君非常感谢陈建斌对人物的出色诠释,但是说实话,陈建斌演的这个人物不是老铁,或者说他只是陈建斌式的老铁,就像是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或者是无人驾驶中的王遥,但归根到底他们都是陈建斌的个人标签式的人物。陈建斌式的表演在赋予人物以性格的同时也就给了人物某种框定,受限制在所难免,这可以是一个演员的成功之处,但这不是表演的更高境界。

    事实上,影片中导演留给演员表演的空间非常有限,不夸张地说,本片是诠释演员只是导演手中的一个元素的标准案例。众多的看不到性格的模糊人,他们在演某个人但其实更像是一个人,在影片中更多的是充当造型的元素。老铁是影片唯一的主角,而且很明显这个人物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在导演蔡尚君的调度下,在陈建斌的表演体系之中,他们成功地把老铁的内心世界留在了老铁的心里,就是不舍得增加一点手段丰富人物的表演,适当地外化一下,让观众更轻松地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剧中当陈建斌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他标志性的表演——坐着低头不语,哭丧着脸,或是抽烟或是不停地吃花生或者慢吞吞地往外蹦台词时,我真想跟他说,哥们,别再这样了,站起来做点什么。

    让人物少说话或者干脆不说话会面临观众看不明白剧情的问题,于是导演给老铁加上内心独白以辅助叙事,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支撑叙事的不是人物的对白而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但不管怎么样,陈建斌式的表演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注定了他无法表演出非职业演员的真实感。

    在面对现实的真心和内心的真实这个问题时,每个导演都要衡量一番,究竟是那种真实更接近真实的本质,《人山人海》介乎于两者之间,或者可以这样说它既不符合现实的真实也没有做到让你感受到内心真实的程度。我认为这是影片的失败之处。原因恐怕在于这部影片中想要容纳的东西太多而显得更加费力气来,当我们看到追凶,看到《小武》和《盲井》的影子时,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它太多力所不及的地方。影片在试图营造一个真实的底层叙事空间,处处都显示着上个世纪世界电影的革新浪潮时期的痕迹,讲述社会底层人物的故事,实景拍摄,大量的外景,模拟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效果,追求真实的自然照明,摄影上不过分花哨,大量应用长镜头等。实事求是地说,影片只是具备这些手段,缺少的是应用这些手段的办法。

    如果说蔡尚君已经拒绝讲述一个流畅的故事,那么他也会拒绝用流畅的镜头语言来拍这个故事。影片镜头节奏的缓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长里必然占用叙事上的空间,这样就破坏掉了叙事的连贯性。片中大量的应用固定机位长镜头,机器长时间地架在那里,或者像个旁观者那样远看或者缓慢地移动,但是在调度上又缺少丰富的手段来填满镜头时长的内容,这样造就了大量的难看的长镜头,冗长拖沓,让人疲惫。

    贯穿影片始终的灰色调,深沉压抑,暗暗地契合影片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在山西的黑煤窑里,黑色取代灰色主导了画面影像,人物的脸除了基本的照明需要外,整个身体都笼罩在黑暗中,人群中几乎无法辨识具体的某个人,这些人的生命也像是随时都可能消失在这黑暗中。矿工们在矿井中私刑处置了那个想要和凶手萧强一起炸掉矿井的人,一个生命的消失是如的简单,那么对于其他的人呢?生命如同草芥一般一文不值,看得人不寒而栗,至此始终环绕影片的黑暗气息达到顶点。接下来导演出于某种考虑设计的故事走向也很意外,老铁把矿井炸掉并且警察出现,警察出现是为了和老铁说该抓的抓了该救的救了。悲凉的气氛开始消解。这似乎是在实现类型片的某种观影期许,但是显然本片没有成为类型片的可能,导演的这些做法都让人费解,别忘了对于一部想往大师之作发展的如此具有浓重的现实色彩的影片来说,这是在削弱影片的力量。

    导演在追求底层叙事真实性的把握上越走越远以至于已经偏离了底层叙事的道路,所以我们能看到处处人工斧凿的痕迹,以至于影片显得想法多过内容,编排多过自然,真诚有余底气不足。在影片的控制上,导演故意在营造黑暗,压抑,冰冷,甚至死亡的气氛,大量的固定机位长镜头的运用,人物没有表情的表演和缓慢的肢体动作,大量灰暗色调的应用,试图还原出底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感。借此表达一个创作者对现实的理解和关注,传递出一种深沉悲悯的情怀,但是很不幸我们看到它是不成功的,这一切努力的愿望最终都消解在影片本身中。

    像《人山人海》这般处处显露着大师遗留的痕迹,我们只能看成是蔡尚君导演向大师靠拢的愿望,但无论从影片所呈现的样貌还是它潜在的思想来看,它离大师的道路还有很远很远的一段路程。

                                                                 

     7 ) 沉默

    影片开头,老铁说:人各有各的命运。都是被命运推动地人。
    老铁对于世事人情都有着自己地通透和练达,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容、冷静其实无奈地舍与得,作为失败地一员进城务工返乡地农民,认知自己的命运,打算在山林中安度余生。直到二弟地死亡,把他推向了另一个命运。他必须为了兄弟之情,千里追凶。
    随着影片叙事地展开,看到一窥老铁之前的生活,高楼大厦只不过是途中地背影,驿站是聚集了底层人民地窝棚,狭小拥挤黑暗,虽然偶尔会有从缝中照耀进来地一缕阳光。各家百态的生活,却有同样的悲哀,不可抗拒地现实,日复一日,每日每日地这样过活,这样地日子促使老铁认定命运终决定回乡,至少家里院落宽阔,还有满满地阳光。
    画片一转,进入一个虽穷困但饶有生活气息地小镇上,直入画面地是老铁急迫地强迫前女友,似乎是享受,也似乎是发泄,似乎这才是想过地生活的缩影。若老铁真能和前女友在一起,倒不失为对他非常好地生活,那饶有趣味地小镇,不大不小地麻将馆,世俗漂亮地女友。可惜老铁对乡下老婆负责,抛弃前女友,离开小镇。可惜老铁在沉闷窒息地生活中,还是会选择要和前女友发生一段故事,一段感情,聊以慰藉。可惜他不留下,也没有人挽留。可惜辜负了的孩子,努力地在夹缝中讨好大人般地生活,却只能留下一点点钱,算是尽点心意。可惜,他由始至终只是沉默,沉默。原本可以认命并在乡野中生活,埋没自己地余生,却因踏上另一个命运征途,看到前女友的离去,看到自己孩子的生活。然后继续踏上征程。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是兄弟情谊而去千里追凶,虽然曾拿啤酒瓶打破骗子的脑袋,虽然会吞下打火机然后下井毁灭煤场。看似热血男儿,看似英雄豪迈。哪次不是被逼地无路可退,而只好作这样地选择。真实地老铁,妥协却会极端、认命却会追求镜花水月,懦弱却又突生勇气,重情义却又不负责,在重新踏入地生活中,进入一个极端地命运时,从前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老情人已然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过着辛苦地生活。到最后老铁进入黑煤矿而不得出,那黑暗的环境连一丝阳光和幻想都没有,虽然老铁仍是由始至终一直沉默着、沉默着,可是这一点一滴地无奈和绝望却会渗透内心,在最黑暗和最绝望最赤裸裸地环境中,最终放下一切拼个轰轰烈烈,矿塌地震烟飞,才能痛快而绝美。删减版后的情节更让人绝望,警察重复着:政府会解决,政府承诺一个都跑不了。最后政府抓到了嫌烦,救出了大难不死地老铁和工友,摧毁了黑矿。片中警察太过刻意,像是语重心长地告诫观众:你们抓不到嫌烦的,警察可以搞定,自己出去抓线索,只会劳心劳力,遍体鳞伤,还会不小心犯法,只有警察能够抓到他并能正法。强加地情节太过突兀可笑,反而更可悲。若社会真有这么给力,哪还有如此多的挣扎和绝望。我还是希望老铁活着,虽然牵强,至少还可以对乡里妻儿负责。或许是该相信政府的执法,还是该相信煤老板的仁慈,还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是相信好人一生平安,自己的亲人不会遭遇此事,那是电影的杜撰或是出现报纸新闻里的人物命运。于是大多数人在人山人海中浮沉后回归自己的命运。
    曾看见一位网友留言:自己都没钱还要生孩子,真是对孩子不负责。是啊,包括我自己的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不知所措,该怎么教育小朋友成长和过一个幸福的人生呢。是否对影片对人生唯一希望地解释就是:我们如同老铁一样,沉默而懦弱,唯一能够地勇敢是被劫持后的爆发,我们只是被命运被动地推动着,或许曾经有过激情和幻想,却受制于现实,放下幻想,回归己认定的命运。当局者迷,如果能真正勇敢,正视自己的能力所显现地生活,去开创和进取,是不是会有不一样地心态,不一样地风景。周围地人事都是一样地,所要改变地只是自己,然后就能看到平和的风景?。。。。!!

     8 ) 伪现实主义的又一次胜利

    看的公映版,不知道跟未删减版相差多少,发表一些看法:
    1.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情节虎头蛇尾,通过人物之外的力量解决贯穿整片的叙事动因,人物被削弱以致没有形象特点可言。

    2.改编于现实新闻,也有一些公路片的元素,但旅途上的情节有很多是离散于应有的主题之外,情节的出现缺乏逻辑基础。(比如前女友的出现)

    3.一些细节背离现实:萧强杀人时没有血,警察凑钱给铁头和铁头掏钱给小旅店老板完全是人为主旋律的拔高

    4.人物性格的矛盾让人目瞪口呆:可以善良到给小旅店老板钱让她留下孩子,可以邪恶到为了逃出去吞下打火机在矿井下制造瓦斯爆炸置工友的性命于不顾

    5.国家机器的作用被美化,主题的积极意义消解,批判力被削弱,情节的悬念被无理由的浪费

    6.影像风格(长镜头、景深镜头、跟拍)是现实主义的,但骨子里确实反现实的。用捏造的情节换取廉价的同情。

    7.想象力缺乏,在厕所吞刀片《神探亨特张》也出现,正如《搜索》和《神探亨特张》都吐槽公交车让座一样,似乎导演们对于现实的理解都惊人的相似

    8.那句“政府替你解决”是最大的败笔

    9定机位镜头较多,唯一喜欢的是那个在露台缆车逐渐远去表现远处空间的镜头。

    10.如果这就是威尼斯版本,我要为威尼斯默哀

     短评

    想说的可以说出很多,不想说一句话就是“《三峡好人》版《盲井》”

    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种“穷山恶水、人物木讷、台词生硬、镜头呆长”的电影你们究竟还要拍多少部才够?

    8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考虑个体到心理承受能力差异,五星不力荐,想起《地狱变》里良秀最后的一句话:人生,比地狱更像地狱!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一个中国底层老百姓地狱中的日常》。不粉饰太平也不渲染苦难,如果你觉得渲染苦难了,可以以毒攻毒看看纪录片《地球之盐》,如果压根不想知道人间有地狱,推荐去看《小时代》。

    13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结合原始版的评论和上映版做了脑补,觉得蔡尚军着实有想法:对白和配乐都极度克制,中全景固定镜头占到全片3/4左右,大量广角中偶尔插几个长焦,每个阶段有其各自的无奈,环境取代演员成为了第一主角,剥离感十足,边缘人在社会中的渺小被无限放大;片子里太多其他导演的影子,既陌生又熟悉。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人脸识别障碍症患者慎看,感谢HKIFF的吴秀波粉丝。先搞宁浩,再玩李杨……野心很大,但停留于表面写实的美学理念,是否太陈旧了一点?毫无动机的八千里路苦大仇深,全是展示

    18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回想起来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这个电影关注的群体却不太能接触到这个电影,能看到这个电影的群体却也无法切身体会。甚至评价。。

    23分钟前
    • 6DKing
    • 还行

    对于龙标版,最多是这个分数了

    25分钟前
    • 妖灵妖
    • 还行

    删减的不像一部好片了

    3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全厅5个人,威尼斯的口味越来越难捉摸了。镜头只管造型,各种山路和坐姿构图,剧情连接靠脑补,影像空间回溯六代。“间离”过度以至于根本看不到吴秀波,看到了也认不出那是吴秀波。配乐极少但喜欢。内地公映版结尾被扭转成主旋律讴歌,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别扭得很。@新玛特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哦黑呀~哦黑呀~

    39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编剧之一的顾峥是我的剧作课老师,发现这部电影中充满了他所推崇的dardenne兄弟风格,对白极少,人物的构建和事件的发展完全使用动作和影像来表达。这会让观众游离,但却能让人全情投入,去体会细微的情感和戏剧性的张力。影片的内敛风格在第三幕得到爆发,让人惊喜。商业性欠缺,但艺术性卓越。

    43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默默地送一个五星。旁白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后来加上去的,以这种长镜头的设计怎么可能用旁白嘛。整体视听风格是锡兰一路“第三世界长镜头美学”,本来指望叙事上能有些突破(比如[小亚细亚]这样的)但还是难为他们了,这片儿能过审绝对是一个奇迹。陈建斌略有点气场过强,但控制力堪比[立春]里的蒋雯丽

    4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只谈这个公映版,硬伤多多,叙事、剪辑和政策上的,警察叔叔真的太伟大了。对于这样一个千里追凶的故事竟是被写成了一出苦逼文艺片,没见着凶手,也没有追凶的过程,只剩下了屁民们的悲催生活,庆幸的是他们的世界里还有伟大的人民警察。在大陆还想上院线,干脆就拍这类题材的电影了。★★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很多值得鼓励和表扬的地方 但剧情和叙事得一塌糊涂也是事实

    48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挺喜欢有几个远景骑摩托的长镜头,带出了些地方风貌。不过自从进入黑煤窑之后就有点看得迷迷糊糊的,明明跑了的人又会出现,而且整个部分显然脱离了主线,出来讨论有人说是有修改,或者就是这个原因吧,结尾也变得无力了。不过还是文艺片的路数,不够紧张抓人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红色康拜因》到《人山人海》蔡尚君顾小白这对搭档的进步很大,《人》是一部几乎贴着魔幻大国地面的国产公路片,破败淡漠冷暖自知,如果没有跑出“再难扛的事情有政府帮你解决”这样的东西就好了。喜欢重庆山城城中村搜凶手、矿井爆炸后童工做梦一般走出屋外煤灰漫天冥纸般乱飞地下暗火熊熊的场景。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又是地狱般的中国,不知道是否在电影节看到才会增强对这样题材的反感度,搞得自己像个五毛。不过,实在讨厌那种装逼不说话的主角(包括安哲电影里一贯的哈维凯特形象也如此),黑漆麻姑洞以至于让人物面孔和叙事都模糊难辨的内景。而且记得原来的真实故事非常武侠非常光明,被阴暗的弄成这么一个地域。

    53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终于过审,看阉几何

    57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还行

    故事还行,可这片为啥能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啊啊啊?

    58分钟前
    • 一阐提人
    • 还行

    一个技法成熟的导演遇到了一个没有发挥空间的故事。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