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玩具总动员4

    玩具总动员4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美国2019

    主演:汤姆·汉克斯,蒂姆·艾伦,安妮·波茨,托尼·海尔,科甘-迈克尔·凯,玛德琳·麦格劳,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乔丹·皮尔,基努·里维斯,松村艾丽,杰伊·埃尔南德斯,罗里·艾伦,琼·库萨克,邦尼·亨特,克里斯汀·沙尔,华莱士·肖恩,约翰·拉岑贝格,布莱克·克拉克,朱恩·斯奎布,卡尔·韦瑟斯,唐·里克斯,杰夫·格尔林,朱莉安娜·汉森,爱丝黛儿·哈里斯,劳里·梅特卡夫,史蒂夫·波赛尔,梅尔·布鲁克斯,艾伦·欧朋海默,卡罗尔·博内特,贝蒂·怀特,卡尔·雷纳,比尔·哈德尔,帕特丽夏·阿奎特,提摩西·道尔顿,弗利,梅丽 

    导演:乔什·库雷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

      摇滚藏獒

    • HD中字

      燕尾蝶

    • 更新HD

      天鹅公主:音乐王国

    • 更新HD

      威洛比家的孩子们

    • 更新HD

      短暂和平

    • 更新HD

      鲁邦三世 东方见闻录~AnotherPage~

    • 更新HD

      鲁邦三世:再见搭档

     剧照

    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2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3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4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5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6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6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7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8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9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胡迪深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照顾他的主人,无论是原来的安迪还是新主人邦妮。当邦妮将不情愿成为玩具的“叉叉”带回家时,胡迪又担起了教导叉叉接受自己新身份的责任。 然而当邦妮将所有玩具带上房车家庭旅行时,胡迪与伙伴们将共同踏上全新的冒险之旅,领略房间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甚至偶遇老朋友牧羊女。在多年的独自闯荡中,牧羊女已经变得热爱冒险,不再只是一个精致的洋娃娃。正当胡迪和牧羊女发现彼此对玩具的使命的意义大相径庭时,他们很快意识到更大的威胁即将到来……

     长篇影评

     1 ) 规训、使命与逃逸

    小时候,我玩过几次无聊的“偷袭”。将娃娃们悉数堆在床上,然后退出房间。几分钟后,蹑手蹑脚走到门前,屏息半晌,再猛地破门而入。但很遗憾,无论是突然袭击还是门缝偷窥,娃娃们永远保持着我出门前的姿势,脸上挂着永不凋零的笑意。我不得不承认,我珍视的伙伴是没有生命的,它们不会开口说话,不会帮我写作业,不会在小主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后来读到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深夜,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时候,玩具们纷纷活动起来,在花园里办起了热闹的派对。等到天将亮,主人欲苏醒,又纷纷退回原处,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原来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有过类似的幻想。

    1995年,《玩具总动员》第一部上映。皮克斯以电影的方式,成全了孩子们的想象。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梦工具,我们遨游其中,白日梦与现实接洽,感到一种类似脱离引力的自由。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中写道:如果上帝给过我们一样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做梦显然有某种途径,不然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能力。世界的丑陋就在我们面前,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去看;但当我们过滤事物并克服我们的拘束感,当我们做梦和幻想时,我们会渐渐懂得我们真正的感觉、信仰和欲望。

    但长大之后,重温《玩具总动员》系列,却觉察出了一丝莫名的悲伤——我们借用电影让想象力得以最大限度释放,而这些玩具,却成了被我们的幻想(或者称欲望)监禁的囚徒。

    电影中,玩具世界里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万物有灵,玩具也有生命,但在人类视线所及的地方,务必不能说话不能动,扮演好一个没有主体意识的附属品。在这样的规训之下,陪伴小主人、为小主人带来乐趣被升华为身为玩具最崇高神圣的使命。

    这种设定可以从正反两面解读。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看不见的地方仍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人类世界之外有无数个精彩的小世界在地球上欢闹沸腾,它们不需要被我们发现,却与我们休戚与共;悲观主义者则感到,人类的注视如此强硬、充满入侵性,这种注视下的一切都丧失了活力与生机。

    《玩具总动员4》中隐藏着双重的注视。人类注视着玩具,而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的人,又以上帝视角注视着屏幕上的玩具与人。由此不得不引发一种更远的联想:我们人类之于上帝,是否也是玩偶一般的存在。影片很有趣的一点,喜欢给处于被注视、被摆弄状态下的玩具的眼睛以特写。胡迪与牧羊女宝贝重逢时,画面的焦点便是他们的两双眼睛;邦妮冷落胡迪时,躺在地上的胡迪双眼直视着镜头;盖比娃娃终于等到命中注定的小主人时,镜头又在那双大眼睛上停留了数秒。那些眼睛,无一例外是静止的,空洞的。越是应该心潮起伏的时刻,观众就越需要靠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帮玩具们填补情绪。

    上映前,粉丝对《玩具总动员4》担忧多过期待。第三部已完美收尾,第四部如何才能超越前作而不只是炒冷饭?皮克斯交上了满意答卷。如果说前三部的母题是“童年”与“忠诚”,那么第四部则多了点启蒙的意味。在承认“忠诚”仍是美德的同时,第四部并没有输出单一的价值观,而是呈现了作为玩具仍有多种价值选择,并尊重了每一种选择倾向。

    盖比娃娃出身高贵,做工精美,她有着非常传统的梦想,一生都在等待成为某个孩子的玩具,与孩子共享欢乐的童年。

    牧羊女宝贝保留着和小主人的美好记忆,但她独立果敢,向往自由,最终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房间,而选择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向来以“忠诚”和“骑士精神”著称的胡迪,在这一部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当再一次夹在爱人与主人之间,他终于做出了从心的选择。

    全片中,最令我产生共鸣的是新加入的角色叉叉。他是用垃圾桶里的废弃物做成的,外表怪异,做工粗陋,以至于所有角色都在质疑叉叉“不是玩具,只是个叉子”。但叉叉的自我评价似乎比一把塑料叉更卑微。他知道自己来自垃圾堆,也只想做一个垃圾,以至于很长时间最向往的地点是垃圾桶。他说做一个垃圾多好,“温暖,舒服,有安全感。”当胡迪向他倾诉自己被邦妮冷落的感受时,看似傻乎乎的叉叉又说了全片中最有哲思的一句话:“你这样也很像个垃圾啊。”由此难免想到近些年蓬勃生长的“丧文化”和“废青文化”。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异常,年轻人负累过重,成为一个无所事事、不被关注的垃圾,也成了奢侈的愿望。

    写下本文的题目时,我想到的是前不久看过的一场展览——《童文敏:规训的逃逸》。规训与逃逸,成为一个行为者的两面,身体在当前的叙事和语境下,或许将成为最后的行动主体。《玩具总动员》第三部结局,胡迪的原主人长大,他们这些玩具被送到另一个小女孩手上,从此玩具们和新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似标准的童话结局,却暗含着将反复上演的危机——无论换多少个主人,孩子们总会长大,厌倦玩具,而玩具们始终走不出被选中、被冷落再到被遗弃的命运怪圈。如果说前三部讲的是玩具们认同规则、接纳命运、提炼意义,第四部则是一种温柔的反叛。胡迪放弃回到邦妮身边,这是对自己不再受宠这一现实的最终接纳,也是一场对命运的主动逃逸。

    看这个系列的电影,很难不想到自己的玩具。尤其是那些被我弄丢的玩具,如今我更愿意赋予他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们无意间见到了外面的世界并体悟到自由之美妙,于是策划了一场出逃。我与他们的关系中,不再有遗弃,不再有背叛,只剩下无尽的美丽幻想,覆盖了那些被木箱子尘封的时光。

     2 ) 《玩具总动员4》,你真的看懂了吗?!

    皮克斯动画,我想不需要我多安利了。

    《玩具总动员》系列,则是皮克斯的招牌。

    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1》,到目前为止,都还能被称为史上最佳动画片之一。

    皮克斯至今一共制作了21部长片动画,对于一个动画公司来说不算多,但这些动画却拿到了9个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殊荣,这个比例没有一家动画公司能攀比。

    谁能想到,当初的《玩具总动员1》,是把牛仔伍迪塑造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大反派,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影片一度面临制作中断夭折。

    但也正是这样好事多磨的《玩具总动员1》,成就了皮克斯。

    而今年皮克斯最新的《玩具总动员4》,我在这里就能立下flag,《玩具总动员4》90%能拿到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坦白讲,在当初得知《玩具总动员4》要重启上映时,我不尽摇摇头,认为一个这么好的口碑IP,最终还是落俗到以金钱为风向标,来重启制作所谓的续集。

    毕竟前面历经时间磨炼和沉淀的《玩具总动员》三部曲,已经给足了观众足够的成长思考和情怀释放,尤其是《玩具总动员3》,影片拿到了那年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几乎所有动画类的最佳动画片奖项,而且还是当年票房冠军。

    《玩具3》的结尾,不夸张的说看一次哭一次,伍迪他们和主人的告别仪式,同时映照了我们不知不觉远去的童年。

    但是《玩具4》上映后,结果当然是真香。

    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玩具4》不管在故事剧情的编织上,还是角色价值观的探讨,都做到了不重复,甚至扩展了整个玩具宇宙的边缘,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元玩具的内心世界。

    《玩具4》也是《玩具》系列笑点最密集,视觉效果最精彩的一部,影片精致到让每一个玩具的材质都栩栩如生。

    新角色小叉子,盖比娃娃,机车公爵,兔哥和达鸭等,他们虽然都是配角,但在影片中都被赋予强有力的生命,让观众在短短的几个片段中,就能迅速和这些配角产生联结和共鸣。

    当然,《玩具》系列时间跨度长达24年,前面通过三部作品来塑造主角玩具的形象,在《玩具4》的联结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如果大家不记得前面三部曲,对于《玩具4》的一些角色的关系和内心,可能代入感会有所欠缺。

    为此我以《玩具4》为坐标,为大家重新解构前面三部曲,之后我们再来对《玩具4》进行深度解析

    《玩具总动员》系列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动画片天生该有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的支撑点,就在于赋予了玩具生命,并以他们为主角,创造一个全新的玩具鲜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影片内核是关于所有人的“成长”主题。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经之路,而玩具则是我们童年自己独处时的玩伴,我们对玩具敞开心扉,和玩具亲密无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玩具成为了我们诉说心事的挚友。

    伍迪,一个牛仔玩具,在安迪8岁的时候就来到他的世界,安迪在伍迪鞋底写上自己名字,见证了两人誓言承诺的开始。

    巴斯光年来到的那天,安迪很快喜欢上这位太空骑警,这也成为了伍迪吃醋的开始,巴斯光年拥有酷炫的造型,性感的声线,能扩展的飞行翼,不管从造型和时代流行趋势,都完胜牛仔伍迪。

    如果影片只是互相吃醋和争宠,那未免会落入俗套,但出乎意料的是,巴斯光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玩具,他觉得自己是来自遥远星球的使者,带着自己崇高的太空使命。

    他的那一句:“飞向宇宙,浩瀚无限”,也成为了整个《玩具》系列的经典台词。

    伍迪也因此在争宠和鸡同鸭讲的环境中,备受折磨,终于在某日,伍迪给巴斯光年安排了一个“意外”,想让巴斯光年跌入桌角,从此永不见天日,但意外中的意外,让巴斯光年跌出窗外,伍迪也因此背上了“谋杀巴斯光年”的罪名。

    就在伍迪无法解释的时候,伍迪被主人带出家门,重新遇到巴斯光年,伍迪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连蒙带骗让巴斯光年和他一起回家。

    就在这场旅程中,巴斯光年意识到了自己并非独一无二,也重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具。

    就在巴斯光年心态幻灭的时候,伍迪站出来让巴斯光年重拾信心,带着巴斯光年逃出恶童之手,重新回到安迪怀抱。

    伍迪和巴斯光年不打不相识的经历,也让他们成为荧幕最铁CP。

    《玩具1》的高级之处在于,虽然看起来是玩具为主人争宠,但其实也能把人和玩具的身份对调,我们从伍迪和巴斯光年的身上,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伍迪或多或少映照了我们小时候,不愿意分享身边的美好,遇到错误不敢用于承担。

    巴斯光年则代表了我们童年美好幻想的世界,终有一天会被现实打碎,我们不得不勇敢融于现实的社会中去。

    来到《玩具2》,角色的选择价值观升级,伍迪在被安迪玩耍时不慎损坏,眼看就要在书架积灰失宠。

    伍迪在意外中离开了家,并有机会可以和自己同系列的女牛仔等周边,一起永久珍藏在博物馆,供世世代代的孩子瞻仰。

    这样的故事层面,间接挖掘出了玩具和主人之间的关系,玩具价值意义的关系,到底什么才算玩具,玩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玩具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

    《玩具3》则是成长的最终探讨,如果成长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对童年的告别,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珍惜和怀念。

    《玩具3》中,10年光阴过去,8岁的安迪长大成人,准备去上大学,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

    安迪最后选择把所有玩具封箱放阁楼,唯独留下伍迪带走,但大家也都明白,安迪带走伍迪,也是作为陈设,而不是一个无时无刻陪伴的玩具,更不可能安迪回到和伍迪嬉笑打闹的童年。

    也就在这时意外再次发生,玩具们被视为垃圾要扔掉,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逃到一家幼儿园,准备成为幼儿手中的玩具,没有主人,只是一个玩具社区。

    而这样的玩具社区,却被毛毛熊控制成了监狱,伍迪通过自己的机智,救下小伙伴们。

    最后当他们回到安迪身边时,珍视爱护玩具的安迪,给这些玩具找到了一个新的好主人邦尼。

    《玩具3》有很多动容和触动的时刻,因为这不仅仅是安迪和玩具的告别,同时也是我们观众自己和自己童年的告别。

    我们也从影片中能体会到,长大是一场蜕变的过程,在蜕变的过程中,我们迎接兴奋和未知的未来,但也不得不抛弃值得我们纪念的过去和物件,很多事物只是我们人生中的旅客,没有什么能从一而终,即使我们强求留下。

    所以在结尾的时候,安迪发现纸箱有伍迪,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就算把伍迪带去大学校园,也只是一种强求的纪念,终有一天伍迪会在校园的宿舍角落积灰,与其这样,不如把这些玩具寄托给更需要的小孩。

    ——《玩具4》剧透解析——

    来到《玩具4》,影片打开一个全新的旅程,让我们看到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玩具世界,我们也能从这些玩具中,重新发现自己。

    伍 迪

    《玩具4》伍迪进入到邦尼家之后,伍迪失去了主角光环,甚至比不上牛仔女,虽然自己想要多次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依然被邦尼放置在衣橱。

    此时的伍迪在昔日的身份落差,以及人生目标中,有着前所未有的迷茫,在这样的迷茫中,伍迪给自己立了所谓的“内心的声音”去追寻,那就是主人邦尼开心就好。

    讽刺的是,影片中伍迪在某一片段,还教导巴斯光年追寻内心的声音,这也导致巴斯光年在情急时刻,不断点击自己的声音按钮,来寻找答案。

    影片中有两处地方很好诠释了伍迪内心的转变,在9年前,伍迪送走牧羊女阿宝时,他选择留下来,那时的伍迪内心的声音陪同安迪一起成长。

    而同样是和阿宝分离,是在影片最后,这时伍迪的内心声音,在经历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冒险后,在发现邦尼身边有足够好的玩具照顾后,伍迪内心的声音,已不知不觉调转了天平。

    如果说《玩具3》是关于玩具和主人之间的告别,童年仪式的告别和怀念。那么《玩具4》则另辟新的主题意识,来从玩具的友情之间做文章。

    《玩具4》中伍迪最后和巴斯光年他们的告别,升华到了人与人之间情谊的告别,从而也暗示了我们人生中,没有不散的宴席,情谊虽然可贵,但为了自由和新的开始,我们不得不选择告别。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现阶段的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往直前。

    牧羊女阿宝

    阿宝这次作为女主的身份登录《玩具4》,而且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染着伍迪,从而让伍迪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现在的世界。

    《玩具4》这么做的用意其实很明显了,就是跟随现在女性女权意识崛起的命题,深化了这部电影的价值体系。

    阿宝在前面三部的《玩具》里,作为一个灯饰配角存在,这也象征了女性经常被物化,成为社会定义的摆设物。

    而《玩具4》阿宝的华丽逆转,不再受控于他人,而是自由自在,拥有极高的自我意识和独立,她的蜕变,和我们人一直追求的人生目标,并无二致。

    尤其是阿宝玩具的材质,是陶瓷,这也代表了女性的易碎和脆弱,影片中阿宝的右手就是断裂的,虽然我们不得而知她手断裂的原因,但从她从容的面对事实,以及用胶带绑好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韧性和隐忍。

    不过影片在女权这方面处理得还算自然,如果阿宝换做是一位男性,或者是看不出性别的玩具,阿宝所处的经历和认知,也一样能触动伍迪,同样也能让我们观众信服。

    小 叉

    小叉绝对是《玩具4》的惊喜,小叉拔高了《玩具》系列中玩具生命的意义。

    小叉是当时伍迪不经意间从垃圾桶里,扔给邦尼来做玩具的“垃圾”,所以小叉诞生那一刻,就带有“我是垃圾”的自我定义。

    小叉这样的自我认知,似乎也是致敬了《玩具1》的巴斯光年。当时巴斯光年苏醒那一刻,也认为自己并非玩具,而是拯救宇宙的太空骑警。

    《玩具1》的巴斯光年,让我们当年认清了自己并不伟大,而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但我们依然不要抛弃梦想和奋斗的动力。

    《玩具4》的小叉,则在讨论着出生身份的定位意义,我们在小叉身上,同时找到了我们平时自暴自弃的影子。

    试想一下,我们有没有那么一刻,认识到自己社会身份的普通,我们绝大多数人,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父母是社会的路人,自己没有豪车名表,我们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和工作,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就如小叉一样,一出生就自认为自己是垃圾,是社会多余的淘汰品,但影片通过小叉的故事,告诉人们人生而为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出生那一刻被定义,而只是一切人生目标的开始。

    像上述这些鲜活的角色,在《玩具4》还有很多,比如天生缺陷,却无比需要关爱的盖比娃娃。被主人嫌弃,找回信心的机车公爵。

    《玩具4》在有趣的故事主线剧情的推进下,更多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可爱的玩具角色,皮克斯自始至终不流于表面讲故事,而是让我们爱上故事里的角色。

    在《玩具4》的最后,玩具系列也开始玩起了小聪明,伍迪和阿宝看向远方,似乎要展开一个全新的野玩具旅程,这一场旅程和冒险,可以跳脱了前面三部曲人和玩具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结构,就可以让《玩具》系列一直走下去。

    当然我也希望《玩具》系列能一直拍下去,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但也同时担忧这个IP成为固定长系列之后,会偏移最初的感动。

    总体来说,《玩具4》保持了系列的高口碑,虽然逊色于《玩具3》,但依然值得大家进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

     3 ) 皮克斯写给中年人的孤独宣言:离别是迟早的,孤独是注定的

    原载于“豆瓣阅读”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撒花~

    《玩具总动员4》是皮克斯写给中年人的重启之书。人到中年的胡迪已经不再被孩子需要,他很孤独,也很迷茫,却又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个坚强的牛仔与成熟的英雄。所幸,在远行的征程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孤独,作为处境

    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很多爱,这些爱来自他们的一屋子玩具。 在《玩具总动员》的设定中,玩具相对于孩子,处于绝对的从属,他们的使命与心愿,就是为孩子带去欢笑,如果能成为孩子的「最爱」,那就太好了。

    胡迪是一个玩具牛仔。 作为玩具,他功能强大;作为朋友,他聪明风趣;作为大哥,他忠实可靠。 他当然很爱他经历过的孩子们。 他的主人,小男孩安迪,曾经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胡迪。 可突然有一天,他再也没有碰过胡迪、以及他的一箱子玩具。 他的另一个主人,小女孩邦妮,曾经也抱着胡迪玩过家家的游戏。 可突然有一天,她甚至没意识到胡迪走丢了。

    就这样,《玩具总动员》色彩斑斓的画面下,除了埋藏着各类恐怖片、 B 级片梗(闪灵、异形、鸡皮疙瘩系列),还有无穷无尽的怅惘——爱与不爱、受宠与抛弃,不断地提醒着观众:快乐是短暂的,感情是渐淡的,离别是迟早的,孤独是注定的。

    观众们为它流下的眼泪,又有多少是因勾起了那些伤心的回忆?

    《玩具总动员 4 》中的仿 B 级片桥段

    能怎么办呢?就连孩子本身也是孤独的。

    无论安迪还是邦妮,都是以「戏剧表演」的方式玩玩具的,他们为玩具赋予各式各样的身份,(「邪恶的猪排博士」),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自得其乐的幻想王国,营造出一种自己朋友很多的感觉——这是因为,玩具数量与种类的大爆发,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少子化——不再有兄弟姐妹和充足的户外活动,除了玩具孩子们没有什么真正的陪伴。

    可是,每个孩子都喜新厌旧,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玩具,每个孩子都迟早会接触到广阔的大千世界。 但每个玩具的世界里却都只有一个孩子。 生而为玩具,对不起。

    安迪在胡迪的靴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孤独,作为挣扎

    《玩具总动员》的每一部,都讲述了男一号牛仔胡迪的一段成长。四部作品分别阐述了他的四个不同「玩(具)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孤独,「成长」帮他摆脱了当前的孤独,可是到下一个阶段,他还是会遇到新的孤独。

    孩子阶段的胡迪,孤独是「缺乏关注」。

    第一部中,胡迪因新款电动玩具巴斯光年的到来,而担心失去小主人安迪的爱,于是不断在主人和巴斯光年之间搞着破坏。到了第二部,胡迪摆脱了幼稚的占有欲,但是又难免被虚荣心俘获,当他在阴差阳错间被收藏家送入玩具博物馆、享受观众的惊叹时,他一度再也不愿意回到平凡的家中——此时的他,尚不是一个能对外输出能量的真男人。

    《玩具总动员2》

    青年阶段的胡迪,孤独是「离开朋友」。

    第三部中,胡迪终于成熟了。虽然成熟了,但生活太难熬了:安迪马上要进入大学,已经很多年没有摸过任何玩具,可玩具的天性,又让他们感到自己必须通过「被玩」来达成「物尽其用」,实现「玩生」价值。玩具们纷纷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焦虑:对以爱为生的他们来说,世上最大的挫败,是不被爱。

    《玩具总动员3》中,安迪长大了

    此时的胡迪却坚定着「好兄弟」心态。当所有玩具都想放弃不爱玩具的安迪时,只有胡迪还在坚持:「我们必须要为安迪『 be there 』 ,出现在他需要我们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的使命。」可胡迪也不得不承认,放在阁楼上落灰,对「玩具」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但总有更小的孩子是需要玩具的。

    深思熟虑之后,胡迪主动放弃了和安迪一起上大学的机会,带走了所有的玩具伙伴,转投还在上幼儿园的邦妮。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的建议:绝不必抓住已经逝去的缘分不放,在合适的时候,淡然而从容地离开吧。

    到了正在热映中的《玩具总动员》第四部,胡迪的胸怀更加宽广。他乐邦妮所乐,忧邦妮所忧,他毫不计较邦妮早就把自己忘了,当他发现邦妮亲手打造的手工作品「叉叉」能帮她缓解上幼儿园的忧伤时,偷偷地帮她寻找失踪的「叉叉」。

    俨然是把自己当作邦妮的老父亲了。

    成为「老父亲」,也就意味着胡迪要面对中年阶段的孤独:事业崩塌。他总是希望为了孩子「 be there 」,但邦妮这个孩子即使还没有到上小学的年龄,也不再需要他了。按照胡迪一直以来的思想观念,他的存在意义已经抹杀了,成了一个「没用的玩具」——胡迪应该像《玩具总动员》系列中的几位「反派」一样,为主人的变心嚎啕大哭、愤世嫉俗吗?

    孤独,作为解脱

    可以看到,胡迪面临的是极其典型的中年危机,映照到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大量范本——曾经辉煌的中产、白领、经理人乃至高管,走到产业转型的路口,不得不面临中年失业:自己习惯的老一套,在新时代未必行得通,强行留在以前的位置上,思想确实有点跟不上。他们曾经认为人生轨迹会一直向上,可突然间,旧世界崩溃了,新世界里,他们不知道如何发出最微弱的光。

    这种落差自然是极度痛苦的。

    《玩具总动员 4》是皮克斯写给中年人的重启之书。在这个瞬息万变、高度竞争的世界里,他们远远比孩子更需要心灵抚慰和安全感。但中年人的背后没有热烈关切着他们的玩具,他们自己就是那个玩具,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害怕着被抛弃,却又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个坚强的牛仔与成熟的英雄,不可以在上小学的第一天嚎啕大哭。

    所以中年人,才是最想逃避的群体。

    丰富多彩的游乐场

    胡迪完全可以以爱为名,继续留在邦妮身边做个沉默的守望者,逐渐沦为一个讨人厌的老头子:过时的经验、过时的想法、不甘于被边缘化,乃至喋喋不休、说教不止……还好他是主角,主角没有逃避的权利。

    转折点在于胡迪在第二部中的倾慕对象——牧羊女「宝贝」,这个角色在第四部中又一次闪亮登场。宝贝便是一个惨遭变卖的玩具,但她野性十足又独立刚烈,从不哭诉自己命运的悲惨和主人的变心,反而因来自大千世界的挑战兴奋不已。她在巡回游乐场里不断结识新的朋友(就此造就了第四部中妙趣横生的配角团):没有主人,也生活得充实而幸福。

    牧羊女“宝贝”

    浪迹天涯的玩具们似乎是在说:中年人,哪怕没有单位、没有编制、没有旱涝保收,也不意味着人生的大失败。你永远不知道外面有多少你未曾接触过的大精彩。

    牧羊女给了胡迪很多启发。他也开始思考:生而为玩具,是否一定要有主人?答案是不一定。于是胡迪做出了惊人决策——寻找自由、离开邦妮,到广阔的大千世界去看一看——堪比中年人的「勇敢离开体制」。

    当牧羊女带着胡迪爬上对玩具来说无比宏大的游乐场塔尖,胡迪发现自己的耳畔萦绕着许许多多孩子们的欢笑: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快乐。

    胡迪继续思考:玩具是否一定要通过获得主人的爱,来体现自身价值?答案依旧是不一定。于是胡迪继续做出惊人决策——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经验,混迹游乐场,帮其他玩具寻找家,就此开启了新的事业——堪比中年人的「勇敢创业,从头再来」。

    登上大篷车浪迹天涯的胡迪,试图在人生的下坡路上开启新华丽:不断涌入的新视界,不断收获的新伙伴……在胡迪和宝贝的路途上,「远行」不再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命题,中年人也要远行。

    与其逃避,不如远行。

    远行,坚定远行,永不畏惧地远行。

    再见了,大伙儿

    多年以后,胡迪和宝贝可能会遍游北美的所有游乐场, 内心就像攀登过世间所有高峰的人类一样丰富而沧桑。 邦妮小学快毕业了,擅长写作和讲故事。

    胡迪总是会在深夜想起安迪, 而结婚生子的安迪,在儿子诞生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买一个复刻版的胡迪, 再一次在靴子底部写下「 Andy 」。 胡迪真的很爱安迪,可安迪的人生,他确实没有能力跟上了。

    谁让这个世界是这样运行的呢? 快乐是短暂的,感情是渐淡的,离别是迟早的,孤独是注定的, 但我对你的爱,是不会改变的。 给我一个拥抱吧,兄弟, 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很幸福,不知你怎么样了?

     4 ) 每个玩具都在让你思考,你应该如何选择你的人生

    《玩具总动员4》里探讨的内容也非常多,比如说遗弃、成长的痛楚、使命感、和自己和解、成全对手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它着重笔墨探讨了“你应该如何选择你的人生轨迹”这个大命题。

    这其中明显地分成了两派:

    以巴斯光年、翠丝、土豆先生土豆太太等(老)玩具所代表的“舒适区派”。

    包括新加入的叉叉,他也是这一派的。

    所谓“舒适区派”,意思是这些玩具生活在一个“kid”的世界里。他们的天地就是他们的小孩主人的世界,在这里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他们的使命就是陪伴他们的“kid”。

    在这一部中,他们所有人,包括巴斯光年在内,也多多少少地经历冒险。但是这种冒险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他们的“舒适区”,让他们的主人邦妮开心。

    这个概念深深地被植入在前三部里面,从胡迪第一个“kid”安迪,到他亲手把这些玩具转交给另一个kid邦妮,我们完全接受了这个设定:每一个可爱的、完美的玩具,都有一个主人。

    很好,我们几乎不会去思考另一种可能:如果一个玩具没有主人呢?

    那么在这一部,引入了一个新角色——哦不,老角色——牧羊女宝贝。

    她没有主人,她是典型的“世界派”。

    第一部《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和牧羊女宝贝

    宝贝这个角色只在第一部里出现,她是一个台灯的瓷器装饰,穿着粉色的裙子,是乖乖女的样子。这一集开始的时候,讲述了一个八年前的故事,宝贝和其他一些玩具被送走了。

    胡迪和她告别的时候,宝贝非常善解人意地说:“It’s okay. I’m not Andy’s Toy, remember?”这里我有点理解偏差——她的意思可能是,a) 她是安迪妹妹的玩具,所以不属于胡迪的世界,胡迪不用救她;b) 她本身是个台灯装饰,她的属性根本就不是玩具!

    《玩具总动员4》里的胡迪和宝贝

    胡迪再次遇到她的时候,她简直是一个女战士!她从一个可爱的,永远守护在台灯旁边的粉色牧羊女,变成了足智多谋能打能斗的女战士。有一幕我特别喜欢,她准备开车(鼬鼠玩具)出发,然后把粉色的大裙子一扯,底下是——一条干净利索的裤子,披上披风,牧羊棍和她的绵羊都成了她的武器,天哪,我好激动!!!

    那么她是怎么回事儿呢?她认为,并不是所有玩具都必须要有一个主人。她离开安迪家之后,就一直在一个游乐场的沙滩里,孩子们来了就陪他们玩一下,孩子们走了就有她自己的世界。

    而且,她锻造了一身本事。相比于她经历的冒险,“舒适区派”的小冒险简直就是小case了:有一幕他们一起去救叉叉,她不小心把手折断了。胡迪吓得大叫,她冷静拿双面胶粘好,还要安慰胡迪说:“Don’t worry!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站在游乐场的旋转木马棚顶上眺望,她说:“拥有了这一切,谁还想要一个kid的世界呢?”

    引进的新的几个角色,对这两个派别的理解都有不同。

    新的娃娃盖比从来没有过一个kid,她也不享受古董店/游乐场里那种没有kid的人生,她就是想要一个kid,给她带来温暖。她就是想回到大家都有的那个“舒适区”。

    丫丫和兔兔本来是在游乐场里被人赢走的玩具,他们本来也是想被kid打中然后赢回家陪伴kid,但是一直都没有实现。在经历过冒险之后,他们还是和宝贝坚定地成为了“世界派”。

    主人公胡迪是从“舒适区”里主动跳进更大世界里的。刚开始,在邦妮家的时候,他明显已经觉得自己被忽略,但是他还是努力地给自己催眠:“邦妮需要我,我必须呆在这里陪伴她。”

    到最后,经历过冒险,他还是选择了离开邦妮,和宝贝一起去看世界。

    所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你发现你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有一些步伐你想迈出,却又不确定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犹豫,迈出去。或许会有阵痛,但是相信你自己,之后的人生会精彩起来。

    片尾结束的时候给了很多镜头,讲述胡迪、宝贝、丫丫和兔兔在游乐场里的冒险,非常有意思。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来自于小城市,在上海香港伦敦纽约巴黎生活多年之后,就觉得自己看过了世界,觉得他们自己更应该比那些安逸于小城市生活的人更“高级”,谈吐和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优越感。

    不得不说皮克斯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整部影片并没有拿这两种人生做比较,没有去批判哪种人生好,哪种人生不好。

    不管是宝贝这样勇猛十足,努力去看世界的玩具,还是守护在小主人的卧室里,人生都围绕着kid转的玩具,影片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那么,难道我们对自己不满意的生活,也需要像这样去肯定?是不是有一点自我催眠?

    别忘了,电影笔墨最多的是胡迪,以及经历了冒险之后,胡迪的转变。

    代表舒适区的邦妮的卧室
    代表更广大世界的游乐场

    答案在这里:胡迪和宝贝吵架的时候,都用到了“lost”这个词。

    胡迪说宝贝是lost toy,这里lost的意思是,她被主人抛弃。

    宝贝让胡迪自己好好想想,他自己是不是lost了,这里的lost的意思是,他的内心是否迷失了。

    不管是留在舒适区,还是当一个世界公民,你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的内心渴望什么?

    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这里不适合你了,那你就不要犹豫;同理,当你觉得孤独、寂寞,需要一个安慰的家来给你温暖的时候,那你随时随地,鼓起勇气就回来。

    只要你忠于自己的内心,聆听你的inner voice,勇敢一点,那么,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5 ) 《玩具总动员4》的精巧与遗憾

    多数人对皮克斯的新作变得警惕起来,大概还要追溯到《勇敢传说》。不过对我来说,这种警惕会更早一些。也就是在2006年第一部《赛车总动员》上映后,我开始抱着审慎的态度去关注这个工作室,好在后面的《料理鼠王》和《瓦力》没有过于懒惰。然而近几年,他们连续在五六部作品上有失水准,比如《勇敢传说》、《怪兽大学》和著名的滑铁卢《恐龙当家》。

    在为皮克斯是否失去创造力而担忧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其他好莱坞动画公司反复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技术再怎么精进,也填补不了内容的空虚。这些现象反而印证了当年的皮克斯制作出第一部《玩具总动员》是多么得伟大。24年前过时而简陋的CG渲染与建模技术,丝毫掩盖不了其风格与氛围的完美构建。第一部从问世伊始,便承担起引领与颠覆的角色。

    如果仅仅将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当做一次技术的里程碑,显然是失当的。至少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能说明一些问题——那个年代的奥斯卡可比现在靠谱多了。甚至在当时,还没有设立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只能略显尴尬地给导演约翰·拉塞特一个特别成就奖。必须承认的是,那段时期是以约翰·拉塞特为首的一批皮克斯动画师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包括编剧安德鲁·斯坦顿和乔斯·韦登,整个团队都保持着充沛的灵感。

    因此,《玩具总动员》不仅标志着3D动画时代的到来,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业式动画创作思路。这种思路可用于三维动画,也可用于二维动画。它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因为许多杰出的动画艺术家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风格里程碑,尤其是那些体系之外的独立影人。但是这并不妨碍《玩具总动员》的划时代性与颠覆性。数年间,在效仿者已经学得七七八八之后,在人们习惯了这样一种范式之后,首先导致了皮克斯这个产业标杆陷入到某种困境,随后便是商业动画大面积暴露出来的创造力匮乏。倒不用过于杞人忧天,因为类型电影就是在这样的峰谷中演进的。

    所以,再次将《玩具总动员》这个“镇店之宝”搬出来给观众看,实际上是皮克斯必然的选择。纵使他们在这几年拿出了像样的《头脑特攻队》和《寻梦环游记》,但是大多数还是《赛车总动员3》和《超人家族2》这样有失水准的作品。更进一步说,《玩具总动员》成为了某种救赎,一方面是皮克斯试图借此自我提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重新树立观众的期待,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给公司旗下接受度和风评全部达标的系列开发新的一作。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把胡迪的故事推到了第四层台阶。

    总的来说,《玩具总动员4》体现出了一些锐意精神,但流露出来更多的是稳中求胜的姿态。它没有完全丢掉前三部的成功法宝,对新元素的把控力也确实有限。整体而言,我对这部作品持肯定态度,但它还没好到让我像以前那样期待皮克斯接下来的作品。

    前三部曲曾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工作室的创意和对类型影像的熟稔。“让玩具活起来”绝对是一个天才般的想法,这个点子既遵循了好莱坞擅长的拟人化写作传统,又让文本产生出了无限可能性。而类型片,实质就是通过叙事元素与主题形式进行的相似分类,背后还包含了观众心理、消费习惯与情绪反应等学问。就规范性而言,《玩具总动员》三部曲是保守式革新的典型。它戏弄了大量的类型元素,将它们拆解、重构、嘲仿,最终完成一定的戏剧娱乐效果。

    在如此的创意支撑下,想要实现类型影像的拼贴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从人物中产生。男一号胡迪是一个西部牛仔玩具,男二号巴斯光年是太空警察,除此之外还有芭比娃娃、恐龙、塑料兵人、牧羊女、蛋头夫妇等形形色色的角色,他们天生就具备不同的类型风格。因此,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西部片、科幻片、爱情片、喜剧片、动作片、战争片等眼花缭乱的熟悉桥段,类型影像不断调节着叙事节奏与调度方式。而每当胡迪一行人陷入困境时,比如第一部的坏男孩,第二部的矿工,第三部的幼儿园,还都利用了适当的恐怖效果以渲染气氛。而每次的救援行动,都是在开一个不痛不痒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玩笑。

    这方面,是《玩具总动员4》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尤其开篇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几乎每一次转场就是一种新的类型影像。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古董店,这次影片没再照顾所谓“轻度观众”的接受程度,一上来就是突发惊吓(Jump Scare)的恐怖片手法,考验抱着轻松心态来看动画片的观众心理能力。除此之外,《玩具总动员4》还保留了皮克斯擅长的、承袭自好莱坞1910-1940年代大量默片的动作喜剧桥段。在古董店中,某些时刻的光线与镜头角度也足以把我们拉回黑色电影的氤氲中,而巴斯光年和翠丝的几场戏又有着固定的冒险片和越狱片的套路。类型元素混搭得收放自如,令人赏心悦目,本片在前半小时便构造出了充分的娱乐性。

    但是,单单将精力聚焦到这些表层特征,还不能够让我们观察到《玩具总动员》作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的重要性。作品更独特的地方在于其由创意而衍生出来的崭新的文本结构。这个系列首先在传统类型主题的权力关系上进行了巧妙的延伸和对调。如果我们暂时抛弃电影的其他组成部分,单单把它当成儿童片对待的话,通常来讲,儿童作为一种天真向善的象征,总是处于与成人世界对抗拉扯的状态,是弱势一方。儿童电影的作者正是利用这种冲突,推进人物情感,建设某种批判性主旨。而在《玩具总动员》中,儿童成为了权力系统的主宰,已经与成人站在了同一阵营,玩具则是弱势群体。

    这种倒置和错位带来了两个全新而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玩具作为拟人化的产物,实际上并不是导演倾向的落脚点。电影仍然以人类作为最终讨论对象。当然,这实在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毕竟现实世界中玩具并不真的拥有高级意识,影片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偏向人类的中立。换句话说,拟人的最终目标还是以“人”为对象,否则“拟”就失去了意义。但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通过情节流转来揣摩人作为个体的差异性。所以,故事表面上是在讲玩具的历险,包括友谊、勇敢之类的高贵品质,本质上讲的仍旧是孩童的心理成长,只不过孩童不再有具象化的矛盾对象,完全靠玩具建立侧面的成长曲线,这就让影片的基调显得温和了许多,也就构成了一种合家欢式的表达。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胡迪与巴斯光年的数段冒险经历所带给观众的感悟与思考,然而这些毕竟无法直接拿来作为对影片的终极阐释。为了达到探讨孩童的目的,四部《玩具总动员》其实一直在粗暴化处理玩具们的社会关系。即使出场的玩具再多,每个角色都有非常单一的动机与目标,除了胡迪、巴斯光年这种主要角色需要承担调和叙事节奏,引领剧情发展的任务,必须有丰富合理的成长曲线,其余很少有复合型的人物登场。甚至反派的动机一直都是重复的,即受主人消极行为的影响而产生某种怨念,从矿工到第三部的草莓熊,再到这一作的盖比娃娃,莫不如是。甚至在结构上,四部电影都具有重复的韵律感。于是,电影似乎形成了一种赋格,在冲突驱动引起的简单又激烈的递进事件中,我们不仅将目光锁在命悬一线的玩具们身上,同时也将注意力保持在那些镜头容纳不下的人类(成人与孩童)身上。

    第二个现象,体现在玩具与人类不断转变的关系中,这个现象在第四部被放在了轴心位置。以胡迪、巴斯光年一干人为首的家养玩具,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就是要服务好自己的主人安迪。第一部的冲突性在于争宠,新来的巴斯光年成为宠儿,胡迪嫉妒心爆发,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事件。最终两人和解,而安迪作为“局外人”,也完成了某种成长。后两集的矛盾在于玩具作为量产商品,要如何看待被误会的归属感,以及被抛弃后的价值观问题。有趣的是,即使胡迪看到了自己的电视广告,在翠丝和老矿工的指引下发现了所谓的明星身份,但仍然是坚定的“保皇派”,其强烈的归属感是以脚底下的“ANDY”作为支撑的。而老矿工,包括第三部的草莓熊,在被世人和主人遗忘后,决绝地成为自由派,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他们最终都以某种阴谋家的身份露面,甚至有种想要利用人类的心理在作祟。这些玩具的下场显而易见,也证明了影片某种意义上的立场。

    但是对于胡迪、巴斯光年等玩具来说,他们也一直面临着一个关乎终极命运的巨大危机,那就是安迪长大后他们必遭抛弃的问题。因此,第三部是文本量最丰富的一部,胡迪在反对草莓熊的理念的同时,实际上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仍然坚守不抛弃主人的观念。影片将这个非常严肃并难以给出答案的辩论放置在刺激的冒险经历之下,实则规避了自己的核心主题,或者说,低调处理成了个体选择的问题。于是在电影最后,成年的安迪离开家时,将所有玩具送给了新的小主人邦妮。安迪作为正面角色,虽然有第二部抛弃胡迪的举动,但本质上还是创建了一个玩具乌托邦。如今乌托邦已不复存在,也就会深切影响第四部的主题走向。

    《玩具总动员》一直不避讳描述复杂的主仆关系转变,关于服从与背叛的辩证性讨论从来都是这个系列内涵的一部分。当然,没有人会阻止你基于此理解出君权、奴隶制、阶级特权和制度暴力之类的政治影射,然而从根本的表现形式来看,电影显然不鼓励这种过于发散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一部愉悦欢快的动画片解读出这么多关于历史与政治的话题会显得有些可笑,也有些不合时宜,我们有无数更好的电影样本去讨论这些。不过,到了《玩具总动员4》,导演不可避免地向这种成人式思考迈进了一步。虽然第四部没有真的立刻摇身一变,开始大谈特谈政治制度与社会症候,然而作品仍然摆脱不了要迎合美国社会当下正在流行的风气。

    我不是太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些关于性别政治、身份政治、肤色政治的浪潮,已经阻碍了美国电影工作者的正常创作过程。显而易见,不是所有人都受其影响,但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几乎在任何一部好莱坞A级制作中都看到了指向性极强,又与作品文本极其突兀的段落。比如《复仇者4》里蜘蛛侠身后的女英雄集结,比如“X-Women”与“Women In Black”,在我看来,浪费哪怕一秒钟、一句台词去回应那些荒谬的舆论都是令热爱电影的人难以忍受的。虽然随着情节的发展,以及受这些现状的影响,我难免不会立刻联想到那些声音和主张。不幸中的万幸,《玩具总动员4》在这一点上做的还算高明,不至于让人那么反感。

    于是,本片在运用诸多类型影像将娱乐性推至顶点之后,迅速让电影真正的核心角色——牧羊女登场了。此时的牧羊女已经不是卧室里温顺的台灯装饰,反而成为了擅长野外求生的女战士,左臂还是残缺的。她的崭新形象,轻易能让人联想到《疯狂麦克斯4》里的查理兹·塞隆。电影在胡迪与牧羊女见面的段落中,放开手脚又尝试了一下废土风格。而牧羊女显然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代表着拒绝服从权力的自由形象。相比以胡迪为首的,长期被规训的家养玩具,牧羊女一出场就是如此光彩夺目,镜头贪婪地展现着她的坚韧、果敢、睿智与独立。这里的女权意味不言自明,也让我们重新注意到了一点,即为什么本片会出现叉叉这样一个怪异的角色。

    可以说,《玩具总动员4》是为胡迪和牧羊女而拍的。相比之下,许多人认为盖比娃娃的塑造比较出色,实际上仍是重复翠丝和草莓熊的路数,这不免会让她显得更功能性一些。盖比娃娃的任务很明确,一是提供一种类型元素,二是重复强调玩具和主人的羁绊,三是制造冲突驱动力,第四个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给胡迪脱离主人一个充足的理由。盖比娃娃就像一个烟雾弹,她虽然得到了一个好结局,但是电影没有心思去深入刻画这个角色的命运,因为这不是它想表达的主旨。所以我们看到最后,在导演没有忘却作品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电影留给盖比的时间非常少,也比较草率。通过一连串几乎不给反应时间的情节,盖比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是本片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需要回应社会上的一些声音——这本就不该由他们回应——同时也没有忘记电影的重心在哪里。当然,胡迪最终被牧羊女说服,成为野生玩具,势必会引发更加成人化的严肃解读,但是影片未摒弃任何合理性,从始至终在一步步铺垫着这个结果。

    故事开头紧接着第三部,安迪将玩具送给了邦妮,实际上是削弱了胡迪的归属感。而且胡迪在新家毕竟是不受宠的,因为邦妮无论从性别还是外部环境来讲,有一套自己心爱的玩具,不可能再把胡迪当成主角。为了讨主人的欢心,胡迪可谓费尽周折,包括不断地救叉叉导致自己身陷囹吾。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叙事上其实是很散漫的,因为在我们看来,胡迪一直是徒劳的努力。因此见到牧羊女之后,他的内心逐渐开始动摇。直到把自己的发声器送给盖比娃娃,胡迪已经完成了对主人的告别。发声器是他与人类沟通的唯一手段,当这个象征被切断,实际上胡迪也就没有理由再回到主人身边了。影片不仅在个体意识觉醒上做了文章,同时也通过人物本身经历对性格的影响,完成了故事弧光的构建。所以说《玩具总动员4》平衡了人物情节设计与文本之外的现实呼应,而并不像其他好莱坞电影那样过于违和。

    在文本之外,还有强大的形式感支撑着。《玩具总动员》老三部曲的另一个独到之处,依旧是从创意出发,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空间关系与客体视点。这一部基本将此特点继承下来了,但是在执行上相对弱了一些。现在我们把讨论儿童片时扔掉的其他部分拿回来,我们会察觉到,《玩具总动员》本身还是一出家庭情景剧。但是玩具的视角毕竟不同于人类,它呈现出一种渺小与巨大的对比。所以,以《玩具总动员》为首的此类电影,其镜头的运动速度是相当快的,所有室内细节全部被放大,形成景别上的新奇感。《玩具总动员》的许多镜头都容纳不下人类的全貌,只有非常巨大的手脚或半截身子,只在必要处将机位调至正常。在色彩斑斓的动画影像之下,实则充满了空间上的压迫感,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便是玩具的无威胁性。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特点构建了一整套小格局的紧凑叙事,同时也在不断彰显玩具与人类不容颠覆的权力结构关系。

    对于《玩具总动员》剧情内的场景结构设计而言,我在这里想用一个电子游戏的概念来阐述,这就是“箱庭”。当然,并不是只有《玩具》系列默契地迎合了这个游戏界的场景设计理念,但在贯彻起来丝毫不比那些最优秀的谍战片和偷盗片差。箱庭最初指的是那种庭院式的盆景,在任天堂的宫本茂将此名词引入游戏界后,便成为一种关卡设计理念。在许多3D化之后的马力欧游戏中,每一个关卡都是独立运行的微缩世界,是封闭而自由的。这种设计充分发挥场景的纵深与落差,在有限空间内施展出无限的可能性,不仅让关卡达到某种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带给玩家深度解谜与探索的乐趣。只需要去玩玩Switch上的《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和《前进!奇诺比奥队长》立刻就会明白了。然而,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要构建此类场景,便需要大量精致的细节填充,并且要让空间具有清晰明了的合理性结构,让玩家/观众在行动中逐渐对此加深认识并记住。因此,空间中的每个点,都至少有两条以上的路径可以到达,而不是像传统迷宫那样的单路径。

    一方面,《玩具总动员》作为CG动画,其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本身就类似于游戏影像,不是一味地拟真,而是着重突出构造性的新奇感,影像会显得比较立体。不过,虽然有着情景剧的模式,但《玩具总动员》一向不回避室外场景,因为室外场景是贯穿连通各个箱庭的最有效方法。但是无论在哪里,事件均在箱庭中发生,胡迪和巴斯光年的冒险也就完全在一个个箱庭中展开。安迪的家、坏男孩的后院、艾尔的玩具城、阳光幼儿园、垃圾场、还有这一部的古董店。四部电影从始至终几乎抛弃了全景视角,机位全程紧靠玩具,大量的封闭式的构图分镜,逐步揭露出场景的复杂性。我们常常跟随胡迪的动线,由浅入深地进入到不同小场景的内部,进而发生更多的递进事件。在层次感很强的螺旋性叙事中,箱庭设计提供了人物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某一点,生成危机并化解之的有效过程。空间的紧凑与压迫性总是伴随其中,动作与冒险等元素组成了一个自洽的系统,事件在良好的循环中进行,剧情也就变得完整而精彩。

    但是在《玩具总动员4》中,主创团队的执行力看起来打了一些折扣。古董店的布景设计仍然很出色,但是影片在镜头运动和剪辑上却缺少了以往的灵性。反而是到了沙池这样的户外段落,影片在视听上变得更有条理了些。也许这是因为镜头过于注重表现人物动作,反而让影像本身显得呆板了些,大概也有室内光线与色彩的缘故。总之,古董店在我看来仍然没有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即便大部分最吸引人的事件均在此发生。而邦妮的家、学校、房车、游乐场的段落又太过零散,对影片的整体性提供不了太大帮助。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说回到人物,尤其是新加入的角色叉叉。不光是动画,许多好莱坞类型片都是概念先行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剧作意义上的“顺其自然”。如今的电影创作,在故事已经被开发殆尽的同时,对人物的刻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让人物去驱动叙事。从古至今,无论文豪还是各种大师,他们都深知凭空捏出经典形象的难度之高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人物往往与概念形成某种割裂感,因为人物终归属于自然产物,哪怕他是虚构的,而概念具有鲜明的人为创造性。

    胡迪的弧光在第一部得以完美建立,最后又通过两部电影进行了延展并再次弥合。然而到了《玩具总动员4》,胡迪的人物状态一上来便隐隐显现出一种讲无可讲的尴尬处境,这也是牧羊女成为核心角色的必要性。巴斯光年更不用提,从第一二部的双核之一,到三四部的辅助角色,他已完全不被剧本所重视。《玩具总动员4》最大的遗憾在于叉叉这个角色不可避免的违和性。他是邦妮用垃圾制造的物件,却活了过来,实质是通过这个角色在冲击《玩具总动员》系列固有的相对完整的逻辑链条。这样做并无不妥,反而会显得非常有趣,因为它本质上形成了一个系列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矛盾。但是后面的情节发展将这种可能性打消了。事实证明,叉叉作为一个角色,没办法用自身魅力和价值意义撑起整部电影的动机和目的,不过作为工具却可以。即便在影片结尾给他安排了一个女友,也只是一个粗陋的圆场。如果说牧羊女是影片对政治正确的高明回应,那么叉叉就是牧羊女的拙仿式参照物,就像一个实验的牺牲品。

    至于兔哥和达鸭,完全是吉祥物般的存在,对主题和叙事的贡献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们身上再次重复了寻找主人的动机,最终也再次迎合了牧羊女的身份/性别政治。但是他们全程都是被动的,除了插科打诨以外,一直被主角团队牵着鼻子走。从这个层面来说,那些吐槽都是在隔靴搔痒,没有任何丰富文本的作用,也没有探讨的意义。而兔哥和达鸭的想象性段落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更为扎眼。这些客体主观化镜头,实际上是以拙仿某种叙事格式的方法,打破玩具和人类已经稳固的权力关系,但是它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只是为了表现某种荒诞的恐怖喜剧桥段,那么重复的次数和时间又略显多余,喜剧效果也不够突出。于是,这几段幻想不仅再次违背心理活动的意会因素,同时又拖累了叙事节奏,是完全可以大批量压缩的戏份。

    尽管,从作品的娱乐性而言,《玩具总动员4》近乎完美。有前三部珠玉在前,新的一集也没太过掉价。然而,时代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已经陷入焦虑与迷茫的影像生产方式,即便是皮克斯也不能幸免。类型创作正在湍流中前行,他们需要一个人能率先到达彼岸,扔下救命的绳索。《玩具总动员4》让皮克斯前进了一小步,但还远远够不到陆地。当然,我们没必要对一部动画片苛责太多,因为在现有的困境下,皮克斯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是我仍然希望看到类型动画率先冲破窠臼,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不管怎么说,《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手上最宝贵的品牌。24年前,他们用胡迪和巴斯开创了动画电影的新时代,那么未来他们还能再次承担起引领和颠覆的角色吗?如果皮克斯不行,谁又可以呢?

     6 ) 《玩具总动员》前3部剧情回顾

    《玩具总动员1》(1995年)

    小男孩安迪有很多玩具,比如牛仔胡迪、牧羊女、蛋头先生、抱抱龙、弹簧狗。

    有人的时候它们就一动不动地装死,没人的时候它们就活了过来。

    作为玩具,它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当主人有了新玩具,旧玩具就会受到冷落。

    这一天,安迪就有了新的玩具:太空骑警巴斯光年。

    巴斯光年并不知道自己是玩具,它以为自己真的是太空骑警,能飞行,还有镭射光束。

    胡迪打开了巴斯光年的头罩,巴斯光年还真以为自己在外星,会吸入不明气体而中毒。

    巴斯光年并没有因为无知受到嘲笑,反而吸引了其它玩具的注意力,安迪也抱着巴斯光年入睡。

    这些都被胡迪看在眼里,也让它开始嫉妒巴斯光年。

    于是,它决定陷害巴斯光年,让巴斯光年掉出了窗外。

    阴差阳错之下,邻居阿薛得到了胡迪和巴斯光年。

    阿薛是个坏孩子,喜欢虐待玩具,把这个玩具的头接到那个玩具的身子上,被他玩过的玩具都是这个画风;

    胡迪知错就改,本想带着巴斯光年一起逃出去,弥补之前的过错。

    结果巴斯光年无意间看到了电视机里的广告,得知自己的确不是太空骑警,只是玩具而已。

    看着自己身上的“台湾制造”几个字,它变得萎靡不振。

    最让人心酸的是,巴斯光年仍然怀有一丝侥幸心理,站在二楼向窗户跳去,看看自己能不能飞,结果摔得粉身碎骨。

    在巴斯光年陷入颓废的时候,胡迪开导了它,说它虽然是玩具,但却是很酷的玩具,所有玩具都想变成它那样。

    后来,胡迪将巴斯光年从阿薛家救了出来。

    但故事还没完,因为安迪搬家了。

    胡迪和巴斯光年追赶安迪的汽车这整整7分钟的片段太精彩了,它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能用的办法都用完了,高潮迭起,一波三折。

    更巧妙的是,当初阿薛在巴斯光年身上绑上了火箭,是为了炸死它,却成了巴斯光年、胡迪追上汽车的方法;

    而当初阿薛曾让阳光透过放大镜灼烧胡迪,后来也为胡迪找到了点燃火箭的灵感。

    它们受到的挫折、委屈、侮辱,被它们转化为了长处、优势、动力。

    总结

    胡迪自卑、嫉妒、没有安全感,他总是自我安慰他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其实时时刻刻都担心别人取代自己。

    最后他终于肯承认巴斯光年很酷,肯承认自己的普通,终于能够正视自己。

    普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接受自己的普通。

    巴斯光年一直以为自己太空骑警,是一位超级英雄。

    一个电视广告打破了他的美梦,也让他撞上了现实的墙壁。

    纵身一跃,以为能展翅高飞,不料摔得粉身碎骨。

    牛仔和太空人,平民和英雄,它们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重新认识自己的转变是相同的。

    第一次成长,是从好高骛远到面对现实;

    第二次成长,是脚踏实地后学会了仰望星空。

    最普通的胡迪也能让所有玩具团结起来,吓跑了恶棍,拯救了巴斯光年;

    不会飞的巴斯光年真正在天空翱翔,圆了他的飞行梦。

    最让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盖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小人物的高光时刻。

    《玩具总动员2》(1999年)

    第1部的片头是安迪玩玩具的场景,

    第2部将片头进行了升级,以电影的形式演绎巴斯光年和大反派札克天王的对战。

    然而巴斯光年并没有打败札克天王,反而被札克天王一枪爆头。

    画面一转,原来这是抱抱龙在玩游戏,它从来都没有打赢过。

    早在第1部最后安迪又有了新礼物——小狗巴斯特,第2部中玩具们已经和巴斯特混熟了,胡迪可以指挥它坐下、举手、装死。

    而安迪叫它举手它却丝毫不理睬对方。

    在玩胡迪的过程中,安迪不小心把它的右手撕破了,然后他就不想和胡迪玩了。

    后来,一位玩具商发现了胡迪的巨大价值,于是将它偷走。

    原来,胡迪一点都不普通,它是动画片《胡迪牛仔秀》的主角。

    《胡迪牛仔秀》红极一时,还催生了大量衍生品。

    玩具商想要收集一整套胡迪牛仔秀的玩具,牛仔胡迪、女牛仔杰茜、小马红心、矿工彼得卖到日本的博物馆。

    其实杰茜以前也有一个主人艾米莉,可是艾米莉渐渐长大了。

    她有了朋友,就忘了翠西;

    桌子上一堆的玩具,也渐渐变成了CD。

    终于有一天,杰茜不再需要玩具,将玩具们捐赠了出去。

    这是《玩具总动员2》最催泪的一幕,同时也为第3部埋下了伏笔。

    另一边,巴斯光年决定带领玩具们去玩具商的家,将胡迪救出来。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玩具们来到了玩具店,巴斯光年被玩具店的“巴斯光年2号”制服,然后巴斯光年2号跟着玩具们走了,上演一出“真假巴斯光年”。

    有趣的是,巴斯光年2号还和札克天王父子相认,玩了一把星战梗。

    起初胡迪被矿工的一番话说服了:你真的以为安迪会带你一起上大学,或是度蜜月吗?安迪会长大,你无法阻止他。

    做一个玩具,早晚会坏,迟早会被主人抛弃,还不如去博物馆被世世代代的小孩参观。

    第1部是胡迪开导巴斯光年,第2部则是轮到巴斯光年让胡迪回心转意,让胡迪明白:安迪一定会长大,但我不想错过每一刻。

    总结

    第一部探讨的是“认识自己”,第二部探讨的也是同样的主题。

    胡迪偶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普通,而是“大明星”。

    是继续回到安迪身边,承担被抛弃的风险;还是去博物馆,受到世世代代的孩子的喜爱?

    有过迷茫,有过犹豫,最后才明白,自己不是收藏品,而是玩具。

    从第一部的自卑,到接受自己,到第二部得知自己很稀有,再到不忘初心,胡迪实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玩具总动员2》中还有许多真实世界和游戏世界碰撞的桥段,显得格外有趣。

    电梯上升,巴斯光年2号误以为自己的反重力功能生效了,仍然以为自己真的是太空骑警。

    不过活在虚幻的世界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能父子相认;

    抱抱龙在游戏中始终打不过札克天王,却在现实中击败了对方;

    胡迪玩了一把真实的“胡迪牛仔秀”,补全了《胡迪牛仔秀》的大结局,而行李车成了火车;

    片尾还有NG片段,仿佛玩具的确是活的。

    《玩具总动员3》(2010年)

    相对于前2部,第3部的片头再次升级,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安迪玩玩具的情形,规模和制作比前2部大幅提升。

    画面一转,原来这是安迪小时候的录像。

    而此时安迪已经17岁,即将去其它城市上大学。

    第2部蹦蹦跳跳的小狗巴斯特也老了,再也没有了和玩具们玩耍的精力。

    在安迪即将出发之前,玩具们想了一个办法:将手机放进箱子,然后给手机打电话,从而吸引安迪的注意。

    安迪拿手机的时候也顺便拿了抱抱龙,这无意之举竟然让抱抱龙非常高兴。

    从多年前和安迪形影不离,到现在被碰一下就大惊小怪,玩具们已经这么卑微了吗。

    当然,这些玩具仍然是安迪珍贵的回忆,安迪没有扔掉它们,也没有捐赠出去,而是打算把它们打包放进阁楼。

    没想到恰好这时安迪要帮妹妹搬东西,导致妈妈误以为这是垃圾。

    兜兜转转之后,玩具们来到了幼儿园。

    它们本以为这是天堂,却没想到这是地狱。幼儿园小班的小孩根本不会玩玩具,只是折磨和摧残它们。

    大班的小孩更温柔友好,但也不是你想去就去,一切都由抱抱熊罗素说了算。

    面对巴斯光年的反抗,罗素甚至将它恢复了出厂设置。

    第1部是胡迪救了巴斯光年,第2部是玩具们一起救胡迪,第3部则是胡迪救了玩具们,作为报答大家的方式。

    而罗素也恶人有恶报,被一个卡车司机捡到,挂在了卡车前面吸一辈子的灰。

    而外星人三兄弟将玩具们抓起来这一幕,也和第1部形成了呼应。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胡迪曾被幼儿园小朋友邦妮捡走。

    短暂的相处让胡迪觉得邦妮是个好主人,于是最后在玩具们的包裹上写上了邦妮家的地址。

    本来安迪想把胡迪带到大学里,可是胡迪看着所有玩具的合影,改变了想法,选择了和所有玩具在一起。

    看着便签上的地址,安迪放弃了将玩具们放在阁楼,而是开车来到邦妮家,给邦妮介绍这些玩具,然后依依不舍地将它们送给了邦妮。

    当邦妮想拿胡迪的时候,安迪下意识地缩手,这一幕太细腻了。

    我没有抛弃它们,恰恰相反,它们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总结

    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并没有一味地弘扬真善美,也反映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比如抱抱熊罗素,它曾经被主人替代了,它自己要离开主人,还强行要别的玩具也跟着离开。

    胡迪救了它一命,它还恩将仇报。

    除此之外,它还挑拨离间,企图让巴斯光年背叛朋友。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将巴斯光年恢复出厂设置,甚至提醒巴斯光年“当心它们对你用反间计”,太可怕了。

    幼儿园充满黑暗和邪恶,连玩具也存在金字塔制度,分阶层和等级,有各种明争暗斗。

    有卡车队伍巡逻,有岗哨,还有猴子随时看监控,戒备森严,想逃出去都难,宛如监狱。

    毕竟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好的一面,也存在社会阴暗面。

    《玩具总动员》前2部也很好,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幼,第3部就真正是拍给大人看的了。

    让孩子们知道邪恶的存在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反而可以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

    第1部中,玩具们遇到的危机是:主人有了新玩具,会不会厌倦我们?

    第2部中,玩具们又有了新的危机:玩具坏了,主人就不想和它玩了。

    第3部中,玩具们面临的危机则是:主人长大了,可能会把它们捐赠出去,也可能会把它们扔掉。

    在第4部中,玩具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危机?

    第1部中,胡迪说:我们和安迪玩,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迪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都在他身边。

    第2部中,胡迪说:安迪会长大,但我不想错过每一刻。

    第3部中,胡迪说:我们的工作不是被玩,而是为了陪伴安迪。

    第4部胡迪又会说出什么名言金句?

    第3部的结局已经非常完美了,第4部还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吗?

    刚刚看完零点场的我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什么也不说了,至少一个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

     7 ) 这部电影又一次精准戳中了成年死宅的泪点

    谢谢,我曾经、现在和将来所有的玩具们。

    (《玩具总动员4》散场之后)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太空骑警巴斯光年和牛仔胡迪正在展开一场新冒险……

    (“我是你好朋友”)

    他们是小主人安迪最喜欢的玩具。

    从房间到公路,从垃圾堆到幼儿园,胡迪和巴斯伴随着“我是你好朋友”的BGM,斗过恶狗和熊孩子,打过亲爸爸(此处应有“Noooo!”)和玩具商,兼任心灵导师,让大Boss改邪归正…

    3部《玩具总动员》作为皮克斯最卖座的系列动画,见证着3D技术的进步,也见证着主人公安迪的成长。

    (“我是你爸爸……”)

    最后,他们脚底写着的“安迪”终于换成了“邦妮”。

    旧玩具换了新主人,而翠西、弹簧狗、抱抱龙、蛋头先生和太太、火腿、小绿人们也永远离开了蓝天白云环绕的小屋,成为另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

    (啊啊啊啊啊不要离开安迪!)

    这是个伤感又完美的故事。

    从1995年到2010年,《玩具总动员》用了3部电影,完美地讲述了:

    “玩具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一开始,我对《玩具总动员4》是拒绝的。

    当年被父母带进影院的小毛孩,早就长大成人,日常跟在自家孩子屁股后面收拾玩具箱。再揪着“玩具的意义”不放,这系列怕是再来个五十集都拍不完。

    但影片开场10分钟后,时光倒流,暴风雨之夜,年幼的安迪再次出现在银幕上,冒着大雨四处寻找胡迪,而牧羊女被打包塞进纸盒里,成为家庭之中第一个被抛弃的角色,我感觉我的心被扎透了。

    这一次,皮克斯不仅解释了牧羊女在第3部中的缺席,也精准地戳中了我们这些中年死宅的泪点——

    想要坚决果断地和童年说再见?

    放弃吧,你内心永远是那个喜欢玩具的孩子。

    于是《玩具总动员4》又一次回到出发点,在“玩具是什么”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而且,他们给出的答案依然漂亮。

    01 玩具,是什么?

    玩具是什么,这是《玩具总动员》4部一直在探讨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在电影开篇就抛出来了——

    《玩具总动员1》中,胡迪作为小主人“曾经最喜欢的玩具”,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是巴斯光年带着那些太空科技感十足的小玩意儿,降落在安迪的小床上。

    主人对新玩具珍爱有加,冷淡了胡迪,从而导致一场“争宠”的闹剧。

    最新、最好、最高级的那只机器人,才算是玩具吗?

    (飞向宇宙,浩瀚无限!)

    接下来的电影中,玩具层出不穷,外形设计也越来越有趣。可是到了这一部,新角色“叉叉”的出现给“玩具”带来了全新定义——

    它并不是从店里买回来的新款商品,甚至根本算不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玩具。

    它只是邦妮用幼儿园垃圾桶的废旧材料粘出来的小玩意儿。

    但这个算不上是玩具的叉叉,却给邦妮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它的脚底有邦妮写的名字,它的安身之地是邦妮的小床。它陪着邦妮玩耍和入眠,熬过了社交恐惧和入园焦虑。

    胡迪和其他玩具们也一直呵护着叉叉的成长,包容它制造的麻烦与笑料,就像当年迎接安迪的每一个新伙伴那样,让大人眼中的“垃圾”变成了邦妮最需要的“朋友”。

    (迷惑……)

    与之相反,古董店里的盖比娃娃竭力保持着优雅与精致,不惜一切代价修复自己的发声盒,活得简直像个恐怖片里的反派,却并不能与梦想中的小主人相伴。

    (……确定这不是恐怖片?)

    所以,玩具是什么?精美洋娃娃,还是旧叉子粘的小人?

    都可以是。

    但《玩具总动员4》带我们思考了问题的本质。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玩具是什么吗?

    手绢儿缝的娃娃,塑料丝编的小金鱼,纸盒子糊的变形金刚,拖把棍子裹成的光剑。

    两块木板连在一起,再给自己套上舅舅的皮夹克,就是霹雳游侠和他的跑车。

    一个塑料恐龙能在全班传个遍,所有孩子都觉得那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是侏罗纪公园里最最厉害的霸王龙。

    而当手绢儿娃娃沾了泥,塑料金鱼开裂,纸盒子被当成破烂扔了,拖把棍子撅成两截,舅舅气急败坏地收回皮夹克还让老妈把你臭骂一通,塑料恐龙被埋到学校沙坑里再也找不到——

    你会和邦妮一样放声大哭,眼角挂着泪花躺在被窝里。

    如果爹妈说“给你买个新的、更好的”,你一定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不一样,新玩具真的不一样,不是你倾注心思、画了3天草图、弄了满手胶水做出来的那只。

    每个孩子都明白,玩具的本质,是能带来最纯粹快乐的那个东西。

    哪怕在别人眼里它是个破烂。

    这下你也许明白,小侄子为什么把你买的原版光剑扔一边,却把楼下捡的木棍视若珍宝。

    这个道理,长大后太容易忘记,所以《玩具总动员4》让一个称不上“玩具”的叉子当第一配角,让邦尼喜欢叉叉甚至超过了别的玩具——

    再想想,牧羊女是个灯座,火腿是个储蓄罐,弹簧玩具狗...meh,夜市路边摊上10块钱俩,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玩具。

    在安迪眼里,它们却和哔哔作响的高级玩具“巴斯光年”一样重要。

    “我是你好的朋友。有些人或许比我更有智慧,更加强大,但他们不能像我这样对你爱得毫无保留。“

    主题歌里这样唱道。

    02 你的玩具,要到哪里去?

    记得《玩具总动员2》中,巴斯光年在玩具店中看到货架上的无数个“自己”,进而产生了对存在意义的怀疑,也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摆上了台面。

    玩具是无可替代的独立个体,还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附属品?

    (巴斯光年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过怀疑)

    问胡迪,胡迪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玩具的一生,就是要陪伴主人啊。

    在《玩具总动员4》的前半个小时,胡迪依旧没完没了地讲着:玩具要给主人带来欢乐,要在他们不安时抚慰心灵。在他看来,陪伴邦妮几乎是安迪交给他的下一个任务。

    在这一强大的使命驱动下,他必须保证所有玩具都能以最佳状态出现,为此不惜变成一个唠唠叨叨的导师,一板一眼地教导新玩具“叉叉”。

    (导师胡迪,沿路答疑)

    但一句没头没脑的“安迪”,暴露出了胡迪的心结,“我要到哪里去?”在安迪走后,胡迪曾经不止一次问过自己。

    安迪将玩具送到邦妮手上,是想让自己最爱的伙伴们过上好生活。可是随之而来的是——

    旧玩具也许不能带给新主人同样的快乐。

    或者说,你出于好意的安排,对它们并不是最好的。

    就像当年你把心爱的变形金刚送给弟弟,他顺手就扔进了床下。

    在邦尼家里,储蓄猪存钱罐“火腿”被迫成为银行家,翠西别上警长徽章骑马乱跑,胡迪关进壁橱里落灰……

    当玩具大军们留在卧室里被精心修补和洗涤,牧羊女(胡迪的官配女友)却换上长裤,披上披风,一路开着臭鼬车,毫不在意折断手臂,走进游乐场,在漫天焰火下给其他的孩子带来快乐。

    她说:儿童卧室不是我要待的地方。

    于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胡迪为了找女友一路追随,最终发现自己的归宿:

    玩具,也许还有“做主人的好朋友”之外的选择。

    其实这也是死宅们多年的心结:

    那些在漫展上费尽心思抢来的限量版手办(还一口气买了三个),每个都不开塑封不拆盒放三年,偶尔拿出来扫一扫上面的灰尘,再拿出来炫耀一番:“这是我最珍贵的伙伴哟!”

    真的是这样吗?

    玩具才懒得理你呢,哼!

    值得一提的是,《玩具总动员4》并没有试图评判对错——

    盖比娃娃渴望拥有主人,巴斯光年继续陪伴邦尼,胡迪和牧羊女去游乐场独立生活......

    每个玩具的选择都没错,都值得拥有完美归宿。当年你买它回家,也都是因为喜欢。

    但是,很少有人能永远守着一个玩具从小玩到大,就像没有宅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爬墙。

    真的不再感兴趣了,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要在某个瞬间打动了你的心,带来一段无法磨灭的回忆,就已经实现了玩具应有的价值。

    于是,你送给朋友的皮卡丘杯子,被他拿去当了花瓶;

    你特意把小时候最喜欢的布偶送给你的孩子,但ta不吃你的安利;

    你突然变了审美,把当年挤破头抢的限量版挂了闲鱼;

    你丢了的那只变形金刚一直没找到,你有时怀疑它是不是自己充电走了......

    最后,你的枕头边从玩具变成了手机、小说、眼镜。

    但你真心爱过每一个玩具。

    而当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获得了十足的安全感,收获了满满的爱,保留着无可替代的回忆,ta也将最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谢谢,《玩具总动员》。

    谢谢,我曾经、现在和将来所有的玩具们。

    责编 | 船长

    作者| 晏晏,中学语文老师,或称史莱姆老师,软体生物。边教书边码字,偶尔做演讲卖SF向安利。相信语文与科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立志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次元转换中。

     8 ) 你是什么垃圾

    小心前方剧透——不是小心这部电影的剧透,毕竟这种全年龄向的合家欢儿童片看一眼就能把剧情全猜透了,需要小心的是顺带被剧透了的其他电影。

    本来没想去看的,因为《玩具总动员3》已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我预感这部新片大概率会成为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作。这种续集给前作拆台的事,好莱坞一向乐此不疲——比如《变形金刚3》《特种部队2》《星球大战7、8》以及《逆转未来》之后的每一部《X战警》电影,包括被封为神作的《金刚狼3》。为了多卖点钱,大老板们完全不介意破坏观众对于一个经典系列完美结局的完美回忆。

    即便我愿意退一步,不再固执地认定《玩具总动员3》就是大结局,也依然不敢放心地去踩《玩具总动员4》这颗雷。《超人总动员2》《海底总动员2》还有记不得已经拍到第几部了的《赛车总动员》,皮克斯过去几年炒冷饭的成果都不太让人满意,《玩具总动员4》怎么看都像是沿用了前面这几部影片相似的指导精神拍摄出来的。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配音演员表里出现的基努里维斯的名字,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屯子里新《蜘蛛侠》电影要到下礼拜一才上,这周末除了《玩具总动员4》我也没啥别的好看的。

    由于抱着超低期待值去看,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意外得还不错。当然要说它能跟《玩具总动员3》一个分数,那纯粹是扯淡,只不过不像6月之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续集“黑风双煞”那样瞎对付罢了。

    影片开场时间注明9年前。现实世界中的9年前正是《玩具总动员3》上映的时候,所以我起初还以为该系列会跟现实世界时间同步——安弟长大了,如果邦妮也长大了,胡迪他们该怎么办?当我满怀好奇地看下去时,才发现原来这个“9年前”指的是《玩具总动员3》故事发生的9年前。所以本片与前作的时间线承接方式有点类似于去年的《超人总动员2》,而那也是一部在瞎对付界有一席之地的著名不走心续集大片,暴露出与它的相似之处实在不是什么让人放心的信号。

    开场点明了胡迪的原则——对于玩具同胞不抛弃不放弃。但是这也挡不住他被自己的主人抛弃。打入冷宫、身上长毛,这就是具象化的“静止=死亡”状态。一切故事的主人公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只不过主动采取的改变方法经常是错误的。胡迪选择跟踪邦妮上幼儿园,并且引导邦妮自制的玩具Forky——一个名副其实的叉人——习惯在邦妮身边的生活。但是由于Forky是用垃圾做出来的,所以他一心想要回归垃圾世界。胡迪苦口婆心地劝他,以自身经历来说明身为玩具的意义,结果不但没能重塑Forky的三观,反倒让他由胡迪和伙伴们曾因失去价值而被丢弃这件事推导出如下结论:原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胡迪只能跟Forky求同存异,勉强用他那套垃圾理论解释自己的观点。按照Forky的逻辑,9年前被送出家门的胡迪的朋友牧羊女肯定是垃圾中的战斗圾。察觉到牧羊女的踪迹,胡迪情不自禁地偏离既定方向,带着Forky走进一家古董店,结果被店中的失声洋娃娃Gabby Gabby看中了他的发声装置。

    古董店这个不同以往的新环境是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而在该场景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温子仁恐怖片《死寂》同款傀儡。如果版权沟通顺畅的话,没准再拍续集我们还有机会在《玩具总动员》里看到安娜贝尔。其实本系列从初代作品就已经树立起了用娃娃制造惊吓效果的传统。《玩具总动员1》阴暗房间里那几个跟不同玩具混合组接之后造型扭曲怪异的娃娃应该是不少人的童年心理阴影,去年大热的游戏《底特律:变人》有一段被囚地下室险遭肢解的剧情,逃跑途中遇到的那些遭到改造的生化人的造型设计,不知道是否有受到《玩具总动员1》的影响。

    胡迪在古董店里并没有遇到故人,反而是在Gabby Gabby一伙追杀之下逃出古董店之后机缘巧合撞上了牧羊女,并向她求助,重返古董店营救Forky。为了顺利执行营救计划,他们又拉来了基努里维斯配音的摩的大飚客入伙。他是一个入错了摩托车手这一行的体操运动员。虽然我是冲着他来的,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这个角色也并没有十分出彩。当然他飞车失败后的挫样确实逗乐了我。

    屌炸天公爵被提拔成了本作的男二号,于是原来的男二号巴斯光年就只好降级。他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出毛绒兄弟这一对活宝,然而他们这一队人马在救援行动中根本就没发挥什么作用。编剧专门开辟了一条线用来搞笑,却没能很好地整合进主线剧情。偷钥匙这个关键任务交给了巴斯光年这支分队,本来是两线交汇的绝佳枢纽,可是编剧却用非常儿戏的手法将这项挑战的攻克过程给带过去了,整个系列进行到第四部的那股终于要坚持不下去了的疲惫感在这一处细节的编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巴斯光年会被从男二号的位置上拉下来,这我早有预感。不过起初我以为顶替他的会是Forky,结果没想到后者只是个麦格芬,全程等着被人来救,最后连好莱坞电影里烂大街的自我觉醒时刻都没有,稀里糊涂地就融入了玩具大家庭。

    所有其他角色统统都为胡迪这个唯一主角的成长服务。不过从“忠于职守”到“浪迹天涯”的人物弧光似乎也并不特别能让观众感同身受,虽然观影过程中极易被情绪感染,但是事后稍一琢磨就会反应过来,这样的设定与其说是一种成长,不如说是一种退步。“玩具”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必须陪伴在孩子左右,这是整个故事的基础世界观。如果离开了孩子他们反而过得更嗨的话,那这个故事跟那些讲小精灵、小动物、小机器人、小外星人的故事就没有区别了。皮克斯上一部口碑大爆的长片《寻梦环游记》除了以亲情打动观众之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设定了一个规则明确的世界观,在此框架之下,观众对于主角的行为才能抱有合理的期待,并能接收到合理的“意外惊喜”。

    《玩具总动员4》对玩具世界规则破坏更严重的一处情节发生在休旅车上。大概是为了让老玩具们稍微发挥一点作用,编剧给他们安排了阻碍邦妮爸爸开车的任务。然而无论是顶替刚刚嫁人的志玲姐姐充当导航语音,还是乱踩刹车油门、乱按车窗控制按钮,都根本没有发挥出玩具们自身的特性,严重削弱了这一段的趣味性。本片开头那一段暴雨中的营救戏证明了编剧是懂得如何用“好玩”的方式推进叙事的,只可惜到了影片后半段,他们似乎已经懒得将这种“好玩”贯彻到底了。

    结局部分,胡迪经历了他与牧羊女的B故事,领悟到之前拼命围着邦妮转也并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于是放弃了错误的方法,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两代警长交接警徽,像极了《复仇者4》两代队长交接盾牌,两个以忠诚、尽责著称的主角最终都选择了卸下重担,与爱人携手归隐。不过胡迪的选择似乎并不像美国队长那样有主动权。想到本片从头到尾邦妮都没有正眼瞧过胡迪、最终他丢失了也毫不在意,多少都会觉得有点凄凉。

    作为影片笑点担当的毛绒兄弟,到了片尾彩蛋里仍然继续彪悍着,甚至还想要报复人类。本片新加入的大牌声优不只有基努里维斯,毛绒兄弟中的兔哥配音者就是接连两部悬疑惊悚喜剧都在北美大卖的黑人导演乔丹皮尔。我觉得最后兔子不该幻想自己用镭射眼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毕竟正牌镭射眼的老婆都在差点黑化之后变成火红色的水母飞走了,可见当镭射眼没什么前途。如果真的想给人类点颜色瞧瞧,兔哥就应该利用自己在游乐场工作的便利条件,偷偷溜进游乐场的镜子迷宫里,打开连通地下世界的大门,这才算是把他“兔子”这一形象的符号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前半段Forky一直想要重回垃圾箱,但是有个严重的问题他却没考虑到:他本身是由多个不同种类的垃圾组合而成的,如果不经过慎重的重新分类就进入垃圾桶,肯定要给他的主人惹来大麻烦。

     短评

    过气ip回炉重造失败范例 故事格局太小 本以为会讨论当代玩具的消费模式和结构转变 殊不知还是那个合家欢核心短片撑长版 消费者依旧会选择熟悉的故事 可这集除了片头已经没有Andy了 别再拍了。

    2分钟前
    • 🏳️‍🌈⃤
    • 较差

    不知道是不是买错票看了国语版的关系,整体感觉维和又无聊...

    4分钟前
    • 实战之神小龙女
    • 较差

    不知道是不是心开始变老了,越来越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环境与人,但玩具朋友们所展现的温情与勇气始终能宽慰那个曾经的小孩,重新续满期待去包容这个花花世界。☀

    9分钟前
    • 烤肉拌饭
    • 推荐

    我们学会爱,然后离开。

    10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影院前排有个小孩对家长说“妈妈,电影不好看” 我带着眼泪,想站起来对他喊“你他妈懂个屁!!”

    14分钟前
    • 大坏蛋先生
    • 力荐

    一个断手 一个失声(身) 这不就是《神雕侠侣》吗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老一辈人:拥有坚定的理想,可以为了集体付出全部,勇敢追求所爱,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这一代:我是垃圾,生而自由!最大惊喜还是Key & Peele 啦~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皮克斯这部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娱乐性,好玩,好笑,并有惊险与刺激的类型段落。剧情本身则延续了玩具与陪伴的话题,并继续将遗忘作为情感落脚。只不过胡迪最后的选择,还是给这个系列指出了新的方向,看样冒险将成为之后主题了。不过,玩3最高的地位,在我心里仍然无法撼动!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为了实现立意的突破翻新,或者说更靠近所谓“追求自由”的流行化政治语境,而选择彻底推翻“玩具与主人”这一原本从日常经验中提炼出的绝妙人设,实在属于舍本逐末的媚俗。当玩具拥有了过分充沛的生命力,这个系列便不再具有存续的意义。这不是《玩具总动员》,而是《猩球崛起》。

    2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拍到4了都还这么好看!第一部讲友情,第二部讲玩具的意义,第三部讲成长,第四部讲爱情与独立,这个系列真是绝了!“闪灵”音乐响起的时候差点吓哭,作为动画片你不带这么玩的...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飞向太空,宇宙无限”的台词出来的时候,那一刻的情节于我来说就像是见证神迹的发生,更何况这句话还是由两个最经典的角色分了上下半句各自说出口的,要哭了。

    2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把别人开膛破肚修复自己的发声盒,聊斋之换心吗?从叉子到傀儡娃娃,感觉全是主创的恶趣味,这他妈是个恐怖故事啊!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32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还行

    当大家都认为第三部已是巅峰的时候,皮克斯却玩出了新意,不得不服。生而为玩具,也同样要接受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感,甚至讽刺的是,你的对手是个自认为“垃圾”的自制玩具。新加入的角色依然搞笑十足,反派意外的出彩和拉好感,但结尾胡迪“找到自我”的选择才是全片最动人之处。

    37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1=2 >3 >4,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皮克斯不再是那种满腹笑料却无意中用一两个转折画面和有力台词就能制造内涵说服你的动画公司,现在全是反反复复的自我复制和拖沓的“励志”对白,如果玩3可以不是结局那这也可以不是,世界围绕玩具逐渐变为玩具围绕世界,并开始肆无忌惮与人接触把之前的世界观按地上摩擦,几乎所有我们喜爱的角色全部边缘化处理只负责在里面露个脸好提醒你在看玩具总动员,熟悉却疏远。假设胡迪这个角色确实存在心理成长空间和具有一定必要性,你把整部电影的情感曲线和可能是系列故事分割转折点全压在一个角色身上这种做法是无比愚蠢的,画面超棒部分场景以假乱真,也可以算用心的制作,作为一个连所有游戏都不放过的死忠我感受不到任何灵魂,无论故事、人设都和前几部偏离过甚,玩具总动员的核心趣味已在这一部被彻底终结。

    42分钟前
    • 宇宙电影王
    • 还行

    結尾不錯,愛得卑微的人最後選擇了自由

    4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果不其然,在电影院再次哭成狗,我们一辈子都像盖比一样渴望被爱,像宝一样驻足观望后走向自由,像胡迪一样从在乎别人到在乎自己。这既是我们的成长,也是永远无法告别的童年。依然有皮克斯笑到爆的梗,抢钥匙那一段笑炸全场

    47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人和人是如此,主人和玩具也是如此。夜色幽谧的树荫小径上,叉叉问胡迪“谁是安迪”,胡迪只是喃喃自语又无限留恋地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真叫人感伤。他终于放下了,从此去往江河万里。最怕我当你是生命,你却只当我是玩具;你弃我如丢垃圾,却不知道我曾爱过你。

    4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本想着午夜场看皮克斯的动画片应该是很安全的,怎么突然就冒出一大堆死寂玩偶来。

    51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力荐

    社畜看什么都是社畜,我看玩具总动员4的移情点竟然是叉叉反复跳垃圾桶又一次次被胡迪捞起来上班。(泣不成声)

    56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玩具3》已经非常完美,本以为《玩具4》注定狗尾续貂,没想到仍然保持了《玩具》系列的高水准。胡迪和牧羊女在第1部的爱情得以延续;玩具们模仿GPS的声音也是《玩具1》的故技重施。对前作致敬,同时革故鼎新。前3部都是探讨玩具的危机:被抛弃、被冷落,第4部跳出了固有思维。既然人类可以选择玩具,那么玩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人。甚至,玩具可以不需要主人。前3部是玩具围着主人转,第4部则是传达自由、独立的精神。而首先懂得独立的是牧羊女,牧羊女再开导胡迪,又体现了对女性的肯定。公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盖比也安抚了受伤的心灵,太温暖了。期待第5678部,迫不及待想看胡迪和牧羊女的流浪生活!一个隐藏泪点:邦妮因为叉叉不见了而伤心,却丝毫没发现胡迪不见了。第二个隐藏泪点:连玩具都有对象了,你却依然单身。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